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珊珊 孫芳(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
牛肉是一種可以提升機體抗病能力的肉品,深得人們的歡迎和喜愛,牛肉市場需求一向較穩定,因此肉牛養殖在我國畜牧養殖產業中的地位較高,這對肉牛養殖戶來說是一個有利條件,但肉牛品種、生長發育速度及繁殖等情況都會對肉牛養殖經濟效益造成重大影響,所以肉牛養殖戶需要合理轉變肉牛養殖觀念,通過現代化肉牛養殖管理新技術的高效應用,不斷提升肉牛養殖管理水平,借此提升肉牛養殖經濟效益。
牛場選址要符合當地土地利用發展規劃和村鎮建設發展規劃。良好的養殖環境關系到肉牛的生長與健康,因此養殖條件很重要。肉牛養殖可分為放牧、舍飼、半放牧半舍飼、栓系飼養等方式。通常以舍飼管理為主,室內通風與陽光照射必不可少,在寒冷的北方,通風比保溫更重要。為了不影響市區居民的正常生活,牛舍通常選在郊區或人煙稀少的區域,但交通要便利,方便養殖人員采購和運輸。牛場要選在地勢較高、平坦的位置,處于夏季風的下風向,牛舍旁要有干凈且適合人、畜生產生活的水源,確保人、畜安全和健康,電力要充足,同時還要避開能污染養殖場的屠宰、加工和工礦企業。在牛舍的設計上要進行分區,可分為:生產區、養殖區、污染區,科學設置健康養殖條件。
養殖戶養殖肉牛,須結合詳細的市場調研,本地地理和氣候特點,肉牛的繁殖和適應能力,生產過程和養殖規模,確定最適宜的養殖品種。如果市場青睞低脂肪含量肉牛品種,最好選擇皮埃蒙特或荷斯坦種牛;如果市場上高脂肪含量的肉牛銷量更快,則選擇粗飼料飼養為主的魯西牛或南陽牛,改良品種中的海福特牛或安格斯牛也是上佳之選;如果消費者更喜歡優質五花肉,則安格斯牛或利木贊牛是合適選擇;如果市場傾向于消費白肉,就要養殖利木贊牛、夏洛來牛等品種的公犢牛。如果地處畜牧養殖的重點縣區,也可大膽引進優質新種。華西牛在南方養殖非常適宜,能達到53.95%的凈肉率和62%以上的屠宰率,能縮短出欄期,有很好的繁殖能力,有較高的飼料轉化率,經濟效益更好。
肉牛快速增膘的前提是必須保證飼料的科學配比。肉牛在養殖周期內多采食粗飼料,如果要快速育肥,還須加強精飼料的適時適量補充。配比如下:體重在150~200公斤的肉牛,飼料成分包括30%的豆餅,0.3%的食鹽,50%的玉米面,3%的酒糟,10%的青貯,5%的芒硝,1.5%的瘤胃素及0.2%的磷酸鈉;體重在200~250公斤的肉牛,飼料成分包括45%的玉米面,26%的豆餅,10%的粗料,19%的芒硝,5%的麩皮,2.5%的瘤胃素,1.1%的碳酸鈣及0.4%的食鹽;體重在250~300公斤的肉牛,飼料成分包括50%的玉米面,20%的豆餅,25%的粗料,10%的芒硝,2%的瘤胃素,1.5%的骨粉及0.5%的食鹽;體重在300~400公斤的肉牛,飼料成分包括45%的玉米面,20%的豆餅,15%的玉米秸,10%的麥秸粉,5%的芒硝,3%的微量元素,1.5%的瘤胃素及0.5%的食鹽;后備奶牛,青飼料要在飼料總量中占40%~60%,飼料成分包括47%的玉米面,25%的草粉,10%的棉籽餅,10%的苜蓿粉,5%的麩皮,1.5%的骨粉,1%的微量元素及0.5%的食鹽。微量元素須在正規渠道購買,飼料內嚴禁摻入激素類及抗生素濾渣等物質,粗細飼料配比要達標。飼料儲量要充足,青貯飼料儲備量要保證夠用6~7個月。肉牛的精飼料儲備量要保證夠用1~2個月。育成母牛剛剛斷奶,要按照它體重的0.5%~0.6%分配每天的投喂量,飼料成分包括65%的玉米面,15%的花生餅或棉籽餅,15%的青貯,2%的維生素,1.8%的磷酸氫鈣及1.2%的食鹽。如果母牛處于育成期,要保證每天投喂精飼料近1.5公斤。育成后期且完全發育的母牛,以投喂優質粗飼料為主。妊娠期母牛的精飼料占比要提升,飼料成分包括73%的玉米面,12%的豆餅,10%的麩皮,2%的磷酸氫鈣,2%的微量元素及1%的食鹽。母牛哺乳期要注重體內酸堿平衡,適量補充優質蛋白質、微量元素、磷和鈣等,飼料要量大且類型豐富,青綠多汁。
牛舍按時消毒:物理消毒,可通過日光照射或人工持續30分鐘紫外線照射,這種消毒方式有效、方便且經濟實用,也可以利用少量蘇打或堿進行高溫干燥處理,或進行高溫滅菌讓病毒失去活性;化學消毒,以福爾馬林、氫氧化鈉及生石灰為主,利用化學專用消毒劑消毒,粘膜消毒可利用稀釋的次氯酸,但殺菌效果不好;皮膚消毒可選擇季胺鹽類或碘制劑;出入車輛用2%~3%來蘇爾溶液噴灑車體;牛舍周邊可0.2%的次氯酸溶液或2%的燒堿水噴灑,也可選擇不腐蝕、不刺激且起效迅速的消毒劑,如強力消毒靈,便宜且能有效殺滅真菌、細菌及病毒,強力消毒靈50克,溶于50升水,實施每立方米15毫升的噴霧作業,預防傳染病;生物消毒,將糞便進行發酵,利用嗜熱細菌繁殖時產生高達70℃以上的溫度,在2個月內將牛舍中的寄生蟲卵、細菌、病毒等消滅。牛場通常每年要進行2~4次的消毒,春秋兩季各進行一次。牛舍內所有用具每月定期消毒。
肉牛要提前結合日齡開展針對性疫苗預防接種,嚴格落實免疫流程。如犢牛80日齡,每頭牛可進行氣腫疽滅活疫苗1毫升劑量的皮下注射;120日齡,每頭牛可進行炭疽芽孢疫苗0.5毫升劑量的皮下注射;150日齡,每頭牛可進行口蹄疫A型三價滅活疫苗1毫升劑量肌肉注射。育成牛,每年6月進行布魯氏菌病滅活疫苗肌肉注射,每年的4~6月每頭牛進行巴氏桿菌滅活疫苗6毫升劑量的肌肉注射。成年母牛,每年4月炭疽芽孢疫苗肌肉注射,春秋各一次口蹄疫O型三價滅活疫苗注射,每頭牛都是2毫升的劑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成為消費者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可提高人體抵抗力。對老年人可補鐵補血,防癌防衰;對兒童可促進生長發育;對年輕人可促進肌肉增長,因此普遍受到人們的喜愛,從而為肉牛養殖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科學合理的養殖管理是保證肉牛健康生長和快速繁殖的核心助力,相關技術人員應繼續加強肉牛養殖管理技術研究,同時肉牛養殖戶也應有效掌握肉牛養殖管理技術的具體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