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垚,汪全海,張明芮
(皖南醫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2)
“健康中國”的決策部署將維護人民健康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從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到決定發展新醫科,再到《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等一系列措施的出臺可以看出,新時代的醫學教育不僅包括精湛的醫術,也包括家國情懷、道德情操、職業精神等醫學人文教育。塑造醫德之魂、培養醫文相融的醫療衛生人才既是新醫科人才培養的重要內涵,也是新時代黨和國家對醫學教育的最新要求,更是貫徹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的基礎和保障。高校圖書館是學校信息資源的中心與學生的第二課堂,而醫學院校圖書館又屬于其中專業性比較強的、具有權威的醫學資源體系。筆者對“健康中國”背景下基于“閱讀+”的新醫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思考,旨在從新醫科人才培養視角重新審視圖書館角色定位和能力素質新要求,實現圖書館育人服務模式的轉變,為更好落實新醫科建設育人育才的使命和職責提供參考和建議。
1.“健康中國”戰略層面。醫學人文素質教育是新醫科建設的重要內容。醫學院校圖書館需緊密聯系新醫科人才發展要求,結合組織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平臺優勢等,在全面展示圖書館各項資源和服務的同時,通過各類豐富多樣的閱讀實踐活動,將抽象的道理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喚起學生主動思考體驗,觸動情感共鳴,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培養創新思維、堅定文化自信、弘揚愛國衛國情懷和醫者精神的過程中,最終達到德才統一、知行合一,更好地落實“健康中國”戰略行動。
2.醫學生全面發展層面。醫學人文素養是促進醫學生綜合發展的內驅力。伴隨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教育部、衛生部等陸續發文提出強化醫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加強醫學倫理教育[1]。要將德育和人文素質培養列為教育的重要內容,以多種形式開展文化素質教育,以提高醫學生理解文化價值的能力等[2]。注重加強醫德醫風教育,著力培養學生“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3]。在“健康中國”背景下開展基于“閱讀+”的新醫科人才培養探索,有助于學生走出象牙塔,通過不斷加強、鞏固對專業知識的學習,主動關注、解決當下和未來可能面臨的各種現實和挑戰,更加堅定自己的職業選擇,踐行“健康中國”的醫學夢,實現愛國衛國的醫學理想。
3.服務對象層面。醫學人文是評價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重要指標。伴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和期望愈來愈高,除了對專業能力的要求外,塑造醫德之魂、內化醫學職業精神、弘揚愛國衛生情懷已成為新時代醫學教育的重要方向。在醫療實踐中,能否以患者為中心、能否提供優質的人文關懷和服務逐漸成為評價醫療衛生人才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在“健康中國”背景下開展基于“閱讀+”的新醫科人才培養探索,可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及臨床實踐中學好“才”的同時,更要以“德”為先,樹立“整全人”的觀念,以關注、關心、服務患者的實際需要為重心,用行動去踐行新時代醫學人文精神,實現優質醫療和人文關懷同向同行的良性循環。
4.閱讀推廣層面。醫學人文是創新延伸閱讀、推廣服務內涵的必然追求。醫學院校圖書館作為學校的信息資源中心、文化中心和活動中心,不僅擁有多樣化的醫學館藏紙電文獻資源,也為支持多學科的融合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在“健康中國”背景下開展基于“閱讀+”的新醫科人才培養探索,有助于深入研究醫學人文教育現狀,更好地了解醫學生現實需求、閱讀現狀和醫學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開展情況。有助于將醫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結合,與醫學院校育人目標結合,與圖書館閱讀推廣實踐結合,構建具有醫學院校特色的閱讀平臺和育人品牌,充分發揮醫學院校圖書館在資源、空間、服務方面的先天優勢,為學校培養更多符合社會要求、全面發展的新醫科人才提供有力助益。
目前,各大高校在深入推進新醫科內涵建設與實踐中不斷摸索,例如,天津大學舉辦新醫科夏令營、新醫科實驗班,東北大學與醫院共建成立醫學與生物信息工程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與非醫院校聯合共建醫工交叉研究院,等等,而醫學院校圖書館在推動新醫科發展中仍處于實踐探索的基礎階段,多從實踐活動經驗中探索閱讀推廣服務的模式及微服務的應用[4-6],其中復旦新醫科圖書館通過融合信息技術與醫學元素助力醫學人文發展創新,蛋形視聽倉、機器人館員成為閱讀服務的一大亮點。總體來看,醫學院校圖書館與新醫科人才培養相結合的閱讀推廣研究和實踐較少,大多是普適性的研究。而“雙一流”、綜合類、師范類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發展就成熟許多,主要從閱讀推廣活動典型案例及經驗總結[7-9]、閱讀推廣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閱讀推廣評價新模型[10]等方面探索如何擴大閱讀推廣的影響力。少數學者應用循證圖書館學實踐流程驗證了圖書推薦和“閱讀推廣+”的效果。由此可觀,目前的閱讀推廣研究已取得較大進展,但多為閱讀推廣活動的經驗性總結,對具有醫學院校特色的閱讀推廣研究相對缺乏。又因醫學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起步較晚,多是效仿普通高校閱讀推廣研究,對自身醫學學科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目標分析不足、對基于醫學生閱讀現狀和醫學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發展現狀等實證研究不夠深入,在閱讀推廣活動中未能體現醫學院校特色,影響閱讀推廣服務的質效,無法在推動新醫科人才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1.醫學院校圖書館要做主動出力者。作為推進“健康中國”行動和“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單位,醫學院校圖書館應對標學校辦學特色和新醫科人才培養目標,因需制宜轉變自身角色定位,不斷推動閱讀推廣服務的改革創新來適應新時代醫學教育帶來的新變革。其一,做好四個強化,即強化館員隊伍育人主體意識、強化閱讀服務育人價值導向、強化閱讀服務過程設計、強化閱讀服務結果評價,共同促進“閱讀+”的新醫科人才培養工作的組織和開展。其二,轉被動服務為主動作為,加強館院協作與交流。多措并舉面向學院、科研團隊及師生,對接醫學教育改革發展新需要。從促進醫學生的全面發展視角出發,深入挖掘、分析閱讀推廣面臨的新需求和新問題,在做好基礎服務的同時逐步探索面向不同目標讀者開展不同主題的深度閱讀推廣服務,精準指導閱讀推廣實踐,滿足不同讀者的共性和個性需求,支持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專業化方向發展。
2.醫學院校圖書館要做協同發力者。醫學院校圖書館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部分,要立足學校發展規劃,充分發揮支撐學校人才培養,引領學生精神與文化,提升學術競爭力、思想影響力的作用。其一,結合資源優勢、組織優勢、人才優勢,豐富教育資源,優化閱覽空間,營造和諧輕松的育人環境。要發現、深挖、凝練育人資源、打造育人平臺(如移動客戶端、微博、微信、抖音)、豐富育人載體(如讀書月系列活動、美育課程、閱讀推廣人計劃、讀書社團、信息素養興趣小組、義務館員),助力學生發展,充分發揮圖書館在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協同育人功能。其二,圍繞優秀傳統文化、時代熱點、身邊事跡、專業知識多個維度,將醫學人文元素融入圖書館日常業務流程和閱讀服務活動中,通過各級各類書香校園實踐行動、美育理論和實踐課程、讀書社團和興趣小組組織的閱讀推廣活動等,引導學生思考專業知識和實際應用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立好醫德之魂、樹牢信念之帆,堅定職業理想,弘揚愛國衛國的時代精神,持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3.醫學院校圖書館要做開拓進取者。醫學院校圖書館要從“健康中國”背景下“新醫科”內涵出發,以解決醫學生的各種現實需求和問題為導向,創新閱讀推廣服務研究和實踐。其一,加強與省內、省外兄弟院校圖書館間的交流和協作,基于圖書館閱讀推廣基礎理論、醫學院校學生閱讀現狀和閱讀推廣現狀調查、省內相關先進案例經驗,嘗試性地構建包括閱讀推廣背景和基礎、推廣主體、推廣內容、推廣方式、推廣客體和培養目標要素的醫學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探索具有醫學特色的“閱讀+”育人服務新模式和長效機制。其二,緊跟時代發展和技術進步,用好信息化手段,探索圖書館業務前沿問題。將人文關懷與技術驅動相結合,從微服務、智慧服務應用研究著手持續加強數字服務、智慧服務平臺的運營和管理,結合數字圖書館、讀者行為數據統計等持續優化線上線下“閱讀+”育人服務體驗,通過線上、線下兩翼驅動做好“閱讀+”新醫科的活動效果評價和服務路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