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瑯琊路小學明發濱江分校 孟 夢
低學段的寫話訓練學生能依圖敘事,進入中學段后,由于沒有圖畫“支架”的支撐與指引,常常感到不知如何下筆,對寫作產生畏難情緒。所以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作文支架。
不同學生在認知基礎、學習能力、知識結構等方面存在差異,對支架的需求也不盡相同,教師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立足學生的現實情況、興趣愛好等為他們提供合適的支架,幫助他們跨越寫作鴻溝和克服寫作困難。教師如果采用一刀切的做法,支架的設計不夠精準,就不能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例如,在進行“寫作:我的植物朋友”的教學時,教師導入如下:“世界因為綠色的植物而變得富有生機,如果沒有植物,世界將一片荒涼。我們要愛護綠植,珍惜它們給我們帶來的美好生活。那么我們該如何愛護它們呢?如果我們把認識的植物寫進文章,讓更多人了解它、認識它,這樣我們也能為綠化做出應有的貢獻,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怎樣寫關于植物的文章。”教師以富有激情的話語搭建支架,引發學生熱愛植物的情感,調動學生了解植物的好奇心。教師搭建方法支架,能讓他們抓住植物的不同特點展開寫作,諸如花開的顏色、花期,葉子的不同季節的變化,這樣就能寫出與其他植物的不同之處,能把植物描寫得更加生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寫作,可以按莖、葉、花、果的順序,也可以按生長順序。教師搭建多樣的支架,能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能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小學生的寫作基礎參差不齊,甚至一些學生對寫作缺少興趣。因此,教師要為不同寫作水平的學生搭建合適的支架,以幫助學生降低寫作的難度、化解寫作學習中的難點,讓學生能夠擺脫寫作時的畏懼心理,逐漸在寫作時得心應手。例如,在教學“寫作:國寶大熊貓”時,教師出示了一篇學生范文,并引導學生對范文的寫作方法進行賞析,如“開篇概括介紹了大熊貓的基本信息”“生動細致地描寫了大熊貓的外形”“運用生動的語言描寫了大熊貓,讓讀者感受到大熊貓的可愛”等。這些激勵性的語言能激發學生參與寫作的熱情。
教師在充分把握學情的基礎上,為學生搭建合適的支架,能促進學生順利完成寫作任務。寫人記事的作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很大的比例,教師要遵循規律,為學生搭建支架,促進他們對此類作文基本框架的掌握。例如,在教學“寫作:奇妙的想象”時,教師讓學生圍繞“最好玩的國王”進行構思,簡要列出寫作提綱。教師借助范文,為學生呈現情景式、語言引入式的開頭和自然收束式、總結式的結尾,引導學生把想象的內容補充完整。
建構情境支架,能促進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改變,幫助他們提高作文水平。在小學起步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借助情境支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他們的已有經驗,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寫作學習。教師可以構建生活場景,營造情感氛圍,以便引導學生主動觀察和思考,進而進行真實的情感表達。例如,在教學“寫作:這樣想象真有趣”時,教師播放視頻,并用語言引導:“老師現在要帶你們去古靈精怪動物城,感受小動物們意想不到的變化。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師生交流小動物們神奇的變化,包括本領、體形、性格、行動等方面的內容。教師總結:“小動物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與原有的特征完全相反,我們可以從動物的本領、體形、性格、行動等方面反著想,說說古靈精怪動物城的其他小動物會有怎樣神奇的變化。”教師創設合適的情境,能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引導他們想象小動物有趣的經歷。學生會主動觀察、想象有特點的人物,并積極參與到寫作中,進行真實的情感表達。
在小學起步寫作教學中,學生常面臨無從下筆的窘境,他們會抱怨“寫作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為他們提供有教學價值的范例,讓他們從中學習運用語言、謀篇布局等方法。范例,可以是某篇作文,也可以是教師的“下水文”或學生的作品,也可以是某個片段。教師依據寫作教學的目標以及學生的寫作能力,為他們提供適當的范例,能為他們提供寫作指導,大大降低寫作難度,讓他們有章可循,從而提高寫作效率。例如,在教學“寫日記”時,教師為學生呈現《有趣的弟弟》《媽媽的話》《秋葉》《假如我會七十二變》等范例,先讓學生了解日記的內容源于對生活的觀察,可以記事、寫人、狀物與寫景,包括記錄所見所聞、所做所想等內容。接著,教師呈現《買早餐》的范例,向學生明確日記的格式:第一行要寫明日期和星期幾以及天氣情況;第二行可以寫題目,也可以直接寫正文;第三行寫正文,開頭要空兩格,轉行要頂格。日記的內容要真實,要圍繞一個中心,寫出自己的想象、感受,不能把日記寫成流水賬。剛學習寫作的學生缺乏表達基礎,教師要為他們選擇語句流暢、結構鮮明的范例,以便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但是教師的指導如果過細,會導致學生的日記出現千篇一律的情況,甚至出現雷同的現象,決不能面面俱到,要給予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的空間。
教師要發揮指導作用,立足學生的能力起點,以問題支架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導向,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教師要設計一些具有邏輯性、結構性的問題,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促進學生對文本結構、寫作方法的掌握。例如,在教學“寫作:我來編童話”時,教師出示“國王、黃昏、廚房”,讓學生說一說,看到這幾個詞語后,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出怎樣的畫面?你想象的畫面中是怎樣的黃昏?廚房是怎樣的?有個怎樣的國王?教師再出示“啄木鳥、冬天、森林超市”“玫瑰花、星期天、小河邊”兩組詞語,讓學生說一說,喜歡哪一組?它們讓你的頭腦中浮現出怎樣的畫面?通過對以上三組詞語的觀察和分析,說說你發現了怎樣的規律。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分析出這三組詞語中都有角色、時間與地點。隨后,教師指出,在編寫童話時,可以先想象一下這個角色的特點、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等。如果把這些詞語自由組合,你能否想象出更生動、更有趣的畫面?如果再增加一些角色,你能否想象出更加有趣的畫面?教師還要求學生打開教材,從中任選一組角色、時間以及地點的詞語,再自由添加自己喜歡的角色,并把想象的畫面與同桌交流。以問題引導學生依托一組詞語展開想象,能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引導他們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創編出精彩的童話故事。
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借助一些游戲、競賽、調查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獲得真實的體驗和感受,讓他們沉浸在體驗中自如地表達。例如,在教學“寫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時,教師與學生如此交流:“我給同學們帶來一件神秘禮物,誰要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上來摸一摸,猜一猜它是什么,有什么感覺。大家想不想近距離觀察它?下面我們以小組的形式來觀察。”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后,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師從旁引導他們充分調動自己的感官。有的小組用眼睛觀察,“橢圓形的,外表皮為黃到橙漸變色”;有的小組用手觸摸,“皮摸起來硬硬的”;有的小組用鼻子嗅,“聞起來有股淡淡的香味”。之后,又引導學生把這些特點綜合在一起分析。為了讓表達更完整、更有次序,告訴學生可以先介紹形狀、大小,再說刺,學會按先整體后局部的順序描述,很快學生得出結論:這個神秘禮物是火龍果。接著,教師播放了關于火龍果的視頻,還讓他們吃了火龍果,并引導他們說說味道怎么樣。通過語言交流活動,教師能指導學生學會細致觀察物體,并按照一定順序準確地介紹物體的特點。
學生是寫作的主體,要引導學生積極交流,以合作的方式分享信息、相互溝通,成為寫作活動的自主建構者。每個學生的認知背景、生活閱歷、興趣愛好各不相同,對事物的看法也千差萬別,在討論和交流中學生可以相互傾聽,逐漸打開寫作思路,進行更有深度的寫作思考。寫作包括積累、建構、運用、轉換、修改、交往、合作等層面,協作,能促進學生對語言知識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的發展、文化的傳承、審美的鑒賞,能使表達的內容更加豐富。
三年級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多以記敘文為主,對于剛學習寫作的學生而言,這些精心挑選的文章都是很好的寫作范例。教師要借助這些課文,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結構安排及表達方式,為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蓄力。例如,在學習《秋天的雨》時,教師引導學生梳理課文內容,分析段落結構,“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是全文的總起句;“秋天的雨……豐收的歌……歡樂的歌”是總結句;除此之外,“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分別是第二、三、四自然段的總起句。教師帶領學生品味課文中優美的語言,感受作者對秋天的喜愛之情。“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是比喻句,用“鑰匙”形象地說明了秋雨的到來預示秋天漸漸來臨;“……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是擬人句,說明秋雨來得溫柔輕盈;“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啊飄啊,郵來了秋天的涼爽”是比喻句,把楓葉比作“郵票”,寫出了秋天的動感。在分析課文語言特點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家鄉秋天的某一景物特點,仿照課文中的某一句式寫一句話。“秋天的雨……都躲在小雨滴”中用了“躲”字,與前面的“藏”字相呼應。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好的范例,是小學生學習寫作的寶貴素材,教師要注重挖掘課文中的寫作資源,搭建范例支架,以便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寫作提綱是對寫什么、如何寫的規劃,是作者對文章謀篇布局的整體框架。學生有了閱讀的支撐、文本結構分析的積累后,教師要引導他們用簡潔的語言列提綱,主要包括作文題目、主要內容以及結構安排等。例如,在以“那次玩得真高興”為主題寫作時,有的學生以“釣魚”為題,分享了自己的快樂經歷。他的寫作提綱分為:釣魚前的準備;到達目的地;爸爸教“我”釣魚;“我”認真學習,釣到一條魚。針對這個題目,時間選擇要合理,既不能是“我”上學的時間,也不能是爸爸上班的時間,要通過開門見山的敘述,引出釣魚這件事。在選擇釣魚的去處時,可以是河邊、湖邊或爸爸經常釣魚的地方。“爸爸教‘我’釣魚”這件事是寫作重點,需要詳細敘述,包括組裝釣竿、穿魚餌、拋線、魚兒吃餌、“我”釣到魚。在文章最后,還寫出了釣魚這件事給“我”帶來的快樂。
教師要創設生活情境,營造真實的寫作環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在寫作“記一件難忘的事”時,如果講解題目后就放手讓他們寫作,他們就會面臨難以下筆的窘境。恰逢雪后初晴,教師帶領學生來到操場,讓他們堆雪人、打雪仗,雖然手被冷得通紅,但學生仍興致盎然,玩得不亦樂乎。教師再現情景,讓學生產生直觀的體驗,能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豐富他們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