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暉 Liu Xuehui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家具與藝術設計學院,湖南長沙 410004)
21世紀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全球現象,發展“銀發產業”成為解決老齡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適老家具作為銀發產業中與老年人生活質量息息相關的重要一環而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由于我國適老家具設計研究起步較晚,導致該領域的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呈現一定的滯后性,很多方面還需向他國借鑒學習。鑒于此,本研究利用CiteSpace對2014至2022年間Web of Science(簡稱WOS)核心合集數據庫及中國知網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簡稱CNKI)中發表的相關研究進行文獻計量分析,從歷史發展、現狀分析及趨勢分析三個角度對國內外適老家具設計研究發展進行歸納總結,以期通過對國內外該領域研究發展勢態的梳理,在同異中剖析我國適老家具設計研究的不足之處,為其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啟示。
CiteSpace即“引文空間”,是一款應用于科學文獻識別并現實科學發展趨勢和新動態的軟件[1],旨在將目標文獻的相關信息,如關鍵詞、主題詞等進行重構并轉化為節點、連線或網格結構的形式,以此對該領域研究的發展及動態進行可視化表達。利用CiteSpace軟件對國內外適老家具設計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剖析該領域合作關系網分布、研究熱點及其發展脈絡,進而對近十年來國內外適老家具設計領域的研究現狀、發展脈絡及發展趨勢進行梳理與探究(圖1)。

圖1 適老家具設計研究方法結構圖
本文旨在探討2014年至2022年間國內外適老家具設計研究的熱點與動向。從CNKI數據庫中檢索,主題=“老年”且主題=“家具”,檢索日期為2014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以“全部期刊”作為來源共得到400篇中文文獻,篩選后將390篇中文文獻確定為樣本文獻;從WoS核心合集數據庫中檢索,TS=“design for seniors”OR“the elderly”AND“furniture design”,索引時間為“2014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得到647篇文獻,經篩選后得到英文樣本文獻共470篇。
2.1.1 國際發文期刊、國家及機構研究現狀
基于CiteSpace生成的國際適老家具設計研究期刊共現圖譜(圖2),以此分析國際該領域主要期刊發文情況。其中PLOS ONE(公共科學圖書館),J AM GERIATR SOC(美國老年醫學會雜志),JAMA-J AM MED ASSOC(美國醫學會雜志),ERGONOMICS(人體工程學),LANCET(柳葉刀期刊)為國際該領域研究的主要發文期刊(表1),國際發文期刊分布于各類別期刊,以社會科學、醫學等類別的學術期刊為主,體現出國際適老家具設計研究的多學科性與交叉性。

圖2 國際適老家具設計研究期刊共現圖譜

表1 排名前5名的國際適老家具設計研究主要期刊及其研究方向
由CiteSpace生成的適老家具設計領域國家共現圖譜可知(圖3)適老家具設計領域的研究主要分布在全球23個國家,以北美、西歐及東亞地區為主。圖4機構共現圖譜中合作網絡密度為0.0101,表明機構間聯系較為密切,相互合作較多。綜合來看,歐美地區較其他地區相比合作更為頻繁,綜合類、醫科類院校、醫學研究所及各大政府性質研究所為國際適老家具設計領域的主要研究機構。

圖3 國際適老家具設計領域國家共現圖譜

圖4 國際適老家具設計研究機構共現圖譜
依據發文量對發文國家進行排序,表2為排名前八的發文國家及其核心研究機構。加利福利亞大學及英國研究圖書館依托對適老家具使用材料的研究,對老年群體使用家具的實際效果及家具材料的耐久性、舒適性、安全性進行評估[2-3],包括對材料物理和化學特性進行測試,從而進行適老家具的設計與開發;哈弗醫學院基于用戶測試與人體工程學研究,結合醫學手段對老年群體的需求及其身體尺寸、力量和靈活性進行測試與分析[4],確定適老家具的最佳尺寸和形狀,并對適老家具設計提出改進建議。

表2 排名前8名的國際適老家具設計研究主要國家及機構
2.1.2 國內發文期刊、機構及核心研究者研究現狀
表3為排名前5的國內適老家具設計研究主要期刊。相較于國際,我國適老家具設計研究的載文期刊相對集中,多分布于與家具設計制造相關的期刊。對國內適老家具設計研究機構共現圖譜(圖5)和國內適老家具設計研究高被引頻次作者共現圖譜(圖6)進行分析:研究機構共現圖譜中機構合作網絡密度為0.0017,作者合作密度網為0.0022,機構、作者間的合作并不頻繁,傾向于獨立研究或機構內的合作。

圖5 國內適老家具設計研究機構共現圖譜

圖6 國內適老家具設計研究高被引頻次作者共現圖譜

表3 排名前5名的國內適老家具設計研究主要期刊及其研究方向
進一步分析,國內適老家具設計研究機構多集中于綜合性大學,尤以農林類、理工類、藝術類院校為主。依據發文量對主要研究機構進行排序(表4)。南京林業大學在適老家具設計研究領域成果豐碩,一方面從宏觀層面對適老家具的發展動向進行探測[5],另一方面對老年群體需求特征進行研究,提出適老家具設計的要點與原則[6]。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則主要針對適老空間及其適配的適老設施進行研究,重點探討老年群體與空間的交互關系[7]。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從適老家具的功能性研究到智能化研究都有涉獵,且在探究老年需求的方法上具有明顯的交叉性[8]。對近十年適老家具設計研究的核心研究者及其研究內容進行分析:朱婕學者從老年人需求及喜好出發,指出適老家具應充分服務于老年人的生活[9];劉樹老學者注重適老家具層面功能的多樣化情感化及用戶層面使用的安全性與智能化[10];周橙旻學者對適老家具及適老服務設計的研究熱點進行研究與分析,針對不同老年群體需求進行探究,提出相應的適老家具設計原則,并著力探索適老家具智能化研究路徑[11]。

表4 排名前8名的國內適老家具設計主要研究機構
對比來看,國際機構合作中高校與醫學機構合作緊密,對老年身體機能及風險評估預測更為精準,為高校適老家具設計研究提供大量相關的實驗數據支持;而我國適老家具設計研究缺少跨領域機構間的交流與合作,缺少相關實驗論證的數據支持,多停留在適老家具功能性、實用性與情感化寬泛的探討與研究上,研究程度沒有國際研究深入。
2.2.1 國際研究熱點
利用CiteSpace軟件對英文樣本文獻的關鍵詞進行處理得到國際適老家具設計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圖7),并依據出現頻次對高頻關鍵詞進行排序(表5)。“health(健康)”“physical activity(身體機能)”“care(照顧)”“performance(行為)”等為近十年來國際適老家具設計關注的重點。結合文獻研究法將國際適老家具設計研究劃分為三大主題,即當下國際該領域的研究熱點。

圖7 國際適老家具設計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

表5 排名前10名的國際適老家具設計研究熱點統計
(1)聚焦精細化與定制化的適老家具設計研究。目前,國際適老家具設計研究就地域、性別、年齡、認知能力等對老年群體進行細分,以使家具的設計適應不同老年群體的具體需求。羅軍等學者針對中國青藏高原地區少數民族老年人的養老需求進行探討,為西藏地區適老家具設計及養老服務的發展提出具體建議[12]。法比西亞克g 貝婭塔(Fabisiak Beata)等學者在探究公共空間適老家具設計方法的過程中對不同性別、年齡的老年群體需求進行深入研究提出適老家具的設計應具有可變性[13]。
(2)學科合作下的老年群體需求定量研究。現階段國際適老家具設計研究基于老年醫學、護理學等相關領域對老年群體生理機能的實驗研究,在適老家具的功能性、舒適度及人體工學設計方面進行不斷優化。雷德蒙德g 斯蒂芬(Redmond Stephen J.)等學者通過醫學臨床實驗對老年群體易跌倒這一問題進行實驗研究,提出家具負載傳感器模型以盡可能降低跌倒風險[14]。希格內特g 蘇(Hignett Sue)學者同樣通過對老年群體臨床反應進行觀察探究醫學評估與醫院適老家具設計間的關系[15]。
(3)聚焦技術協作下的適老家具設計研究。國際研究關注技術與家具的集成,聚焦于物聯網及人工智能技術在適老家具設計中的應用。李賢洙(Lee Hyunsoo)等學者聚焦于適老智能服務設計,提出臥房家具智能系統方便老年群體的使用[16]。威爾科夫斯卡維多利亞(Wilkowska Wiktoria)學者對傳感器環境設備與系統在適老空間中的運用進行了論述,探討了如何平衡技術帶來便利與老年群體隱私受到侵害之間的關系[17]。
2.2.2 國內研究熱點
CiteSpace軟件以關鍵詞為節點對中文樣本文獻進行處理得到我國適老家具設計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圖8),表6為2014至2022年期間排名前10位的國內適老家具設計研究高頻關鍵詞。“老年人”“居家養老”“適老化”“老年公寓”“人性化”是近年來我國適老家具設計研究的熱點。結合高被引文獻分析歸納得出3個主流研究方向即當前我國適老家具設計領域的研究熱點。

圖8 國內適老家具設計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
(1)養老模式細分下特定場所的適老家具設計研究。聚焦不同場所下老年用戶表現出的行為與特定需求,進行適老家具的優化設計。周燾、王宏磊等學者指出適老家具的設計應根據用戶行為能力及使用場所進行進一步細分,分別對不同使用空間下適老家具設計要點進行探討[18-19]。
(2)基于老年群體需求量化的功能性家具產品研究。一方面通過設計學理論的集成創新,對老年群體的需求和痛點進行量化,精確捕捉其真實需求從而對家具功能進行適配設計;另一方面從適老家具功能出發,運用現代科學技術賦能適老家具設計。宋瑞樹等學者通過需求權重的計算對老年人使用廚房家具中的痛點進行量化研究[20];周橙旻學者提出我國適老家具設計研究應向智能養老家具體系邁進。
(3)基于主流適老化設計理念的適老家具設計知識體系構建。圍繞無障礙設計、通用設計、包容設計、情感化設計、CMF設計等主流設計理念,進行適老家具設計要點與原則的探索是現階段適老家具設計研究領域的主流研究方向。
綜上所述,國內外適老家具設計研究均圍繞“老年人-適老家具-養老環境”間關系的探究展開,研究內容大體上趨于一致。但國際適老家具設計的研究更加多元化,跨學科研究傾向明顯,尤其與老年醫學、護理學廣泛交叉,相比之下,國內適老家具設計研究則較為單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圖9)。
依據2014至2022年間國際適老家具設計領域文獻關鍵詞聚類時區圖譜(圖10),將國際適老家具設計研究劃分為三個階段。

圖10 國際適老家具設計研究關鍵詞時區圖
(1)探索階段(2014年至2017年),人本理念的適老家具設計研究階段。克洛斯g 羅伯特(Klos Robert)學者對因年齡增加導致視力受損的老年群體進行定性研究,提出適合視障老人的廚房家具設計理念,對家具尺寸的調節與擺放都進行了詳細的論述。該階段注重開發具有特殊功能和特點的家具,以滿足老年群體日益衰退的身體機能。
(2)拓展階段(2018年至2019年),多元輔助適老家具設計研究階段。斯皮利奧托普盧g 格魯吉亞(Spiliotopoulou Georgia)等學者對家庭環境中老年群體的身體尺寸及其所用家具的準確性進行檢驗提出適老家具設計評估標準;特魯希略-萊昂g 安德烈斯(Trujillo-Leon Andres)等人基于觸覺傳感器原理,對提升適老電動輪椅的易用性、舒適性及實用性進行探討。這一時期,國際研究者從人機工學出發,結合現代技術、醫學實驗等研究,注重提升家具的可訪問性與易用性。
(3)聚焦階段(2020年至今),系統化適老家居體系研究階段。這一時期研究者旨在通過技術的創新與整合,賦能適老家具,為老年群體提供更多便利。如奧特克勞迪婭g 佩德羅(Ortet Claudia Pedro)等學者運用VR技術模擬戶外騎行的效果,使其足不出戶也能享受騎行樂趣,提升老年人的整體健康、獨立和身心康復。
依據2014年至2022年間我國適老家具設計領域文獻關鍵詞聚類時區圖譜(圖11),將國內研究劃分為三個階段,并對各階段進行分析。

圖11 國內適老家具設計研究關鍵詞時區圖
(1)探索階段(2014年至2016年)。該時期的研究者開始著重關注老年群體,聚焦適老家具設計。莫然等學者率先提出在老年家具產品的設計中應多以感官代償、信息替代、簡化突出等方法滿足老年人由于視覺衰退而產生的現實需求;趙蕾蕊同樣從老年用戶生理及心理特征作為切入點提出適老化家具設計應兼顧老年人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2)成長階段(2017年至2019年)。這一階段以適老家具或老年家具為研究主體的文獻數量大幅度上升,重視通用設計、包容設計原則、CMF多維感知、情感化設計等理論在適老家具中的運用,除了對家具功能的研究開始著重關注老年人情感需求和個性化需求,并探索適老家具的智能化以提升老年人的使用體驗感,適老家具設計規范體系逐漸形成。
(3)批判性持續成長階段(2020年至今)。該時期適老家具的設計研究開始關注老年人時代語境下的真實需求,重視研究的科學實證論與研究的交叉性,倡導尊重老年人的價值追求。期間楊躍倩學者以數據化、科學化的手法對老年需求進行量化分析,并運用于適老家具設計中;林璐學者則認為適老化設計不應完全將老年人視為弱勢群體進行區別對待,應通過設計輔助老年人積極退出弱勢群體標簽的角色。
對比來看,國內外適老家具設計研究內容各有側重。國際研究起步早,適老家具設計領域的研究已成體系化發展,其研究更加注重人性化和智能化,強調科技與設計的結合;而國內起步晚于國際,根據我國老齡化特點有其自身的考究,注重傳統文化和人文關懷,重視對老年群體需求的探索與挖掘。
適老家具設計是為了更好服務于老年群體,縱觀該領域研究的發展趨勢,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適老家具設計研究全過程,包容性設計、通用設計等仍是未來適老家具設計的主流。相較于國際,我國在適老家具設計研究領域缺少對老年群體的精細化分類,傾向于關注養老模式及養老場所的細分。結合我國國情來看,我國適老家具設計研究在未來不僅需要針對不同能力層次老年群體進行研究分析,還應探究由城鄉及地域文化等差異帶來老年群體生活方式的不同,對不同老年群體的行為方式及需求特征進行具體分析。
國際在適老家具設計研究領域廣泛與科學技術、老年醫學等進行交叉,積極通過臨床實驗及大量人體工學實驗為適老家具設計提出標準化意見;通過AI技術、物聯網技術等拓寬適老家具更多的可能性,探索適老居家體系智能化路徑。因此,推進適老家具設計的交叉研究,提倡跨學科交流,積極將適老家具設計研究與高科技手段、醫學、社會學、心理學等進行交叉,是未來我國適老家具設計研究發展的重要趨勢。
適老家具設計研究除了關注老年群體的使用需求,老年生活中的其他要素也應予以重視,綜合考慮“老年人—適老家—養老環境”間的關系,實現適老家居體系的構建。近兩年國際適老家具設計研究尤為注重系統、環境、管理、服務與適老家具設計相適配,注重提升整體家居環境的適老性,而非單體家具的適老化。并且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應用在未來適老家居體系的構建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例如智能家具可以獲取老年人的習慣和喜好,并根據個人需求自動調整座位、照明及溫度參數等。
國內外適老家具設計研究均圍繞“老年群體-適老家具-適老空間”展開。國外老齡化起步早,在該領域的研究更為深入,呈現出明顯地跨學科性,各國家、機構及作者間的合作十分密切,研究熱點也更加多元、交叉,已從適老家具設計的研究轉向系統化適老家居體系的構建,追求科技與設計的結合;相較于國際研究,我國適老家具設計研究起步晚,缺少機構及作者間的合作交流,研究熱點較為單一,更多的追求人文關懷與設計的結合。未來我國適老家具設計研究將向精細化與系統化研究不斷推進,強調適老家具設計的交叉研究,呈現出一種科技、人文關懷與設計交融發展的良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