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摘? ? 要〕App Inventor作為一款圖形化編程工具,可以用于制作安卓移動App。本文通過《猜成語——列表》項目式學習,以任務為驅動,讓學生理解列表的概念,掌握寫入、讀取列表中數(shù)據(jù)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
〔關鍵詞〕? 項目式學習;計算思維;App Inventor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19-0040-03
2006年3月,美國計算機科學家周以真教授在計算機雜志Communications?of?the?ACM上發(fā)表了《計算思維》一文,引起國內外專家對計算思維的關注和研究。周以真教授認為,計算思維就是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本概念去求解問題、設計系統(tǒng)和理解人類的行為。2022年新頒布的《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提出,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shù)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信息社會責任。四個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滲透,共同促進學生數(shù)字素養(yǎng)與技能的提升。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培養(yǎng)計算思維能力是信息時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成為未來型人才發(fā)展的一項重要技能,而開展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是讓學生理解并提高計算思維的重要途徑。
一、App?Inventor的教學優(yōu)勢
目前,在小學信息科技課程教學中,主要通過程序設計類課程,教授學生編程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在小學階段的編程教學中,主要以Scratch、Logo等為主。Logo編程軟件的功能較單一,主要用于簡單圖形的制作,趣味性和實用性不強。相反,Scratch作為一款由麻省理工學院開發(fā)的、面向青少年的圖形化編程軟件,用戶只需要將色彩豐富的指令方塊進行組合,即可創(chuàng)作出多媒體程序、互動游戲、動畫故事等作品,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與編程能力。
App?Inventor是一款由麻省理工學院和谷歌公司共同開發(fā)的編程軟件,和Scratch軟件類似,編程簡單,采用積木式編程工具,但相比較于Scratch軟件,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它可以用來制作安卓移動App,極大地降低了手機App開發(fā)的門檻,讓小學生玩轉編程成為可能。這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編程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二、App?Inventor《猜成語——列表》項目式學習支架
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學習支架,讓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知識,根據(jù)學習支架學會自主解決問題,對提升學生的計算思維有所幫助。
(一)列表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App?inventor用列表方式集中存放批量數(shù)據(jù)。列表是一組相互關聯(lián)的存儲單元。它像由一連串連續(xù)“房間”組成的“大樓”,每個房間都可以存儲數(shù)據(jù)。“大樓”(列表)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稱,可以通過“房間號”(索引值)存取其中的數(shù)據(jù)。若依次讀取每個房間的內容,需要用一個變量當作指針,依次指向這些房間號進行讀取。列表位于內置塊中,列表中數(shù)據(jù)讀取的方法使用“列表()中的第()項”代碼塊,如下圖所示。
(二)《猜成語——列表》項目的邏輯設計
變量聲明:聲明一個初始值為1的全局變量“編號”,即為指向列表的指針,用于讀取列表序列內容中的題目和答案。
Screen初始化時:讓“出題”標簽的顯示文本為題目列表第一項的值,如下圖所示。
當“提交答案”按鈕被點擊時:用戶輸入答案后點擊“提交答案”按鈕,將用戶輸入的答案和答案列表相應項的值比較,判斷用戶正確與否,如下圖所示。
當“下一題”按鈕被點擊時:首先判斷變量“編號”是否小于4,如果成立,說明題目沒有答完,變量“編號”增加1,指向題目列表的下一項,將該項的值顯示到“出題”標簽里;如果不成立,說明題目已經(jīng)全部答完,不能再出題,那就提示“你已經(jīng)全部答完啦”。如下圖所示。
三、App?Inventor《猜成語——列表》項目式學習教學案例
2022年新頒布的信息科技課程標準,提倡教師采用單元項目式學習開展教學活動。因此,在App?Inventor項目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給予學生相應的學習支架,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同時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完成具有個性化的作品。
在《猜成語——列表》項目式學習的教學目標中,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學會猜成語App的界面設計,理解列表的概念,學會寫入、讀取列表中數(shù)據(jù)的方法。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觀察、體驗、交流和展示程序,提升分析問題、動手實踐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App?inventor的興趣,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yǎng)與創(chuàng)新精神,在學習和操作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App?Inventor《猜成語——列表》項目式教學的實施過程如下。
(一)情景導入:問答類App——猜成語
對剛學習App?inventor的學生來說,要自主設計一個問答類的App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在導入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學生的生活,學生在生活中肯定玩過手機中的某些答題類App,以此引入,學生能夠很快地跟上教師的節(jié)奏,融入課堂氛圍中。趁學生興趣高漲的時候,請一位學生上臺來體驗本節(jié)課的項目——猜成語App。在體驗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體會到猜成語App的界面設計、具體的題目內容以及答錯或者答對時界面發(fā)生的變化。教師由此提出問題:猜成語App的界面設計可能會用到組件面板中的哪些組件?由此引入本節(jié)課的新授內容。
(二)分析界面設計
當學生體驗完猜成語App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其界面設計運用到組件面板中的哪些組件,并講解組件名稱和屬性的修改。然后,請學生自主完成猜成語App的界面設計,具體的界面設計包括組件列表、組件名稱和組件屬性的修改,給予學生參考的支架。同時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在原有基礎上,做出功能更加豐富的猜成語App。
(三)自主學習:列表的相關知識
當學生完成猜成語App的界面設計之后,進行項目的邏輯設計之前,讓學生自主學習支架材料里面的列表內容。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思考以下問題:列表有什么作用?怎么樣讀取列表中內容?在App?inventor中的“列表”內置塊中,怎么樣添加列表中的項?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列表的內容。自主學習之后再請學生進行回答,進一步鞏固和消化本節(jié)課的新內容。
(四)進階版任務
在學生掌握列表的相關概念和知識之后,引導學生進行猜成語App的邏輯設計。但是要想讓學生自主完成邏輯設計還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將進階版的學習任務分為四小步:聲明變量、Screen初始化時、當“提交按鈕”被點擊時、當“下一題”按鈕被點擊時。以此引導學生一步步完成邏輯設計。在學生自主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講解每一步邏輯設計的流程,讓學生明白邏輯設計的意義,啟發(fā)學生的思考。
(五)作品的優(yōu)化迭代
在學生完成邏輯設計之后,打開AI伴侶進行鏈接,模擬調試猜成語App的界面設計以及邏輯設計是否有誤,如果有錯誤,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并及時更改。在模擬調試之后,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法與創(chuàng)意,進一步優(yōu)化豐富自己的App,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化迭代思維。
(六)作品展示與評價
當學生完成優(yōu)化迭代后,通過平板讓學生展示自己的App,教師和學生可以從界面的美觀性、程序編寫的簡潔性等多個維度,對學生作品進行點評,同時鼓勵大家課后繼續(xù)完善小程序,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將有趣的想法用App?Inventor實現(xiàn)。
綜上所述,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的指引下,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計算思維的培養(yǎng)已經(jīng)成為義務教育階段信息科技學科的重點教育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App?Inventor內容的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項目式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促進信息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以真.計算思維[J].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2007(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