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薇

7月24日下午,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聽取并審議了《關于2023年上半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關于上海市2022年市級決算及2023年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關于2022年度市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報告客觀呈現了今年上半年以來經濟社會發展、財政預算執行、審計工作開展等情況,并對下半年的工作進行了安排。
聚焦發展問題 多措并舉提振信心
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顧軍在作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報告時表示:“在政策效應釋放、重大活動提振以及低基數等因素影響下,上半年全市經濟保持恢復性增長態勢,一季度經濟運行實現平穩開局,二季度主要指標同比快速增長,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市場預期逐步改善,民生保障持續加強。上半年全市GDP為21390.2億元,同比增長9.7%,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5.5%以上的預期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上半年上海市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增速較快,既體現了在質量效益導向下的增長韌性和發展活力,也有去年同期低基數的影響因素。”顧軍說,“但同時,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上海市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經濟增長動力仍不足,有效需求總體偏弱,部分行業企業仍面臨較多困難,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仍需不懈努力。”
在隨后的分組審議中,常委會組成人員表示報告客觀翔實,體現了上海經濟發展的韌性,也看到了問題和困難,同意報告內容。
胡衛國委員認為,報告顯示上半年本市“經濟發展情況較好,進出口貿易較好,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市場主體總體較活躍,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了新舊動能轉化”,但仍需關注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部分行業恢復不及預期等問題。和胡衛國一樣,不少委員都關注報告中所提及的問題和困難,并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建議。曹吉珍委員建議政府對科技、產業發展進行前瞻性布局,同時制定有效舉措,一體化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并兼顧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林海平、張婷婷委員認為應當重視營商環境建設,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制定政策時要突出服務概念,確保政策落地,打通貫徹執行中的堵點,使頂層設計真正惠及企業。”張婷婷說,“要從市場主體的感受度來分析和改善,解鎖政策空白點,讓我們能夠做原來不能做的事情,激發市場創新活力。”還有委員從招商引資、擴大消費、學習發展民營經濟好的經驗做法、運用數字化手段提升服務中小企業水平等角度提出建議。
審議過程中,“提振信心”一詞被多次提及。“中小企業的困難仍然較大,企業信心、發展需求等存在較多問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靖說,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融資需求滿足度較低,應針對性予以突破。同時,建議在“放管服”過程中,對初犯或造成后果不嚴重、負面影響不大的小微企業以輕處罰為主,重點發揮警示教育作用。倪耀明、趙永峰委員都提出要在提振信心上多下功夫,制定針對性強的、有用管用的政策,通過政策的延續性增強企業發展的信心。
“建議報告把問題講得深一些、透一些”“建議下半年出臺針對性更強的具體措施,拉動經濟回暖”“報告提到民營經濟發展及貢獻度的內容較少,建議充實相關內容”……有委員認為,可以對報告進行進一步充實和完善。
冷靜分析研判 減小數據與感受“溫差”
全體會議上,市財政局局長王華杰針對過去一年及今年上半年本市“四本預算”執行、財政重點工作推進落實情況和下半年工作的初步安排作了報告。
報告指出,2022年,財政政策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重點支出保障更加堅實有力,財政運行總體平穩,全市和市級決算情況總體良好,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今年以來,市財政局深入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強化財政資金保障,推動經濟恢復重振、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強化城市治理效能,進一步深化財政改革發展,推動本市各項事業蓬勃向上。
分組審議過程中,金為民委員表示,去年雖受疫情影響,但下半年出臺了提振經濟的一系列舉措,財政收入仍有一定增長。今年上半年不足以說明全年發展形勢,下半年發展形勢仍較嚴峻。建議多措并舉,加強經濟形勢研判;加強財政資金集約使用管理,堅持過“緊日子”思想,提升資金使用效能;深化預算績效評價,落實全年預算績效管理,對新增項目和政策開展事前績效評估。
“上半年取得的成績鼓舞人心,與預算有效執行有直接關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慧琳對報告表示贊同。“但對于消費、預期、就業率等客觀存在的問題還要進行具體分析,力爭更加針對性地推動第三季度經濟進一步高質量增長,完成年度增長目標。”他建議對預算收支執行、績效、國有資產以及重大政策落實等方面加強管理,讓財政資金更好發揮效力,并持續做好財政、稅收改革等工作,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余立云委員認為,目前報告宏觀數據與微觀感受存在“溫差”,對此提出三點建議:“持續增加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強預算績效管理,使績效評價、使用與預算制定形成閉環,提升評價的使用率和重視程度;建立審計長效機制,對于長期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逐項整改解決。”
加大整改力度 將審計成果轉化為治理效能
市審計局局長劉向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作了關于2022年度市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報告顯示,一年來,市審計局進一步加大審計整改督促力度,切實強化整改跟蹤檢查工作,促進相關部門和單位建立健全制度141項,促進增收節支13.56億元。從審計結果看,2022年度市級預算執行總體較好,也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情況。
審計的目的在于督促整改。“關于審計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問題,除了審計還有什么處置措施,建議要明確。”楊昕巍委員說。金為民委員給出兩點建議:一是加強整改閉環管理;二是充分用好審計成果,以點帶面、舉一反三,審計一個單位,規范一個行業,從源頭上杜絕問題發生,推動審計整改成果轉化為治理效能。張婷婷委員贊同金為民的看法:“要研究審計報告中反映出來的制度缺陷導致的審計問題,通過解決一件事、完善一項制度,進而解決一批問題。”
針對報告中反映新型研發機構運行不佳的情況,閻銳委員提出審計整改要持續用力,從制度上、機制上整改到位,切實落實有關政策要求。“有些新型研發機構還未實際開展工作,需督促推動運行。”于廣輝委員也提出兩點建議:一是正視機構“重硬件建設、輕運行”的現狀,對機構的硬件運行情況要加強考核,積極通過改善人員配置問題和優化運行資源分配,激發人員積極性,提升機構運行和研發能力,促進行業發展;二是遴選項目要更加開放,鼓勵更多行業內企業和事業單位參與和利用平臺優勢進行發展。
對于審計報告中提到的在國有資產管理方面,“還存在企業貿易業務和金融企業投資業務風險管控不力、行政事業性資產未有效盤活、國有土地資源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徐建剛委員建議制定政策措施,調動各方積極性,盤活閑置國有資產。毛祥東委員建議將公物倉運行起來,擴大公物倉覆蓋范圍,包括重型設備、高端設備等,在全市層面建立公物倉平臺,與“一網通辦”對接進行數據共享。
此外,胡衛國委員建議審計報告關注績效審計,“比如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合理性本身就是績效的顯示,要在事前、事中、事后都關注績效問題”。林麗平委員關注報告中穩崗就業方面存在的問題,建議進一步增強人大監督力度,把問題解決好。她還建議要注重問題整改和第三季度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更好地把握“度”,把兩者統籌起來,真正達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