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維霞
初中學生性格各異,具有個體差異性,他們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因而對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提出了較高要求。班級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班主任要吸收其他優秀班主任的先進管理經驗,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完善班級管理制度,創建良好的班風,讓班級管理的成果惠及更多學生,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實效性。基于此,本文探討了初中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一、初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注意事項
(一)管理方式
班主任是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核心,班主任的管理模式直接決定了班級管理工作的質量。嚴格的班級管理模式盡管在短期內能夠見效,但是從長遠來看,并不利于班級的發展。在嚴格的班級管理模式下,學生對班主任存在畏懼心理,不愿與班主任進行溝通和交流,這會阻礙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使學生難以排解心理壓力,影響班級管理的效果。過于松散的班級管理模式則無法發揮班主任的引導作用,同樣影響管理效果。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必須張弛有度,合理把握班級管理的尺度。
學生存在個體差異,班主任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班主任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模式,要了解每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發展需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并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二)師生溝通
溝通是班級管理的靈魂,良好的溝通是增強班級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師生通過溝通做到相互理解,能夠為后續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班主任要轉變教育觀念,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用足夠的耐心和真誠對待學生,認真傾聽學生的真實想法,提高師生溝通效率。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在溝通時,班主任要注重方式方法,既要指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又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能從內心真正接受自己的建議和要求。
(三)管理目標
在制定班級管理目標時,班主任應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準確定位班級建設方向。同時,班主任要讓每一名學生發揮主人翁精神,讓他們成為班級的主人,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班級管理,與學生共同確立班級總體目標,并根據總體目標制定小組目標和個人目標,使三者相輔相成,構建完整目標體系。
二、初中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果班主任以領導者自居,學生就很難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是有獨立思想的鮮活個體。班主任要改變傳統的班級管理理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了解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發展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新管理模式,制定相應的管理策略,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同時,在日常的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在理解、信任、尊重、寬容的基礎上開展工作,積極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傾聽學生對班級管理的意見和建議,用公平的態度對待每一名學生,用心管理班級,用愛引領學生,以增強班級管理的效果,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一名優秀的班主任要盡可能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挖掘學生的潛能,從發展的角度看待學生,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鼓勵學生展現自我風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此同時,班主任要發揮班集體的感染作用,讓學生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充分發掘學生的潛力。
例如,針對體育特長突出的學生,班主任可以鼓勵他們擔任班級的體育委員,充分發揮體育特長生的優勢,讓他們在班級管理中認識自己的價值,從而樹立自信心,增強班級歸屬感。
(三)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
榜樣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引發學生對人生道路的思考,引領學生積極向上。初中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其生活閱歷少,班主任的言行舉止會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班主任要注意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在班級中樹立良好榜樣,指明學生前進的方向。具體來說,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余時間,班主任都要樹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時時刻刻感染學生,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習慣。班主任要做到事無巨細,意識到個人行為對學生的影響,充分利用學生的向師性心理特征,將自己作為學生的榜樣。
(四)遵循因材施教的管理原則
因材施教是重要的教學方法,是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關鍵。班主任要根據每一名學生的具體情況,制訂相應的教學方案。換言之,班級管理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符合學生的真實需求。在具體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將各項班級事務做到位,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注意學生的情緒波動和行為變化,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從根本上說,班主任要意識到“班級管理無小事”,既要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又要重視學生的品德養成和能力發展。針對不同學生在人際交往、日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班主任要了解學生所承受的學習壓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適時介入,及時和學生進行溝通,指導學生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發揮班級活動的調節作用,幫助學生排解負面情緒、釋放壓力,營造平等、和諧、民主的班級氛圍,讓學生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
與此同時,班主任要秉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采用靈活、科學的管理模式,明確班級管理活動的落腳點,增強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讓班級管理過程更加高效。針對存在厭學傾向的學生,班主任要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觀察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習幫扶活動和舉辦心理講座等,消除學生的厭學情緒。
(五)鼓勵學生自治自理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班主任要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班級管理,讓學生毛遂自薦,發揮主觀能動性,使其能夠在班干部崗位上展現自己的才能和潛力。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以民主選舉的方式組建班委會,并讓學生監督、評價班主任和班干部的班級管理工作。通過參與班級管理,學生不僅能夠站在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表現,還能更全面地看到班級管理的困難之處,從而增強自主管理意識,自覺維護班級紀律。
引導學生自治自理,有助于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自主制定班規,盡可能聽取學生的意見,了解學生的訴求,讓全體學生都參與班級管理,從而使學生學會自律,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鞭策自己。
(六)開展主題班會
班會是班級管理的重要途徑,班主任要秉承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向學生征集班會的主題,鼓勵學生提出有創意的班會活動方案,從而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學生在思考班會創意點時,可以將具體的想法制成班會策劃投標書。班主任可以采用競標方式,讓學生選擇自己最中意的投標書,以此作為班會方案。這種方式能夠保證學生的參與權利,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在班會形式方面,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演講、才藝表演、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班會活動的主人,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從而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班級凝聚力。
在主題班會中,班主任要與學生積極互動,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班主任要基于學生的思維模式與心理特征設計具體的班會方案,真正把學生作為班會的核心,引導學生在班會中積極發表意見,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與情感變化。為了增強班會活動的效果,班主任要著力豐富與學生的互動形式,采用講故事的方式,消除學生的思想負擔,拉近師生距離,幫助學生解決其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七)建立民主評價模式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影響班級管理效果的關鍵因素。班主任要建立民主化的評價模式,堅持以評促學、以評促教,融合多種評價方式,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班級氛圍,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除此之外,班主任也要認識到自己在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對學生的評價和管理結果反饋,自我反思并改進管理模式,使班級管理能更好地服務于學生。
結語
做好初中班級管理工作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班主任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班主任要革新教育理念,不斷探索科學的班級管理模式,著力優化班級管理工作,引導學生參與管理,逐步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促進每個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靖遠縣劉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