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蘭
隨著新高考的推進,高中化學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重視力度也越來越高。高中化學涉及的基礎定義和化學方程式較多,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部分學生在學習時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基于此,高中化學教師可以在對學生學習能力進行正確評估的基礎上,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開展分層式教學。每個學生的智力、學習能力、運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都是有差異的,分層教學法兼顧了不同學生個體的學習能力,能將學生的個體潛力發揮到最大。化學是一門對個體綜合素質要求較高的課程,教師運用分層式教學法,可以使教學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優化,使學生更好、更系統地掌握化學知識,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化學分層式教學的內容
(一)學生分層
分層教學法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將學生分為若干層次開展教學活動,這與傳統的教學方式有很大的區別。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教師要先設立分層的標準。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展潛力,制定科學的分層標準,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分層教學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凸顯了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不同水平的學生在課堂上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并根據教師講解的教學要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能力提高。
(二)教學目標分層
在實施分層教學時,教師要分層設計教學目標,引導和激勵不同層次的學生朝著更高水平的目標邁進。在制定分層教學目標時,教師要緊密圍繞學科核心素養,貫徹“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要求,使全體學生的核心素養均得到提升。教師還要適當對理論課和實驗教學的占比情況進行調整,以準確匹配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此外,教師要構建分層式教學評估體系,以引導和激勵學生達到自己的發展目標。
(三)作業分層
在實施高中化學分層式教學的過程中,作業分層是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即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設置功課和課外實踐作業。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需要在課后進行一定強度的化學作業和練習,以達到打牢基礎、增進理解的學習目標。教師在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時,要跟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這可以增強作業設計的針對性,有助于拓展學生的學科知識,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學分層式教學現狀
(一)缺乏分層式教學意識
實行分層式教學,就是要保證各個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且在提高的過程中,形成互相追趕、良性競爭的良好學習氛圍。但是部分高中化學教師缺乏分層教學的意識,沒有實施分層教學,這不利于班級管理,也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還有部分教師由于本職工作繁忙,認為實行分層教學勢必會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從而缺乏實施分層教學的動力。
(二)缺乏分層式教學方法
分層式教學并不只是簡單地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進行教學,而是要綜合考量學生的成績、學習能力、接受能力、個人性格等多方面因素,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一種模式。分層教學是一種較新的教學理念,部分教師缺乏分層式教學的方法,如有的教師在實施分層教學時,沒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使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甚至可能產生自卑的情緒,有違分層教學的初衷。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學分層式教學的策略
(一)教案分層,優化預習指導
在高中化學分層式教學中,預習指導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教師在實施教學時,可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需要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不同內容的導學案設計。在導學案中,教師要設計多層次的引導項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來選擇完成,使學生在上課之前對教材中涉及的內容有更加清晰和具體的理解。這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效率,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鈉和氯”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分層式的導學案。對于低層級的學生,教師設計的導學案必須要有明確的步驟和一定銜接性,教師可以從初中化學中關于氧氣的知識出發,在導學案中引導學生了解氯的性質,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對于中等層級的學生,教師在教學案中要引導他們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學探究方法和步驟,讓學生自主求解氯氣相關問題,為后續對硫、氮等元素的探究打下基礎。對于高層級的學生,教師要引導他們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了解如何進行相關知識點的實驗設計、如何分析與解決相關問題。采用分層設計導學案的方法,可以有效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建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同時,也有助于教師達成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四維教學目標。
(二)問題分層,創設教學情境
在實施分層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為掌握學生的學習需求,需要在提問和回答的過程中,與學生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師可以從問題的難度入手,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水平,設置不同難度級別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這可以幫助學生準確找到自己的定位,對自身學習方面的優點和缺點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同時,教師可在與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互動的過程中,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從而能更加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出學習建議。
以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二第六章“化學反應與能量”的教授為例,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該章節中的一些演示實驗來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在實驗過程中與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交流,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表達意見。比如,在“鹽酸和鎂的反應”實驗中,教師向試管中加入鹽酸,再把一根經過磨光的鎂條放進試管里,然后對低層級的學生進行提問:“鎂和鹽酸混合,你能想到什么化學公式?”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嘗試推測相關的化學公式。教師可以對中層級的學生進行提問:“當鎂條加入鹽酸溶液中時,溶液的溫度會有怎樣的變化?”當學生對放熱、吸熱反應的原理有了清晰的認識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記住某些化學方程式,并歸納、總結以上實驗中化學反應的變化特征,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對高層級的學生提問:“現在所倡導的節約和保護環境,是否僅僅指降低能耗?”這能達到擴展學生知識面、促進學生思考的目的。通過上述互動與交流,各層級的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表達想法。
(三)實踐分層,強化學生思維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和綜合性都較強的學科,其理論知識大多比較抽象,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還要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進行一定的實踐,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實驗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再簡單的化學原理,也要經過實驗操作,才能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新高考背景下,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模式,以強化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高中化學實驗主要包括演示實驗和操作實驗兩種類型,分別以演示和操作為主要內容。演示實驗要求教師將標準的實驗步驟呈現出來,目的是方便學生觀察,操作性實驗要求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掌握化學過程中的關鍵問題。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實驗時,在觀察細節和實際操作能力上有較大的差異,為此,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開展適合自己發展水平的實驗。分層式教學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實驗中有足夠的自主探究空間,學生能夠在觀測分析、實際操作、理論概要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
(四)作業分層,強化鞏固知識
課后練習是學生加深印象、回顧學習情況、鞏固重點難點的重要方式,學生課外作業的質量能夠直觀反映化學教學的成效。在傳統的化學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很難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的差異,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分層式教學中,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發展能力。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選修二第三章“晶體的結構與性質”這一單元時,對于化學基礎不扎實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安排一些有關基本概念的課后作業,像晶體和無定形的性質歸納、晶體的獲得方法等。對于具有良好化學實驗操作能力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自行組建一個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制鹽結晶的實驗。對于那些已經能夠較好地掌握化學反應方程式的學生,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讓他們在方程式的轉化與分析上充分發揮能力,做一些化學方程式填空的題目。教師還可以給他們一些晶體和非晶體的結構圖,讓他們試著把晶體挑選出來。這種靈活、分層次的作業安排,有助于各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發揮自身的長處,更好地從多個方面認識和鞏固化學知識,促進個體的化學核心素養提升。
結語
我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原則,要求教師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高中化學分層教學就是依據這一教學思想,強調在達到課程標準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從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出發,針對學生差異分層施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全面發展。新高考背景下,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通過分層教學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高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進而提高高中化學課堂的教學實效。
(作者單位:芷江侗族自治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