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娟,張 珂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婦產科,河南 鄭州 450000
胎盤植入性疾?。≒AS)是胎盤黏附及其組織異常浸入子宮肌層的一類疾病,由病理檢查結果分為胎盤粘連、胎盤植入及穿透型胎盤植入,是妊娠期較為嚴重的并發癥,與孕產婦和新生兒病死率密切相關[1-2]。研究顯示[3-4],雙胎妊娠較單胎更易發生胎膜早破、前置胎盤、產后出血、胎盤早剝等并發癥,是孕產婦及新生兒發病與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來隨著體外輔助受孕技術快速發展及二孩政策的開放,雙胎妊娠發生率迅速增加,但雙胎妊娠會導致孕產婦子宮壁過度膨脹,更易發生PAS,使危重癥患者增加[5]。本研究旨在探討雙胎妊娠與PAS 發生關系,改善圍產期孕婦結局,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5月—2021年9月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婦產科的孕產婦數據信息,一年內共分娩例數6 795 例,單胎6 124 例,雙胎671 例,其中信息較為完整的且18 歲以上的6 122例單胎孕產婦為對照組,593例雙胎孕產婦為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發生PAS 者80 例,未發生PAS 者6 042例;觀察組發生PAS者32例,未發生PAS者561例。納入標準:所有PAS患者均符合2015年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會分會指南[6]的診斷標準,其他婦科疾病符合《婦產科學》[7]中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有精神障礙;有血液系統、甲狀腺及免疫系統等疾?。缓喜⒂行?、肝、腎等重要器官疾?。慌R床病例資料不完整等。本研究已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批。
由醫院婦產科組織專人調查并記錄兩組孕產婦的病歷資料及相關信息,包括年齡、孕次、產次、剖宮產次數、受孕方式、有無流產史、孕期是否吸煙、是否前置胎盤,并診斷是否發生PAS,確定發生PAS的危險因素,并分析雙胎妊娠與PAS發生風險的關系。
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用單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雙胎妊娠與PAS 發生風險的關系。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在PAS、年齡、孕次、有流產史、剖宮產次數、前置胎盤、受孕方式上人數占比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孕產婦在產次、孕期吸煙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孕產婦基線特征情況 例(%)
雙胎妊娠孕產婦發生組在年齡≥35歲、有流產史、胎盤前置、剖宮產次數3次及以上、人工輔助生殖上人數占比顯著高于未發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孕次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雙胎孕產婦PAS發生組與未發生組基線特征情況 例(%)
對照組與觀察組發生PAS的孕產婦在年齡≥35歲、有流產史、胎盤前置、剖宮產次數3次及以上、人工輔助生殖上,發生組人數占比明顯高于未發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單、雙胎孕產婦發生PAS的單因素分析結果 例(%)
對照組及觀察組孕產婦年齡≥35歲、有流產史、胎盤前置、剖宮產次數3 次及以上、人工輔助生殖是發生PAS的危險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單、雙胎孕產婦發生PAS的危險logistic回歸模型
有研究報道[8-10],年齡在35歲以上的孕婦發生PAS的風險更高,是34歲以下孕婦的2.1倍左右。這可能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妊娠婦女子宮肌肉組織逐漸被膠原蛋白替代,加之其子宮動脈硬化性損害增大,胎盤供血不足,導致胎盤進一步侵入子宮肌層,因而增加了PAS 的發生。高齡婦女由于年齡較大,有些還存在各種不孕的基礎疾病,導致采用輔助生殖技術者較多。在助孕過程中,助孕及宮腔操作次數多、子宮內膜疾病等會使胎盤發生異常率升高;移植時注入速度、移植管放入宮腔的深度、植入胚胎的數量、胚胎在宮腔內的游走等均可能誘發胎盤異常,此外,雙胎植入的孕婦多為雙絨毛膜雙羊膜囊,胎盤面積較大,增加了胎盤發生異常的風險。前置胎盤會導致妊娠婦女胎盤植入及粘連,是由于胎盤主體位于子宮前壁,子宮瘢痕容易被覆蓋,使該處內膜較薄弱,使其侵入肌層而發生PAS。研究顯示[11-12],剖宮產次數較多會損傷子宮內膜,使子宮內膜瘢痕愈合不好、修復有缺陷,再次妊娠時更易在瘢痕子宮處種植,導致孕婦發生PAS概率增加。流產過程中清宮會破壞子宮內膜,影響子宮底脫膜正常發育,導致胎盤供血出現障礙,引起前置胎盤,進而發生PAS。本研究中觀察組在PAS、年齡、孕次、有流產史、剖宮產次數、前置胎盤、受孕方式上人數占比明顯高于對照組;而兩組孕產婦在產次、孕期抽煙間比較無顯著差異,提示發生PAS、年齡≥35、孕次3 次及以上、有流產史、剖宮產3次及以上、人工輔助生殖、前置胎盤是雙胎妊娠的危險因素。由于PAS 是妊娠期較為嚴重的并發癥,本研究進一步探討雙胎妊娠發生及未發生PAS與這些危險因素的關系,研究結果顯示,雙胎妊娠婦女發生組在年齡≥35 歲、有流產史、胎盤前置、剖宮產次數3 次及以上、人工輔助生殖人數占比顯著高于未發生組;而在孕次上比較無顯著差異,提示年齡≥35 歲、有流產史、胎盤前置、剖宮產次數3次及以上、人工輔助生殖是雙胎妊娠婦女發生PAS的危險因素。為證實雙胎妊娠與PAS發生風險的關系,本研究進一步做了單、雙胎妊娠婦女發生PAS的危險單因素及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結果對照組與觀察組孕婦在年齡≥35歲、有流產史、胎盤前置、剖宮產次數3次及以上、人工輔助生殖基線特征上,發生組人數占比明顯高于未發生組;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孕婦年齡≥35歲、有流產史、胎盤前置、剖宮產次數3次及以上、人工輔助生殖是發生PAS 的危險因素,且觀察組OR 值及人數占比均高于對照組,提示雙胎妊娠發生PAS風險較單胎更高,且與PAS發生風險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孕婦年齡≥35 歲、有流產史、胎盤前置、剖宮產次數3次及以上、人工輔助生殖是發生PAS的危險因素,且雙胎妊娠發生PAS風險較單胎更高,即雙胎妊娠與PAS發生風險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