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帆
(西部金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21018)
有色金屬在生產加工制造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數量的工業固體廢物。有色金屬工業固體廢物具體是指在有色金屬采礦、選礦以及冶煉加工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類形態的廢棄物,包括廢石、尾礦以及廢渣等。這些固體廢物中一方面包含了很多對環境有害的成分,如果隨意排放將會對環境產生嚴重的污染;另一方面在固體廢物中還存在有一定數量的可回收利用的金屬元素,二次利用和再加工的潛力很大。因此,合理地回收和利用有色金屬固體廢物,不僅能夠保護環境防止污染,還能夠對其中的有害元素進行無害化處理后進行再回收和利用,進一步提升其使用價值。陜西省作為國內的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制造大省,每年都會產生大量的固體廢物。陜西省在加快本省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的同時,也更加重視對有色金屬固廢的回收和利用。
20世紀80年代,美國舊金山大學管理學系教授維里克首次提出了SWOT分析法。SWOT中,S指優勢(Strengths)、W指劣勢(Weakness)、O指機會(Opportunities)、T指威脅(Threats)。SWOT分析法從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四個維度入手,是以內部及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為基礎進行的態勢分析。SWOT分析法中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等,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通過調查的方法,將其中每個維度所包含的影響因素以矩陣的方式表現出來,并且系統地進行分析,從而得到可以進行決策參考的結論。SWOT分析矩陣如圖1所示。

圖1 SWOT分析矩陣
SWOT分析法經常被用作研究某項產業的發展情況,例如在產業發展調研、產業規劃的可行性分析中,通過利用SWOT分析法,將某項產業所面臨的各類條件進行全面、細致、準確的研究,為產業的發展提供發展戰略制訂以及決策支持。
有色金屬的定義包含了狹義的有色金屬和廣義的有色金屬。狹義的有色金屬是除了錳鉻鐵以外的其他金屬的總稱,又被稱為非鐵金屬;廣義的有色金屬還包含了有色合金,以通常大于50%的有色金屬為基體,另外加入一種或者多種其他元素所組成的金屬被稱為有色合金。
有色金屬固體廢物主要是指在采礦—選礦—冶煉—加工的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固體狀或者膏泥狀的廢棄物,這些廢棄物包括了廢石(采礦過程產生)、尾礦(選礦過程產生)、廢渣(冶煉過程產生)以及其他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濾渣、粉煤灰等固體廢棄物。根據統計數據,每開采1噸有色金屬礦石,會產生約1.3噸廢石;每1噸礦石在選礦過程中會產生約0.95噸尾礦;每1噸有色金屬在精礦生產過程中約產生礦渣3.8噸,據此推算我國有色金屬固體廢物年產量約3億噸。由此可見,我國有色金屬固體廢物的產量是十分巨大的,有色金屬固廢中包含了很多的金屬元素,例如鉛、鋅、銅、錫等。這些固廢如果處理不當,非常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如果能夠將其充分利用,不僅能夠從中獲取有價值的金屬,而且能夠解決由此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有色金屬固體廢棄物的利用方式,包含了在采礦過程中對共生及伴生固廢的利用、冶煉和加工生產過程中產生廢物的二次利用以及在使用過程中對固體廢物的再利用。
3.1.1 資源優勢
作為我國礦產資源大省之一的陜西省,有色金屬、貴金屬等礦產資源儲藏十分豐富。陜北地區主要出產煤、石油、天然氣等;關中地區出產鉬等有色金屬以及貴金屬等;陜南地區的礦產以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為主。有色金屬產業為陜西省的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同時也帶動了全省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F全省已探明的鉛儲量位居全國第八位、鋅儲量位居全國第十位,集中分布在渭南、商洛地區的鉬儲量位列全國第三。
陜西省的有色金屬尾礦主要集中在關中和陜南地區,在關中地區的寶雞、西安、渭南和陜南地區的漢中、安康、商洛等地均有分布。這些尾礦主要以鉬、鎳、鉛鋅、銅等為主,據統計全省尾礦達到230余處。2020年全省新增的有色金屬固廢堆存量約100萬噸,在這些固體廢物中,可以回收或者重復利用的資源十分豐富,其中蘊含著鎢、鉛、鋅、錫、銅等多種金屬,例如在關中及陜南地區分布的鉛鋅礦尾礦中,石英的含量最高超過80%,另外還有其他眾多可回收利用的資源。對這些有色金屬固廢加以回收利用,一方面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做好環境保護。由此可見,陜西省有色金屬固廢回收利用有著充分的資源優勢。
3.1.2 產業優勢
陜西省有著較為健全的有色金屬工業體系,從采礦、選礦、冶煉、加工等環節都有著得天獨厚的技術和產業優勢。以上市公司陜西有色集團為代表的有色金屬企業已經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支柱。在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方面,陜西省堅持科研與企業相結合發展的模式,涌現出了一批具有較強科研能力,具備先進利用技術的優勢企業。例如,陜西環亞源環??萍加邢薰驹谟猩饘儋Y源豐富的洛南地區建立了具有一定規模的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項目園區,立足當地進行有色金屬固廢的無害化處理和再利用,固廢年處理能力20萬噸,固廢利用工業年產值百億元。陜西泰鑫有色金屬綜合利用有限公司擁有15萬噸的有色金屬固廢處理生產線,與鄭州大學冶金系合作,提取有色金屬固廢中有價值的金屬,將固廢無害化處理,每年處理有色金屬固廢15萬噸,生產冰晶石8萬噸、硅鋁合金3.6萬噸。陜西省利用自身健全的有色金屬產業體系,在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產業優勢。
3.1.3 技術優勢
陜西省內的高校和科研機構眾多,這些科研院所的整體科研實力在全國居于前列,很多研究機構都建立了與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研究相關的科研平臺和實驗室。例如,位于陜南的商洛學院2014年建立了陜西省尾礦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是全國尾礦資源綜合利用領域內的首家實驗室,也是國內唯一專門研究尾礦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的省級重點實驗室。實驗室進行了“利用商洛尾礦制備發泡水泥/聚氨酯復合保溫材料的研發”“鉬礦中稀貴金屬錸的回收”等多項課題研究,并獲得了豐富的成果,為陜南乃至陜西省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另外,像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冶金學院、西安交通大學能源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固體廢物處理及資源化實現室等院校,也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優勢,為陜西省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技術優勢。
3.2.1 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率不高
陜西省有色金屬產業中,有一些較大規模的企業集團,還有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在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相關生產技術上的水平高低不一,裝備和科研水平也參差不齊,這就導致了全省的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率不高。根據2019年的統計,陜西省主要礦種開采回采率為85%,回收率約為56%,伴生礦的綜合利用率為48%。這些都說明了在有色金屬礦產的開發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高開采率、低回收率、低利用率”的情況。
3.2.2 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和數據統計
產業的發展需要有相應的數據作為支撐,需要有統一的標準進行規范。陜西省有色金屬工業經過了多年的發展,但是對于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的相關數據一直缺乏系統科學的統計,例如尾礦和礦渣利用水平的綜合統計數據。這些數據的缺乏,容易造成與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相關的產業發展政策制訂缺乏依據,也不利于政府出臺支持產業發展的優惠措施。另外,在有色金屬尾礦資源的再利用領域,缺少統一的技術標準?,F有的一些相關標準,難以適應全省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快速發展的態勢。
3.2.3 缺少相應的政策支持
從政策的角度來看,目前陜西省對于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的相關規定和政策還很少,較多的是基于環境治理方面對于有色金屬固廢污染的處罰法規,但是這些地方性法規的細則還有很多模糊的地方,給違法行為留下了空間,不利于給相關涉及固廢的企業施加壓力,企業也缺乏動力對有色金屬固廢進行合理利用。另外,對于那些有能力也有動力進行固廢利用的企業來說,政府激勵的政策措施很少,陜西省固廢利用產業也沒有像很多東部發達省份一樣,被納入稅收優惠的范疇。由此造成了陜西省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在政策支持方面的缺失。
3.2.4 缺乏足夠的技術支撐
相對于原礦開采加工,固廢的利用雖然社會價值和環保價值較高,能夠做到物盡其用、保護環境,但是同時也應該看到,有色金屬固廢因為資源品位低,再利用的難度較大,初期的技術和資金投入也多。尤其是針對中小企業而言,雖然對大量的有色金屬固廢進行再利用,但是受制于其資金和政策的限制,在技術層面上的投入較少,固廢利用的技術水平往往處于較低的階段。陜西省涉及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的部門包括了商務、科技、工信、環保等多部門,這些部門相互協作不多,由此造成了全省有色金屬固廢科技研發的動力不足,很難有新技術新成果被應用于固廢利用產業。
3.3.1 政策機會
2010年以來,國家在資源的有效回收和再利用方面出臺了很多的政策,如2016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8年發布的《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評價管理暫行辦法》和《國家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產品目錄》等,可見我國關于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的政策法規體系正在逐漸構建和完善,執法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也在逐漸加強。另外,很多科研機構也利用政府的優惠政策加大了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相關技術的研發,技術水平不斷進步,采礦和固廢再利用過程中,新科技新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多。這些都為陜西省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機會。
3.3.2 社會機會
隨著近年環保政策的逐漸嚴格,再加上很多有色金屬采礦加工企業追逐利潤,導致相關的環境違法事件越來越多,很多規模較大的環境違法事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社會影響以及環境污染。這些事件影響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造成了社會的不穩定,全社會對于有色金屬固廢污染事件的關注度逐漸提高。而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的發展需要政策、資金和技術的支持,這就使得整個社會都在關注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的發展狀況,政府也因此對該產業的發展進行了政策資金傾斜。相信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會促進陜西省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的健康發展。
3.3.3 資源機會
陜西省有色金屬工業發展了許多年,尤其是近些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各領域對有色金屬的需求量越來越多,有色金屬礦藏的開采量逐年增加,由此造成了很多礦藏出現了枯竭,例如陜南的很多鉛鋅礦及汞、銻礦的品位正在逐年下降,礦藏也逐漸枯竭。社會需求量的上升、資源儲量的下降,使得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的發展逐漸加快,提高陜西省有色金屬固廢處理過程中金屬的產出量能夠彌補正常開采產量的不足,這樣也能夠保證陜西省有色金屬工業的健康發展。
3.4.1 技術研發難度大
2015—2019年,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的處理量逐年增加,從2015年的74208萬噸增加到2019年的87754萬噸,從2019年的數據來看,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率是55%,有色金屬工業固廢的利用率為47%,有色金屬選礦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為42%。有色金屬固體廢物中所蘊含的金屬類別多,情況復雜,用途也各有不同,提煉加工再利用的難度也很大。相比于通過選礦的方法從原礦中獲得各類礦物,有色金屬固廢重復利用的技術難度更高,所需要的技術投入要求也越高。所以較大的技術研發難度是陜西省加快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發展的風險之一。
3.4.2 部分企業獲取研發資金困難
陜西省的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這些企業的資金水平有限,而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的技術含量又較高。目前陜西省有色金屬固體廢棄物的品位不高,情況復雜,如果需要再次開發利用則需要先進的設備和技術作為支撐,這就要求這些企業需要將大量的資金投入技術研發過程中。從目前全省的情況來看,掌握較為健全的固廢利用產業體系和技術研發能力多為省內的大型國有企業和科研院所,產業政策和稅收政策的傾斜水平也造成了部分企業獲取研發資金較為困難。
陜西省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尤其對于行業內眾多的中小企業來說,資金的水平決定了這些企業在固廢利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力度,只有充分保證資金的融資和獲得渠道,才能保障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的技術革新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要拓寬產業發展的融資渠道,可以通過稅收優惠、減免等措施減少企業的支出;通過放寬信貸條件為符合要求的企業發放貸款,為企業的研發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政府可以設置用于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發展的專項資金,從政府預算中拿出一部分用來鼓勵省內相關產業的發展。
相對于有色金屬固廢產業發展較好的其他省份,作為有色金屬產業大省的陜西省,相關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還略顯不足。陜西省可以聯合工信、環保、商務、自然資源等相關部門,共同建立一個全省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的協調部門,一是對全省的相關產業發展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找出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的產業扶持政策,并將這些政策積極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二是協助科研院所與固廢利用企業建立協作交流的平臺,將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應用于企業的日常生產過程中,企業也能將獲得的資金重新投入科研院所的技術研發中,以雙贏的方式帶動陜西省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的發展。
陜西省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需要一套健全完善的產業發展體系,這個體系的建設是政府部門、參與者是固廢利用企業和科研機構。陜西省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發展體系應該貫穿科研—采礦—選礦—加工—生產的全過程。體系的建立,能夠將科研所獲得的成果應用于產業發展,也能夠提升全省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的科技和裝備水平,提高固廢利用企業的產出水平。產業發展體系的完善,也能夠推廣和促進先進生產技術在日常生產過程中應用,淘汰落后的裝備和產能。另外,也能夠通過完善的產業發展體系,吸收國外先進的有色金屬固廢利用技術,增強全省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的創新能力。
陜西省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的發展,與全省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關系全省的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狀況,可以說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全省全社會都應重視這一產業發展的水平。目前舉全省之力要建設一個山川秀美、綠色發展的新陜西,在這一過程中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的發展將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巨大的作用。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涉及社會的多個部門、多個行業和多個領域,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共同認識和重視的產業。從政府的角度來看,應該向全社會宣傳固廢利用產業發展的意義和重要性,提高人民群眾對這一產業的理解和認識,加強相關領域的人才培養,提高全社會合理利用有色金屬礦產的意識,提升全社會對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節約利用和環境保護的意識。只有社會對產業發展認識水平的提高,才能夠更好地促進陜西省有色金屬固廢利用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