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永紅
近年來,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已經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與重視,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低年級數學教學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小學低年級留守兒童的年齡較小,其思想、認知尚未成熟,且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指導。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小學低年級留守兒童的家庭條件和性格特征,為他們設計適宜的教學方案,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確保他們在數學學習上不掉隊,進而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本文探討了基于農村小學低年級留守兒童的數學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部分留守兒童的家長對兒童的學習問題關注較少,導致留守兒童缺少良好的學習環境,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教師在學生習慣養成的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教師應發揮指導作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中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可以讓學生對課程內容做到心中有數,使教師的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農村小學數學教師要與時俱進,熟練運用信息技術與家長、學生溝通,發揮家校合作的作用,積極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
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圍繞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任務,創建“微信小課堂”,建立班級微信群,讓學生每晚在固定的時間預習打卡,并將個人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發送到微信群。這樣,教師在收集完學生上報的問題后,就可以迅速確定學生的共同問題,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有針對性。教師在應用“微信小課堂”的同時,還可以給每個學生發放“預習題卡”,作為學生預習的指導。具體而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需要預習的內容,將重難點知識以練習題的形式編寫在預習題卡中,作為學生當晚的作業。學生則需要第二天上課時交給教師,由教師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教師要重點關注沒有認真完成作業的學生,加強對此類學生的管理,督促其養成預習習慣。
對于小學低年級留守兒童而言,他們比別的學生更需要教師的呵護和關愛,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給予學生更多的表揚與鼓勵。如教師可以采用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可以在預習階段引入小測驗、小評比等,為學生的預習過程加入競爭因素,激發學生的預習動力。教師還可以將預習結果作為學生評優的重要依據,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預習意識。此外,預習內容的編排至關重要,教師要合理編制預習內容,將學科知識與技能融入典型例題中。小學低年級數學課程涉及數學計算、數學定義、應用等多方面的內容,不同的知識內容要對應不同的預習方法,這樣才能提高預習的效率。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要強調方法意識,為學生指明數學預習方向,并指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以增強學生的預習效果。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
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對小學生日常的學習和今后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若要使小學低年級留守兒童養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
一是鼓勵學生敢于回答問題。教師在課堂上要向學生灌輸敢于回答問題、敢于與教師交流的意識,培養學生敢于回答問題的習慣。低年級學生的表達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不足,思維模式尚不成熟。有的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容易出現錯誤,有的學生心存膽怯,這都導致學生不敢回答教師的問題。對于這些學生,教師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盡可能地讓學生表達心中所想。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要仔細傾聽學生的回答,并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被重視。如此,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才會提高。需要注意的是,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不能設置過高的要求,而應重點關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從學生的語言表述中發現學生思想的火花。即使學生回答不準確,教師也要給予鼓勵。
此外,針對性格內向、不愿意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可以設置由簡到難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給其提供更多的發言機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如果學生回答正確,教師要肯定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并鼓勵學生再接再厲;如果學生回答錯誤,教師也不要急于指出錯誤,而要肯定學生的積極態度,并鼓勵學生下次加油,讓學生體會自己的進步,進而提高學習能力。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上課時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會越來越高。
二是讓學生養成認真聽課的習慣。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育特征,優化教學方法,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幫助學生養成認真聽課的習慣,實現高效的課堂學習。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認識鐘表”為例,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借助機器貓這個動畫角色制作微課視頻,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幫助學生認識時間。具體視頻內容如下:清晨,隨著鐘表響起幾聲“丁零零”的聲音,機器貓睜開惺忪的睡眼,它很不情愿地起床,然后隨手抓起一個面包和一盒牛奶,飛奔向學校。視頻播放完畢,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視頻中的鬧鐘鈴聲,回憶主人公機器貓的行為,引導學生說出機器貓的起床時間,并讓學生說明自己了解時間的方式。學生很快就能說出自己是通過墻上的鐘表和床頭的鬧鐘得知的時間,進而進入本次課堂的核心“認識鐘表”。這種教學方式充分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學生對動畫視頻中的角色十分熟悉,同時視頻中播放的情景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這能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快速融入本單元的學習。
三是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是教師對學生實施教學指導的主渠道。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數學教學中向學生傳授聽課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課堂中的關鍵信息,以獲得更好的聽課效果。為了強化學生捕捉關鍵信息的意識,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給出一段信息量很大的話語,引導學生做好筆記,尋找其中的關鍵信息。接著,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促使學生快速提取有效信息,準確回答問題。這種方式可以訓練學生的記憶力,提高學生的信息捕捉能力和聽課效率。
四是強化學生的規則意識。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自律性較差,在課堂上“不守規矩”的現象比較突出。如在其他學生回答問題時,有的學生直接搶話、接話;有的學生喜歡在課堂上搞小動作,這些都會擾亂課堂秩序,降低課堂教學效率。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且極具可塑性的階段,數學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規則意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為學生高效學習課堂知識奠定基礎。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經常需要處理大量信息,這對學生的信息加工處理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教師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學會快速處理圖表文字,有助于學生快速理解數學題干中的關鍵信息。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使學生對數學文本的理解更透徹,從而更好地學習數學。
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融合了小學低年級數學知識的材料,如蘊含數學知識的繪本故事、童話故事等。教師還可以設計有一定故事情節的數學練習題,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通過閱讀文字對故事展開想象,鞏固數學知識。此外,教師可以編寫包含數學知識的兒歌,讓學生在朗朗上口的旋律中提高數學興趣。例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認識鐘表,教師可以創編一則童話故事,將鐘表中的時針、分針和秒針比喻為三兄弟,將鐘表的工作過程模擬為三兄弟相互玩耍、做游戲的過程。
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教師要合理安排學生的閱讀時間,既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又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教師可以采取家校合作的方式,為學生擬定閱讀計劃,如通過微信公眾號開展閱讀打卡活動,引導學生按時有序完成每天的閱讀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定期開展閱讀檢查,讓學生匯報閱讀成果,交流閱讀心得和方法,以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對文本材料的理解。
最后,教師要讓學生掌握正確有效的閱讀方法。正確有效的閱讀方法能使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更加貼切。常見的閱讀方法包括精讀、泛讀、速讀、研讀等,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這些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知識歸納、語言分析能力。在這些閱讀方法中,精讀最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教師要引導學生精讀,讓學生通過逐字逐句閱讀理解數學文字材料,學會細嚼慢咽、深刻領悟,并在閱讀中思考,找到文字中的關鍵信息,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四、培養學生課后復習和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
課后復習和作業是數學學習的重頭戲,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部分小學低年級學生還沒有形成課后復習的習慣,也不能獨立完成作業,這不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基于此,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課后復習和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在培養良好習慣之前,教師要先找準影響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因素。如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不足,沒有養成課后復習的習慣,且作業容易出錯,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家庭監管。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為學生擬定詳細的課后作業計劃,并督促學生嚴格執行,按時完成。此外,教師可以融入獎勵機制,告知學生若能在當天認真完成復習和作業任務,就能獲得一朵小紅花,集齊十朵小紅花就能得到一件小禮品,并成為班級宣傳的榜樣。教師要與學生的監護人進行有效溝通,請學生的監護人督促學生在家養成課后復習和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教師還可以借助微信公眾號,發布關于培養課后復習和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的文章、資料,引導學生的監護人關注學生的課后學習和作業完成情況,家校合作,促使學生養成課后復習和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
(作者單位:谷隴鎮苗隴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