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利 毛雨晴 楊潔瓊 劉福忠 任成梁 唐峻嶺
摘要: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和基礎,食用菌產業是甘肅省武威市“8+N”農業優勢主導產業之一。文章概述了甘肅省武威市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優勢和提升產能面臨的基礎設施不完善、標準化生產程度較低、品牌效益不顯著、產業化程度低等問題,提出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品牌戰略、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產業鏈條、提高農戶種植積極性等對策建議,以期為武威市食用菌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食用菌;產業發展;提質增效;鄉村振興
收稿日期:2023-03-10
基金項目:甘肅省科技廳科技特派員(基地)專項(22CX8NH219)
主要作者簡介:于海利(1986—),男,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植物保護、食用菌栽培研究工作。E-mail:yhl860310@163.com
近年來,甘肅省武威市立足獨特的自然、地理、氣候和區位優勢,因地制宜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產業帶,堅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發展現代農業,將食用菌產業作為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的特色優勢產業大力推進,先后引進了武威眾興菌業科技有限公司、天祝臣祥菌業科技有限公司、天祝藏族自治縣天滬菌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甘肅省怡泉新禾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食用菌企業,逐步建成了天祝藏族自治縣(以下簡稱天祝縣)移民區食用菌產業化循環經濟示范園、武威市涼州區眾興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循環經濟產業園、天滬雙創香菇產業園、臣祥滑子菇產業園等重點園區項目。食用菌種類涉及香菇、金針菇、海鮮菇、滑子菇、羊肚菌、平菇、木耳等,認證“三品一標”產品7個(天祝臣祥菌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滑子菇、香菇;天祝天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海鮮菇;天祝縣南陽山農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雙孢蘑菇、香菇、平菇、大球蓋菇、赤松茸),獲得國家A級綠色食品認證企業2個(天祝天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祝臣祥菌業科技有限公司)。截至2022年底,武威市食用菌產量達10.6萬t,產業規模多年居全省第一位。2021年,武威市被中國蔬菜流通協會譽名為“中國食用菌之鄉”;2019年,天祝縣被(國家)食品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正式命名為“中國高原食用菌之鄉”[1-2]。經過多年的發展,武威市食用菌產業步入良性循環、快速發展的軌道,成為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食用菌生產基地。
1? 產業發展優勢
1.1? ?政策優勢
武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食用菌產業發展,制定出臺了《關于聚焦脫貧攻堅加快沿山地區現代食用菌產業的實施意見》《深度推進現代農業優勢主導產業振興三年行動實施意見》《武威市特色農產品及食品加工產業鏈鏈長制實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對食用菌產業招商引資、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合作社發展及人才支撐作出了詳細的規劃。各縣區相應出臺了扶持食用菌產業發展的一系列實施意見和獎補政策,如涼州區先后出臺了《涼州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三農”工作2019年獎補扶持政策》《涼州區食用菌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等多項政策措施;古浪縣制定了《古浪縣食用菌產業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天祝縣先后出臺了《天祝縣2022年食用菌產業扶持政策》《天祝縣食用菌產業提質增效方案》《天祝縣食用菌產業鏈實施方案》《天祝縣現代絲路寒旱農業食用菌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這些措施的制定有力地促進了武威市食用菌產業的發展。
1.2? ?自然生態環境優勢
武威市南部山區氣候冷涼,環境整潔,微量元素富集,為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其中涼州區利用南部山區太陽輻射強、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光熱資源豐富、冬季降雪稀少等特點,確定南部沿山區為食用菌產業帶,發展反季節設施食用菌。古浪縣擁有氣候適宜、日光溫室資源富集、政策獎補力度大等優勢,發展形成南部山區、黃花灘移民區“兩區多點”的食用菌產業布局,建立了甘肅正文菌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康巴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食用菌生產基地。天祝縣擁有高原氣候冷涼,雪水資源豐富,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日照時間長等資源優勢,打造中低溫型食用菌優勢產區,與武威市中南部地區形成食用菌產品上市時間差。
1.3? ?科技支撐優勢
武威市堅持把科技支撐放在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優先位置,建立“行政督導+專家服務團”工作機制,一對一開展包抓督導和技術服務,每年選派10名左右市級科技特派員對食用菌產業及企業開展持續跟蹤服務,解決食用菌種植、品牌建設和市場銷售等難題。2019年12月成立天祝縣高原食用菌研究院,主要開展食用菌種質資源調查、保護、標準化生產加工、成果轉化和技術培訓。按照院地共建的方式,古浪縣政府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建成古浪縣食用菌技術研究院,在發展現有食用菌的同時,適度發展珍稀菌類,推進區域食用菌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通過打造“科研攻關、成果轉化、人才培養、技術推廣”于一體的產學研平臺,為全市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1.4? ?品牌化發展優勢
武威市全面推行食用菌領域行業標準,聚力推進食用菌品種、品質、品牌標準化建設,實行標準化生產,保證高品質食用菌產業規模。武威市目前生產的主要食用菌種類有金針菇、香菇、海鮮菇、秀珍菇、雙孢菇、杏鮑菇、平菇、羊肚菌、滑子菇、大球蓋菇等10余種,以縣域或生態區域為基本單元,著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食用菌品牌,如古浪縣通過與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資源研究院合作,注冊了以“八步沙”沙漠羊肚菌為核心的沿沙區特色食用菌品牌。全市現有食用菌“三品一標”產品7個,獲得國家A級綠色食品認證企業2個,注冊食用菌商標5項(吟雪鮮、圣雪臣祥、吉祥茸、仙菇你好、祁連山珍),其中天祝臣祥菌業科技有限公司“圣雪臣祥”商標入選“甘味”農產品企業商標品牌目錄。
1.5? ?多元化發展優勢
武威市涼州區食用菌產業呈現出企業工廠化生產與專業合作社、農戶日光溫室設施栽培、林下栽培齊頭并進的發展態勢。古浪縣通過與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資源研究院合作,種植沙漠羊肚菌,形成了適用于移民區的“農業節水、沙土培肥、節省人工”特色寒旱農業。甘肅省怡泉新合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試驗種植雙孢菇,利用菌糠為基料種植蔬菜,建立了菌菜輪作基地,實現了菌糠的循環再利用。天祝縣大力支持食用菌廠房改造、產品分級包裝、初級加工、精深加工、菌糠開發利用等,逐步完善種植、加工、品牌建設、菌糠利用等環節,延長現有食用菌產業鏈,加工水平、產業規模明顯有所提升。
1.6? ?龍頭企業帶動優勢
武威市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定位”,集中力量引進一批知名度高、產業鏈條長、市場競爭力強的大型食用菌龍頭企業,打造產品優勢突出、生產方式綠色、市場競爭力強的食用菌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推進生產要素向園區集中、項目向園區集聚、產業向園區集群發展。涼州區依托武威眾興菌業公司在金針菇和雙孢菇工廠化生產中處于全國領先地位的優勢,利用龍頭企業領先的技術、穩定的市場銷售渠道和產品供應量,積極推廣“龍頭企業+鄉村振興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古浪縣采取“招強引大”“內建外引”等措施,大力培育食用菌龍頭企業,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管兩頭、帶中間”的作用。天祝臣祥菌業科技有限公司、天祝縣天滬菌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天祝天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健全“產業園+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聯動發展機制,推行由企業統一生產供應菌棒、技術服務指導、產品保底價回收的風險保障模式,將農戶吸附到食用菌產業鏈上,通過發展食用菌產業和務工方式增加農民收入。
2? 存在問題
2.1? ?基礎設施不完善
食用菌產業配套設施不完備,適應市場能力差。一是菌袋生產企業養菌設施短缺,目前只有天祝臣祥菌業科技有限公司和天祝天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兩家企業具備專業化的養菌設施,其他企業多采用日光溫室養菌,存在污染率高、管理困難、棚菌養菌數量不高等問題,食用菌產業進一步擴量增容帶戶受到制約。二是冷鏈設施不完善,企業自建冷鏈庫規模小,制約了食用菌保鮮、冷藏、冷凍、罐藏、干制及其他多種形式的加工,產品附加值提高受限。
2.2? ?標準化生產程度較低
一是小型企業和菇農栽培設施多樣化,有蔬菜生產型日光溫室、拱棚、畜棚等設施,設施溫度、濕度、通風條件控制難度大,生產條件差異大,無法形成固定的標準化管理模式。二是食用菌栽培專業技術人才缺乏,技術服務體系不健全,尤其是鄉鎮和小型企業更為明顯,不能滿足日益壯大的食用菌產業發展需求。三是缺乏統一的食用菌產業組織和管理機構,菇農生產的隨意性較大,缺乏依據綠色標準化規程生產的自覺性,對食用菌產品質量把控不嚴格,導致產品品質參差不齊,影響市場銷售價格。
2.3? ?品牌效益不顯著
近年來,武威市部分食用菌企業雖然注冊了“天祝原生”區域公共品牌,但市場影響力較小。目前,大部分食用菌企業的品牌意識普遍不強,部分食用菌生產企業雖然注冊了商標,但受自身條件限制,市場推廣力度不大,品牌知名度不高,如“圣雪臣祥”“吉祥茸”“吟雪鮮”雖然入選“甘味”品牌目錄,形成了“甘味+天祝原生+企業品牌”的品牌推廣體系,但在全國范圍內這些品牌的認可度不高,知名度和影響力有限,品牌溢出效應不明顯。
2.4? ?產業化程度低
食用菌生產主體多采用傳統的方式栽培食用菌,工廠化栽培的企業較少,產業化水平較低,食用菌產品深加工、菌種研發生產、培養料制作、菌糠處理利用等上下游配套產業鏈不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精深加工產品不足,產銷渠道單一,主要為生鮮流通或烘干銷售,尚無精深加工產品生產線,食用菌產品深度開發基本為空白,產業效益得不到充分發揮 [3]。二是中介組織和信息化銷售網絡不完備,經紀人數量較少,市場狹窄,抵抗市場風險能力較弱。三是菌糠回收再利用效果不明顯,隨著全市食用菌產量的逐年增加,菌糠的回收再利用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探索菌菜輪作或用于肥料的效果不明顯[4]。
3? 對策建議
3.1?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補齊食用菌產業發展短板。一是通過建設或提升改造食用菌自動化、標準化生產設施,引進菌棒加工企業,培育龍頭企業,提高現有菌棒的產能與質量。二是完善養菌配套設施,加強養菌配套設施建設,通過智能化控制、標準化生產縮短養菌周期[5-6]。三是完善配套冷鏈設施,增強冷鏈設施建設,進一步拓展食用菌產品冷鏈儲藏運輸能力;集中建設食用菌銷售集散中心,打造西北地區最大的食用菌產銷基地。四是加強菌糠回收利用,建設菌糠回收利用加工廠,使菌糠回收利用渠道暢通。
3.2? ?實施品牌戰略
一是充分發掘利用好武威市“中國食用菌之鄉”“中國高原食用菌之鄉”的金字招牌,打造和挖掘“甘味”+“天祝原生”“涼州農鮮”“原味古浪”“八步沙”+“企業品牌”為核心的品牌體系及標識價值,不斷提高武威市食用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二是引導企業積極參與“甘味”品牌展銷活動,通過產品展銷、品牌推介、媒體宣傳等,加大對區域公共品牌和企業自主品牌的宣傳。三是幫助食用菌生產企業積極對接市場,鼓勵到省外大中型城市建立銷售網點,推進“農超對接”。四是對接線上線下銷售平臺,以食用菌全年生產優勢和錯峰優勢,打造穩定的自主品牌市場[7]。
3.3? ?加大科技投入
武威市目前僅有新設立的武威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簡稱食用菌研究所)從事食用菌的研發工作,專門從事食用菌科研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機構較少,科研條件不完備,建議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力度,設立專項資金和支撐計劃,重點支持食用菌研究所和重點龍頭企業開展食用菌種質資源開發與創新利用、高效栽培技術研發與示范推廣、食用菌保鮮及深加工技術等。鼓勵食用菌企業和技術人員加強與省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依托科研院所的技術力量,在食用菌新品種選育、引進等方面進行科技攻關,不斷優化食用菌種類與品種。加強當地食用菌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通過院地合作模式建立高水平的食用菌科研示范基地,充分發揮市級科技特派員的作用,加大對本土食用菌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強化縣鄉農業技術人員的素質能力提升,促進食用菌產業健康發展。
3.4? ?完善產業鏈條
從武威市食用菌產業發展全局入手,加大招商力度,對現有食用菌產業鏈中欠缺部分給予重點扶持。鼓勵支持龍頭企業開展食用菌精深(細)加工,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一是扶持企業引進食用菌真空凍干加工設備與技術,開展食用菌凍干、食用菌脆片、罐頭等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二是扶持企業建設食用菌分級、保鮮、包裝車間,引進分級、保鮮、包裝等加工設備,對食用菌進行預冷急凍、分級、殺菌、真空包裝等精細化加工,延長食用菌產業鏈。
3.5? ?提高農戶種植積極性
建議各級政府采取多種引導扶持政策,提高農戶發展食用菌產業的積極性。一是通過現場觀摩、講解、算賬對比等方式,激發武威市南部山區鄉鎮的農戶發展食用菌產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通過政策扶持、完善基礎、強化服務,提高農戶發展食用菌產業的參與度和熱情。三是通過專業合作組織聯動,構建多元利益聯結機制,解除農戶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顧慮,不斷擴大食用菌產業規模,使食用菌產業真正成為農民群眾的增收產業[8]。
參考文獻
[1] 包會存.甘肅食用菌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與建議[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0(13):3-4.
[2] 田云,張俊飚.甘肅反季節食用菌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基于天祝縣、永昌縣的調研[J].長江蔬菜,2013(2):1-5.
[3] 馬述海,孫寧,班立桐,等.甘肅天祝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專題綜述[J].天津農林科技,2021(1):39-40,43.
[4] 張桓,辛松林,劉美侖,等.國內食用菌產業及其產品發展狀況[J].山西農經,2023(1):100-103.
[5] 王安建,劉麗娜,李順峰,等.“雙改”背景下河南省食用菌產業制棒生產現狀與分析[J].中國瓜菜,2022,35(10):105-110.
[6] 欒峰.標準助推鄒城市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J].中國標準化,2022(19):30-32.
[7] 許素紅.食用菌產業品牌創建新路徑探索[J].蔬菜,2022(9):49-52.
[8] 張化楠,葛顏祥.山東省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對策初探[J].食用菌,2022,44(6):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