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是一種跨越國界的教育形式,它不僅能為學生帶來國際化視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未來機會,還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保持文化自信,促進多元文化交融。我們在“華夏文脈,全球視野”辦學宗旨的指導下,形成了包含知識學習、技能訓練、能力培養、視野拓展等多維度的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全面的高質量教育。
各美其美,修己達人。增強服務意識,為師生發展搭平臺,鋪好路,服好務。把“人”放在學校最中央,注重人文關懷,讓師生氣質卓雅、胸懷天下。
尊重差異,個性發展。依托現代化教育技術賦能師生成長畫像,尊重個體發展差異,定制一對一私人培養方案,讓每一顆種子開出最美的花朵。
馬清彪濟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常春藤附屬小學校長
符合國情校情、以人為本、適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我校以“德孝·真趣”文化立校,教導學生要孝順,要有中華民族魂(中國心),有禮儀德行天下(國際視野),以道德之心對人對事,以兼容之心詮釋共同體內涵。以教育滋潤心靈,塑造自信自強的人格,引導學生做頂天立地的中國人。我校踐行“異想天開,腳踏實地”的校訓精神,尊重“異想”,培養學生追求詩和遠方的理想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優良品質。
學生的成長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我們倡導教育的自然生成,主張多提供一些事情讓學生去做,教學生擁有一技之長、一專多能。同時,全面發展學生個性,讓學習成為享受。
肖靜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漢濱小學校長
學校教育應該為學生的一生著想。學生未來的職業與興趣、做人與處世、健康與價值觀,以及能否適應世界發展,在社會變革中不斷成長,是育人的核心所在。
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倡導終身學習,挖掘和培養個體的內驅力。以學校文化為根,結合當地自然資源,充分挖掘“竹”的物質文明傳承和精神文化共識現象,確立具有自主特色的“竹品育人”文化體系,積極改善校園和班級自然人文環境,并通過“名師共同體”和“三級三部”家委會,凝聚“發展型育人”共同體意識,做實“有根”教育,做到立體化育人,精心打造“竹品育人”辦學品牌。
王宏貴州六盤水市第八中學校長
中國教育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快速發展的步伐,與世界教育的發展有機接軌,要做到揚長避短、取長補短、以我為主、為我所用,這是教育本土化和教育國際化的邏輯關系和未來趨勢。因此,具備國際化教育視野,開展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十分重要。
我校積極參與東西部協作、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重造血、強輸血”,在凝練辦學理念、擦亮特色品牌、打造高效課堂、統籌教育資源、爭取獎教助學、搭建交流平臺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何平四川省成都市東坡小學校長
正如孩子的勞動意識會被他所在的家庭、社會所影響,學校不是勞動教育的唯一“責任人”。因此,構建“家-校-社”全景式勞作場域是勞動教育的必須。自2014年建校伊始,我校便注重“全人”教育,以“夢開始的地方”為辦學理念,秉承“愛滿天下”的教育情懷,提出“塑造野性而高貴人格”的育人目標,希望每一位東坡學子都以“影響世界的千年文化名人”—蘇東坡為成長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學校與家庭、社區須在不同的場域和主體間營造兒童勞動教育的場景與情境,為勞動教育提供必要且充分、優質的條件,讓孩子全面感受勞動的重要性、專業性,為孩子人生的“勞動之樹”培好土、植好根。
高翔陜西省漢中市龍崗學校校長
參與國際交流是中國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必然選擇。我們培養的人要志存高遠、胸懷天下,具有“家國情懷、世界擔當”,擁有“開闊眼界、活躍思維、卓越能力、全面素質”,時刻不忘初心,把時代使命牢記在心,把社會責任扛在肩上。要用國際化眼光看待問題、用樂觀的心態面對挑戰、用豐富的想象力創造未來,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作為終身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