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伊莎


組建“智多星”村莊管理自治委員會、成立“奧寵聯盟”解決流浪狗問題、設立“益心為民”社情民意征集點……在今年6月召開的松江區人大常委會2023年度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推進會上,大家分享了一個個鮮活的民主實踐故事。區六屆人大以來,松江區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黃橋村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積極推進“1+16+X”的立法聯系點建設模式,立足于居村社會治理,貫徹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推進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提高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
全覆蓋:從1.0版到2.0版
2020年,松江區黃橋村被確立為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為了進一步發揮黃橋村立法聯系點民意直通車的作用,更廣泛地收集人民群眾的立法意見建議,松江區人大常委會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關于進一步推進黃橋村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的工作方案》,建立以黃橋村基層立法聯系點為引領,全區16個街鎮村(居)委會為民主實踐共同體單位,鏈接全區人大代表“家站點”的“1+16+X”工作格局。
與此同時,區人大法制委積極整合區內司法機關、法律院校、律師協會、法學會等資源,成立法律援助團隊,為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各街鎮人大指導轄區內民主實踐共同體單位、人大代表“家站點”開展意見建議征詢和基層民主實踐探索,以共同體建設引領基層民主實踐,并支持人大代表參與立法意見征詢,更好履行法定職責。共同體單位和“家站點”通過開展立法意見征詢、釋法普法宣傳等活動,聽取和收集人大代表、人民群眾對法規草案的“一手”意見,實現了功能共融、活動共推、信息共享,深化了區、街鎮、村三級的資源整合、上下聯動,逐步聚攏形成了覆蓋全區的立法聯系點建設工作合力。
從黃橋村立法聯系點的示范引領,到共同體單位和“家站點”的全覆蓋,立法修法建議采集網絡從1.0版升級到了2.0版,意見征詢的范圍擴大了,民意直通車的站點變多了,更多接地氣的民聲得到了傳遞和表達。2022年,黃橋村基層立法聯系點發動16個民主實踐共同體單位和全區人大代表“家站點”,先后參與了《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修訂草案)》《上海市鄉村振興促進條例(草案)》等12部法規草案征求意見工作,舉行760次宣傳釋法、問卷調查、座談交流等活動,征求6600人次意見建議,匯總形成修改意見373條,其中25條被市人大常委會采納。
全流程:從一支隊伍到民意“直通車”
“每一次意見征詢會都是一次學法的過程,大家發現平時高大上的法言法語其實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恰恰是黃橋村扎根農村的特點,使我們在參與涉農村的立法修法中更有成就感。”蔣蘇葉是黃橋村黨總支副書記,也是立法聯系點的負責人。在她印象中,從家庭農場主到專業律師,從法律明白人到基層法官,來自各個崗位的信息員圍坐在一起各展所長、各抒己見,氣氛十分活躍。特別是今年7月在對重點參與的《上海市種子條例(草案)》召開意見征詢會時,區農委和鎮農技中心的專業人員、家庭農場主、駐村律師等紛紛結合自身崗位發言,不少意見建議沾滿了濃濃的泥土氣息。
依托“1+16+X”的立法意見征詢網絡,每一個共同體單位都有一支立法信息員隊伍,他們中有的是人大代表,有的是居民骨干、法律專家等。發揮好這樣一支信息員隊伍的作用,真正打通立法意見征詢的“最后一公里”,更重要的是形成“事前廣泛動員、深入普及相關法律知識” “事中搭起平臺、讓基層意見充分匯集” “事后及時反饋、形成民主決策全鏈條全流程”的閉環。為此,區人大常委會出臺《黃橋村基層立法聯系點開展立法修法意見征詢工作程序》,明確了立法聯系點、民主實踐共同體和“家站點”各自的職責分工,建立立法修法意見建議梳理、匯總和反饋的閉環工作機制。其中,重點凸顯了四個環節:學法釋法,組織信息員骨干以及村居委干部開展學法活動,請法律專家進行解讀,提高對法律法規的認識,了解立法意義。開展討論,結合工作、生活實際,提出修改意見。引導群眾參與,廣泛動員,歡迎大家提意見,使得立法聯系點成為聽民意、匯民智的平臺,宣傳普法的平臺。收集整理修法建議,將群眾的意見轉化為法言法語,盡可能規范表達,統一匯總上報。
正是這樣一支支信息員隊伍、一個個全流程征詢環節,架起了法言法語和群言群語的橋梁,把高大上的立法帶到了群眾身邊,把接地氣的民聲傳遞到了立法機關。
全過程:從立法“金點子”到治理“身邊事”
在“1+16+X”的立法意見征詢模式下,一個個立法“金點子”得到了采納,人民群眾參與民主實踐越來越廣泛,意愿表達越來越充分。立法聯系點、共同體單位和“家站點”在參與立法的同時,也積極向宣傳普法、監督執法、促進守法進行功能拓展,以立法意見征詢活動為抓手,推動立法征集內容由立法建議向社區管理、基層治理和為民辦事解難等延伸,進一步用好民主民意表達平臺和機制,切實保障基層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眾人的事眾人議、眾人的事眾人定。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在立法聯系點和共同體單位得到廣泛運用:泖港鎮黃橋村通過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方式,較好地完成了市級宅基地改革雙試點;岳陽街道高樂居委會協同城管工作室推出“綠色文明”護小區品牌項目,成功解決有樹木遷移訴求居民的燃眉之急;永豐街道金地藝境居民區以黨支部為龍頭,通過“黨建帶社建”挖掘3個小區內的現有資源,解決居民區停車問題等。
“群眾的意見即便不能上升為法條,也能充分轉化為現實‘治理力,作為立法聯系點共同體單位,立法意見征集點的功能已經不單單是收集立法‘金點子,更多地拓展到治理老百姓的‘身邊事,廣泛收集社區治理訴求,多方整合資源,打通為群眾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讓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貫穿基層治理工作始終。”新橋鎮民益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陳曉燕對此深有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