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艷
詩歌大單元教學中,要以“教學評一致”理論為指導,積極探索、總結詩歌大單元教學策略,多方積極參與,共同打造良好教學生態,促進詩歌教學效率提升。
“教學評一致”是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課堂的評是一致的,學習目標、任務活動和學業質量是一致的。“教學評一致”是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需要充分發揮教師教學的主導作用、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課堂評價的引導作用。“教學評一致”可以有效規范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課堂檢測評價行為,積極促進課程標準的落實,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學評價中,如果不同評估環節的評價結果存在明顯差異或者評價者的評價存在較大分歧,就會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師生發展。因此,“教學評一致”對于打造高質量的教學生態環境至關重要。教學評價是教學質量的保障,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學評一致”能夠提高教學評價的準確性和客觀性,為教師提供更加公正的評價結果和更加科學的指導建議,使其能夠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和效果。“教學評一致”能夠增強學生和家長對教學的信心和滿意度,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詩歌大單元教學存在一些值得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詩歌教學停留在表層。初中古詩詞教學主要停留在了解作者生平、創作背景和解釋詞義、背誦詩句、理解詩句思想內容上,教學手段也比較單一,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師生對話分析等。這種表層化的詩歌教學,或者對考試升學有一定的效果,但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卻作用不大。這種詩歌教學的評價以分數為標桿,把考試得分作為教學效果的唯一標準,那些蘊含于古詩詞中的思想內涵、文化精神只能給考試知識讓步。在詩歌教學中,教師關注的是學生的考試分數,完美的答案式教學成為主流學習方式。因而,無論是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還是審美能力的提升,都無法得到足夠的精力投入。學生在詩歌學習中不能準確揣摩分析詩歌意象的內涵,不能深入體驗詩歌意境,自然就無法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必然影響到學生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的提升。
詩歌教學模式單一。部分教師的詩歌教學,只是直接照搬教學參考書的內容,課前沒有深入了解古詩詞創作的背景,沒有深入感受、理解、領悟詩歌的內涵與作者的情感,也不能靈活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按部就班宣講教學參考書的內容,主要是教師唱獨角戲,進行填鴨式教學。只停留在逐字逐句講解詩歌內容與讓學生背誦詩歌的階段,很難激發出學生對詩歌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學艾青的《我愛這土地》,除了解釋幾個詞語,歸納詩歌內容,講解詩歌的寫作技巧,解析到最后就剩下愛國主義情懷的主題式標簽,完全忽視了詩人寫作時內心豐富而復雜的情感,重意義而輕審美,學生不能被作者的情感感染,也得不到詩歌的審美熏陶,自然如入寶山而空手歸,收獲寥寥。
學生對詩歌的認知不夠。學生對詩歌學習的認識在教學中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因為考試的壓力,學生都習慣于以教學參考書上的標準答案來學習詩歌,很少有自身的感悟和理解,并且就算偶爾有自己個性化的理解時,也常常得不到表達的機會,甚至自我否定,唯教參的標準答案是從。學生沒有認識到,盲目地刷題對詩歌學習來說并無好處,反而扼殺了詩歌學習的興趣,體會不到詩歌學習的愉悅。
轉變評價方式,巧妙利用資源。想要實行有效的詩歌大單元教學,就要改變現有的評價方式,將學生的精神成長與評價方式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健康發展。首先在教學評價時,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思想內容,探究分析作者的情感心理,聯系作品背景,探究詩歌的哲理性與審美性內涵。其次在詩歌檢測中增加詞句賞析題、仿寫題和探究詩歌思想、審美類的試題,尤其要增加詩歌背誦競賽、詩歌書法評比、詩歌創作大賽等項目。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詩歌煉字水平與鑒賞能力,還能以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促使學生熟讀詩歌,深入分析探究詩歌內涵,充分發揮詩歌的資源價值。
創設直觀情境,創新教學方式。大部分一線語文教師的詩歌教學采用的是“講授+背誦”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固化單調,不能激發學生的詩歌學習興趣。因而有必要創設直觀情境,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詩歌學習興趣,提高詩歌教學效率。直觀情境的創設是指教師在詩歌教學中引入和教學內容關聯度較強的畫面,激發學生詩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詩歌鑒賞能力,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經典詩歌作品的視頻欣賞、教材詩歌的改編排演、以連環畫的形式呈現詩歌內容等方式,都可以創設詩歌學習的直觀情境,有助于調動起學生對學習詩歌的熱情,能夠促使學生主動深入到詩歌學習中,主動探究詩歌內涵,體驗作者的情感心理,感悟作者的精神追求。例如,將統編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芣苢》《插秧歌》組合為閱讀群文,以“體會勞動之美”為閱讀主題,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另外再找兩首詩歌,進行詩歌專題學習。然后,以視頻欣賞、改編排演、連環畫繪制等創新性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閱讀鑒賞,學生自然會調動日常生活經驗,感受到不同的勞作場景,體會到不同勞動場景的內涵,能在情景融合的詩歌意境中感悟到作者的情感志趣與審美追求。
課上注重鑒賞,課下拓展延伸。基于“教學評一致”的詩歌大單元教學,要培養學生讀、悟、述、寫的能力。“讀”就是誦讀,讓學生大體上把握詩意;“悟”就是感悟,感受詩歌的情感;“述”就是表述,強化形象描述,將自己的感悟用優美的語言表述出來;“寫”就是仿寫,借助詩歌閱讀中學到的表現手法,用詩歌的形式寫自己熟悉的生活。為此,詩歌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突出詩歌鑒賞的方法滲透,讓學生熟練掌握不同的詩歌鑒賞方法,形成學生自己深刻的感悟力,然后讓學生課后拓展閱讀中外經典詩歌,寫一寫閱讀感悟、鑒賞體會,也可以學以致用,借鑒課內詩歌學習中獲得的藝術表現手法,進行創新性詩歌寫作。課下的拓展延伸,還可以是詩歌創作大賽、詩歌朗誦大賽、詩歌創意繪畫評選、經典詩歌改編排演等不同形式。只要有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詩歌學習、創作興趣的方式都可以采用,例如模仿“中國詩詞大會”的節目形式,用飛花令、詩詞接龍等方式引導學生詩歌學習探究的潮流;或者用《經典詠流傳》節目形式,帶領學生吟唱詩歌,讓學生重溫課本中詩歌知識的同時,拓展學生的課外詩歌積累,激發學生的詩歌學習與探究熱情。
在“教學評一致”理念指導下,語文教師要正視詩歌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新途徑、采用新方法,進行創新性詩歌教學,諸如轉變評價方式,巧妙利用資源;創設直觀情境,創新教學方式;課上注重鑒賞,課下拓展延伸,切實激發學生詩歌學習熱情,努力提高大單元詩歌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