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文華
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人才是關鍵。2022年3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實施方案》,明確要求每年全國培育約2萬名“頭雁”,力爭用5年時間培育一支10萬人規模的鄉村產業振興“頭雁”隊伍,帶動全國500萬新型經營主體形成“雁陣”,夯實鄉村產業振興人才基礎。
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全國各地依托高校力量,實施“頭雁”項目,培養當地鄉村產業帶頭人,加快鄉村振興步伐。中國農業大學于2022年9月,啟動云南省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并陸續開展了北京市、遼寧省、四川省、河南省、河北省、海南省、山西省、湖北省、青海省等多省市“頭雁”項目培育工作。浙江大學積極對接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有關工作,經過遴選與招標,成功入選參與河北、湖南、江西等6個省份的培育工作,預計未來5年可培育近5000名“頭雁”人才。南京農業大學承辦2022年江蘇省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首批“頭雁”學員581名啟動培訓。河北省遴選認定了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3家優質高等院校作為“頭雁”培育機構,參加“頭雁”項目培育的700名學員,是從全省嚴格推薦遴選產生的,是鄉村產業干得好、有潛力、能帶動的典型代表。上海市2022年9月起動“頭雁”項目,選定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為項目承辦高校,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為技術服務支持單位,為培育對象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培育方案,20位上海市產業體系首席專家領銜成立的“頭雁”項目導師團,根據培育方案進行跟蹤服務指導。全市每年培育50名帶頭人,力爭用5年時間培育一支250人規模的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隊伍,并輻射帶動全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雁陣”。
1.成立領導和實施小組。成立項目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區農業農村委分管領導為組長,組織人事科、產業信息科技發展辦、種植業辦、農技推廣中心、農機所、農發中心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成立實施小組,組織協調開展“頭雁”項目培育,確保“頭雁”項目穩妥有序推進。
2.制定“一人一策”方案。開展調研,制定“一人一策”方案,區農業農村委召集6名“頭雁”培育對象和6名幫扶指導員召開座談會,在了解總體需求的前提下,6名幫扶指導員又深入各“頭雁”生產基地,進一步了解培育需求、產業扶持需求,并制定了“一人一策”實施方案。
3.實施跟蹤幫扶指導。深入“頭雁”基地,全程指導服務“頭雁”培育對象。根據不同產業、不同類型、不同需求,開展針對性跟蹤指導服務。讓“頭雁”們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談優勢、談問題、談需求,提出自己的產業發展規劃,做到精細精準,真正提升“頭雁”們的飛行能力。
1.培育產業化聯合體。為深入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家庭農場由“賣稻谷”向“賣大米”轉變,完善全區優質稻米全產業鏈發展,提升營銷能力和“抱團”發展,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促進糧食生產提質增效,聚焦“產業興旺”做強優勢產業,全面推進全區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制定《關于促進松江區優質稻米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意見》《關于促進松江區優質稻米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的實施方案》和《松江區優質稻米產業化發展專項獎補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加大對已認定的優質稻米產業化聯合體的培育和扶持,鼓勵增加成員主體,擴大營銷面積,強化全產業鏈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產品品質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做強做大產業化聯合體,設立松江優質稻米產業化發展專項獎補資金500萬元,主要用于帶動營銷獎補、基礎設施租賃、電費補貼、品牌宣傳和稅收等。松江區共成立14個“優質稻米產業化聯合體”,優先推薦“頭雁”李翠、何楊陽、范慧峰、張春輝等成為優質稻米產業化聯合體。
2.培育“稻菜聯盟”。引導“頭雁”積極參與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區、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稻菜聯盟”等各類示范基地建設,示范展示土壤保育、病蟲害綠色防控、蔬菜廢棄物漚制有機肥等生產關鍵技術,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全區蔬菜產業發展。鼓勵和推廣稻茬秋冬菜種植,在穩產保供的同時,組建“稻菜聯盟”社會化服務主體,由“稻菜聯盟”帶頭蔬菜專業合作社對納入聯盟的“稻菜輪作家庭農場”做好秋冬稻板茬青菜的銷售,完善政策支持,落實各類補貼和銷售獎補,對秋冬菜補貼250元/畝,上圖信息補貼240元/畝,項目補助資金8萬元。
3.實施人才獎勵。印發《關于開展松江區農村創新創業人才選拔工作的通知》,每年選拔一批農村創新創業人才,對創辦種植業、養殖業等現代農業產業實體,具有一定規模,應用先進的種養技術,品牌影響力較大,并帶動農民生產,促進農民增收的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和農業科技帶頭人,給予人民幣10萬元獎勵。優先推薦“頭雁”申報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其中張春輝、范慧峰、李翠、何楊陽入選。
1.提供信貸服務。采用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在多個平臺開展宣傳,擴大信貸直通車服務覆蓋面,加強與擔保公司、相關銀行的溝通銜接,開辟綠色通道,共同做好信貸服務。如協助頭雁所在的上海松豐蔬菜專業合作社申請用于蔬菜設施改建等生產方面的貸款300萬元。
2.補助貸款貼息。對“頭雁”項目帶頭人的農業生產經營貸款納入到本區貼息貼費政策,按照《上海市都市現代農業專項貸款貼息(貼費)實施細則》辦理貼息手續,以減輕主體經濟負擔。如為“頭雁”所在的合作社、家庭農場安排貸款貼息,其中“頭雁”所在的上海家綠蔬菜專業合作社18.15萬元,上海匯民農業專業合作社6.51萬元。
3.給予農業保險。為強化農業生產保險保障,創新推出“水稻肥料(期貨)價格保險”“綠肥碳匯保險”“耕地地力指數保險”“稻茬秋冬菜收入保險”“農業大災保險”等農業保險項目,優化調整“穗優行動”優質稻米收入保險方案,為“頭雁”項目帶頭人的農業生產提供托底保障,實現優質優價、生產穩定。
目前,松江區的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項目培育工作由松江區農業農村委負責,其他委辦局沒有參與,缺乏多部門的聯合參與,而鄉村產業振興涉及多個方面,包括農業技術、農村經濟、產業政策扶持、激勵保障機制、農民素質提升等多方面,需要多個政府部門的協同合作。然而,目前各部門之間的合作機制和溝通渠道并不完善,農業農村部門雖然在農村產業振興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資源,但缺乏其他部門的參與,單靠農業技術部門一家已不能勝任,也很難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整體推進。
鄉村振興,人才是寶貴的資源。目前鄉村普遍缺少高技能人才,尤其是能帶動鄉村產業發展的帶頭人。由于缺乏吸引“頭雁”的激勵政策,無法吸引高層次的優秀人才,即使招進來了,沒有適當的激勵政策來吸引和留住這些人才,也會導致人才流失,影響鄉村產業發展。同時,一些“頭雁”并未得到應有的激勵,導致他們的積極性和創新性下降,影響到項目的實際效果。
雖然松江在扶持優質稻米產業聯合體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出臺了很多扶持政策,但對鄉村產業振興“頭雁”帶頭人等政策扶持力度還不夠。各部門也沒有形成合力,聚焦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出臺利于“頭雁”發展的扶持政策。
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項目培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聯合多個政府部門,如財政、人社、農業農村委等共同參與,引進更多的社會力量,共同開展培育。要健全完善“區農民專業合作聯社+多方資源+市場主體”教育培訓體系,依托涉農科研院校、農技推廣部門、農民田間學校、農業龍頭企業以及有關社會組織等多方力量,通過教授工作站、專家工作站等形式,引進各類科技人才深入農村,為基層農業生產、農村發展、農技服務等提供指導和支持,形成社會資源廣泛參與的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項目培育新格局,拓展培育的渠道,進而培養出一批綜合素質高、創新能力強、專業技術過硬的鄉村振興帶頭人“頭雁”雁群。
為吸引和留住鄉村人才,尤其是讓高層次農業專業人才到松江浦南地區農業一線扎根,建議建立浦南鄉村人才激勵機制,鼓勵高校優秀畢業生到浦南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工作,對長期在浦南從事農業技術的高技能人才給予人才激勵獎勵。尤其是引進一批營銷、電商、農旅融合等方面的人才,以及與鄉村產業發展相關的管理人才,通過產業發展帶動鄉村振興,培育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為“頭雁”設立獎勵機制,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新性,同時營造寬松的工作環境,讓他們有更多發揮的空間。
聚焦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項目,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鄉村振興帶頭人“頭雁”提升學歷教育和申報技術職稱,提高“頭雁”的綜合素質,促進鄉村人才隊伍建設,“頭雁”參加上海農林學院、開放大學農業類大專學歷提升教育或參加中國農業大學網絡學院農業類本科學習并獲得畢業證書的,給予全部學費補貼。在職稱評審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等工作中予以優先考慮,并落實企業聘用制度。支持“頭雁”優先申報各類農業項目,如上海市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市科技興農項目、松江區浦南傾斜資金項目等;支持“頭雁”優先申報各類農產品認證、展示展銷、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農業創新創業大賽、職業技能大賽等活動;在貸款擔保、貸款貼息、保險保費等支農政策上,優先向“頭雁”傾斜。
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宣傳推廣,通過新聞媒體、網絡平臺、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進行廣泛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頭雁”項目的情況。同時,借助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力量,開展線上宣傳推廣活動,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鄉村產業振興中來,營造支持農村產業發展的社會氛圍,積極鼓勵社會組織和企業參與“頭雁”項目,共同為鄉村產業振興做出貢獻,同時也為“頭雁”提供更多的社會支持和資源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