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
摘?要:有追索權保理合同糾紛中存在基礎合同關系與保理合同關系兩個相對獨立的法律關系,應收賬款債權人與應收賬款債務人各自對保理人負擔債務,兩項債務之間為不真正連帶債務,具有合一判決的必要性,如保理人一并起訴則應當合并管轄、合并審理。但在合并管轄的過程中,會遇到保理合同與基礎合同管轄約定不一致等管轄障礙。本文認為應當按基礎合同來確定有追索權保理合同糾紛的管轄權。
關鍵詞:有追索權保理;管轄權;合并管轄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6.074
1?問題的提出
《民法典》明確保理人可向應收賬款債權人主張返還保理融資款本息或回購應收賬款債權,也可向應收賬款債務人主張應收賬款債權,也可將二者一并起訴,同時主張權利。實踐中,有追索權保理合同的保理人經常一并起訴應收賬款債權人和債務人。但保理人對二者的權利分別基于保理合同和基礎合同,保理合同與基礎合同就管轄問題通常約定不同,因此,管轄問題成為有追索權保理合同相關糾紛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2?司法現狀
縱觀司法實踐,當保理人同時起訴應收賬款債權人與債務人時,就管轄問題有兩種不同觀點。一種為合并管轄。其下又分為按保理合同約定確定管轄、按基礎合同約定確定管轄、按合同糾紛一般管轄原則確定管轄三種不同觀點。另一種為分別管轄,即在管轄約定沖突時,分別按照保理合同、基礎合同約定確定各自管轄。
2.1?按保理合同約定確定管轄
持此種裁判觀點的理由包括幾點:一是基礎合同項下應收賬款是保理業務的組成部分,也是其基礎;二是保理合同關系案件的主要法律關系;三是有追索權保理的目的是融資,債權轉讓僅為融資保障的手段;四是債務人對保理商與債權人之間形成保理法律關系應當是明知的;五是債務人簽收應收賬款債權轉讓通知書,應視為其接受保理合同相關條款的約束。
2.2?按基礎合同約定確定管轄
持此種裁判觀點的理由包括幾點:一是保理合同關系的實質是應收賬款債權轉讓,基礎合同的存在是保理合同締約的前提,保理人受讓債權也就意味著接受基礎合同的約束;二是債務人未參與保理合同的訂立,按保理合同的管轄約定確定管轄法院,勢必影響債務人對管轄地的預期,有失公平;三是糾紛發生的主要原因為應收賬款債務人未按約定支付應收賬款。
2.3?按合同糾紛一般管轄原則確定管轄
持此種裁判觀點的理由包括兩點:一是追索權之訴與應收賬款債權之訴的訴訟標的同一,屬于必要共同訴訟,應合并審理;二是保理合同與基礎合同關于管轄的約定均有效,但互相沖突,且兩合同之間不存在主從管轄,故均不應適用。
2.4?分別確定管轄
持此種裁判觀點的理由包括幾點:一是保理合同法律關系與基礎合同法律關系相互獨立;二是保理人同時起訴應收賬款債權人與債務人,在程序法上并非固有的必要共同訴訟,可分開審理;三是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
3?有追索權的保理合同糾紛應當合并管轄
3.1?有追索權保理的法律性質
關于有追索權保理的法律性質問題,理論與實務界主要有附擔保條件的債權讓與說、債權讓與擔保說、間接給付說三種。
3.1.1?附擔保條件的債權讓與說
債權讓與的核心在于闡明保理合同本質為應收賬款之轉讓,即保理人通過從應收賬款債權人處收購其對債務人的應收賬款,從而使得債權人退出債權債務基礎關系,保理人成為新的債權人。而附擔保條件的債權讓與說實質上將有追索權的保理看成是通過債權讓與獲得融資的法律行為。該說脫胎于無追索權保理,認為債務人對保理人的應收賬款債務為主債務,債權人在該主債務的范圍內對保理人承擔保證責任。
3.1.2?債權讓與擔保說
債權讓與擔保系指債權人與第三人約定將其對債務人的債權轉讓給第三人來擔保債權人對第三人的債務,當債權人向第三人清償債務后,第三人受讓的債權將復歸于債權人,當債權人不向第三人清償債務時,第三人可就受讓的債權在同等額度范圍內受償。將該規則代入到有追索權保理合同關系中,應收賬款債權人將其對債務人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人,用以擔保保理人在保理合同項下保理融資款本息債權的清償。可見,債權讓與擔保說認為保理合同債務為主債務,附擔保條件的債權讓與說認為應收賬款債務為主債務。
3.1.3?間接給付說
間接給付系指債權人與債務人合意由債權人接受一項新債,債權人可通過取得該新債項下的給付來清償其與債務人的舊債。此合意以不消滅原定債務人所負給付義務為前提,功能是額外為債權人實現其債權增加一條路徑。在間接給付的情形下,債權人獲得了新的受償機會,同時負有將該新的給付予以努力優先變價的義務。代入到有追索權保理合同關系中,保理人與應收賬款債權人之間因保理合同產生的債為舊債,其與應收賬款債務人之間基于應收賬款轉讓產生的債為新債。在間接給付觀點下,保理人負有先行向應收賬款債務人主張權利的義務。
3.1.4?現行法律規定
《民法典》第七百六十六條就有追索權的保理合同進行了規定,其中明確了保理人可直接向應收賬款債權人主張權利,并不負先行向應收賬款債權人主張權利的義務,不符合間接給付說的觀點。同時,該規定還明確了保理人主張應收賬款債權,在扣除保理融資款本息和相關費用后有剩余的,剩余部分應當返還給應收賬款債權人。即保理人最終有權保有的債權數額以保理合同項下權利為限。此與附擔保條件的債權讓與說的觀點相悖。而《民法典》的以上規定都與債權讓與擔保說的觀點相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更是將有關于有追索權保理的規定納入其中,并歸于非典型擔保一節。
3.1.5?債權讓與擔保說之證成
首先應當明確,有追索權保理合同系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的結果,意思自治為首要原則,在當事人對權利義務作出與《民法典》上述規定不一致的約定時,應當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例如,當事人在保理合同中可能約定保理人從應收賬款債務人處收回的款項均歸保理人所有,不論該部分是否超出保理融資款本息和相關費用。該項約定并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屬有效。在該約定項下,各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與《民法典》之規定不全然相符。我們就有追索權保理的性質之討論亦是如此。在不考慮當事人特殊約定的情況下,債權讓與擔保說在邏輯上更為自洽,更符合等價有償原則的要求。
債權讓與外觀和擔保功能是有追索權保理業務的兩項關鍵要素,附擔保條件的債權轉讓說和債權讓與擔保說均包含這兩項要素。不考慮當事人特殊約定的情況下,應收賬款債權人、債務人所負債務均是保理人所發放保理融資款的對價,但兩債務的數額并不相同。從原《合同法》及《民法典》合同編等價有償的原則出發,保理合同項下債務包括保理融資本金、利息及其他費用等,而基礎合同項下債務卻不以保理融資本金為基數確定。在當事人無特殊約定時,以保理合同項下債務數額作為保理人最終受償數額,更符合等價有償的基本原則。
3.2?保理人兩項請求權的關系
根據《民法典》第七百六十六條的規定,保理人可同時向應收賬款債權人、債務人主張對應權利,無先后順序之分,但并未明確規定保理人兩個請求權之間的關系。從有追索權保理合同業務的實際運行模式及現行法律規定來看,應收賬款債權人與債務人對保理人所負債務之間應為不真正連帶債務。具體理由包括:第一,應收賬款債權人、債務人系基于不同的行為對保理人負擔債務。第二,保理合同與基礎合同相互獨立,保理人對債權人的追索權與對債務人的應收賬款付款請求權是基于不同法律關系形成的相互獨立的兩個請求權,不存在從屬關系或補充關系。第三,應收賬款債權人、債務人中的任一人清償債務的行為,均可使得另一債務人所負擔債務相應減少或消滅,并使得保理人的債權相應減少或消滅。因此,二者為連帶債務。第四,應收賬款債務人為最終責任人,應收賬款債權人就其償還了應收賬款債務范圍內的款項,有權向應收賬款債務人追償。因此,二者之間并非真正連帶債務。
3.3?合并管轄的必要性與優勢
(1)有追索權保理訴訟屬于類似必要共同訴訟,具有合并審理、合并管轄的必要性
以是否需要共同訴訟為標準,必要共同訴訟可進一步分為固有必要共同訴訟與類似必要共同訴訟。固有必要共同訴訟包括共同訴訟的必要與判決的合一確定性;類似必要共同訴訟則僅包含判決合一確定,而對程序則無此要求。有追索權保理訴訟應屬于具有合一確定判決必要性的共同訴訟,其訴訟形態應為類似必要共同訴訟。理由如下:
第一,保理人的兩項請求權指向同一款項,也即追索權之訴與應收賬款債權之訴的訴訟標的是同一的。應收賬款債權人、債務人之間為不真正連帶責任,具有牽連性,有合一確定判決的必要性。第二,追索權之訴與應收賬款債權之訴分別基于兩個相互獨立的合同關系,因此,二者之間并無必須合并起訴的必要。《民法典》亦明確規定保理人可以單獨起訴應收賬款債權人或債務人,據此,有追索權保理訴訟并非固有必要的共同訴訟。第三,保理人有權自主向其中任意一人請求賠償,亦可同時向二者主張,其對應收賬款債權人、債務人均享有獨立的請求權,此亦符合類似必要共同訴訟的特點。
據此,有追索權保理訴訟屬于類似必要共同訴訟,當保理人選擇同時起訴時,兩起案件應當由同一法院合并審理、合并管轄。
(2)合并審理在實踐中具有避免法院生效裁判文書之間互相沖突,有利于查清事實,便于適用法律,減輕當事人訴累,降低訴訟成本,節約司法資源等優勢。
①避免裁判沖突。如前文所述,追索權之訴與應收賬款債權之訴的訴訟標的是同一的,均是保理人提供保理服務的對價。同時,應收賬款債權人、債務人對保理人承擔的是不真正連帶債務,任一人的清償行為均能致使保理人債權的相應減少與消滅。在分開管轄的情況下,由于送達情況、當事人訴訟能力、證據情況、法院法律理解的差異等原因,可能會導致不同法院對欠款情況等關鍵事實作出不同認定,從而出現裁判沖突。
②降低訴訟成本、節約司法資源。在審判階段,保理人需在兩地進行訴訟,并就一筆欠款數額支付兩次訴訟費用,當事人訴訟成本翻倍。兩地法院也需就關聯事實分別進行審查,亦可說是動用了雙倍的司法資源。同時,如因查清事實的需要,追加應收賬款債權人、債務人作為對方訴訟案件的第三人,則更添當事人訴累。另外,在執行階段,由于兩項債務之間的連帶關系,有可能會出現保理人重復受償,從而引發新的糾紛。
4?合并管轄的不足與現實障礙
雖然合并審理具有必要性,有利于查清事實,便于適用法律,減輕當事人訴累,降低訴訟成本,節約司法資源的情形,但合并管轄亦有以下不可忽視的不足與現實障礙。
4.1?合并管轄的觀點不能解決現已發生的管轄困境
合并管轄系一種特殊的法定管轄,應由法律直接規定,如《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的三種情形。而現行法律并未就有追索權保理訴訟的管轄進行明確規定。在此種情況下,法院不能任意突破現有管轄制度。
4.2?基礎合同債務人的信賴利益保護
基礎合同系債權人與債務人為其他目的而簽署,債務人在簽訂基礎合同時,不能預見債權人會以該應收賬款為基礎與保理人訂立保理合同,并且,債務人對債權人的前述行為只有獲得通知的權利,而沒有提出異議的權利,更是難以參與到保理合同的實際訂立。因此,債務人對基礎合同中的管轄約定具有信賴利益,該信賴利益應得到保護。
5?問題的解決:按基礎合同確定管轄
合并管轄有按保理合同確定管轄、按基礎合同確定管轄和按合同糾紛一般管轄原則確定管轄三種方式,實踐中,該三種方式均有法院采用,筆者認為應當按基礎合同確定管轄。
5.1?債權轉讓為保理業務的核心
無論是附擔保條件的債權轉讓說還是債權讓與擔保說,均認可債權轉讓為有追索權保理的必備要素。現行法律采納的債權讓與擔保說中包括債權轉讓和擔保兩種元素,并認為應以保理合同為主債權。從該兩種元素來看,債權轉讓的管轄按基礎合同確定,擔保的管轄根據主合同確定,而以保理合同為主債權,似乎能夠得出按保理合同確定管轄的結論。其實不然。債權轉讓系行為元素,基于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擔保元素則不同。基礎合同本身并非為保理合同的履行而簽訂,債務人負擔債務的目的也不是為債權人提供擔保。只是在保理合同簽訂后,基礎合同項下債權被賦予了擔保功能。因此,管轄確定應遵循債權轉讓行為下管轄確定的邏輯,有追索權保理糾紛管轄應按基礎合同確定。
5.2?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
按合同糾紛一般管轄原則確定管轄固然能夠解決在管轄問題上厚此薄彼的問題,但一刀切的將當事人意思表示全部排除適用,亦有悖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則,并非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
5.3?保障債務人的管轄利益
基礎合同是雙方當事人為達成二者的合同目的所簽署的,并非為保理合同之目的簽署,具有獨立性,債務人只是基礎合同的當事人,并非保理合同當事人,更不參與保理合同的訂立。而基礎合同的管轄約定為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同時,應收賬款債務人是該筆債務的最終承擔者。因此,債務人在基礎合同中的管轄利益需要受到保護,而以保理合同確定管轄則必然損害應收賬款債務人的管轄利益及信賴利益,以合同糾紛一般管轄原則確定管轄亦然。
5.4?合并管轄是保理人自行選擇的結果
保理人在簽訂保理合同時,有條件了解到基礎合同的管轄約定,保理合同是在此種情形下形成的合意,所以,按基礎合同確定管轄對保理人并不形成管轄突襲,對于應收賬款債權人來講亦是如此。并且,保理人在實現權利時,可以選擇合并起訴或分開起訴。如保理人想要實現其在保理合同中的管轄利益,則其可以分開起訴。當保理人根據自身考量選擇合并起訴時,要求其遵循基礎合同的管轄規則合乎法理與情理。
6?結論
有追索權保理糾紛中的保理人追索權之訴與應收賬款債權之訴之間為類似必要的共同訴訟,如保理人選擇一并起訴,則法院應合并管轄、合并審理。從有追索權保理的性質、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保障債務人管轄利益等角度出發,有追索權保理糾紛的合并管轄應按基礎合同確定。
參考文獻
[1]潘運華.民法典中有追索權保理的教義學構造[J].法商研究,2021,38(05):173186.
[2]麻莉,丁俊峰.有追索權保理合同糾紛管轄法院的確定[J].人民司法,2020,(31):2125.
[3]包曉麗.保理項下應收賬款轉讓糾紛的裁判分歧與應然路徑[J].當代法學,2020,34(03):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