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 濤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這為國有企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提出了根本遵循。
越是面對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越是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越需要凝聚廣泛的思想共識、熔鑄堅實的精神支撐、錘煉厚重的文化認同。石油創業鑄就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石油人在困難的時期、困難的地方、困難的條件下,對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工人階級優良傳統的傳承與弘揚,已成為當代石油人最鮮明的紅色精神密碼。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成就偉大的事業。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與時俱進、與日俱新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始終是砥礪大慶煉化人建設世界一流精品特色煉化企業的強大精神動力和文化動能。
大慶煉化公司持續傳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深厚文化價值,筑牢全體煉化人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根基。
一是強化思想引領,匯聚共同奮進力量。落實“第一議題”制度,發揮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帶動作用,抓好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開展黨建思想政治工作課題研究,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精神和對中國石油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以黨的先進思想引領企業文化建設,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企業文化實踐,持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學用結合。

▲ 大慶煉化公司組織黨員干部在鐵人雕像前重溫入黨誓詞
二是賡續紅色基因,弘揚石油優良傳統。持續推進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學習教育,開展“身在大慶學大慶 鐵人身邊做鐵人”文化實踐活動,組織參觀鐵人紀念館、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走進1205 鉆井隊、星火一次變電所等石油精神教育場館,舉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壇、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宣講會,“沉浸式”教育讓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進課堂、進區組、進班隊、進崗位,以偉大精神和優良傳統滋養紅色底蘊、鼓舞隊伍士氣、錘煉奉獻情懷。
三是壯大典型群體,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多層級培育選樹、多視角總結宣傳“兩標一模”“大慶煉化榜樣·好工匠”“職業道德模范”“雙倒班模范夫妻”等先進典型,編印《榜樣》《班長》等典型事跡文集,涌現出以全國勞動模范陳志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世凱、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王瑋琦等為代表的一批先進典型,營造形成“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的良好氛圍,引導全員爭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實踐者、傳承者。
大慶煉化公司堅持“抓生產從思想入手,抓思想從生產出發”,持續推動企業文化建設與生產經營管理有機融合,讓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深植于實踐。
一是與安全環保深度融合,提升風險管控能力。推進安全文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本、質量至上、安全第一、環保優先”理念,通過編輯安全小故事、拍攝安全微電影等形式分享安全經驗,提升企業安全保障能力。推進健康企業建設,堅持“寧可十防九空、不能失防萬一”理念,實施員工健康干預,推行差異化健康體檢,推動員工職業健康保障水平有效提升。推進綠色低碳建設,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開展綠色企業創建,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守護碧水凈土藍天。
二是文化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提升精益管理能力。聚焦提質增效,踐行“經營上精打細算,生產上精耕細作,管理上精雕細刻,技術上精益求精”理念,持續加大生產協調指揮和技術難題攻關力度。聚焦科研創新,圍繞“建設世界一流精品特色煉化企業”發展目標,完善創新機制,培育創新環境。聚焦節能降耗,樹牢“過緊日子”思想,加強“兩金”全過程管控,完善定額管理和專業化集中管理模式。
三是文化與合規管理深度融合,提高企業管理效能。突出強管理,深植“明責、盡責、考責、問責”理念,開展主題教育和“合規管理強化年”活動,推進基層黨建“三基本”建設與“三基”工作有機融合,管理機制持續完善。突出“深對標”,堅持“實干就是能力,落實就是水平”理念,落實改革三年行動和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對標達標工作取得新突破、見到新成效。突出高質量,緊扣“做精煉油、做強化工”目標,完善“十四五”發展規劃,瞄準深化內部改革和高質量發展方向持續精準發力,質量理念持續樹牢,品牌形象不斷彰顯。
大慶煉化公司持續創新拓展企業文化載體,有效增強員工使命感、歸屬感、自豪感,不斷提升文化的引領力、凝聚力、影響力。
一是拓寬發展通道,保障員工的成長性。堅持“生才有道,聚才有力,理才有方,用才有效”人才發展理念,與中央黨校、中國石油大學、鐵人學院合作舉辦“三支人才隊伍”外培班,實施干部雙向掛職鍛煉,開展“系統化”操作技能人員培養工作。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內容”的培養體系,開展員工梯級培訓,建立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班組長協會,形成了“知識、能力、素質”并重的格局,保障了員工的成長性,拓寬了人才培養和鍛煉渠道。
二是豐富文化活動,增強員工的凝聚力。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實踐活動,為員工搭建成長成才的舞臺。舉辦“我與共和國共成長”“石油工人心向黨”等主題展覽,連續8 年開展“中國夢·勞動美·煉化情”主題文化活動,傳播煉化聲音,凝聚煉化力量,評選優秀征文、攝影、漫畫、書畫、視頻、集郵、文藝作品,展現新時代煉化員工新作風新風貌,彰顯了文化育人魅力。組建羽毛球、自行車、足球、音樂、書法等17 個協會,組織全民健身運動會、趣味運動會、“蓄勢賦能杯”體育比賽,多次在國家、省、市和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等舉辦的比賽中獲得獎項。
三是打造成長平臺,提升員工的獲得感。組織“五新五小”活動、班組創新創效崗位實踐,開展“我為企業獻一計”合理化建議、“金銀銅”點子評選等活動,聯合大慶市傳媒集團連續舉辦5 屆“咱們工人有絕活”多工種技能擂臺賽,引導全員進行發明創造、技術攻關、提質增效,促進技能水平和經濟效益雙豐收。開展多種形式的崗位練兵,舉辦“勞模創新智慧講堂”,組建勞模講師團,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動員引導干部員工立足崗位創新創效。持續開展公司和二級單位兩級技能競賽,以職業技能鑒定裝置操作中級工、高級工、技師的工作要求為主要內容,營造“學技能、練絕活、當工匠”的良好氛圍。
心中有信仰,行動有方向,腳下有力量。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以時代獨特的紅色文化底蘊與精神內核,豐富了中國精神、中華民族精神和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充實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體系的基本內涵。把大慶精神融入到干事創業中,我們定能不斷創造新業績、鑄就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