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華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各大企業的體制改革活動正在不斷深入,在我國很多企業中也開始出現勞動爭議的情況。近年來,勞動爭議案件呈現出逐年遞增、群體性糾紛比例越來越大的情況,而基層勞動者的勞動爭議問題,是我國企業管理者和政府部門必須重視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的重要性,結合當前在基層勞動爭議調解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從多個角度提出基層勞動爭議的調解對策。
關鍵詞: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8.071
0?引言
基層勞動力是我國各行各業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人力資源,近年來,基層勞動力的數量也在持續增長,要保護好基層勞動力人員的基本權益非常關鍵。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必須提上日程。簡單來說,基層勞動爭議調解主要指的是,企業與員工之間,就社會保險、薪資報酬、福利待遇以及勞動關系等問題產生的爭議,而在爭議發生時,要由第三方進行調解和咨詢,通過勞動爭議進行爭議的調解、法律的咨詢以及雙方的和解。隨著基層勞動力市場的開拓,基層勞動力人數也越來越多,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必不可少。
1?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的重要性
1.1?基層勞動爭議調解能夠保障人民群眾權益
基層勞動爭議調解不僅能夠通過節約時間成本的方式,節省雙方當事人的時間成本,同時,還能節約訴訟成本,幫助雙方節省律師費和調節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權益。
一方面,從時間的角度上來看,在勞動糾紛案件展開的過程中,如果雙方當事人不滿意結果,往往需要經過“一裁、二審”,才能夠完成案件的終結。而對于勞動者來說,長時間的訴訟和勞動仲裁往往是需要消耗太多時間和精力的,而基層勞動爭議調解不僅能夠節省雙方的時間成本,而且也能夠更加便捷的完成勞動爭議調解。
另一方面,調解結案不僅能夠節約訴訟成本,而且能夠幫助保障基層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通過節省律師費用和調解費用的方式,更加便捷快速地完成爭議調解。
總體來說,通過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的方式,快速解決爭議矛盾,同時,也能夠保證基層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于勞動者來說,可能會放棄一些申訴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時間浪費。而勞動爭議也能夠保證勞動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到調節款項,同時,有利于營造比較和諧的勞動資本關系,解決勞動糾紛。
1.2?基層勞動爭議調解能夠優化基層經濟發展模式
基層勞動爭議調解不僅能夠恢復經濟發展模式,而且,能夠進一步優化基層勞動者與勞動成本、勞動關系以及企業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優化基層經濟發展模式。
1.3?基層勞動爭議調解能夠推動行業產業穩步發展
基層勞動爭議調解能夠幫助企業內部穩定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能夠幫助勞動者更加安心、高效地投入生產和工作,繼而,在企業內部營造良好穩定的生產關系和勞動氛圍,也能夠進一步推動行業產業的穩步發展。
2?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現狀和問題
2.1?對于基層勞動爭議問題了解不足
部分基層管理者認為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并沒有什么重要性,對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問題關注得不到位,了解不足。同時,很多管理者容易忽視基層勞動爭議調解這一工作內容,很多管理者對化解矛盾糾紛這一工作環節的作用持懷疑態度,同時,也沒有重視基層勞動爭議調整工作,僅僅重視治理和管理,而忽視了對勞動者情緒狀態、身心狀態的了解,進而也忽視了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的重要性。
2.2?沒有構建科學的基層勞動爭議調解體系
很多基層勞動爭議糾紛產生的原因,是由于企業中并沒有構建科學的基層勞動爭議調解體系,沒有科學、規范的解決程序幫助勞動者解決矛盾糾紛。當前,我國部分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已經成立,但是,并沒有完善相應的工作機制和章程,也沒有明確自身的工作職責,導致很多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組織,雖然有著自身的工作量,但是,卻沒有嚴格按照相關制度和規范內容進行工作與操作,例如,會出現文書不齊、調解協議書表述模糊不清,以及文件遺漏、裝訂不規范等問題,影響了調解力的發揮和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的順利完成。
2.3?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平臺以及渠道不足
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平臺以及渠道不足,是影響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的重要問題之一。當前,很多勞動者并沒有具備完善的法律意識和綜合素質,由于很多企業中糾紛機制的不完善與不健全,導致很多企業中會產生重復勞動以及勞動力秩序混亂的情況,再加上勞動者并沒有多元化的爭議調解平臺和投訴渠道,影響了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的順利進行。
2.4?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監管力度不足
雖然,當前我國已有完善的《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在法律中也規定了雙方經調解達成協議的,應該制定調解協議書,同時,雙方應簽字或蓋章,予以法律效力。同時,法律中也針對拖欠工資、勞動報酬以及醫療費用等情況的調解協議,賦予勞動者申請支付令的權利,保護勞動者的權益。雖然法律規定的內容比較全面,但還是僅僅規定了調解協議中的一小部分,法律的約束力并不全面,也沒有明確強制執行力,只是靠當事人自覺履行,因此,也不能保證勞動爭議調解結果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強制力,這也是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監管力度不足的體現。另外,我國勞動爭議調解活動缺乏有效監督,也表現在雖然我國勞動法和勞動爭議處理條例已經規定了關于勞動爭議仲裁的相關內容和制度,但是卻沒有完善的監督機制,針對勞動爭議仲裁長期處于自我監督、自我約束的狀態,這種狀態往往容易產生一些不公平現象,損害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也不能夠及時保障辦案質量,影響了法律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3?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對策
3.1?明確基層勞動爭議問題
調解基層勞動爭議的首要環節就是要明確基層勞動爭議問題。只有雙方明確勞動爭議問題,才能夠針對問題產生的原因、經過和結果進行分析與討論,其次再尋找措施解決勞動糾紛。近年來,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人社局針對勞動爭議這一調解工作進行管理,爭先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通過調節工作機制和化解勞動爭議、矛盾糾紛等方式,盡最大限度解決勞動爭議問題。而在解決勞動爭議問題的首要環節,就是要明確基層勞動爭議問題,要求建立起完善的勞動爭議便捷渠道,積極傾聽勞動者的心聲和建議。同時,要針對勞動爭議問題就事論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要提高勞動爭議糾紛化解效率,保證在企業內部化解矛盾糾紛,營造良好的用工氛圍和用工環境。
近年來,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各企業通過基層勞動爭議調解,處理了人事爭議糾紛案件達320余件,調解成功率也高達96%。可以看出,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人社局在明確勞動爭議這一問題上頗有成效,因此,也能順利解決勞動爭議和矛盾糾紛,化解企業矛盾,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3.2?構建科學的基層勞動爭議調解體系
第一,要提出調解申請。雙方當事人要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向勞動爭議委員會提出調解申請,這是基層勞動爭議調解體系投入運行的首要環節。
第二,要進行案件受理。案件受理主要指的是,企業調解委員會在收到調解申請時,通過審核、研究,決定接受案件申請。在調解申請時,雙方要達成一致,共同或由一方提出調解申請。同時,調解委員會需要審查三項內容,包括:申請人的資格爭議案件是否屬于勞動爭議,同時還要調查爭議案件是否屬于調解委員會受理的范圍之內。
第三,進行后續調查。在受理案件之后,調解委員會需要展開調查工作,主要包括調查爭議雙方的爭議事實真實性,以及調解申請提出的意見。另外,還要調查與雙方當事人相關的工作人員以及單位部門對爭議的態度和看法。最后,還要調查勞動法規以及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以及相關資料。
第四,實施調解。實施調解需要通過召開調解會議或舉行會議的方式進行調解。在調解會議中,需要由雙方當事人或代表參加。一般來說,調解有兩種結果:一是達成協議,制定出協議書;二是調解不成或調解達不成協議,這種情況就需要制作調解處理意見書,進行爭議的后續協調和解決。
第五,執行調解協議。爭議雙方當事人都要自覺執行調解協議書上的內容,遵守調解協議、尊重調解會議和調解流程。
3.3?建設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平臺以及渠道
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平臺及渠道是解決基層勞動爭議的重要平臺和依據,只有多元化的平臺與渠道,才能全面、合理地解決好基層勞動爭議。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平臺及渠道主要包括以下三種:
第一,通過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
第二,通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進行裁決。
第三,通過法院上訴處理勞動爭議。
一般來說,在我國解決勞動爭議的渠道有兩種:仲裁和訴訟。另外,勞動者也可以通過去勞動監察大隊舉報的方式,請工作人員協調處理。處理不了的情況下,可以繼續申請勞動仲裁。如果對勞動仲裁的結果不滿意或不認可,也可以到基層人民法院起訴,對起訴判決結果仍不滿意或不認可,也可繼續上訴到中級人民法院,直至取得滿意、合理的結果與答復。
當前,我國上海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人社局和張江鎮人民政府聯合展開會議,在會議中提出,要將上海市首個基層勞動爭議處理平臺投入運行。該勞動爭議處理平臺在2021年全年,共辦理了勞動爭議案件多達2800件。同時,上海市政府部門在白皮書中指出,通過上海市浦東新區實施“三庭五位”多元化糾紛處理機制以來,已經取得相對顯著的成效。例如,體現出以人為本、為民辦事的政府職能,同時,也能夠依托智能化技術平臺,打造“三庭五位”運行的勞動爭議調解平臺,進一步保障層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另外,上海市浦東新區通過多方協作、聯動機制的方式,進一步拓寬溝通渠道,定期展開會議,處理勞動爭議案件。同時,還借助第三方力量,及時化解勞動糾紛和矛盾,成功穩定勞動秩序,還包括優化法宣方式,提高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和知識水平,開展勞動爭議競賽和業務比拼,提升工作人員的執法公信力和法律水平。最后,上海市浦東新區還打通了綠色通道,創新信息共享機制,及時篩查和查找欠薪企業,還利用了現代云技術等方式,積極促成雙方和解,通過欠薪墊付機制的運行,保障農民工的基本權益。可以看出,上海市浦東新區“三庭五位”多元化糾紛處理機制,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效,該機制也能體現出張江特色,進一步保障了基層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也為我國其他地區政府部門提供了機制參考。
3.4?加強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監管力度
只有加強對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的監管力度,才能進一步保障勞動者和企業的合法權益,才能進一步規范并穩定勞動秩序和社會秩序。通過成立專門調解小組和督查小組,結合民意與群眾意見,選出能為民辦事的調解員和管理人員,及時處理并化解矛盾糾紛。
例如,我國福建省人民政府通過開展“根治欠薪”活動,進一步加強保障基層勞動者權益的力量,通過完善組織體系,例如,建立主導人員、強化3支隊伍聯動、多方力量、強化聯動、協同實施長效預警等方式,進一步完善基層勞動糾紛協調體系和機制。例如,強化三支隊伍,主要指的是根據市、縣區以及鄉鎮、街道等區域的劃分,配備充足的勞動保障工作人員,強化勞動保障專員隊伍。同時,廣泛招納退休法官、調解員、仲裁員以及律師和有調解經驗的退休干部,廣泛調動人力資源參與勞動糾紛化解工作。實施長效預警主要指的是針對發生過欠薪行為的企業或項目工地。鄉鎮以及街道要進一步重點監督或實施重點預警,要求其按期支付工資,并及時上報。同時,要引導企業依法按時支付工資。另外,長效預警還包括要求企業及時向上級匯報情況,及時處置拖欠工資的企業。
加強對基層勞動爭議協調工作的監管,需要進一步強化保障措施,例如,強化財政保障、落實專項補助以及拓寬發展通道等。強化財政保障,要求政府部門將勞動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的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中,為勞動糾紛化解工作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保障基層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落實專項補助主要指的是要切實監督并確保調解辦案補貼,能夠按時、按數發放。另外,還要選擇優秀的勞動人員進行晉升,提供就業機會與渠道,要開展評優評先工作。
管理人員要加強組織領導,保證在企業內部能夠提高勞動者的思想意識,進一步完善勞動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同時,各個地區要狠抓責任落實,堅決保證將勞動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作為推進解決社會矛盾糾紛的主要機制之一。另外,要定期展開工作督查和監督的方式,及時向上級匯報工作精神,定期展開小組調研和監督活動。
4?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基層勞動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勞動糾紛和爭議。而我國企業管理者和政府部門必須重視解決勞動爭議問題,及時保障勞動者和企業的合法權益。基層勞動爭議調解作為保障人民群眾權益優化基層經濟發展模式,推動產業行業穩步發展的關鍵,越來越發揮不可小覷的作用。當前,我國的基層勞動爭議調解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部分管理者對勞動爭議問題了解得不夠到位,也沒有完善科學合理的基層勞動爭議調解體系,同時,沒有完善的勞動爭議調解平臺和渠道又缺乏監管,造成勞動糾紛和矛盾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的情況。本文通過明確基層勞動爭議問題,構建完善科學的基層勞動爭議調解體系以及建設勞動爭議調解平臺和渠道、加強監管力度等方式,進一步關注勞動爭議調解機制的建設和勞動糾紛矛盾問題的解決,切實保障勞動者和企業管理者的合法權益,穩定社會秩序。
參考文獻
[1]李卓謙,池澤梅,曾勝花.創新勞動爭議調解機制?助力基層社會治理[N].民主與法制時報,20220715(004).
[2]楊玉瑤.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的現狀分析及對策——以信陽市基層調解組織建設情況為例[J].黑龍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22,(10):3436.
[3]胡芝蘭.淺析新時期基層工會組織在勞動爭議調解中的作用——以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總工會參與勞動爭議調解為例[J].當代工人(C版),2019,(03):9192.
[4]v統籌謀劃?創新實踐?長春市朝陽區前進街道打造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示范單位[J].勞動保障世界,2019,(34):2021.
[5]劉愛君,王玲.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的實踐與問題——從北京市西城區勞動爭議現狀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基礎[J].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2019,(04):1418.
[6]馬靈.“人民調解”——用基層力量解決勞動爭議的有益嘗試[J].勞動保障世界,2019,(11):3.
[7]崔欣,王尊.勞動爭議化解在基層——大興區總工會勞動爭議調解紀實[J].工會博覽,2019,(04):42.
[8]韓宇.基層大調解?源頭化矛盾——成都市金沙街道積極開展勞動爭議調解工作[J].四川勞動保障,2019,(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