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對“二十四節氣”小學微習作課程中的節氣主題設計方法進行分析,以讓學生注重節氣主題作文的時間要素、節氣內容、思想情感、結構,并在此基礎上探究“二十四節氣”小學微習作課程的教學策略,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二十四節氣”;微習作課程;節氣主題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學科帶頭人專項一般課題“基于‘二十四節氣的小學微習作課程研究”(課題編號:21ZXYB022)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彭娜(1983—),女,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北星小學。
教師要想提高“二十四節氣”小學微習作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需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寫作技巧,使學生掌握豐富的節氣知識,具備更強的寫作能力,明確作文的主題,合理設置作文的結構,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積累二十四節氣的相關素材,豐富作文內容,在作文中表達真實的情感,保證作文的質量。
一、“二十四節氣”小學微習作課程主題設計方法
(一)根據時間要素設計主題
教師可以圍繞二十四節氣的時間要素設計微習作課程,在指導學生寫作時,要讓學生明確各個節氣的時間。在微寫作練習中,學生要在文章中寫明節氣的時間,確保讀者能夠了解節氣的具體日期。教師可以從時間的角度展開微寫作教學,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讓學生全神貫注地寫作。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要準確寫出重要節氣的日期,使節氣作文的信息更加明確。
例如,在對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個重要的節氣進行描寫時,學生需要在作文中分別寫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時間,使讀者明確節氣時間。學生描寫節氣前,還要先了解不同節氣下的自然環境特點,在文章中展現不同時間段的自然特點和變化規律。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節氣,挑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節氣來重點描寫。學生需要說明自己選擇該節氣的原因。這種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興趣選擇節氣,將節氣時間和節氣對應的特點寫出來。教師可以在微習作課堂中組織教學實踐活動,將節氣和時間的順序打亂,讓學生重新排列,使節氣和時間相互對應[1]。
(二)根據節氣內容設計主題
對“二十四節氣”習作課程進行設計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各個節氣的主要內容,使學生明確節氣形成的原因。根據二十四節氣寫作時,學生可以引入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將自己對節氣的理解和感受寫出來。要想讓二十四節氣的相關描寫更加生動、真實,學生需要明確在各個節氣開展的主要活動和具體內容,確定文章的主題和主要內容,將特定節氣的相關內容融入文章中,提高寫作質量[2]。
例如,以“小雪”為主題,對“小雪”節氣展開描寫時,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讓學生回憶下雪時的場景。在冬季不同節氣中的下雪量不同,學生可以對比冬季不同節氣的下雪量,而后從下雪量的角度進行描寫,體現“小雪”節氣和其他節氣的不同,使文章內容更加豐富。學生還可以自主查找“小雪”節氣的相關資料,明確“小雪”節氣的特點,并將其應用在作文中,使文章情感更加飽滿,內容更加豐富。
(三)根據思想情感設計主題
教師可以從文章的思想情感層面引導學生。在為學生講解寫作知識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多種寫作技巧,還要讓學生注重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注重情感表達。教師要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使學生不僅從理論層面展開論述,還從情感上進行描寫。學生只有投入真實的情感,才能使文章更加生動和真實,使讀者受到觸動,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寫作的主要目的。從本質上來看,寫作實際上就是將自己的觀點想法、思想情感表達出來,讓其他人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過文字引導和啟發讀者,使讀者產生同樣的情緒情感。教師要從思想情感的角度設置主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確保學生能夠準確描述自己的思想情感,牢牢把握住文章的主題和中心思想。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啟發學生,先讓學生說出自己對某個節氣的理解,表達自己對某個節氣的感受,回憶特定節氣下發生的真實故事[3]。
例如,在“芒種”節氣的微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農業生產的層面啟發學生,讓學生探討“芒種”節氣的農業生產情況,分析兩者的關系。為了激發學生的情感,教師可以準備與“芒種”節氣和農業生產相關的資料,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圖片或視頻,讓學生了解糧食來之不易,進而珍惜糧食。學生可以從農業的角度介紹“芒種”節氣,在描寫的過程中提出節約糧食的倡議。節約糧食是具有正向價值的作文主題,很容易激發讀者的情感。學生要重點描述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將自己的感受巧妙地融入“芒種”節氣的微寫作中,使文章更加真實。
(四)根據結構要素設計主題
小學生寫作文的時候,需要合理安排文章的結構,如果結構不合理、思路不清晰,文章就會非常混亂,讀者將無法明確文章的主要內容。在寫作中,有的小學生只注重開頭,而忽視結尾,對此,教師要重視結構方面的教學。教師對二十四節氣主題作文進行教學時,應當圍繞文章結構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寫好文章的開頭、中間、結尾部分,確保文章的結構完整。在根據特定節氣展開微寫作練習時,需要先設置文章的主題,確定文章描寫的節氣,再針對該節氣設計文章結構。
對于小學生來說,節氣主題的微寫作練習具有較大的難度,因為小學生對二十四節氣不夠了解,缺少相關的生活經驗,不知道該寫哪些內容,無法合理安排文章結構,很難寫出優秀的節氣主題作文。在二十四節氣微寫作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科學設置作文主題,為學生介紹二十四節氣的相關知識,鼓勵學生搜集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素材,避免出現無話可說的情況。學生要根據作文主題和中心思想選擇合適的素材,設計文章結構,在開頭和結尾運用一定的寫作技巧,保證開頭和結尾的質量,使作文結構更加清晰,內容更加豐富、生動,從而更好地表達思想情感。
二、“二十四節氣”小學微習作課程教學策略
(一)積累節氣素材
要想寫出內容豐富的作文,學生需要積累大量的素材。一些學生對二十四節氣缺少了解,導致文章內容不夠豐富和真實。教師要培養學生積累素材的習慣。在日常閱讀中,遇到優美的古詩詞和句子時,學生要根據類型摘抄積累,在寫作過程中,查找曾經積累的素材,根據寫作主題使用合適的素材。學生還可以利用網絡查找與節氣相關的素材,觀看與節氣相關的圖片或視頻,將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學生寫節氣主題的作文時,可以查看日常積累的筆記和自己的日記,將與節氣相關的素材應用在作文中,使節氣主題作文的內容更加豐富和真實。教師可以將古詩詞教學和“二十四節氣”微寫作教學結合起來,當教師講解與節氣相關的古詩詞時,讓學生賞析古詩詞,根據古詩詞進行描寫。
例如,在“立冬”節氣主題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李白的《立冬》,讓學生想象“寒爐美酒時溫”的畫面,寫一段簡短的感悟。當學生寫“立冬”主題的作文時,可以將這首古詩和自己的感悟寫入作文中。學生應當養成積累素材的習慣。積累素材的途徑較多,學生可以通過古詩詞學習積累素材,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積累素材,在觀看電視節目的時候將有哲理的內容記錄下來,在聆聽歌曲的時候將優美的歌詞記錄下來……在積累素材的過程中,學生要做好分類,明確各個素材的主題,將節氣相關的素材整理在一起,以便在節氣寫作中合理應用節氣方面的素材,圍繞主題展開描寫,提高作文的質量。
(二)聯系生活實際
教師要在“二十四節氣”微寫作教學中強調作文的真實性,鼓勵學生引入生活化元素,聯系生活實際描寫節氣,在節氣作文中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將自己的體驗和感受整理成文字,融入作文中。二十四節氣與人們的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不同的節氣有著不同的習俗,例如:在“驚蟄”節氣,有的地方有吃梨的習俗;在“冬至”節氣,有的地方有吃餃子的習俗。部分家長比較重視這些習俗,學生對節氣的習俗比較了解,教師可以讓這部分學生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在作文中描寫自己真實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使作文更有生活氣息,更加真實。部分學生對節氣及相關習俗不夠了解,在寫作時,很容易出現無話可說的情況。教師要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指導,在課堂上播放與節氣相關的習俗活動的視頻,或者用文字、圖片介紹節氣信息和習俗活動。這樣,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資料發揮想象,將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記錄下來,在作文中融入真實的情感。
(三)引導學生觀察
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因為喜歡觀察的學生會注意到很多細節,記住很多精彩的場景,觀察到某些現象時,還會自發地思考。通常來說,好奇心較強的學生更喜歡觀察、思考和探究,進而獲得更豐富的體驗和更深刻的感悟。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觀察力,讓學生觀察一年四季的變化,記錄各個節氣的情況,對各個節氣的氣溫情況和降雨降雪情況進行分析,觀察花草樹木的變化。學生可以將自己觀察到的場景和自己的感受記錄到日記本中,養成觀察和寫日記的習慣,進而逐漸提升寫作水平。在“二十四節氣”微寫作課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在特定節氣觀察到的場景,回想自己當時的感受,翻看日記中的內容。這樣,學生會產生寫作靈感,明確寫作的方向和主題,快速形成寫作思路,構思作文的結構,將自己觀察到的畫面和觀察過程中的感悟以文字的形式呈現,使作文更加真實、生動。
(四)探究節氣特征
教師要在“二十四節氣”微習作課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性學習,自主查找節氣資料,分析節氣的習俗和特點。教師要改變單一的理論教學模式和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進而有效提高微習作課程的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在特定的節氣中開展實踐探究活動,在實踐活動中介紹節氣的相關知識,使學生理解不同節氣的文化內涵,感受各個節氣的民俗特色,理解二十四節氣的具體含義。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節氣的相關故事和傳說,介紹節氣的自然氣候特點,介紹與節氣相關的古詩詞、諺語等,帶領學生品嘗節氣活動中的美食。在節氣到來之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設計板報,讓學生自主查找節氣資料,在板報中介紹節氣的時間、含義、習俗等內容,還可以讓學生畫出習俗活動的場景、美食或物品。教師通過實踐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會更積極地完成“二十四節氣”微寫作任務,主動查找節氣資料,認真完成節氣主題的作文。
(五)研究節氣習俗
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研究節氣習俗,創設節氣習俗活動情境,在情境中激發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體驗和感受,通過情境吸引學生,使學生對節氣習俗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教師要引入豐富的教學資源,根據各個節氣的民俗活動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研究各個節氣的習俗,將節氣習俗的相關內容融入作文中。例如,在“立夏”節氣,有的地方有吃蛋的習俗,人們會在這一天互送祝福,在雞蛋殼上寫下祝福語。教師可以根據該習俗組織活動和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煮雞蛋,并寫上祝福語,還可以畫圖案,將雞蛋送給同學或家人。學生可以將自己煮雞蛋、送祝福的經歷和感受記錄下來,根據“立夏”習俗活動寫一篇“立夏”節氣主題的作文。
三、總結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教師可以通過“二十四節氣”微寫作課程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了解各個節氣的背景和習俗。教師要鼓勵學生積累與節氣相關的素材,在寫作中聯系生活實際,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各個節氣的自然現象,主動探究不同節氣的自然特征和習俗活動,將自己真實的感受表達出來,使節氣主題的作文更加真實。
[參考文獻]
彭娜.小學微作文“二十四節氣”主題課程中作文要素設計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2021(47):69-70.
周敏.小學微作文“二十四節氣”主題教學作文要素設計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2021(42):95-96.
莊敏.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節氣”課程語文實踐與研究:節氣視角的觀察作文教學探秘[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2):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