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偉
幼兒對大自然有著莫名的親切感,大部分幼兒愿意親近并探索大自然。但是,現代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幼兒與大自然的近距離接觸,使得幼兒與大自然的距離越來越遠,不少幼兒出現了自然缺失癥。戶外自主游戲是指幼兒在幼兒園的戶外區域中,根據自己的需求與興趣開展的一種自主活動。這種活動可以給予幼兒快樂的體驗,使幼兒遷移已有經驗,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創造力,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此,教師可以在開展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時應用自然教育,將自然材料充分融入游戲,以引發幼兒之間的互動,讓幼兒自然而然地生成游戲內容,在自然狀態下接受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得到均衡、全面的發展,最終讓每一名幼兒都成為一個獨立且具備健全人格的個體。
一、自然教育概述
自然教育是一種讓個體通過親近、觸碰自然,獲得體驗與知識,并以自然環境為學習場所的教育理念。在自然教育中,幼兒能通過觀察、傾聽、觸摸等方式,提高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并能通過進一步的自主探索,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進而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
自然教育理念倡導以幼兒為核心,鼓勵和引導幼兒主動感知自然事物。所以,教師要將幼兒作為游戲的主體,充分調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以更好地培養幼兒各方面的能力。
自然教育強調遵循自然的原則,這意味著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需要遵循自然界的秩序,釋放幼兒的自然天性。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幼兒的娛樂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與大自然接觸的時間越來越少,對大自然的感知越來越不明顯,一些幼兒甚至出現了自然缺失癥。實際上,幼兒接觸大自然的需求與對食物和睡眠的需求同等重要,所以,教師需要在戶外自主游戲開展過程中貫徹自然教育理念,讓幼兒自然地成長。
此外,自然教育倡導以自然為主導的教育模式,自然教育理念下開展的戶外自主游戲對幼兒的活動時長有一定的要求,且場地最好是自然環境,這樣才能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好奇心,讓幼兒獲得豐富的感知與體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發揮引導作用,幫助幼兒正確看待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讓幼兒在天然的環境中學習與生活,以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幫助幼兒建立健全的人格。
二、戶外自主游戲中應用自然教育的原則
首先,教師在應用自然教育理念開展戶外自主游戲時,必須關注幼兒發展的全面性,從認知、技能和情感態度三個方面出發制訂游戲活動的目標。在認知上,教師需要為幼兒創造探索大自然的條件,并引導幼兒思考現實生活中的自然現象,讓幼兒了解自然現象的內涵。在技能上,教師需要鼓勵幼兒主動探究并展開操作,之后再向幼兒傳授觀察和感知自然的方法,以鍛煉幼兒探索自然的能力,促進他們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在情感態度上,教師要引導幼兒接受、欣賞、熱愛自然,并引導幼兒逐漸將這種情感拓展到自我與社會的認知中,培養幼兒積極的情感態度,讓幼兒學會關愛生命、珍惜生命、熱愛自然。
其次,在制訂戶外自主游戲的目標時,教師必須從認知、技能與情感態度三個方面同時出發,不能只側重于某一方面,也不能將其簡單地割裂開,即不能先完成某一目標,再完成另一目標,而是要同時進行。
最后,自然教育的落實依賴于幼兒的親身實踐,大自然蘊含豐富的教育要素,但只有幼兒加入其中,才能形成教育組織形態,才能發揮其教育價值。因此,在應用自然教育理念開展戶外自主游戲活動時,教師要思考自然教育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基本方法是什么,并以幼兒的自主探究為前提,推動幼兒的主動思考,讓幼兒獲得更多知識與經驗。
三、戶外自主游戲對幼兒心理發展的影響
幼兒的發展一般分為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前者包括正常的生長與發育,后者則包括認知、動作、語言、情感等方面的發展。影響幼兒心理發展的因素較多,不僅有遺傳因素,還有環境、教育、幼兒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等因素。實踐表明,教師開展戶外自主游戲對幼兒的心理發展有諸多影響。
首先,有助于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幼兒認知能力發展的前提是感知,大部分情況下,幼兒是通過感知所處環境來認識客觀世界的。在戶外自主游戲中,幼兒能通過自主探索感知并認識事物,從而實現認知能力的發展。例如,在秋天走進自然環境觀察落葉時,幼兒會對樹葉的形狀、顏色與脈絡產生印象,進而提高對樹葉的認知。
其次,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在運用中實現的,在戶外自主游戲中,幼兒可以自由接觸自然事物,自由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進而提高語言能力。
最后,有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幼兒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所以,教師需要發揮教育對幼兒身心發展的主導作用。在戶外自主游戲中,大部分幼兒會在探索中發現問題。教師則會根據幼兒的探究需求,引導幼兒逐步解決這些問題,這可以幫助幼兒獲得成就感,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
四、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自然教育的應用
(一)創設貼近自然的環境
戶外自主游戲開展的環境不能固化與程序化,而要具備兼容、開放和動態的特征,凸顯自然性,使幼兒回歸自然,享受與自然環境的友好互動。為此,教師需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教師要避免活動環境的固化,在開展戶外自主游戲活動時不能將活動場地局限于某個固定的地點,而應結合游戲活動的主題和內容,詢問幼兒的意愿,滿足幼兒的需求,讓一切自然空間都成為幼兒活動的場所,讓游戲具有更多可能。
另一方面,教師要創設貼近自然的環境,盡可能地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打破固有的教學方法和游戲玩法,以推動幼兒思維的碰撞。例如,游戲的主題是開一家商店,那么自然環境內的樹葉、花朵都可以成為貨架上的商品,這樣的戶外自主游戲能激發幼兒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提供豐富的自然材料
游戲材料是游戲開展的重要支持,在開展戶外自主游戲時,教師可以充分挖掘并利用戶外已有的自然資源,將那些原生態的材料投放到幼兒的活動區,以拉近幼兒和大自然之間的距離,讓游戲具有生命力和啟發性。
自然材料隨處可見,如花朵、小草、落葉等。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原生態的材料,拉近幼兒和大自然的距離,為幼兒打造趣味橫生的戶外游戲場地,以激發幼兒的創造力,提高幼兒的認知。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將大塊的石頭當作桌子,將小塊的木樁當作凳子,讓幼兒享受原生態的生活方式;還可以將大的葉子當作被子,將小的葉子當作枕頭,讓戶外自主游戲返璞歸真,讓幼兒真正做到與自然的和諧互動。教師還可以結合地域特色,尋找貼近大部分幼兒生活的自然材料,并將其融入幼兒的戶外自主游戲,使游戲內容和形式變得更加豐富、多元,以充分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
在戶外自主游戲中,幼兒的選擇是多樣的,教師要根據幼兒游戲的實際情況,引導幼兒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自然材料,并將其應用在游戲中,以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倡導幼兒自然地與同伴互動
戶外自主游戲為幼兒提供了自主互動的平臺,幼兒會根據個人的需求自然而然地與他人展開互動,他們會與伙伴共享材料并發揮各自的優勢,在遇到問題時共同尋求解決對策,這種互動能夠讓幼兒的社交能力得到發展。因此,當幼兒在游戲中有一致的興趣點和探究需求時,教師應引導幼兒主動與他人分享,讓幼兒體驗到與伙伴一起游戲的樂趣,進而萌發集體意識。這樣,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幼兒始終是主人,他們會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發地合作與交流,進而發展社交能力。
幼兒具有個體差異性,其擅長之處各不相同,必然會有強項和弱項,而在互動過程中,幼兒之間能夠通過互補與借鑒,彌補自己的不足,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例如,力氣大的幼兒可以搬運東西,手巧的幼兒可以繪畫或制作手工作品,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宣傳;等等。因此,在戶外自主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倡導幼兒自然地與同伴互動,讓幼兒之間積極合作、互相幫助,共同解決游戲中的問題并獲得成長。
(四)鼓勵幼兒自然生成游戲內容
幼兒會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體驗開展戶外自主游戲,借游戲這一形式大膽地表現與創造,并自然生成新的游戲內容。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仔細觀察并支持幼兒的游戲行為,發現幼兒的游戲需求和興趣點,以不斷推動游戲內容的生成和游戲的發展。
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家長帶領幼兒游覽家鄉的一些美景,讓幼兒了解家鄉一些具有特色的自然環境。之后,教師可以開發具有家鄉地域特色的戶外自主游戲,并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游覽經歷創新游戲內容,讓幼兒的理解更加深刻。值得注意的是,幼兒的認知存在差異,教師不能使用固定的方式要求幼兒獲得相關感受,而是要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自主感受游戲情節,大膽想象與創造。
(五)推動游戲的自然深化
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應用自然教育,意味著游戲本身需要向著更高層次發展。只停留在表面的游戲并不能滿足幼兒的探究需求,所以游戲的深化是必要的。教師要關注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體驗,鼓勵幼兒迸發思維火花,促進幼兒的深度探究,以推動游戲的自然深化。為此,教師要創新游戲的玩法,激發幼兒興趣,推動幼兒自主探索與挑戰。教師還要設法讓幼兒和游戲的互動更加自然,讓幼兒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擁抱自然、釋放天性。
結語
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應用自然教育時,教師要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鼓勵幼兒自主觀察,尊重并釋放幼兒的天性。教師還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資源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并制訂詳細的游戲計劃,幫助幼兒融入自然,讓幼兒更加親近、熱愛自然,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書香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