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敏 山西大同大學
“十四五”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的提出為文化和旅游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隨著文旅產業數字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文旅產業逐步實現了由“物理組合”向“數字組合”的轉變,并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手段進行資源整合、產品創新、服務升級。文旅產業的數字化建設推動企業構建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有效解決傳統文旅產業中存在的問題,助力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迅猛發展,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其中以文化和旅游產業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愈發重要。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 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 萬億元,占GDP 比重為36.2%。我國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得益于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支持,為文旅產業與各領域實現數字融合奠定了良好基礎。
文化和旅游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高度融合發展是一種必然趨勢。近年來,文旅產業在傳統的景區旅游、鄉村旅游、民俗旅游等業態基礎上,涌現出了“文化+”“旅游+”等新業態,推動文旅產業向更高層次融合發展。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過程中,文化和旅游產業能夠為旅游提供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通過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并借助科技手段來實現文旅產業的提質升級;旅游業能夠為文化和旅游提供更多的市場需求和更大的消費潛力,有效地推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地區文化的傳承與傳播。
當前,文旅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數字化基礎不斷夯實。我國文旅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主要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是通過技術手段對傳統文化旅游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對文化旅游資源進行加工整理,通過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第二種模式是借助先進的科技手段和信息處理方式對傳統文化旅游資源進行數字化改造,在此基礎上形成數字文化旅游產品;第三種模式是在傳統文化旅游資源基礎上建立一個線上的文旅信息平臺,使游客通過該平臺對文旅資源進行一站式購買,從而實現對文旅產業的信息化轉型。
隨著我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的數字化建設工作持續推進,我國文旅產業的數字化建設模式也逐漸趨于成熟,其中“互聯網+”模式是文旅產業數字化建設的主要模式之一,具有覆蓋面廣、靈活高效、成本低等優勢。“互聯網+”模式利用互聯網平臺整合旅游資源,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實現跨界融合、優化配置資源,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解決傳統文旅企業服務和產品單一、同質化嚴重等問題?!盎ヂ摼W+”模式在文旅產業中的應用有效推動了文旅產業轉型升級,促進了文旅產業數字化發展。此外,“互聯網+”模式還能進一步優化文化和旅游企業的內部管理模式,實現文化和旅游企業管理流程的再造和優化,推動文化和旅游企業朝著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近年來,我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的數字化進程不斷加快,但數字化技術與文旅產業融合的程度尚不深入。文化和旅游領域的數字化應用主要集中在“智慧文旅”平臺建設方面。一方面,智慧文旅平臺是數字技術與文旅產業融合的主要載體和重要基礎設施;另一方面,智慧文旅平臺能夠為游客提供個性化服務、提升消費體驗、推動文旅企業轉型升級等。
在文旅產業的數字化發展過程中,政府層面的政策支持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當前我國政府對于文旅產業數字化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強。
1.目前,我國關于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規劃以及相關政策文件對于文旅產業數字化發展尚未形成系統的規劃和布局,且已有的政策文件也缺少針對文旅產業數字化發展的專項支持和具體要求。
2.當前,我國文旅產業數字化發展主要依賴于政府力量推動,以政府財政支持、企業投資等為主,并且當前我國對數字經濟的稅收優惠政策較少,而稅收優惠政策是旅游產業數字化發展過程中重要的資金來源。
在文旅產業的轉型升級過程中,財務管理工作需要依托數字化手段進行創新改革。在文旅產業數字化建設的過程中,財務管理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一方面,文旅產業與其他行業深度融合發展,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傳統文旅產業的財務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其發展需求,需要及時更新和完善財務管理體系;另一方面,文旅產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對數字技術的應用能力有待提升,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的數據分析機制和風險預警機制,使企業能夠更好地適應數字化建設對財務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為了實現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文旅產業財務管理人員應借助數字技術對自身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升級,不斷優化財務管理方案,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隨著我國文旅產業的不斷發展,文化和旅游產業集群逐漸形成,逐漸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為了促進文旅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需要建立統一的文旅產業財務管理體系,有效整合文旅產業中各個企業的資金、資產、人力等資源,實現文旅產業資源的集約化管理。文旅產業財務管理模式的集約化是指文旅產業通過整合企業資金、資產和人力資源等資源,將分散于各個企業中的資金和資產進行統一管理,以實現文化和旅游產業資源的集中配置。這種方式有利于文旅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增強文旅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文旅產業與其他行業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文旅產業的轉型升級,促進了文化和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的相互滲透、融合發展,促使文旅產業的財務管理復雜性增高。
1.文旅企業跨界經營。文旅企業通常跨界經營,以文化為基礎,以旅游為載體,借助文化和旅游資源的優勢,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2.文旅企業融合發展。文旅企業之間的融合發展體現在資源、資本、信息等多方面的融合,文旅企業通過戰略合作、兼并重組等方式實現了資源整合和業務協同,發揮了規模效應、集聚效應、協同效應等優勢,提高了行業競爭力。
隨著文旅產業與其他行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數字技術逐漸融入到文旅產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中,成為推動文旅產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重要支撐。但是,在文旅產業財務管理數字化升級過程中,企業需要在原有的財務管理模式上進行創新升級,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化技術,構建完善的數據分析機制和風險預警機制,為文旅企業決策提供有效支持。財務管理人員需要運用大數據技術對文旅產業進行全面分析,了解文旅產業中各個環節的運行情況和潛在風險,從而為企業決策提供參考。[1]
面對文旅產業數字化轉型給財務管理帶來的挑戰,文旅產業應加快構建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數字化管理體系,積極應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優化財務管理流程,加強數據信息的挖掘與分析,提升財務管理效率,助力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2]
文旅產業的數字化轉型為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但如何有效地把握新機遇,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也對企業的財務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強戰略溝通,實現價值創造最大化戰略溝通是文旅企業財務管理的基礎,是企業制定戰略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財務管理的核心。文旅企業應加強與業務部門的溝通協調,在發展戰略制定中發揮財務管理的作用,通過財務管理實現價值創造最大化。文旅產業具有投資規模大、產業鏈條長、投資周期長等特點,其發展往往受到政策、市場、技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企業應加強與業務部門的溝通協調,推動財務管理與業務發展的深度融合,以實現價值創造最大化。
針對文旅企業面臨的財務管理風險,需要通過信息化技術,提升數據分析能力,加強對財務管理的全面覆蓋和動態監控,實現“業財一體化”“業財融合”,重塑財務管理體系。以業務系統為基礎,通過搭建信息平臺,將財務管理融入到業務流程中,實現財務、業務的實時協同與融合。文旅企業應從現有信息系統中提取財務數據、業務數據和其他相關數據,實現企業內外部信息的共享與協同。同時,要按照會計準則等法律法規要求,對財務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存儲和加工處理,實現數據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為全面預算管理和決策分析提供支撐。[3]
1.加強數據安全保護,提高數據使用效率
數據安全保護是文旅產業數字化發展的首要任務,在數字化技術的驅動下,文旅企業不斷豐富數據安全管理的內容和手段,通過建立一套完善的數據安全保護機制,充分發揮數據價值。文旅企業應建立完善的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將數據安全責任落實到具體人員身上,制定出針對不同類型信息的加密、解密方法;建立完善的數據庫備份機制,通過加密存儲、備份文件、備份軟件等方式提高信息存儲的安全性;根據相關規定嚴格管控用戶權限,對用戶操作行為進行記錄并定期審計,加大對數據訪問的控制力度,避免數據泄露的情況發生。
2.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實現風險精準防控
旅企業要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機制,通過建立風險評估體系,實現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控制;通過設計業務流程和崗位職責,建立權責分明的業務管理體系,確保企業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通過制定關鍵崗位的職責分工和權限分配,實現財務、業務部門間的相互制約;通過制定有效的績效考核體系,使各部門負責人切實履行起自身的管理職責。
3.實施“共享+集中”模式,降低運營成本
財務共享是對部分企業財務核算和監督的“物理”集中,是“管理會計”理念的具體應用,在文旅產業實施財務共享,通過實施業財融合,建立起科學的會計核算體系、有效的內控體系和完善的財務監督機制,同時建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將文旅企業的財務管理與經營活動納入統一的標準和規范中。
4.借助數字技術手段,推動財務管理升級
(1)在文旅企業內部全面推行業財融合。文旅產業應以業財融合為目標,在財務管理中嵌入業務流程,實現業務與財務的有效融合。
(2)在文旅企業財務管理中引入大數據技術。大數據技術作為新興的信息技術,具有覆蓋面廣、數據量大、處理速度快、數據智能等特點,能夠為文旅企業提供多維度、多角度的數據信息,能夠將業務流程和財務核算過程嵌入其中,提高業務處理效率。[4]
5.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強化文旅產業數據安全意識
(1)建立健全數據安全管理機制。文旅產業應加強企業內部組織機構的設置,明確企業各部門職責分工,建立健全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對數據信息的保護力度,完善數據資產分類分級管理機制,嚴格規范數據采集、存儲、傳輸、處理和銷毀全流程。
(2)明確數據安全管理責任主體。文旅產業應進一步明晰企業各部門在數據安全保護方面的責任,完善企業內部審計制度,明確財務管理、業務管理及其他相關部門的責任劃分,通過制度約束和責任落實,實現數據安全與企業發展的有效融合。
文旅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可能會面臨著市場風險、政策風險、人才風險等各種風險,這就需要企業加強財務管理意識,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1.應加強市場風險的防范意識,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形勢,科學分析市場環境和政策變化趨勢,制定應對策略,有效降低市場風險。
2.應建立財務預警機制,完善文旅企業財務制度體系和流程體系,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內部控制制度等。
3.應建立財務信息披露機制、成本核算與監督機制、資金使用與管理機制等。
4.應建立風險分析和應對機制。通過對企業內外部環境的分析,識別企業面臨的各種財務風險。
隨著文化和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文旅產業財務管理在企業戰略規劃、資金管理、預算管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文旅產業財務管理存在業務活動復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內部控制不健全等問題,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在融合集群發展背景下,文旅產業財務管理要以數字化建設為契機,以優化內部控制為抓手,加快推進財務管理數字化轉型進程。同時,要加強人才培養,創新內部控制手段,從而促進文旅產業財務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只有積極推進文旅產業財務管理的數字化轉型,才能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