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九芳,雷宜靈,朱 齡 Lü Jiufang & Lei Yiling & Zhu Ling
(南京林業大學家居與工業設計學院,江蘇南京 210037)
生態環境是人類存在和發展的物質源泉,其變化與文明的興衰演替息息相關[1]。在國家相關政策背景下,綠色生態理念得到了重視與發展。在家居行業,綠色家居文化理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目前綠色家居文化的發展與傳播力度卻遠遠不夠。因此本文立足于對綠色家居文化的發展進行梳理,結合國家提出的鄉村振興政策與生態文明建設,研究綠色家居文化傳播路徑,這對綠色家居文化的發展與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寫入黨章并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強調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2]。生態文明的科學內涵中包含綠色發展觀[3]。綠色發展觀的建立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共同建設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在十九大報告中,為解決好“三農問題”,黨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4]。在總要求中,“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鄉村振興需要綠色、高質量發展動能的注入,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綠色變革事關鄉村社會文明和諧[5]。此外,在2022年3月,六部門聯合明確提出以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激發優秀傳統鄉土文化活力,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因此鄉村文化也同樣應予以高度重視,將文化產業與鄉村綠色生態發展結合,形成具有鄉土特色的綠色產業鏈,可以為鄉村全面發展賦能。
家居文化與人類文明的發展息息相關。家具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商周時期甚至史前階段,幾千年以來家居文化一直伴隨著人類文明而不斷地發展與變革,例如家具的造型與裝飾等方面就深受人們起居方式變革的影響,家具在不斷地與人文和空間環境融合中形成了獨特的家居文化。家居文化所涵蓋的領域十分廣闊,從家居文化中可以折射出人文、歷史、傳統禮儀習俗、文學藝術和道德價值等諸多方面[6]。而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及生態文明建設下,家居文化與綠色文化的融合與發展又進一步豐富了社會文化。
據相關文獻研究表明,目前對綠色家居文化的研究與傳播普及程度還遠遠不夠,亟需進行深入挖掘和廣泛傳播。因此本文立足于系統梳理綠色家居文化的發展歷程,把握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家居產業的發展方向與任務,構建以綠色家居為基礎的服務國家生態文明戰略的家居文化傳播與發展體系,將綠色家居文化融入鄉村生態文明建設中,在保護鄉村生態環境、與鄉村文化創新融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過程中,使綠色家居文化不斷傳播開來并持續發展下去。
世界范圍內對“可持續發展”概念廣泛關注的起點是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1987年的報告,即將可持續發展定義為“既滿足當前的需要,又不妨礙后人對未來發展的需要”[7]。在國際領域,綠色環保成為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是“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的戰略[8]。綠色發展理念與可持續發展理念一脈相承,環保、生態、綠色、健康更是成為21世紀人們主流觀念。
“綠色家居”這一概念也隨著主流的發展理念而出現,這一概念體現出人們對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追求與向往。國內早在21世紀初便有學者提出“綠色家居”新概念的內涵,將綠色家居定義為由家居裝修與設計引出的生活質量消費傾向[9]。然而大多數消費者對“綠色家居”的定義僅局限于是否符合國家標準,是否有刺鼻氣味,是否節能等表象上。并且,在綠色家居的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不少問題,據2012年《中國室內裝修污染調查報告》發布,家具的污染,即甲醛、重金屬超標等問題仍是室內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10]。可見綠色家居主要是由企業面向市場消費者宣傳的一種商業行為,對家具企業是否真正執行并滿足國家標準存在很大疑問[11]。在之后綠色家居的發展過程中,綠色設計與綠色環保材料一直都是此領域的研究重點。從環保材料上,例如2018年龐艷芳[12]等人對應用于家居產業人造板的生物基木材膠黏劑進行了總結,提出生物基木材膠黏劑的發展方向;從綠色設計上,2019年劉祎[13]認為生命周期評價(LCA)對促進家具產品綠色的轉型與發展有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智能化的生活方式開始融入綠色家居發展當中,例如2019年趙丹[14]對老年家居的綠色化與智能家居設計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設計原則。2020年許蔓菁[11]提出了“互聯網+”綠色家具品牌形象的構建策略,為綠色環保產品的生產銷售指明了方向。據《消費日報》報道,2021年家居行業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7家家具企業成為“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和1家“綠色工廠”。2022年8月,在《關于印發推進家居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通知》中提出擬到2025年,“家居產業創新能力明顯增強,高質量產品如綠色、智能、健康產品供給明顯增加”,也可以看出目前相關決策部門對綠色家居發展的重視,綠色家居文化的傳播也有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綠色發展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綠色家居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內涵。從綠色家居的發展可以總結出綠色家居文化即是在全球可持續發展理念及國內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理念下,形成的對綠色化、生態化、智能信息化生活方式及高質量產品與居住環境的追求,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
2.2.1 以綠色文化為引領
從我國古代哲人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可知,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與自然環境不可分割[15]。從工業革命至今,隨著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自然資源不斷消耗、生態環境逐漸失衡。綠色理念自20世紀末提出后得到了全世界的廣泛認同。在如今的生態文明新時代,以及綠色理念浪潮引領下,綠色文化是一種與自然資源和環境和諧共存的文化,其中,它不僅僅應該包涵科學的研究方法與原則,還應該以文化觀念的形態存在于社會中,形成一種品質與修養,彰顯其獨特的文化觀念與內涵。
當前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推進,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鄉村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16],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現代家居產業是當前政策指引下的必然選擇。在綠色家居文化的發展過程中,離不開綠色文化的熏陶與引導。
2.2.2 以綠色家具為主體
綠色家具是指以綠色文化與綠色生態理念為引導而設計制造的家居產品,以下將從綠色設計、綠色材料、綠色制造、綠色包裝、綠色營銷五個方面進行詳細論述[17]。
(1)綠色設計
綠色設計也稱作生態設計,它是立足于保護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設計[18]。綠色設計包涵很大的范疇,從總體上來說,綠色設計是在生態文明、綠色發展、鄉村生態振興等理念下解決生態問題的一種手段。在家具產業方面,綠色設計往往包含了家具產品從設計、生產、營銷和回收循環的全過程,將產品在生命周期內對環境的影響盡量降到最低,綠色設計的總體規劃能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延長家具產品的使用周期。在現代科技的推動下,融合先進數字技術也是綠色設計的熱點所在,這一點同樣可以應用到綠色家具設計中。鄉村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綠色設計,綠色設計的任務就是改變傳統家具企業的固有產品設計、生產制造和營銷模式的商業設計思維,協助人們構建綠色生活方式,改變人們的文化傾向,有助于人們建立綠色家居文化理念,從而推動鄉村生態與文化的振興[19]。
(2)綠色材料
綠色材料是綠色家具產品的生產基礎,材料的綠色選擇十分重要。現行的國家環保標準主要是對材料以及生產過程中“甲醛排放量”“重金屬含量”等指標進行檢測。可以說對材料選擇的嚴格要求以及對材料檢測指標的嚴格控制是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底線。隨著綠色理念的不斷深入與科技的不斷進步,家具材料綠色化在新材料的研發與應用中也十分突出,例如目前對竹材的應用,有助于減少傳統材料面臨的生態與環境問題[20]。此外,近年來對廢棄家具和廢舊家電材料的回收與利用也是綠色家具材料研究的重點。廢舊材料的循環利用不但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也可以使產品的生命周期延長,達到生態環保的目的[21]。
(3)綠色制造
綠色制造是綜合運用綠色工藝技術、綠色材料、綠色生產、綠色管理等為一體的科學技術[21]。它是將設計轉化為實際產品的關鍵過程,除了關注家具產品本身的綠色環保問題,同樣也應當重視在家具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例如有毒氣體的排放、廢水的處理等。基于目前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科技變革,以集成化、并行化和智能化的綠色現代制造技術正在發展當中[22]。因此應當加快構建綠色制造核心技術體系,為綠色家具產業做好技術鋪墊,推動綠色家居文化的廣泛傳播。
(4)綠色包裝
綠色包裝是產品生命周期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包括了包裝材料、包裝技術、廢棄包裝回收再利用等。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對包裝材料的研究,通常指環境協調材料,即在選擇、加工、生產、使用、廢棄、回收處理和復用過程中,不會危害生態環境與人體健康、盡量減少能源消耗的材料,例如紙質類材料、竹材、可降解性包裝材料等[23]。在新興技術發展中,也應加快智能化包裝技術服務平臺的建立[24]。此外,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除了從家具產品的視角進行包裝設計,還應考慮到鄉土文化,對其進行深入挖掘,并將地域文化元素承載在包裝上,在助力綠色家居文化傳播的同時,也推動鄉村文化的振興與傳播。
(5)綠色營銷
綠色營銷是滿足符合綠色消費需求的營銷及管理模式[25]。綠色經濟與綠色消費是綠色家具發展的基礎,綠色營銷有利于在市場上形成對綠色發展理念、生態文明的消費導向,引導消費者購買綠色、環保、節能、可循環的產品,從而推動綠色家居產業的發展和綠色家居文化的建立與傳播。
2.2.3 以綠色環境為輔助
隨著綠色文化的傳播與綠色家具產業鏈的構建,從綠色環境方面則應當營造一個清新、綠色、節能的家居環境,使室內家居降低空氣污染、減少噪音、節約能源,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綠色家居環境應遵循“簡潔”“實用”原則,采用綠色環保建材、綠色裝飾產品等,例如對綠色植物的研究并融入家居環境構建,利于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家居環境,豐富綠色家居文化內涵[26]。
綜上所述,綠色家居文化的建立所涉及到的領域十分廣闊,包括但不限于設計、技術、材料、科技、藝術、人文、管理等多方面。如圖1所示,從“設計—材料—制造—包裝—營銷”,都體現出了對家居生態性、可持續性、文化性的追求,這也是建立綠色家居文化的基礎,同時使綠色家居文化內涵更加豐富與具體。

圖1 綠色家居文化內涵示意圖
3.1.1 從政策方面
在國家的相關政策下,對于家居領域來說,綠色家居文化的傳播與實施有助于保護生態資源,減少能源消耗,有助于落實相關政策,對國家加快構建生態文明與鄉村生態振興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它所推崇的生態文化、綠色文化在精神文化方面又豐富了鄉村文化,有利于鄉風文明的建設,促進鄉村文化振興。
3.1.2 從企業方面
相關企業對綠色發展的貫徹落實是綠色家居文化傳播的重點。綠色家居文化的傳播有利于企業形成綠色發展的理念以及對綠色產業鏈的重視,能加快建立包括綠色研發設計、綠色材料、綠色制造、綠色包裝、綠色營銷等一系列低碳環保產業鏈,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形成綠色經濟,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也有利于企業自身的綠色健康發展,進行有利于企業營銷的推廣,促進綠色消費,發展綠色經濟,實現綠色共贏,對綠色家居文化的構建具有重要的物質與現實意義。
3.1.3 從消費者方面
綠色家居文化的傳播可以引導消費者形成綠色家居產品消費的理念,培養綠色生活方式,鞏固綠色經濟,對各個領域的綠色發展都能起到促進作用,有利于綠色家居文化的形成。消費者是綠色家居文化傳播的主體所在,當消費者形成了對綠色發展理念的追求與推崇,在家居方面,也自然能夠主動地去營造健康、生態、綠色的家居空間,從而鞏固綠色家居文化的發展。
3.1.4 從家居文化方面
家居文化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而發展。隨著工業文明對生態環境的沖擊,綠色文化的發展已不可阻擋。綠色發展理念的融入,有利于家居文化內涵的發展與豐富,同時綠色家居文化的傳播也應當立足于當地的鄉土文化,挖掘鄉村的傳統文化、特色文化,與綠色家居文化和諧交融,這在鄉村文化振興方面也賦予了家居文化在新時代下新的文化內涵,推動實現鄉村振興。
3.2.1 綠色家居產業尚未形成統一標準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理念的發展,實現經濟綠色發展是當前社會關注的重點。雖然綠色家居的概念提出較早,但是綠色家居產業還未形成一套有效的可實施的統一標準。企業與政府監管沒有統一的標準,很難真正切實執行綠色家居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因此綠色、環保等理念也很難真正落實與發展,綠色家居文化的傳播也易受到質疑與阻礙。要推崇綠色家居產業鏈的發展,衡量綠色家居發展的成效,推動綠色家居文化的形成,不能沒有切實可行的行業評價體系[27]。
3.2.2 綠色家居文化與鄉土文化的融合發展困境
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工業化進程的逐步推進,工業文化依托其強勢的經濟實力而居于較高的地位,在社會文化的流動與碰撞中,鄉村文化卻因受限傳統思想而逐漸式微,不利于鄉土文化的發展,盡管鄉土文化的價值體系也在隨著社會進程而不斷發展,但也遠遠趕不上工業文化[28]。而綠色文化恰恰是一次建立工業文化與鄉村文化融合的契機,它可以為兩者建立互相融合的橋梁,避免文化斷層,而具體如何實現還仍待探索。此外,鄉村文化還面臨著傳統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物質文化載體逐漸消失的問題,以及文化傳承后繼無人的窘境。這些問題密切關系到鄉村文化振興,亟待進行解決。在綠色家居文化的傳播過程中,這些問題也同樣不可忽視,只有將綠色文化融入鄉土文化中,找到共生的構建策略,才能推動綠色家居文化的發展。
3.2.3 鄉村數字傳播技術基礎薄弱
數字技術的蓬勃發展促進了鄉村的經濟發展,人們利用互聯網實現了銷售、購買、文娛等方面的需求。不過數字技術的發展在鄉村文化振興方面還比較薄弱。一方面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廣泛,不夠健全;另一方面是鄉村的人才流失嚴重,鄉村的主體力量缺乏,“空心化”現象日趨嚴重,懂科技的青年人、鄉村文化建設的骨干鄉賢留不住,而村民的數字技術能力又力不從心,加大了綠色文化傳播與鄉村振興的難度,在這樣的整體性問題下,綠色家居文化也面臨不小挑戰[29]。
根據綠色家居文化中傳播的重要性與其困境可以看出,在綠色家居文化傳播方面還缺少生態文明建設傳播路徑的規劃及相應發展策略的制定。
文化傳播是一個群體信仰的重要體現,人類社會活動和文化的創造發展離不開傳播,可以說文化生成過程自身就是一種傳播的跡象,文化傳播是存在于某種媒介“場所”之中的[30]。在綠色家居文化傳播過程中應該以綠色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為動力機制,鄉村文化振興為內生動力,協同文旅融合傳播路徑與數字化傳播路徑,構建出良性的文化傳播體系,推動綠色家居文化的傳播。
4.1.1 對鄉土文脈與綠色家居文化的深入挖掘
鄉土文脈是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文化根源,深入挖掘鄉土文脈是傳播的基礎與前提。鄉土文脈展現的是鄉村發展過程中的歷史文化積淀,它包含鄉村的地域特點、民風民俗、物質或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技藝等,它是寄于人們鄉土情感羈絆的民間文化,具有很強的鄉村聚落凝聚力,也具有重要的人文價值和經濟價值,可以說是鄉村得以延續的內在精神源泉。因此在綠色家居文化傳播的路徑中,對鄉土文化的深入挖掘是文化傳播路徑的基石。
在研究與挖掘鄉土文脈過程中,應重點關注、研究與保護符合鄉村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與技藝,尤其是鄉村中的文化遺產。不論是物質文化遺產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我國民族文化瑰寶,是一個民族傳承的根基,是亟需進行保護與傳承的。對其保護與傳承的路徑方式有很多,例如對其進行文化符號的提取與衍生,文化符號的成功提取能夠很好地凝練鄉村文化,提供較具象化的載體,易于讓人們產生情感與文化的共鳴,達到文化傳播的效果。而從綠色家居文化方面來說,應將綠色家居文化、鄉村文化與生態文明進行融合創新。家居產品(包括家具、飾品等)是良好的物質載體,借助于鄉土文化符號,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理念,與鄉土文化進行良好的融合與互動,例如采用文化符號形象進行設計與傳播或者采用鄉村的天然環保材料等,達到鄉土文化與綠色家居文化的協同傳播與發展。在鄉村振興戰略下,這樣有助于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振興鄉村的生態與文化,同時也達到傳播綠色家居文化的效果。
4.1.2 建立鄉村生態文明空間與綠色公共文化設施
鄉村生態文明空間與綠色公共文化設施是文化傳播的空間介質,在此空間能良好地進行文化的輸出與傳播。在鄉村振興戰略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下,從文化旅游傳播路徑方面來說,鄉村文旅融合項目可以提供以綠色產業為鏈接的空間并促進其不斷發展[31]。在鄉土文化與生態文明的空間氛圍中,以政府、企業、游客、村民、媒體為傳播主體進行參與及實踐,促進綠色產業鏈的發展與完善,打造具有鄉土情感的綠色生態產品,拉動綠色經濟消費,有利于鞏固綠色產業的發展與相關政策和標準的建立與實施,這也同樣有利于綠色家居產業的發展,推動綠色家居文化的形成與傳播。在綠色公共文化設施方面,也應進行科學的公共文化服務布局規劃,聚焦鄉村文化與生態的記憶空間、情感空間與制度空間的建立,同時也可借助新興的數字科學技術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結合文化符號提供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文化設施,激發人們潛在的文化需求,凝聚人文價值,促進產生文化共鳴與認同,為綠色家居文化提供傳播基礎。
4.1.3 建立綠色公共文化服務平臺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包含制度、空間、人文、數字化等多重因素,綠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有助于基層生態文化治理、綠色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協同發展[32]。由此刺激相關政策與標準的制定、完善綠色文化產品的生產和供給體系等。此外,新興數字技術是賦能文化傳播的有力手段,借助媒體與新型技術,例如運用元宇宙空間等虛擬數字技術創造一個沉浸式、互動式體驗平臺,打破信息傳播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人們在此場景中感受文化空間的魅力。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能夠促進主體與文化傳播的良性互動,也能夠及時從主體方面得到信息反饋,提高平臺服務體驗,增強參與者的文化認同感,利于綠色家居文化傳播的發展,也有利于生態文明的建設。
綠色家居文化傳播的困境包含了多重因素,從中總結出了政策制定不規范、產業設施不健全、人才流失、技術薄弱等方面的主要問題。因此以下從政策、公共設施、產業鏈、人才和數字技術五個方面提出綠色家居文化傳播的發展策略。
4.2.1 以基礎政策與標準為保障
第一,政府與相關部門應制定有利于鄉村文化傳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做好宏觀的政策規劃與布局,為鄉村振興與綠色文化傳播提供宏觀的指導,完善基層生態文化治理體系,統籌做好安排與落實。第二,制定保護鄉村生態環境與文化方面的政策。鄉村的生態與文化是一切的基礎,為防止生態的破壞以及文化的流失,對相關保護政策的制定十分重要。第三,協同相關企業,制定與落實綠色家居行業標準的制定。這是綠色家居的底線所在,若是底線被觸碰,那么文化理念的建立也就岌岌可危了。
4.2.2 以建立綠色公共文化設施為基礎
鄉村綠色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建立是綠色文化傳播的基礎所在,基礎設施的建立有助于文化場域的形成。在這樣的綠色文化空間可以增強人們對文化的認同與情感的共鳴。在此空間中,結合優秀鄉村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文化資源,以綠色家居為載體,對文化空間進行規劃與設計,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其中,這樣不僅可以促進鄉村的文化振興,也推進了鄉村的生態文明建設,利于綠色家居文化的建立與傳播。
4.2.3 以綠色家居產業鏈為核心
第一,確保相關的政策與行業標準的貫徹與落實,守住行業底線,為綠色家居文化傳播提供可靠的物質基礎。第二,注重綠色家居產業鏈的發展。首先在綠色設計方面應做好整個綠色產業鏈的規劃與綠色家居產品的研發,其次注重對材料、制造技術、包裝技術方面的研究與創新,然后采用多種營銷模式對綠色家居產品進行宣傳與消費引導,最后通過回收利用將產品線型生命周期轉變為可循環的生命周期,達到低碳環保、降低資源消耗、推動生態建設的目的。第三,推進研發的綠色家居產品與鄉村文化的全面融合。在產品研發過程中也不可脫離鄉村的特色文化,應結合鄉村的文化符號,實現拉動鄉村文化經濟與綠色經濟的雙贏,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4.2.4 以人才振興為支點
第一,重視綠色文化觀念的培養與引導。可以通過教育、線上和線下媒體宣傳等手段對生態價值觀、綠色發展理念等開展宣傳與引導,有利于讓人們形成綠色的思維方式與生活習慣,讓人們重視綠色消費,促進綠色家居產業的發展[33]。第二,培養綠色家居產業方面的技術人才。注重對相關綠色產業人才的培養是綠色文化傳播的關鍵,相關人才的振興對綠色產業鏈的頂層設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人才的培養能更好地支撐起綠色產業鏈的開拓,人才是綠色家居文化的引領者,因此重視對人才的培養有利于綠色家居文化的高質量發展。
4.2.5 以數字技術為突破
數字技術除了能夠運用于綠色產業的發展,還能夠推動綠色家居文化傳播模式的創新。在數字化賦能文化傳播的背景下,目前新興的科學技術例如5G技術、VR技術、區塊鏈、大數據、云平臺等等促進了數字公共文化服務平臺的建立,為文化資源的傳播提供了多維的傳播途徑。結合現在“互聯網+”“vlog+”等形式,打破地域空間限制,為人們提供一個更加開放、互動的文化平臺。新興數字技術對文化傳播的刺激,能夠更好地激發人們潛在的文化共鳴,推進綠色家居文化的發展。綠色家居文化傳播發展策略如圖2所示。

圖2 綠色家居文化傳播發展策略示意圖
基于對綠色家居文化的發展與文化內涵的總結,提出了其發展傳播過程中面臨的困境。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提出鄉村生態文明建設下針對綠色家居文化的傳播路徑與發展策略,并得出在鄉村振興戰略地不斷推進與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綠色家居文化的發展與傳播離不開政府、企業、媒體、技術、人才等各方面體系的建立。綠色家居文化依托于寶貴的鄉土文化與生態環境,并與其不斷融合創新,相輔相成。因此對綠色家居文化的研究與傳播能夠豐富鄉村生態文明的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對保護鄉土文化、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