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哲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教授,忽略了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導致學生只是在被動接受知識,缺乏對數學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因此,小學數學老師應從教學模式入手,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貫徹新的教學理念,不斷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逐步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引入生活化場景,培養學生空間感和方向感
在小學階段,由于小學生年紀尚小,尚未形成完善的空間想象能力,缺乏一定的空間感和方向感,而小學數學課程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課程,小學數學教師可通過引入生活化場景,借助生活中的事物,培養學生的空間感和方向感,增加學生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例如在生活中可以頻繁聽到“路癡”一詞,即難以辨別方向,就是空間感相對較弱導致難以辨別方向,所以,空間觀念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數學是生活性、計算性、邏輯性較強的綜合型學科,內容多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而生活中也充斥著許多數學元素。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將生活元素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培養他們空間觀念。例如,蘇教版小學數學“位置與方向”一課中,以根據站立位置描繪事物方向為主要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長方形、正方形特點帶動學生聯想生活中的長方形、正方形,并加以位置描述進行教學,在學生逐漸掌握位置關系后,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即學生面向黑板,描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有效培養他們空間觀念。
舉辦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下,小學階段數學教學過程中不能因為知識簡單就只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講授,還要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根據掌握的數學知識加以靈活運用,從而在實踐過程中培養數學思維、合作能力以及科學態度,促進數學應用意識的發展。比如說測量同一個物體,不同學生可能會對于一些邊角的地方不重視而導致測量結果有差異,要讓學生明白這一個道理,合作學習對于其形成嚴謹的數學思維也是很有利的一個過程。讓學生測量等高的圓柱和等高的圓錐,通過不同的探究方式來讓學生明確這兩個物體體積之間的關系,可以讓學生通過將這些物體放置一定的水,通過比對不同物體放置入水的多少來得出圓柱體積和圓錐體積的對應關系。小學生有著強烈的爭強心理,小組合作學習就恰好利用學生的這一個心理來實現學習氛圍的形成,以此來完成教師的教學任務和安排。
善于運用評價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正確把握學生的性格特點,積極運用評價教學方法,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綜合表現積極給予客觀的評價,從而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內容。因此需要教師不斷地挖掘不同的評價方式,從而給予小學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在課堂上,除了言語上的贊賞之外,還可以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與其進行眼神上的交流,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尊重,加強自信心,還可以在課后練習作業中,寫一些評價的話語,對其進行鼓勵,從而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通過這樣的方式,為學生營造更加積極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圖形的運動》這一課程的學習當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向學生展示一些生活當中運用到的對稱、平移、旋轉等的例子,之后向學生提問:“生活中還有哪些圖形,運用到了這些知識呢?”讓學生積極踴躍地回答問題,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要注意用心聆聽學生的回答,并適當地給予一些動作上的鼓勵,如豎拇指、鼓掌等,對其表示認可。接著,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發散性的課后作業,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自己設計一幅作品畫在作業本上,教師再對學生的作業做出認真的評價,并選出幾幅較為有趣的作品,作為優秀作業分享給其他同學,以此來鼓勵學生,使其能夠更加喜歡數學學習。
合理使用教學輔助工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小學生由于剛接觸數學學習,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差,在計算或者思考一些數學問題時總會出現一些考慮不全面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應該能夠結合學生的學情特點來進行教學,以便能夠使用各種工具并直觀地展示數學知識,以指導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這些數學知識。比如,老師可以通過“數字和形狀組合”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數學問題,還能使學生可以完全融入學習并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加與減”時,有些學生很難理解5的加減運算,而且他們對數字的概念不太清楚。此時,老師應充分利用周圍的工具向學生解釋,以便學生可以更清楚地學習加法和減法。例如,在為學生演示“4+1等于幾”的教學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取出4張草稿紙,接著再取出1張草稿紙,接著提問學生:“現在同學們手中一共有多少張草稿紙呢?”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數學問題,而且還有利于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懂得使用身邊的各種工具來解決數學問題。運用工具還能幫助學生細化數學的抽象化內容,引導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知識,并幫助學生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例如,學生還可以使用手指進行簡單的配對和加減法計算,以獲得快速而準確的結果。這種靈活應用教學教具進行教學的方式,不但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知識構建能力
隨著社會科技和經濟的迅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一些相對抽象的數學知識,通過多媒體技術的畫面、色彩以及聲音將數學知識進行綜合立體的展示,激起學生們的學習動力,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晦澀的書本知識,加上老師的引導,思考課堂上的問題,幫助學生建設網絡,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如在學到“立體圖形”這一節的時候,很多學生還不是很理解立體這一概念,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什么是立體圖形,包括生活中有哪些物體屬于立體圖形,讓學生從三維的角度去理解數學知識。相對于傳統的數學教法,教師要善用新的教學手段,深化改革思想,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明確教學過程中的弊端,為學生思維發展提供先決條件。
結論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實踐,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創新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從多個角度進行教學,采取諸如:引入生活化場景、舉辦實踐活動、運用評價教學以及多媒體技術等策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新課改對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強調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本文作者正是從傳統小學數學教育中對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忽視切入,總結教學經驗,深入淺出地闡述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實踐,從改變中規正意識,從創新中尋求突破,其理念與方法也值得一線教師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