楊紅靜 攝小雪



摘?要:針對“新工科建設”要求,制定了教學目標。深度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拓展了課程內容。增加課程互動環節,展開討論、案例分析、階段檢測等教學過程環節。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制定多時段多方位全面考核機制。經過三個學期的過程考核教學管理模式的實施,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專業素養,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該課程過程化改革效果明顯,值得推廣借鑒。
關鍵詞:“新工科建設”;過程化;繼電保護
中圖分類號:TB?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5.086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必修課,具有很強的理論性、開放性、實踐性等特點,并與電氣專業的其他課程和就業高度關聯。隨著高等教育新工科建設、課程思政等新思維、新要求的提出,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完成現階段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迫切需要解決課程考核指標單一,平時考核依據不充分,末考定成績,忽略了學生平時學習成果和實踐能力等問題。
為積極推進專業素質教育,培養學科基礎扎實,具有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結合高校教育考核多元化要求和學院教學部教學改革指導思想要求,對本課程采用過程化考核模式。通過樹立新工科建設理念、深度挖掘思政元素、細化考核項目,多角度考核學生學習情況、評價課程教學效果,反饋課程教學信息。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交流,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內動力。通過實踐證明,教學過程化考核對大學階段的教學管理模式較傳統模式相比更為合適,值得推廣。
1?以“新工科建設”為理念的教學目標
為培養造就一大批引領未來技術與產業發展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為我國產業發展和國際競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教育部提出“新工科建設理念”。從問題出發,總結了“問產業需求建專業,問技術發展改內容,問學校主體推改革,問學生志趣變方法,問內外資源創條件,問國際前沿立標準”的新工科建設六大理念。
結合新工科建設理念,高等教育需要調整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面對技術發展改革教學內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識體系;面對學生志向興趣改變教學方法,創新工程教育方式與手段;面對學校學生主體推行教學改革,探索新工科自主發展、自我激勵機制、制定考核方法;面向內外資源創造學習條件,打造工程教育開放融合新生態,增強校企結合;面向國際前沿立標準,增加學生學習內容深度和廣度,增強工程教育國際競爭力。教師利用假期到南瑞繼保、長園深瑞等繼電保護企業進行專業調研,了解企業人才需求。通過問卷的方式收集畢業生的專業反饋,了解他們所在企業對電力專業的需求。面對在校學生采用班會、座談會等方式,了解學生畢業就業意向、學習中的困難等。根據調研結果調整本門課程的教學計劃、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時分配,以適應新工科建設要求。具體措施有以下幾點:
(1)理論教學過程中增加案例分析環節、教學內容深度拓展。
(2)課程設計環節按照實際項目進行課程設計內容設計,熟悉電力設計行業標準。
(3)校內實驗操作方面改進實驗內容,規范實驗操作等,增強校企合作力度。
(4)變單一考核為過程化考核管理模式,增加階段化考核環節。
2?深度挖掘思政元素、豐富課程內容
為推進以“學科德育”為核心理念的課程改革,把德育的核心內容有機分解到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這門課程中來。充分體現課程的育人功能和教師的育人責任。根據本門學科的知識特點及其所蘊涵的德育資源,修訂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促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統一,為課程實施學科德育提供了理論支撐和操作建議。
為挖掘的思政元素,教師大量瀏覽網站,查閱相關資料,搜集素材。依據教學內容,將資料與課程內容深度融合,自然銜接、突出內容,使教學內容簡單易懂、拓展知識面。同時通過教學能夠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培養哲學辯證思維能力、樹立愛國主義思想、培養家國情懷。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融入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思政內容緊貼行業前沿、學生日常、耳熟能詳、談古論今、旁征博引,提煉思政信息。
(1)理論環節方面。主要從考勤、筆記或作業、課堂表現三個方面進行評價。考核過程貫穿課程始終,反映學生出勤情況,筆記和作業的完成質量和課堂的精神面貌等方面。上課記筆記有利于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引導學生緊跟教師節奏,加深對知識點的框架深入認識,通過課后作業及時鞏固所學知識點。
(2)階段化測試環節。通過課堂測試的方式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調整后期教學安排。三次階段化測試中,兩次是對理論課的測試,一次是對實驗環節的測試。特別是實驗課的考核,使學生的實踐得到理論升華,學生能力有很大提高,深受企業認可。
(3)實驗環節。主要檢查學生識圖能力、接線能力、實驗分析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核。實驗采用分組形式,結束后對每個學生進行隨機實驗項目。杜絕同學鉆空子,大鍋飯現象。
(4)理論總評考核。通過閉卷考試方式進行理論內容考評。在試卷設計方面,設計多種題型,比如填空題、選擇題、名詞解釋、問答題、分析題、計算題等。知識點覆蓋本門課程的知識點,重點難點把握得當,能夠反映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
4?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本門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學習通、慕課等平臺為教學提供便利,提高上課效率。
(1)線上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大綱的難點、重點,教師通過開會研討確定典型保護回路介紹、保護原理、三段式電流保護、中性點接地方式等二十幾個知識點作為微課內容,進行視頻制作。本課程教師提前制作了二十幾個微課理論視頻以及4個實驗視頻文件,具體內容分布如表3所示。微課內容相對獨立完整,教師通過學習通平臺發布學習任務,布置相應練習題目。學生通過手機端進行自主學習,完成練習。實驗微課主要介紹實驗設備使用方法,保護原理,接線方式、實驗操作步驟等內容。觀看視頻時間比較靈活,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復回看進行研讀。實驗結束后,還可以再次觀看視頻資料,重現實驗過程,便于學生做實驗報告數據分析。
(2)線下教學內容。除了線上微課內容外,整個課程的知識體系還需要線下教學活動進行穿插銜接。依據“新工科”目標下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以工程項目為切入點,以項目建設為主線開展教學工作。將線上線下內容進行整合鏈接,融為一體。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既可以通過PPT、板書或課堂討論等形式開展教學工作。教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實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態。可以促進教與學的良性循環,實現師生共同進步。
5?結語
自立項起,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電力方向和繼電保護方向實施過程化教學管理模式,學生成績有明顯提高。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實施過程化考核以后電力方向學生成績在80分以上的比例由57%提高到77%。圖2為繼電保護方向學生的成績對比圖,學生成績在80分以上的比例稍有增加。70分到80分的分數段人數增加顯著,由原來的29%增加到40%。面向學校進行校園招聘的繼電保護方向企業增加5個,招聘人數增加了30多人,企業認可度比較高。綜上所述,在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課程中實施過程化教學是必要的、可行的、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張琴,方建士.“新工科”背景下工科院校工程力學課程過程化考核[J].中國冶金教育,2021,(06).
[2]周林.混合式教學場景下的全過程化考核要素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21,(14).
[3]賈文靜.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動機原理與汽車汽車理論》課程過程化考核機制改革與實踐[J].時代汽車,2022,(09).
[4]魏金花,張鳳,張微,等.工程應用背景下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課程多元化育人模式探索與實踐[J].應用能源技術,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