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維林
【摘 要】教育是一項彰顯生命自覺、洋溢著主體精神的創造性活動,新手教師意味著全新的工作體驗、工作好奇心和旺盛的工作熱情,意味著不斷嘗試、敢于挑戰和新的可能性。為了更好地勝任教書育人的工作,新手教師需要進行入職的情感準備、心理適應和專業理解。教師入職的情感準備彰顯德性追求,包括對教育的熱愛、對教育崇高的理解與堅定的育人信念;新手教師入職的心理適應體現良好生命狀態的激發,教師的生命主體自覺、對自身成就和學生發展的期待與對教育的專注、迷戀,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必要的心理狀態;教育理解是新手教師對教育的整體把握,要求教師在時代中理解教育,認識教育對象的特點,把握教育的本質。
【關鍵詞】新手教師 情感準備 心理適應 專業理解
新手教師一般是指剛剛從學校畢業走上教學崗位的教師。也有觀點認為,新手教師指具備下列特征的教師: ①畢業于師范院校;②教齡在3年以內[1]。之所以被稱為新手教師,是因為這些教師缺少工作經驗,第一次以教師的身份面對學生,同時又第一次以“權威”的身份面對教學內容,幫助學生規劃、設計學習活動,在教學的重難點把握、內容的理解與重構、教學的組織實施等方面都處于不斷學習、調整適應的階段。當然,新手教師也意味著全新的工作體驗、好奇心和工作熱情,意味著不斷嘗試、敢于挑戰和新的可能性。新手教師是教師隊伍中的重要存在,一批批新手教師走上教育工作崗位,這是教育發展生生不息、教育文化不斷傳承、教育事業后繼有人的重要體現。我們討論新手教師入職的要求和未來的發展,是基于教師剛剛從事教育工作、需要盡快完成從知識的學習者到教育的實踐者身份轉換這一特定階段,對新手教師的心理準備及其對教育的專業理解進行探討,以期為新手教師盡快適應教學工作、更好地規劃自身專業發展創造條件。
一、情感準備:新手教師入職的德性要求
教育是一項彰顯生命自覺、洋溢著主體精神的創造性活動,與其他工作的不同在于,教育是以生命影響生命、以智慧啟迪智慧、以心靈溫潤心靈的工作,它特別強調教師的情感投入和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教育的成人本質和國家屬性,要求新手教師從走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天開始就要具備對教育的堅定熱愛和肩負培養人才的崇高使命。育人的價值性和教師工作的倫理性決定了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德性活動,新手教師要盡心做好入職前的情感準備,這本質上是一種德性豐盈的過程:對教育充滿熱愛,對教育的崇高性滿懷敬畏,對教育可以成就人生的幸福與美好這樣的價值有著堅定的信念。
熱愛,這種情感對新手教師尤為重要,它讓教師對即將到來的教育工作和教師生涯充滿期待。因為熱愛,教師會以更積極的心態投身工作中并在學生面前表現出興奮、愉悅與專注。熱愛作為情感的表現狀態,源于對教育工作的堅定態度,對教育價值的深刻認同,對自我從事教育工作勝任力的高度肯定。事實上,人對事業的熱愛并不完全由興趣使然,深沉的熱愛是人內心深處熾熱的情感狀態,這種情感源自內在的道德倫理追求,或可稱為情致,也可以被視為熱愛的最高程度。情致是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美學思想中的概念,他認為“情致”是存在于人的自我中而充塞滲透到全部心情的那種基本的理性內容[2]。新手教師有了熱愛進而形成對教育的情致,就會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愉悅的情感狀態開啟自己的教育之旅,否則自己的教師生涯也許是在漫不經心的平淡中開始,這勢必會影響自己教師工作的質量。因此,情致是思想與情感的融合,是感性與理性的交融,是具有德性特征和倫理美感的人類特有的心理情感。崇高是教育情感的突出特征,表現為對教師工作意義的深刻認同,對教育擔負國家民族復興使命的認識,對教育關乎每個個體生命幸福和國家民族未來的神圣感的感知。新手教師要對教育工作充滿敬畏,認識到教育的使命崇高,才能在內心深處喚起對教師這份職業的敬畏感。教師的情感關乎德性,而德性與敬畏關系密切,德性本身就表現為敬畏,敬畏又進一步增強德性的自覺性。敬畏心包含恭敬、謙卑、神往等品質在內,是人在意識到有比自己更高、更好、更強的他人或他物時所懷抱的一種尊敬。相反,當一個人不以為有什么值得敬畏時,他就會放肆、粗野、無所顧忌、沒有自我約束,從而道德失落[3]。對新手教師來說,個體對教育的崇高感可能來自對學校辦學成果的認同、對學校文化精神的理解和對學校名師大家風范的感受等具體的情感傾向,也可能來自新手教師對教育成就個體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意義和價值的深刻理解。
信念是對事物的必然性充滿信心并為之付出的情感狀態,成就人類歷史上的偉大事業的過程都伴隨著堅定的信念。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信念源自對教育的熱愛和教育的崇高感,也來自內心的堅定和執著。新手教師要樹立終身從教的堅定信念,當一輩子教師,一輩子當教師,要對即將到來的教育工作所帶來的挑戰充滿信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深化課程教學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要通過課程的重構和教學方式的變革,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個環節,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可見,教師從事教育的信念源自個人對自己從事的事業的決心和對國家教育信念的理解,教育信念是教師家國情懷的重要體現,新手教師的教育信念支撐著他們的教育行動,必將推動新手教師在教書育人的舞臺上不斷建功立業。
二、心理適應:新手教師生命狀態的激發
新手教師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在走上教師工作崗位之前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新手教師在成為正式教師前的心理狀態既有興奮、期待和緊張,也有一定的恐懼、焦慮和茫然,部分新手教師會表現出信心不足、心理準備欠佳、被消極情緒左右等心理特點。因此,新手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之前所要做的心理準備首先是良好生命狀態的激發,以積極、充滿期待、投入的狀態詮釋良好的生命狀態,走進豐富多彩的教師生活。
自覺是教師必備的心理品質,新手教師良好的心理狀態首先體現在其自覺的生命狀態,人的主體生命自覺是人存在的重要體現。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開篇中就談道:“生物和無生物之間最明顯的區別……只要生物能忍受,它就努力為它自己利用周圍的力量。它利用光線、空氣、水分和土壤。……它生長著。生物為它自己的繼續活動而征服并控制各種力量,如果不控制這些力量,就會耗盡自己。生活就是通過對環境的行動的自我更新過程。”[4]人只要生活著,就時刻離不開生命自覺,人通過自覺的勞動和創造彰顯著生命主體本質力量的存在,這種生命主體本質力量體現在人類的生產實踐活動中。相對于物質生產勞動,教育可以作為人的精神生產活動,具有精神性和生產性雙重意味,統一于教師創造性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新手教師在大學里學習的課程是以知識形態出現的,到了工作崗位上,這些知識必須轉化為教育教學的行為,這種轉換的完成需要教師首先將知識內化、校本化,基于學生立場將知識體系轉化為實踐的樣態,這個過程需要教師的生命主體自覺。之所以強調主體自覺,是因為這個過程沒有任何替代者,教師責無旁貸,對新手教師來說尤為重要。
期待是一種教育行為,更是一種教育力量。新手教師對未來的工作是充滿期待的,這種期待可以轉化為教育教學行為,高期待的教育心理會帶來教育教學的高投入。教育的期待不僅僅是對教育結果的期待,也包含對學生發展的期待,對每一個學生都充滿期待,這是新手教師重要的價值觀。期待的重要性在于教師在面對豐富的學生個體時,要理解到他們不可能具有同樣的認知和發展水平,需要教師飽含期待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這個時候的期待就轉化為對學生發展的差異的尊重,轉化為教師關心每一個學生的具體行動,轉化為教育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被尊重的愛的力量。所以,新手教師要特別重視期待的力量,對自己的未來滿懷期待,對學生滿懷期待,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社會和時代對青年教師的期待。
專注既是一種心理狀態,也是一種思維品質,表現為對所做的工作高度投入、心無旁騖,它需要前面所討論的熱愛、信念與自覺。作為心理狀態的專注更多體現為新手教師對所從事工作核心的把握,將主要的情感與精力投身最重要的工作當中。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學生迎戰高考的心理狀態的調整。很多學生都談到在考試中的心理狀態,在正式答題前非常緊張,而開始答題5分鐘后往往便忘記了緊張,只是全然專心于答題。專心答題、忘記緊張,就是對考試的一種專注。新手教師剛剛走上工作崗位,面對全新的教育教學工作需要專注,迅速地將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教學內容中來,讓自己沉浸在所從事的工作中。用美學的觀點來看,這就是審美,是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這種體驗是身心一體和主體在場的。因此,教師應具備的專注不僅僅包括對教學內容的研究,更包括讓自己進入教學現場,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
三、教育理解:新手教師對教育的整體把握
新手教師在做好了從事教育工作的情感準備、心理適應之后,要勝任教師的工作,就要著手建立自己的教育理解。教育理解是教師對教育基本問題的認識,如教育的價值、人的成長規律、課程教學的組織實施,等等。由于教育對象的多樣性、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教學任務的復雜性,教師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復雜問題、困難與挑戰,這時,教育理解中包含的教育的價值觀、學生觀、課程觀等就會發揮作用,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新手教師在入職前要著手建立自己對教育的全面理解、對教育的整體把握。與在學生時代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知識不同,新手教師的教育理解應該以教師身份把握教育的時代特征、理解教育的價值屬性、認識教師的角色轉型。
教育理解首先是對時代的理解。教育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新手教師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前,要對教育的時代特征有深刻把握,以歷史的貫通認識教育的時代使命。人類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知識的呈現形態經歷了從經驗形態到科學原理形態的變化。而到了信息化社會和智能化社會,知識是以交疊交叉的形態呈現的,不再具有嚴格的學科邊界,跨學科知識和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知識更加普遍。這就要求教師改變過去以知識為中心的教育目標,更加重視培養學生基于新問題、新情境的問題解決能力,培養學生對時代真問題的敏感性、面對復雜信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直接面對真實世界。教育的時代理解還應該包括對教育價值的時代理解,認識到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能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讓青少年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如此,教育以培養時代新人為目標,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科教興國和教育強國便成為教師從事教育工作應有的價值自覺。
教育理解的重點是對教育對象的理解,包括教育培養的對象和有待師生認識的學習對象。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是一個時代的共性存在,他們帶有這個時代的典型特征,如對信息的敏感、交流方式的簡單快捷、學習方式個性化、渴望被承認、情感相對脆弱,等等。教師對學生的理解是開展教育活動的前提。學生作為教育發生作用的對象,是教育的目的,一切教育教學行為都要指向學生的全面發展。新手教師必須樹立學生第一的教育理念,把學生作為自己工作的出發點。教育理解對象性的另一個重要含義就是師生對所認識的對象的理解,也就是如何看待自然世界和人的主觀世界,這體現了教育教學的內容指向。教師要引領學生去探究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規律,發現世界的本質。在“雙減”背景下,特別重要的是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脫出來,從題海戰術中解放出來,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學習,學習什么更重要。新手教師必須對教育的對象性有深刻認識,才能抓住教育的本質,以學生為本,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意義。
教育理解的第三個重要指向就是對教育本質與方法的理解,這需要對課程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有深刻認識。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新手教師的教育理解必須包含“一切教育最根本的任務就是全面育人”,成人性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2021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也明確,“公辦中小學教師是國家公職人員,依據規范公職人員的相關法律規定,享有相應權利,履行相應義務”;“教師承擔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崇高使命”。教師在理解了教育的根本任務的同時,還應該深刻理解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的教育轉型特征,深刻理解新課程改革的學科本質,要讓學生以學科專家的思維去理解學科,以學科的規律方法把握學科。教師必須理解新課程改革不僅僅是教學內容的更新,更是學習方式方法的重構,從而認識到課程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教育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只有把握立德樹人這個根本,深化課程教學改革,不斷促進育人方式轉型,教育強國的目標才能真正實現。
情感準備、心理適應與教育理解,這是新手教師入職適應的三個關鍵。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以高度的生命自覺和教育價值自覺,對自己的教育生活充滿期待,對學生的未來充滿期待,以全面的教育理解把握教育,專注于教書育人的事業,潛心育人,做“四有”好老師。
參考文獻
[1] 葉立軍,趙亞婷.專家型教師與新手教師運用啟發性提示語的差異研究[J].教學與管理,2022(36):43-46.
[2] 黑格爾.美學(第一卷)[M].朱光潛,譯.上海:商務印書館,1996:290.
[3] 朱小蔓.情感德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
[4] 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
(作者系西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副校長;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孫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