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嬰(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必須堅持不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作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后發布的首個中央一號文件,這些表述傳遞出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在2022年閉幕的二十大上,黨代會報告首次提出農業強國。農業強國,首先要提高糧食單產,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業現代化。我國有14億多人,但人均耕地只有1.4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要想讓中國飯碗里裝滿中國糧食、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尤其在俄烏戰爭持續的狀態下,保障我國糧豆實現自給尤為重要。
北大荒在開發建設初期,糧食產量并不高。1984年,八五八農場職工王木存發揚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的精神,開始興辦家庭農場,創下中國農墾農業改革的先河?!皟勺岳?、四到戶”極大地調動了職工種地積極性,糧食產量迅速攀升。1997年,北大荒糧食單產超過全國水平,到2012年,北大荒的糧食單產高于美、英、德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躋身世界第一陣營。經過76載的接續奮斗,北大荒人弘揚北大荒精神,建成了我國機械化程度最高、農業科技水平最高、糧食單產最高的國有農場群。同時,兼有產業體系最健全的優勢,成為全國當之無愧的現代化大農業排頭兵。在鄉村振興中,它演繹的北大荒故事鼓舞、引導、激勵更多的人用北大荒模式促進更多地方踐行現代化大農業。
北大荒耕種模式先后在安徽小崗村、陜西南泥灣、西藏日喀則地區取得成功。隨著這種模式在更多地方推廣,必將有利于提升全國的糧食產量、產業發展、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如2023年初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擴大)會議報告所說,作為國有農業經濟的骨干和代表,北大荒有責任為中國特色新型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示范,不斷破解我國“三農”發展難題,在已有基礎上全面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
當前,國家鼓勵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行動,大力發展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會化服務。建三江、九三等分公司與省內多地開展合作共建,這些都為北大荒走向全國,打造“北大荒樣本”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關于“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專門章節中出現了“嚴厲打擊盜挖黑土、電捕蚯蚓等破壞土壤行為”的明確表述。為何會在中央一號文件中有如此細致的表述,這和當前存在的嚴峻問題不無關系。
東北糧食產量占全國總量的20%多,之所以有這么高的產量與東北土質密不可分。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省視察時也強調,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
如今認為世界上有四大黑土帶,分別是俄羅斯西南部的烏克蘭大平原、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中國東北和阿根廷潘帕斯平原,我國東北的這片黑土帶最大。黑土地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更適合作物生長,增加產量早已形成共識。
東北隨處可見的黑土實際價值堪比黃金,其形成需要200萬年,每形成1厘米,約需400年,但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將黑土以1元1斤的價格賣掉。近年來,由于過度開發,保護不當,部分黑土層正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消失。
有專家認為黑土層一旦消失,其底下不摻雜有機質的成土母質層將不能生長作物。如果不對黑土地進行保護,50年后,東北黑土會消失。不管這一論斷是否準確,都為產糧大省敲響警鐘。
在關注耕地保護、土壤生物保護方面,北大荒人已有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二九一農場有限公司職工陳國建發揚北大荒精神,認真吸取國外經驗,與本地實際進行結合,探索多年總結出秸稈覆蓋增加土壤有機質的方法。10多年來,二九一農場有限公司的一些地塊不僅有了蚯蚓,有機質增加,黑土層增厚,作物增產10%左右。陳國建參與設計了保護性耕作“四種模式”,在黑龍江龍江縣、甘南縣、泰來縣,吉林松原,內蒙古等地推廣面積達3000萬多畝。
近年來,田長制、湖長制的實行,對保護生態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精通黑土保護工作的人才較少,需要更多專家。它不僅關系到現在,更關乎我國未來糧食安全及北大荒糧食產量的可持續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麗鄉村”。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也就相關內容作出具體部署,要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麗鄉村在硬件方面要逐步讓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
黑龍江墾區的開發建設主體是由14萬復轉官兵、54萬知青等組成。這些人不僅能吃苦,且懂建設,各農場的平房規劃均由專業人員負責,從高處俯視,平房群基本都是橫平豎直、井然有序。小城鎮建設開展后,墾區的城鎮化率達到85%,墾區有別于農村的特征更加顯著。黑龍江墾區的城鎮建設無疑走在了農村的前面,成為宜居的樣本。
鄉村要振興,產業要先行。有吸引人的產業,才會吸引更多年輕人走進鄉村,新鮮血液不斷注入鄉村才會充滿生機。2019年,黑龍江墾區整建制轉企后,各農場有限公司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在推進“三大一航母”征程中,一大批有市場前景的新興產業涌現出來。銷售也在傳統經銷的基礎上增加了直播帶貨等營銷方式,一些產品甚至成為網上爆款?!氨贝蠡摹逼放普诔蔀槭秤冒踩⒔】?、有品質的代名詞。產業既是農民增收的引擎,也是引“鳳”棲息的“梧桐樹”。
無論是最早到北大荒的復轉官兵,還是后來的支邊青年,這些開拓者的素質較高,尤其是54萬知青的融入,更進一步提升了北大荒人的文明程度。北大荒良好的鄉風鄉俗在鄉村振興中的影響力不可小視,良好的精神風貌是當地社會發展的綜合體現。這些對留住人才、推動鄉村振興、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樣本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