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娜
摘 要:英模精神是一筆寶貴的思想文化財富,將英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應深入挖掘英模教育的價值意蘊,積極應對英模教育融入思政課面臨的挑戰,不斷探索英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路徑,從而更好促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發揮立德樹人的作用。
關鍵詞:英模教育;大學生;高校思政課
英模是各個領域涌現出的有責任、有擔當、品德高尚、思想堅定、勇于進取的時代英雄,是大家要共同學習的榜樣。將英模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能為大學生提供生動的學習素材,能夠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英模文化以其精神內涵、實踐經驗詮釋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將英模文化有機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可以使大學生深刻了解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坎坷艱辛的奮斗歷程,體會當下中國所取得輝煌成就的來之不易,進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看待歷史,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英模人物是中華美德的傳承者,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堅定執行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踐行者。英模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所宣揚的精神更加具體、形象。通過對不同時代英模人物、英模事跡的闡述,讓學生產生共情,可以使思政課更有感染力。
一、英模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實困境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交流日益便捷與頻繁,價值追求多元化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英模人物是時代的英雄,而不同時代對英雄的解讀卻往往不同。如何在新形勢下講好英模故事,使之與思想政治教育相得益彰,已成為思政課教師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當前,多元文化激烈碰撞交鋒。以美國為首的部分西方國家為了爭奪國際輿論話語權,大肆宣傳“西式民主”的優越性,宣揚其“自由”“人權”理念,鼓吹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國內輿論場上一些所謂“大V”,宣揚歷史虛無主義,甚至通過抹黑、污蔑英模人物,誘導民眾,混淆視聽,妄圖從根本上解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理念。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的發展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而市場經濟崇尚競爭、自由的特點也帶來了功利主義和拜金主義的負面影響,甚至使得一部分人產生了金錢至上的錯誤價值觀。加之地域發展不均衡、城鄉差距加大、貧富分化等社會矛盾的存在,也侵蝕著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和正確價值理念。個別大學生甚至傾向于用物質利益來衡量一切。
進入網絡化時代,上述多元文化沖擊帶來的負面影響在不斷加劇。尤其是大學生作為互聯網主要的用戶群體,追求個性的張揚,加上可塑性強、思辨力弱、容易“人云亦云”的年齡特點,使得他們極易滑入“娛樂至死”的信息陷阱。再加上互聯網產生大量的信息過載,這些因素都消解了英模人物的教化功能。
二、英模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路徑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實現與英模教育的有機融合,就要注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優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創新宣傳模式,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英模精神的實踐養成。
(一)深度解析英模人物,打造思政“英模課堂”
要將英模精神與思政課教學內容多維度緊密融合,通過對英模人物的深度解析,梳理他們的成長歷程,突出英模人物在挫折與艱險面前的選擇與堅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要完整地展示英模精神產生與發展的歷史過程,揭示其背后深刻的社會歷史環境。不能只宣揚英模人物高尚的品格,還要將貫穿其中的國際背景、社會矛盾和現實沖突向學生講深講透。在講授英模故事時,要主動設置議題,引發學生討論。可以讓學生自主收集資料,幫助他們身臨其境,以彌補英模人物與當下社會的時間隔閡。要主動收集和回答學生在思政課上的尖銳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層理論,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迷茫與疑惑。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將這些引起學生困惑的問題闡釋清楚,才能夠消除大學生心中的顧慮,進一步幫助他們堅定理想信念。
(二)發揮信息技術優勢,生動宣傳英模精神
英模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還應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將英模資源進行數字轉化,打造網絡英模宣傳平臺,開辟虛擬空間上的育人陣地。《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指出:“要深入研究網絡教學的內容設計和功能發揮,不斷創新網絡教學形式,推動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機融合。”進入新時代,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傳播,完成對當代大學生的健康引導和思想教育,必須要研究新媒體的傳播方式以及大學生群體的特點,將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和精神,通過創造性表達、創新性轉化,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表現手法呈現出來。例如,國內團隊創作的漫畫故事短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兒》,以詼諧的畫風和引人入勝的情節再現了近代中國一系列重要的歷史事件,講述了不同時期革命英雄們的感人故事,受到了青年群體的廣泛歡迎,甚至受到了國外網友的追捧。
(三)營造文化氛圍,鼓勵深入學習英模事跡
對大學生進行英模教育,還應從校園文化入手,營造良好的英模教育氛圍。比如,可以在校園里樹立英模雕像,張貼宣傳英模事跡的海報;組織一系列的學習英模活動,邀請英模人物走入校園,與學生開展交流互動;鼓勵大學生走出校園,參觀學習英模紀念場館,身臨其境學習英模事跡,體會英模精神;組建大學生英模護衛小隊,針對網上涉及英模的不當言論,以正確的價值觀、歷史觀為依托,有理有據有節地進行回擊。對于故意歪曲事實、抹黑造謠者要及時檢舉揭發,必要時訴諸法律,使別有用心者受到應有的懲罰。對校園里的丑惡現象要及時處理,對于先進者要表彰宣揚,從而使校園環境得到進一步的凈化。此外,應嚴把思政課結課考核標準,鼓勵將英模教育納入考試內容之中,促使學生更加重視學習英模精神。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為關鍵的基礎是“人”,將英模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可以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時代需要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當前,大學生多為00后,正處在一個生理心理急劇變化、生長發育迅速成熟的關鍵時期。將英模教育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以英模人物所具有的忠于祖國、敢于擔當、無私奉獻、百折不撓的精神來感召學生,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將英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要求思政課教師深度解析英模人物,發揮信息技術優勢,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賦能英模人物的宣傳教育,營造有利于大學生學習英模精神的實踐環境。通過種種方式,找準英模教育與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契合點,打造更有力度、更有深度、更有溫度的高校思政課。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陳思.國家榮光:應該被永遠銘記的共和國靈魂人物[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8.
[5]杜勤儉.從英雄模范身上汲取精神力量[N].解放軍報,2021-09-29.
[6]黃先開.與時俱進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N].人民日報,2022-03-18.
責編:司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