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霏
摘要:生態經濟視閾下傳統產業模式的弊端日益顯現,基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及其實踐要求,以鄉村文化資源為核心的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文章以“兩山”理論為出發點,分析鄉村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內容創新、專業人才和管理模式方面的問題,對數字經濟與鄉村文化產業融合路徑展開研究,并針對性地提出創新鄉村文化內容,加快數字技術融合;強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基礎支撐能力;優化文化產業管理模式,突出生態保護原則的策略,為新時期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兩山”理論;數字經濟;鄉村文化產業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03-0139-03中國圖書分類號:G206;G249.2-F文章標識碼:A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貫徹落實,鄉村經濟轉型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在堅持經濟發展的同時,“兩山”理論明確指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這也是新時期鄉村經濟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1]。鄉村資源的多樣性、特殊性是其發展文化產業的先天優勢,根據“十四五”規劃的具體要求,以虛擬現實、自媒體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與鄉村文化產業的融合將開啟鄉村經濟發展的新篇章[2]。
1“兩山”理論概述
過去在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我國在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相對落后,為了滿足經濟增長的迫切需求,可能會過度依賴自然資源的消耗,導致生態環境受損,這與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思想存在一定程度的背離。隨著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在此背景下,“兩山”理論成為新時期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兩山”理念是指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皟缮健崩砟钌鷦臃从沉松鐣洕l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辯證統一關系,即經濟發展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3]。與傳統經濟發展理論相比,“兩山”理論下經濟發展的生態屬性較為明顯,強調經濟增長應該以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為前提,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實現生態效益和可持續性,且經濟發展評價指標中的生態環境要素占比增加,這也從側面解釋了“兩山”理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2“兩山”理論與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的關系
鄉村數字文化產業作為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內容,其區別于鄉村傳統農業、旅游業等產業發展模式,而是利用數字化技術對鄉村文化資源進行二次開發。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的商業推廣和運營是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的,整個過程不會破壞鄉村生態資源,且網絡流量效應帶來的線下業務也可以根據生態環境承載力進行控制,這與“兩山”理論中關于鄉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
3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隨著科學技術在鄉村文化產業中的持續滲透,以及“兩山”理論下文化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和諧關系的構建,鄉村數字文化產業以其對生態環境較低的依賴性,以及規?;木€上、線下體驗優勢實現了快速發展。然而,受內容、人才和管理模式的影響,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并未達到預期。
3.1內容缺乏創新
鄉村數字文化產業所涉及內容主要包括展館等應用場景中的影像資料,以及部分通過網絡平臺宣傳的影片等,相關內容未能體現鄉村生活、生產文化,以至于村民無法通過數字文化產品進行高沉浸感的體驗,也影響了以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為依托的鄉村旅游產業發展[4]。同時,鄉村數字文化產業內容創新缺乏可持續性,限制了數字鄉村文化產業在多產業領域的融合,且消費者粘度明顯不足,在數字文化市場領域競爭力相對偏低。
3.2專業人才缺失
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發展需要技術、營銷、管理等多種類型的人才,而傳統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理念下人才隊伍的結構性缺失問題普遍存在。我國在鄉村數字文化產業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存在明顯不足,主要表現為面向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的相關高校專業體系建設滯后,如數字文化內容開發、數字文化營銷、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管理等方面。除此之外,“兩山”理論在鄉村數字文化產業人才隊伍中的滲透偏低,這也導致“兩山”理論下創新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理論導向偏離。
3.3管理模式滯后
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具有規劃性、創新性、持續性等特點,為達到以上幾點要求,不僅需要完善的管理機制,還需要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與多元化的市場營銷策略。然而,現階段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管理模式雖能夠在短期內形成一定的經濟效益,但由于缺乏整體規劃,受開放式的產業管理模式影響,以及單一評價體系和營銷模式,導致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第一,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管理機制落后。受傳統文化產業發展理念的影響,鄉村數字文化產業主要圍繞傳統生態文化、農耕文化、飲食文化和生活文化的數字轉譯展開,在缺乏科學管理機制的情況下,線下體驗游客數量超出區域生態承載力而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5]。同時,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缺乏科學規劃,鄉村數字文化內容參差不齊,營銷主體構成復雜,這增加了管理難度,不利于打造鄉村數字文化產業品牌。第二,鄉村數字文化產業評價指標單一。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以科學的評價模式作為支撐,目前,以經濟規模為評價指標的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存在明顯的導向錯誤。除此之外,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生態性指標被忽略,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村民生態保護意識的形成,以至于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帶來的生態問題持續惡化。第三,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管理主體缺失。鄉村數字文化產業作為區域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其與鄉村旅游業務之間的關聯性,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的管理主體多為文化和旅游部門、宣傳部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等。在此情況下,以上部門主要關注鄉村數字文化內容的合理性、市場秩序、經濟貢獻等,而鄉村文化產業所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問題卻并不在文化和旅游部門的管理范圍內,這導致生態環境問題無法被及時發現和制止。
4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策略
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應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踐行“兩山”理論關于鄉村經濟發展的解釋,針對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實際問題,突出鄉村生態環境與文化資源特色。同時,在“數字中國”背景下,利用VR、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豐富鄉村數字文化內容,加快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創新多主體參與的協同管理機制,在科學發展線下文旅業務的同時,利用多媒體平臺探索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新路徑。
4.1創新鄉村文化內容,深化數字技術融合
鄉村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創新傳統文化內容,在堅持以線下鄉村文旅產品為主要發展路線的基礎上,加快開發鄉村數字文化產品,在實現為鄉村文化產業引流的同時,也能夠通過數字文化產品打破傳統文化產業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F階段數字技術日益成熟,基于數字技術的傳統文化“轉譯”能夠更加真實的表現其內容,從而獲得最佳的視覺和交互體驗,且不存在因游客數量增加超出鄉村生態環境承載量的情況。以東營市東營區邵橋撒網捕魚節為例,傳統線下體驗不僅會破壞區域水生態環境,且存在安全隱患,在此情況下,可通過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VR)開發帶有交互性的撒網捕魚場景,如此,消費者既可以通過高沉浸感的應用場景體驗撒網捕魚的快樂,也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危險發生概率。同時,還可以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對捕魚節進行現場直播,在宣傳特色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利用平臺流量實現廣告、帶貨等收益。此外,鄉村文化產品體系的構建也應因地制宜,不同鄉村文化資源構成存在明顯差異,在數字文化內容創新方面也應有所區別。因此,為避免內容和形式上的同質化,相關部門需要對區域鄉村數字文化產品進行統一管理,從而減少資非必要的資源浪費,構建更加科學的鄉村數字文化內容體系。
4.2強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基礎支撐能力
“兩山”理論下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發展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圍繞數字技術與傳統文化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在強化產學研合作的基礎上,加強現有人才隊伍建設。
4.2.1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機制,突出產學研優勢
鄉村數字文化產業是數字經濟背景下傳統文化產業、鄉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因此,在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應加強產學研合作,將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納入專業課程體系,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落實全過程人才評價體系,為鄉村文化產業專業人才培養指明方向。鄉村數字文化產業人才培養不僅是文化產業相關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提升,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等相關技術在內的專業人才培養同樣重要,因此,基于產學研的鄉村數字文化產業人才聯合培養是踐行“兩山”理論的必然要求,隨著復合型人才數量的增加,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科學性將得到顯著提升。從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角度出發,優化以產學研為核心的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可以提供穩定的人才保障,緩解人才結構性缺失對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的影響。
4.2.2創新既有人才培養機制,強化生態理念滲透
因產學研視閾下的專業人才培養周期長,因此,鄉村數字文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需要在充分發揮產學研優勢的基礎上,對現有從業人員進行非學術性培養,利用其已經具備的豐富經驗,在短時間內解決鄉村數字文化產業專業人才缺失問題。同時,基于既有人才在專業技能、認知等方面存在差異,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兩山”理論在鄉村文化產業中的滲透,因此,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除強調相關人才專業技能提升外,還需要加強對“兩山”理論的學習,從而形成較為統一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這對鄉村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以東營為例,東營市文化和旅游部門、工業信息化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可以聯合開展文化服務、數字技術應用等培訓,培訓對象不僅限于傳統鄉村文化產業從業人員,還包括從事鄉村數字文化內容開發的專業技術人才等。在此過程中,結合“兩山”理論對發展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的意義展開廣泛討論,使培訓對象在能力和認知方面全面提升,為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的生態屬性構筑專業人才“底座”。
4.3優化文化產業管理模式,突出生態保護原則
在數字文化內容與專業人才培養等問題得到解決的基礎上,“兩山”理論下的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發展還需要在管理模式上進行優化,主要包括創新管理機制、豐富評價指標體系與管理主體,為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提供科學指導。首先,創新產業管理機制,完善產業整體規劃。鄉村數字文化產業是新時期鄉村產業體系多元化發展的一次重大探索,針對傳統產業管理機制的適應性問題,鄉村數字文化產業應采取前期指導、立項審批、過程監督、結果評價的綜合管理機制[6]。同時,在強化政府主管的基礎上,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團隊參與鄉村數字文化產業整體規劃,以“兩山”理論為指導,平衡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實現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其次,豐富評價指標體系,突出生態環保要求。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管理需要以科學的評價體系作為支撐,因此,在強調經濟指標的同時,還需要將生態指標作為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針對鄉村文化產品在內容和業務形式上的差異,經濟指標與生態指標所占權重比也應有所不同。最后,區分管理主體關系,落實生態保護責任。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發展需要在相關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進行,基于數字技術在鄉村文化產業中的融合應用,以及根據“兩山”理論的具體要求,應成立包括文化和旅游、環境保護部門為主體的管理關系[7]。其中,環境保護部門應積極參與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前期論證、中期監管和后期評價與整改等工作,及時制止并糾正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發展中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并對嚴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企業和個人進行懲罰,以落實生態保護主體責任。
5結束語
“兩山”理論下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是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是解決新時期鄉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矛盾的必然要求。鄉村文化以其內容和形式上的特殊性,在融合數字技術的基礎上,能夠有效解決鄉村傳統文化產業發展帶來的生態問題。因此,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在與市場經濟下的自我驅動,隨著“兩山”理論的持續滲透,以及產品體系、人才隊伍、管理模式的日益完善,鄉村文化產業將實現數字化、規?;母哔|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健.基于生態經濟的綠色發展道路[J].經濟師,2023(05):240-241.
[2]人民論壇網.扎實推進鄉村文化數字化發展(新知新覺)[EB/OL].(2023-03-16)[2023-03-16]. http://www.rmlt.com.cn/2023/0316/ 668394.shtml.
[3]中國網信網.中央網信辦等10部門印發《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EB/OL].(2022-01-26)[2022-01-26].http:// www.cac.gov.cn/2022-01/25/c_1644713313939252.htm.
[4]山蕊蕊,馬婷婷.數字化賦能鄉村文化產業振興研究[J].新疆社科論壇. 2023(01):62-68.
[5]孫國徽.黑龍江省鄉村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路徑研究[J].黑龍江糧食,2022(12):65-67.
[6]甄颯颯,林凡軍.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山東鄉村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人文天下,2022(12):39-43.
[7]巫程成,朱倩倩.“兩山”理念驅動鄉村文化旅游研究知識圖譜分析[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2):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