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先生特別重視創造教育,指出創造力是時代進步的推動力,并要求教師要重視幼兒創造力的發展。筆者認為,在幼兒園開展美育課程至關重要,通過對藝術的欣賞和創造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認知與感受,還能幫助幼兒收獲感知經驗,讓幼兒以參與者的身份融入自然環境之中,進行深入的體驗和理解,從而去感受美、表現美與創造美。因此,美育對幼兒來說,不僅是指藝術之美,還包含學習生活之美、親近自然之美、真善人性之美等。幼兒園可以通過美育課程來培養幼兒的創造性能力,引發幼兒進行深度學習。
關鍵詞:美育課程;幼兒園;創造性能力;學習課程;創造美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29-0163-04
陶行知先生指出:“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在幼兒美育課程中,要打破書本主義,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既要發揮幼兒的動手能力,也要激發幼兒的創造性。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園應讓幼兒通過藝術領域的學習,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開展藝術領域的活動,可以激發幼兒的審美體驗,豐富幼兒的想象力。教師在活動中的介入,應當從幼兒發現美和感受美的角度去引領,讓幼兒以自己的方式去發現美。我們可以開展各種讓幼兒與自然融合的親近自然活動,以幼兒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來感受藝術活動,使幼兒具有良好的藝術表現能力和創造力。因此,美育課程是幼兒園課程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幼兒園要研究和探索適合本園的美育課程,從而對幼兒創造性能力進行培養。
一、 幼兒園美育課程對培養幼兒創造性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幼兒形成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開展美育課程,能夠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審美素養。幼兒園美育課程的開展應當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培養幼兒的個性,在以幼兒為主體的前提下,尊重幼兒的自主活動,通過各種藝術活動的開展來提升幼兒的創造力,使幼兒在繪畫、歌唱、舞蹈方面盡情地展現自我,讓幼兒的創造力得到不斷的發展,使幼兒的情感在活動中能夠得到充分的激發。幼兒園美育課程的開展,能夠使幼兒直觀地感受活動中創造性思維的魅力,通過自己的不斷探索,逐漸形成創造性思維。
(二)有利于幼兒自主性的發展
幼兒園美育課程中,幼兒在感受與欣賞的過程中能自主發現問題,主動參與學習,大膽地表達音樂,進而進行音樂創作。幼兒能在學習中,主動進行知識的建構,與同伴進行合作探究學習,不斷對學習內容和形式進行創新,增強幼兒的自主性和創新能力。在幼兒園美育課程中,愉悅的創作氛圍、寬松的心理環境、啟發的指導鼓勵、豐富的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全身心地投入,從而培養自信心和興趣,有利于幼兒自主性的發展。
(三)有利于幼兒樹立健全人格
幼兒園活動中融入美育課程能夠使幼兒完善藝術的審美,提升幼兒的生活體驗。在幼兒園美育課程開展過程中,應該創設良好的美育環境,從幼兒的實際生活出發,重視培養地域文化的內容,結合本土的藝術歷史,使幼兒浸潤在美育課程的海洋中。在幼兒園美育課程中,通過結合本土文化開展的美育課程活動,能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有利于增強幼兒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認同,有利于幼兒樹立健全人格,從而能夠利用本土資源進行創造表現。
二、 幼兒園美育課程的現狀分析
(一)傳統教育課程理念陳舊
教師在美育課程中,片面認為美育課程等于美術課程或者音樂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技能訓練、忽略對幼兒的興趣培養。在音樂課程中,過于注重歌唱技能的訓練,只讓幼兒進行發聲練習以及簡單的歌唱。這些重視技能訓練、忽略對幼兒的興趣培養的活動,讓幼兒自主性和創造性被忽略,同時也忽視了審美素養的熏陶和審美能力的培養。因此,幼兒園需要整合幼兒園課程建設,將美育課程滲透一日生活皆教育的理念中,重塑學習生活之美。
(二)缺乏正確的美育課程目標
教師在美育課程中,片面認為環境僅僅只是打造美觀的主題墻等環境,裝飾漂亮、美觀即可。幼兒園美育活動的開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立足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美育形式,開展高質量的美育課程,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將自然中和日常生活中各種有趣的美育課程進行有效的創設,融入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幼兒園可以結合本土文化,鼓勵幼兒利用身邊環境資源,共同創造性進行表現創造環境,創設幼兒園環境熏陶,營造親近自然之美。
(三)家長對美育課程認識的片面性
家長對美育課程片面認為只是教師的教學任務,教師只要教授給幼兒的學習技能訓練即可,對幼兒的興趣培養、創造性能力發展不重視。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和依托直接經驗的學習方式也決定了美育課程的方向。幼兒園美育課程除了支持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注重讓幼兒在學習和生活中獲取經驗,從而進行創造性能力培養外;也注重培養樹立幼兒健康、健全的人格。幼兒的個性發展并不只是依靠教師,還需要家長、幼兒園、教師三方的家園共育下進行培養,才能讓幼兒感受人與人之間的善良與友愛、懂得感恩、樹立樂于助人的品質。因此,幼兒園需要發揮滲透幼兒園感恩教育,樹立真善人性之美。
三、 在幼兒園美育課程中對幼兒進行創造性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整合幼兒園課程建設,重塑學習生活之美
美來自生活,幼兒園中的美育課程開展也應當取之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和幼兒一起發現生活中的美,將幼兒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與藝術領域結合。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去發現生活中的美,把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日常當作藝術發現的源泉。因此,生活作為美育課程的重要素材來源,我們應該與幼兒充分地了解當地的人文文化,一起探究創設具有原本課程特色的美育藝術。
1. 將學習課程與生活課程進行整合
美育課程不僅包含藝術領域里的音樂和美術,還包含五大領域中的健康領域、語言領域、社會領域以及科學領域。在開展《土中尋寶》這一主題活動中,幼兒對“螞蟻”這一動物表現出濃厚的探索興趣。于是,教師便開始引導幼兒開展有關螞蟻的相關教學活動。如在藝術領域中,開展了音樂活動《螞蟻搬豆》這一律動活動,通過模擬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螞蟻動作、爬行方式、生活習性等,運用多種藝術表現形式,結合音樂旋律表現螞蟻搬豆的情景,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如結合美術活動《小螞蟻的家》,讓幼兒用油畫棒涂畫螞蟻,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幼兒對美的追求和創造。在此基礎上,筆者所在的幼兒園提供了多種材料和形式,如泥工、手工、紙工等,讓幼兒的創造能力得到提升。在語言領域,結合有關螞蟻的繪本故事以及兒歌,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演等形象地再現故事、兒歌的內容,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創造力都得到了發展。在健康領域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有關的體育活動。如體育活動《合作力量大》中,結合螞蟻的爬行方式,開展幼兒體育鍛煉活動,引導幼兒用合作的方式進行搬運,既可以提高幼兒的速度與耐力,還能鍛煉幼兒的堅強意志,提高身體的健康素質。此外,在科學領域中,教師結合《螞蟻的生活》對幼兒進行熱愛科學和愛護環境等方面的教育。
2.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用音樂過渡
幼兒對音樂和游戲具有天生的熱愛,每個幼兒都喜歡愉悅輕松的音樂旋律,對生活中各種有趣的聲音總是會提起興趣,也樂意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對音樂的熱愛,并表現出自己內心的情感感受。幼兒園作為音樂和游戲活動開展的重要場地,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音樂,創設溫馨的班級環境,使幼兒在一日活動中去感受音樂的美,在音樂游戲活動開展過程中,愉快地玩耍。音樂活動的開展,可以使師幼關系更加地融洽,教師總會將各種美妙的音樂展現給幼兒,幼兒在各種音樂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與教師一起互動,感受音樂和教師帶來的溫暖,音樂的美妙旋律和教師的和藹溫柔,給幼兒帶來良好的體驗。在幼兒園入園階段,幼兒的情緒波動會比較大,這時如介入舒緩的音樂,可以讓幼兒感受心情的舒暢,有效地緩解幼兒的入園焦慮。在午睡進餐和游戲開展環節,采取相應風格和節奏的純音樂都能使幼兒產生良好的體驗。美育課程開展的過程中,我們加入游戲化的方式,使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游戲和音樂,使幼兒感受到幼兒園生活帶來的美妙。
(二)創設幼兒園環境熏陶,營造親近自然之美
筆者所在幼兒園結合鄉村本土資源,因地制宜地開展“地方文化”主題活動。在“地方文化”課程開展中,根據當地特色開設了相應的美育課程,如區角游戲;另外,還布置了主題墻等,師幼共同創設幼兒園環境熏陶,營造親近自然之美。
1. 在美育課程中開展區角游戲
在當地小吃方面,我們與幼兒開設了“夜市街”區角,讓幼兒自選烹飪工具與食材制作當地小吃,讓幼兒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在當地茶文化方面,我們創設了“茶舍”區角,投放了沖泡功夫茶的茶具以及茉莉花茶、金花茶、綠茶、普洱茶等多個品種的茶,布置了溫馨的泡茶區、品茶區、表演小舞臺等環境,讓幼兒參與其中,通過動手操作、親身體驗沖泡金花茶,體驗一邊品茶一邊欣賞節目的“優雅生活”節奏。
2. 在美育課程中注重環境的暗示作用
美育課程的目標與內容應著力于揭示幼兒與自然的天然聯系,為幼兒提供自然、和諧、生態的環境,改變幼兒的學習方式,注重實際操作和情感體驗,通過一系列有關聯的自然美育活動,促進幼兒形成初步的觀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具備一定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意識,提高幼兒科學素養和實踐精神。我們可以為幼兒提供豐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解放幼兒的自然天性,促進幼兒的自我發展,將環境教育、科學教育貫穿其中,養成熱愛自然、熱愛美、熱愛生命的態度,增強探究自然的好奇心。
當幼兒發現了活動室的空白墻面,突發奇想,想要展示自己的成長作品時,作為教師,我們可以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調動幼兒運用多種形式,通過設計、合作等來共同實現想法。如:主題墻的創設,環境的作用不可忽視。筆者所在的幼兒園,主題墻都是按照幼兒的意愿進行展示。在班級區域游戲中,我們提供了大量的低結構材料,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根據幼兒的年齡階段與特點,開展適應幼兒年齡階段的活動。如在建構區,投放了大量的木材、紙筒,讓幼兒進行自主創作;在美工區,讓幼兒通過繪畫、手工、泥工等進行記錄,記錄自己在課程學習中的過程故事,并呈現在主題墻上。這樣一來,有利于樹立幼兒的自信心,自主性也得到了發展。在一日生活皆課程中,“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幼兒根據自己的需求去尋找大自然中的低結構材料,如樹枝、石頭、松果、樹葉等,通過手工制作去裝飾自己所在的環境,既能進行游戲,也能裝飾環境,達到了美育教育的目標。
(三)滲透幼兒園感恩教育,樹立真善人性之美
1. 日常交流的滲透
在幼兒園的日常教育中,筆者注重與幼兒進行語言交流,共同分享每天生活中遇到的一點一滴,并對其中的行為進行討論。筆者結合繪本故事,啟迪幼兒的性格培養,有利于幼兒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如結合繪本故事《大衛,不可以》,師幼共同閱讀繪本,體會繪本中主人公的行為,討論如何做才能去幫助別人等,激發幼兒的思考與討論,從而探索良好的行為方式,制訂好“我們的約定”,樹立樂于助人的品質。
2. 家園共育的浸潤
在節日來臨之際,結合感恩節,筆者所在幼兒園開展了“感恩行動從你我開始”活動,通過家園共育,讓幼兒對家里的父母、親人進行感恩系列活動,如制作賀卡送給爺爺奶奶、幫助父母做家務等,并拍照記錄下來,嘗試在集體面前進行大膽講述,與伙伴分享交流。以兒童視角進行的課程評價,既鍛煉語言表達能力,也激發幼兒的感恩之心,從而樹立真善人性之美。
四、 結論
綜上所述,幼兒美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的堅持。幼兒教師要為幼兒營造溫馨和諧的美育環境,讓幼兒感受人與人之間的善良與友愛、懂得感恩、樹立樂于助人的品質等;另外,還要讓幼兒在學習與生活中,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的情感,讓幼兒去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從而體驗大自然與生活的美好。美育課程不僅強調對藝術美的感知,還要關注幼兒在日常經驗中的學習品質,如想象力、創造性、自主性等,特別是對幼兒創造性能力的培養。
陳鶴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的教材,這就為幼兒園美育課程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自然和社會資源,對幼兒園美育課程進行探索,從而讓幼兒體驗到學習生活之美、親近自然之美、真善人性之美,這才是美育課程教育對幼兒創造性能力培養的真諦。
參考文獻:
[1]李娟.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影響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4):139-140.
[2]廖麗莉,馮琪,李文馨.園本自然美育課程的實踐與探索——以西南大學實驗幼兒園藍花楹自然課程為例[J].環境教育,2021(1):40-43.
[3]楊珊珊,安紅.幼兒園美育課程開發的價值選擇及其實踐路徑[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21,36(6):99-105,120.
[4]李佳琪,孟少清,王瓊.淺談幼兒園美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基于對N地區幼兒園的調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9):1-3.
[5]陳春蘭,李海怡.基于美育視野下的奧爾夫音樂教育與幼兒園古詩詞教學的融合研究——以湛江市A園為例[J].藝術大觀,2021(34):118-120.
[6]楊永平.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幼兒園美育工作的路徑研究——以幼兒音樂游戲的設計與實施為例[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21,37(5):55-62.
[7]史妍,李冰.優秀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美育的探析——基于《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J].豫章師范學院學報,2021,36(2):53-57.
[8]蔡曉寒.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幼兒園美育課程探究——以幼兒創意戲劇游戲課程實踐研究為例[J].知識文庫,2020(23):127,129.
[9]游萬玲.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幼兒園美育課程研究——以幼兒創意戲劇游戲課程實踐研究為例[J].幼兒教育研究,2018(1):31-33,40.
作者簡介:吳雪梅(1976~),女,壯族,廣西防城港人,廣西防城港市苗壯幼兒園,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