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
她重病之后,兒子卻不愿照顧她。無奈之下,她請求前夫幫忙照顧,并決定把自己名下的一套房產在死后贈與他。不料,她去世后,兒子卻鬧上了法庭
獨子不孝,患病女子以贈與房產為條件求助前夫
1986年,家住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北區的周春梅與吳盛明喜結良緣。第二年,周春梅生下兒子吳柳平,一家人的生活幸福美滿。
可天有不測風云,在吳柳平6歲那年,吳盛明因病離開了人世。
為了不讓失去父愛的兒子遭受委屈,周春梅暗暗發誓:在兒子成年之前,絕不考慮個人問題。
直到2012年,周春梅才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同在柳州生活的李明華。兩人交往一段時間后,于2014年登記結婚。
誰知,婚后第3年,兩人因為性格不合經常鬧矛盾,無奈之下選擇了離婚。
結束第二段婚姻后,周春梅心力交瘁,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各種疾病都找上了她。到2019年,她開始臥床不起了。因為行動不便,她身邊需要有人陪護,可她根本請不起保姆。思來想去,周春梅開口向兒子求助。可吳柳平不僅拒絕幫助母親,而且還表示不愿意負擔母親后續治療的費用。
周春梅又傷心又生氣,自己含辛茹苦將兒子拉扯成人,沒想到他現在居然如此無情。
沒有別的親人可以依靠,無奈的周春梅思來想去,想起了前夫李明華,便跟李明華聯系,試探著問他能不能看在曾經夫妻一場的情分上,幫她一把。當然,她也不讓李明華白幫,提出愿意在她過世后將名下一套90平方米的房產贈與李明華。
李明華經過深思熟慮,又與家人商量后答應了。
之后,雙方在律師見證下簽了協議。協議約定,李明華盡職盡責照顧周春梅,周春梅過世之后,其名下一套90平方米的房產歸李明華所有。
女子去世后,她兒子與她前夫鬧上法庭,要求繼承房產,法院最終判決,房產歸她前夫所有
之后,李明華細心照料周春梅,直到她離世。可當他處理完周春梅的后事,拿出協議主張自己的權利時,卻遭到了周春梅之子吳柳平的強烈反對。
李明華拿出遺贈撫養協議去房管局辦理房產過戶手續,需要周春梅的法定繼承人或相關權利人即吳柳平配合,聲明對遺贈撫養協議無異議。可吳柳平拒絕配合。多次協商無果后,李明華于2021年12月將吳柳平起訴至柳北區人民法院,請求法院依法判決自己能夠合法繼承周春梅名下的房產。
2022年2月,柳北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
庭審中,李明華稱,在周春梅無錢治病又急需人陪護照顧的情況下,其子吳柳平視而不見,導致周春梅不得不向外人尋求幫助。在此情況下,他與周春梅在律師的見證下簽訂了遺贈扶養協議。他已根據協議盡職盡責地履行了扶養義務,并妥善辦理好了周春梅的喪葬事宜,現有權按照協議約定繼承房產。
吳柳平不同意李明華的觀點,辯稱:第一,李明華出示的協議并非他母親周春梅的真實意思表示。他母親當年患病急需用錢,是被迫與李明華簽訂的協議。第二,李明華并未按協議約定履行義務,且協議中約定的權利與義務也不對等。比如,李明華扶養照顧、安葬他母親僅花費了數萬元,卻約定在履責后可獲贈價值百萬元的房產,有失公平公正。第三,子女是父母最親近的人,繼承父母遺產天經地義,他從來沒有見過父母的遺產不留給子女,而送給外人的。吳柳平表示,他母親名下的房產應當按法定繼承來處理,至于李明華扶養、喪葬支出的開銷,可以從他母親的遺產中扣除。
法庭審理后認為,被繼承人周春梅與李明華簽訂的協議,性質上屬于遺贈扶養協議,且是在律師見證下簽訂的,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根據現有證據,李明華對周春梅生前盡了照顧義務,死后辦理了喪葬事宜,因而有權依據協議約定取得周春梅名下的房產。
關于吳柳平主張其作為兒子也有出錢出力照顧母親、理應繼承母親遺產的觀點,法庭認為:周春梅在疾病纏身,無錢醫治、無人照顧的情況下,與李明華簽訂協議,約定由李明華對其進行照顧、為其支付醫療費并辦理喪葬事宜,其將財產贈與李明華,系其對自身權益的處分,不違反法律的規定,應認定有效。吳柳平作為周春梅的兒子,在周春梅患病情況下未履行其本該承擔的主要贍養、照顧義務,卻在周春梅去世后主張按照法定繼承來分配案涉房產,有悖常理。周春梅與李明華簽訂協議,并不排斥其他親屬、朋友基于親情、友情對其進行照顧。故此,法院對吳柳平的主張不予支持。
2022年5月上旬,柳北區人民法院做出判決:李明華按照遺贈扶養協議約定取得周春梅名下房產的所有權。
吳柳平不服一審判決,上訴至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請求改判,按照法定繼承,由他繼承母親的房屋。
7月中旬,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了此案。
法官認為,我國法律規定的繼承方式有法定繼承、遺囑繼承和按遺贈扶養協議約定繼承。法定繼承是按照法律規定的繼承順序直接繼承;遺囑繼承是依照被繼承人生前遺囑進行繼承;遺贈扶養協議是遺贈人與扶養人訂立的,以被扶養人生養死葬及財產的遺贈為內容的協議,這類協議在我國社會生活和司法實踐中已有相當成熟的經驗,它常常能在被扶養人自主、自愿的情況下,更好地滿足其所需的物質供養、精神支持或陪伴。但由于受遺贈人大多與被扶養人沒有直接的親屬關系,遺贈扶養有著較強的商事性,有償遺贈付出的金錢可能會大于、等于或小于受遺贈人所取得遺產的價值,導致繼承開始后,法定繼承人往往因為沒能分到遺產或少分遺產而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但這并不影響遺贈撫養協議的法律效力。
故此,二審法院認為,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充分,判決并無不當。
2022年8月上旬,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駁回了吳柳平的上訴,維持一審判決。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