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婧



中國貿易的開放化、經濟發展的國際化使得跨國企業蓬勃發展,然而國際稅率、稅收政策、稅種等均有所差異,為我國稅收籌劃創造了更多的施展空間。相比國外而言,我國在海外稅收籌劃中仍舊處于初期階段,仍有較廣闊的進步空間。因此本文以Z公司為例,剖析其2016~2021年對外直接投資以及直接納稅情況,探究其在此過程中實施的稅收籌劃手段,并提供建議使其合理且有效地減輕海外稅負成本,希望幫助企業獲取更強的競爭力。
一、Z公司對外直接投資背景
(一)Z公司對外直接投資概況
Z公司是一家通訊設備上市公司,1997~2007年,Z公司加入了CDMA(移動通訊技術)和小靈通業務,2007年進入全球前四大通訊設備供應商之列;2008~2012年開始建設3G網絡;2013~2018年進入4G建設期,2016年3月被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列入實體清單;2019年開始建設5G網絡,是我國5G建設的先鋒企業。
Z公司作為跨國企業,在國外的直接投資共經歷了五個時期:
第一時期(探索初期):從1995年之后的三年間是Z公司進行海外投資的初探時期,這時期Z公司選擇用代理的方式在市場風險相對較小的國家和地區開始試點。第二時期(規模突破):有了前期的經驗積累,1998~2001年期間,Z公司海外市場的規模呈現飛躍式的擴大;第三時期(穩健發展):在2002~2004年期間,Z公司一方面深入人口眾多、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東南亞及非洲國家;另一方面穩定市場,積極準備進軍北美、歐洲等高端市場。第四時期(綜合全面化):從2005年開始,逐漸實現全面的國際化。在這一年Z公司有效推行“本土化”戰略,與國際運營商進行廣泛的合作,國際市場的拓展為Z公司創造了大量利潤。第五階段(重塑市場格局):從2016年開始,Z公司在海外市場上的營業收入逐漸跌破50%,2016年海外市場營業收入占公司整體營業收入的42.2%。
(二)Z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納稅概況
1.Z公司納稅增長情況
Z公司納稅的種類主要包括以下三種:商品與勞務稅、關稅和所得稅,其中應交稅費的項目主要包括表2-1中所列舉出來的幾類稅種。通過對比Z公司2020年和2021年中的年報數據可知:2020年Z公司營業收入約1014.51億元,該年繳納的稅款是6.846億,通過計算2020年的實際稅率是6.75%;2021年Z公司的營業收入約為1145億元,該年繳納的稅款約7.875億,計算之后可得2021年的實際稅率是8.66%,較2020年有所上升。因為稅率每年都在不斷變化,所以我們選取了近6年的數據,對Z公司近6年各項稅費占比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
根據上表中近6年的數據顯示,在所有繳納的稅費中占比最高的三種是企業和個人所得稅以及增值稅,這三種加起來的占比高達90%左右,不難看出Z公司還是有一定的稅負壓力的。因此,合理規劃海外投資的稅負,盡可能降低稅率,以提高資本利用率,對Z公司才是有利的。
2.Z公司海外企業所得稅情況
規模較大的跨國公司的海外企業所得稅的計稅基礎一般是建立在海外取得的利潤上。通常經濟發展較好的國家政府會給國外投資公司設定相對較高的稅收,以保證其企業和所投資的國外企業之間保持公平競爭,但急需尋求科技進步和更大投資空間的發展中國家政府則會采取相對比較低的稅收水平和政策,來促進外商投資。
根據上面表格及宏觀經濟條件分析可知,由于預期投資的增加和業務領域的擴展受到政治環境的影響,海外營業稅的份額可能會持續增加。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顯示,按照Z公司在國內和國外這種分類來比較分析企業所得稅的話,可以看出稅收的很大一部分是從國內本地征收的,比例甚至高達95%。如果按照不同時期進行分析,近6年中,除了2020年比較特殊,海外投資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之外,國內的占比穩定在85%左右。相比較而言,國外占比波動較大,2018年是13.65%,但是2019年增長了將近13%的比例,達到了27%。
三、 Z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稅收籌劃
(一)海外子公司國家優惠政策
截止到目前,Z公司已經服務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移動通信基站建設規模超120萬個,為全球各國消除數字鴻溝,發展數字經濟提供助力。Z公司在選擇海外投資項目時充分考量了中國與不同國家之間的稅收政策,下面列舉了部分與Z公司有關國家和地區的政策。
1.馬來西亞:根據中馬稅務協議,我國公司在該國獲得的利息收入在提交所得稅時,是按低于總金額10%的比例進行的;更加優惠的是在“多媒體超級走廊”劃定的范圍內的高新技術企業可以10年免繳企業所得稅。
2.美國:在中美稅收協議中清楚地寫明了利息、股息和特許權使用費可以使用的優惠政策,并且不是關聯公司的固定利率利息收益除了房地產以外的利得都予以免征或者免稅。
3.新加坡:根據規定,貨物在出口和跨境服務時實施零稅率的納稅方式,其中在國外已經扣繳的稅金,或者在當地賺得的收入都可以在當地申報抵免;對于最近創建的一些新公司最多可以在三年內不交部分稅金。
4.德國:對在歐盟境內實施銷售、產品出口的有形動產和服務,實行零稅率。
5.巴基斯坦:對當地為了出口提供原料、零配件等商品的工廠是實行零稅率政策的;同時,從國外購買的有助于高新技術企業更好發展所必需的設備適用的稅率低至5%。
6.中國香港:經營利潤不超過200萬港幣的企業可根據政府最新規定的8.25%繳納企業所得稅,但高于200萬港幣的,其超過200萬港幣的部分要改為16.5%的稅率計征。
(二) Z公司第三階段的納稅籌劃辦法
1.投資地點的選擇
Z公司國內的經營基礎逐漸穩定后,公司就可以去國外探索更多的途徑來謀求更好的發展。想要做好海外投資的節稅問題,最重要的就是需要選擇好投資地點。首要考察公司生產經營所需要的原材料,如果沒有顯著的差異,接著就比較各國稅收政策的不同,優先考慮稅收負擔相對較輕、稅收優惠政策比較合理的國家(地區)。Z公司目前正在投資的地點就包括海外避稅天堂開曼群島等。
馬來西亞政府為了吸納海外先進科技企業前來投資發展,推出了“多媒體超級走廊”的建設項目,滿足要求的公司能免除10年的企業所得稅,也可以減免進口設備的關稅。尤其是Z公司這種研究費用占比較大且數額較高的高新技術公司,除了可以享有各種稅收優惠政策還能額外申請馬來西亞政府的技術補貼,因此馬來西亞成了Z公司進軍亞太市場關鍵的一步。
2.組織形式的選擇
Z公司海外機構的組織形式大致分為控股公司(子公司)與分支機構(分公司)二種形態。在進行稅收協定時,首先應該考量這個國家跟我國的政策中存不存在間接方式的抵免,如果可以間接抵免,則成立子公司有利;而如果無法實現間接抵免,則設立分公司有利。由于中國與老撾、文萊和菲律賓這三個國家的稅收協定中無間接抵免這一項,因此Z公司在菲律賓設立了分公司。
(三)Z公司第四階段的納稅籌劃辦法
海外投資控股架構的選擇
Z公司在海外投資的初期階段主要采取的是直接控制形式,即:由國內母公司直接控制國外子公司,或者是母公司對這些子公司有絕對控股權。直接投資控股這種架構存在著不能忽視的弊端:無法遞延所得稅。為減少其承受的負擔,Z公司對其股權結構進行了改革,在香港地區設立中間控股公司。
(四)Z公司第五階段的納稅籌劃辦法
1.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稅收籌劃
巴基斯坦成了Z公司納稅籌劃很好的選擇。因為二者之間在2016年6月30日之前就存在合作,因此,巴基斯坦規定:Z公司100%權益出資的子公司可以獲得全部抵免的稅收優惠;與設備相關投資的股息和利息可以享受10%稅率的稅收優惠,特許權使用費可以享受12.5%稅率的稅收優惠。
相比于其他沒有優惠政策的國家來說,Z公司在巴基斯坦的優惠力度如下表所示。其中,在巴基斯坦的子公司是由Z公司100%權益出資的。
2.利用自由貿易區進行稅收籌劃
由前述的公司發展階段可知,在第二階段中,公司已相繼進入了東南亞地區。在此基礎上,Z公司選擇了東南亞地區作為自由貿易區,選擇新加坡作為中間商,來幫助企業實施納稅籌劃。Z公司在新加坡建立了工廠,從國內進口原料進行加工,然后再出售至美國。利用出口銷售環節免征關稅,來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
3.利用轉讓定價進行稅收籌劃
試想,我們如果可以將需要交稅的利益從高稅負的國家轉移到低稅負的國家,那是不是就可以達到節稅的目的了呢?轉讓定價就是這樣來達到節稅目的的,它利用企業集團間的內部關聯交易,將利益轉移到了低稅負國家。Z公司主要通過香港來實現稅負的降低。
四、對外直接投資稅收籌劃的風險與解決措施
(一)風險分析
1.政策風險
國際稅收籌劃多是從國家間經濟政策的差異入手,利用好這些不同之處實現企業的利潤最大化。然而在各國間影響宏觀經濟的因素十分多,抑或是國內形勢變化,抑或是國際經濟的變化。但是上述各種因素之間也存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所以在各種不確定因素發生之時,各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和相關立法也隨之改變,模式也不斷替換。
2.海外高素質人員儲備不足
稅收籌劃是一項需要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來進行編制的工作,綜合性十分強,這就要求從事此類工作的人員熟知各方面的知識,對政策的預測與變化有較高的敏感度。與海外投資合作的很多企業,如果專業人員能力不足,便會受到嚴重處罰,并且影響到企業發展。
3.轉讓定價面臨的風險
轉讓定價其實是指運用價格差異將收益在企業內部轉移,在本案例中,主要運用的就是轉讓定價的策略,由于Z公司在海外的控股公司/分支機構數量較多,在這種情況下,運用轉讓定價這個方法較于其他企業而言就更加適用。
(二) 解決措施
1.提高企業員工的風險意識
風險意識是所有企業都需要對員工培養的一種重要意識,對于大型的跨國企業來說應使用更加合理合法的高科技技術方法來預防風險,提升自我保護的意識,使納稅籌劃更加安全有效。員工應當有不定期關注政策變化的風險意識,對公司當前在稅收籌劃策略上存在不合理的方面及時做出調整。
2.提高專業人才水平
企業要想控制稅收籌劃的效率,就可以從專業人才引進與教育入手,包括在推行員工入職以及后續培訓中,必須提高對擁有豐富稅收籌劃經歷的人員的關注。另外,國際稅收籌劃要求特殊人才了解的知識層面更廣。因此,企業應當注重人才管理,幫助員工建立良好的大局觀,這對企業和員工自身是雙贏。
3.積極應對國際反避稅調查
東道主一般都要對企業進行反避稅調查,這時候企業可以提前做好準備。首先,為了知道自己公司所使用的納稅籌劃方法在當地是不是合法的,企業需要熟悉當地在反避稅方面有哪些政策,這樣才能更好地面對東道主的調查。其次,要建立相關的監管部門以實現嚴格管理,保證公司各方面的共同發展,從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稅務風險。
(作者單位:湘潭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