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中華 (四川省綿陽市東辰學校初中部)
什么樣的評課才是理想的狀態?作為聽課者或評課者應該秉持什么樣的態度去聽課、評課?這個問題在一線教師中存在很大爭議,不同人的標準不一樣。曾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位畫家,他畫出了自己心目中認為最美的女人,賦予她最美的五官、最美的臉蛋,他認為這個美人是無可挑剔的。于是,他把這幅畫放在大街上,并在旁邊注明“請把你認為最不好看的地方圈出來。”他原以為沒人可以找出來,沒想到晚上拿回來時,發現畫上都是圈圈,他非常沮喪、失落。后來,有位老者告訴他,你可以換個方式:把畫放到街上,并且寫上“在你認為最美的地方畫圈圈。”結果,那天晚上拿回來時,也是畫滿圈圈。正如“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評課亦如此,不同的人對同一課堂的評價也可能是不同的。因為各自的學識、經歷、研究領域、態度等都會影響評課者對課堂的態度和看法。
評課是一門科學和藝術。評課標準是死的,但課堂呈現卻是千變萬化的,這就需要評課者在評課時不能拘泥和局限于固有的標準,而是要根據實際課堂和具體教育情境進行具體分析,不能生搬硬套,否則,就會脫離實際、脫離課堂,就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評課,達不到評課的目的。
在現實課堂教學中存在各種各樣的評課,不同人評課的標準和態度也不一樣,甚至同一個人對待不同的人不同的課堂其態度也是不一樣的。即使每一個評課者都能夠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按照評課標準來評課,其也會呈現出迥然不同的風格,這就像人們常說的“部分學院派或研究派與一線教師評課風格不同”是一個道理。很多時候他們看到的課堂都是一種近乎“真空”的課堂,很多優質課、賽課幾乎都是一種“表演式”的課堂,即使他們能做到隨堂聽課,但學生看到有人聽課,立即就會積極配合教師,于是乎開小差、講話、不認真聽講的情況沒有了,效果非常好。
拋開那些評課的基本標準不談,作為評課者需要全身心融入具體的課堂情境,根據課堂實際來進行評課。要保持“空杯心態”來評課,把自己完全“放空”,換言之,評課者不能帶有先入為主的態度和眼光來評課,不能把自己主觀性的東西帶入評課中。
評課要有針對性地融入課堂情境,立足課堂和立足教育實際進行評課,不脫離實際也不好高騖遠。不管是普通教師還是上級領導,評課都要遵照這個規則,更不要往自己喜好的東西上硬靠,否則,就不是在評課。評課的根本目的是要通過評課找到問題,讓不足的地方得到改進,讓優者更優,從而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升課堂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