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顧鑫 何月梅 陳小月 常方圓
江蘇省東臺市人民醫(yī)院 224200
宮頸癌作為臨床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近年來發(fā)病已逐漸趨向于年輕化,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新發(fā)病例13萬,占世界宮頸癌新發(fā)病例的28%[1]。臨床雖在宮頸癌治療方面取得較大突破,但由于大多數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其復發(fā)、轉移以及病死率仍較高[2]。因此,早期診斷宮頸癌對改善患者預后有著重要的意義。鈉氫交換子調節(jié)因子1(Na+/H+exchanger regulating factor 1,NHERF1)是一種由358個氨基酸組成的多功能連接蛋白,既往研究發(fā)現在乳腺癌病情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3-4]。NF2是Ⅱ型神經纖維瘤病的關鍵基因,作為一種抑癌因子,在很多腦瘤中表達缺失,并且其編碼Merlin蛋白功能的缺失是造成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5-6]。目前NHERF1、NF2表達與宮頸癌的關系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擬分析宮頸癌組織中NHERF1、NF2蛋白表達水平及臨床預后意義。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經我院病理檢查確診的80例宮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30~70歲,平均年齡(50.69±3.33)歲。收集80例宮頸癌癌組織標本及癌旁組織(距腫瘤邊緣2cm處)標本。本研究已獲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1)符合宮頸癌診斷標準[7],并經術后病理檢查已確診;(2)知情同意;(3)術前未行放化療治療。排除標準:(1)伴有其他惡性腫瘤者;(2)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3)術前接受放療、化療及生物治療者;(4)精神病史或存在語言、認知功能障礙者;(5)臨床、隨訪資料不全者;(6)無法完全配合治療者。本研究所有患者以術后出院為觀察點,采用電話、門診復診或者上門等及結合復診病歷等方式隨訪5年,隨訪截至2022年7月30日或患者死亡。
1.2 方法
1.2.1 NHERF1、NF2表達檢測方法。本研究所有組織標本均經石蠟、包埋、4μm連續(xù)切片、脫蠟,再用梯度酒精脫去苯至水以及蘇木素染色后確定病變區(qū)域,隨后采用檸檬酸修復液高溫高壓修復抗原,冷卻后經PBS漂洗3次(3min/次),再加入按比例稀釋的一抗(NHERF1鼠抗人單克隆抗體,購自美國Santa Cruz生物技術公司)4℃孵育過夜,PBS漂洗3次(3min/次),加入按比例稀釋的二抗(NF2鼠抗人單克隆抗體,購自美國Santa Cruz生物技術公司)37℃孵育30min,PBS漂洗3次(3min/次),使用DAB顯色、蘇木素復染、樹脂膠封片,鏡下觀察染色情況。一切操作均嚴格按照SP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2.2 結果判定[8]。免疫結果由兩位高年資的病理醫(yī)師共同采用雙盲法完成。隨機選取5個高倍鏡視野(×400),每個視野讀取細胞計數100個細胞,最終根據細胞染色強度與陽性細胞百分比進行綜合評分。陽性細胞染色強度評分:無色為0分、淺黃色為1分、棕色為2分、深褐色為3分。陽性細胞占總細胞百分比:<25%為1分、26%~50%為2分、51%~75%為3分、>75%為4分。最終得分為陽性細胞百分比和染色強度平均分乘積,≥3分為陽性表達,< 3分為陰性表達。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 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宮頸癌預后生存情況;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影響宮頸癌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NHERF1、NF2在宮頸癌組織及癌旁組織中的表達情況 宮頸癌組織中的NHERF1、NF2陽性表達率分別低于癌旁組織NHERF1、NF2陽性表達率(P<0.05),見表1。

表1 NHERF1、NF2在宮頸癌組織及癌旁組織中的表達情況[n(%)]
2.2 NHERF1、NF2表達與宮頸癌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NHERF1、NF2表達水平與宮頸癌患者的年齡、腫瘤直徑、深層肌浸潤均無明顯關系(P>0.05);NHERF1、NF2表達水平與宮頸癌臨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存在顯著關系(P<0.05),見表2。

表2 NHERF1、NF2表達與宮頸癌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2.3 NHERF1、NF2表達與宮頸癌患者預后的關系 80例宮頸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為43.75%(35/80)。NHERF1陽性、陰性宮頸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別為66.67%(18/27)、32.08%(17/53),二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NF2陽性、陰性患者5年生存率分別為68.97%(20/29)、29.41%(15/51),二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宮頸癌預后的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得出:不同臨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轉移、NHERF1及NF2表達的宮頸癌患者5年生存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宮頸癌患者預后的單因素分析[n(%)]
2.5 宮頸癌預后的多因素Cox回歸分析 多因素Cox回歸分析得出:臨床Ⅲ/Ⅳ期、低分化、淋巴轉移、NHERF1陰性、NF2陰性均為宮頸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4。

表4 宮頸癌預后的多因素Cox回歸分析
宮頸癌作為發(fā)病率僅次于乳腺癌的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近年來受環(huán)境改變以及性傳播疾病的影響,宮頸癌發(fā)病率不僅逐年升高,且逐漸趨向年輕化[9]。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告,我國宮頸癌發(fā)病率為14.6/10萬[10],每年宮頸癌新發(fā)病例為13萬例,每年死亡病例為5.3萬例[11]。雖然隨著科技和醫(yī)療的進步可有效控制疾病進展,但晚期宮頸癌患者預后生存率仍不理想。因此,尋找影響宮頸癌患者病情進展和預后的相關因素并積極予以干預,是改善宮頸癌患者預后的關鍵。近年來隨著對宮頸癌的深入研究發(fā)現,分子生物學在涉及宮頸癌發(fā)生、發(fā)展及轉移等各個方面。而本研究主要是分析宮頸癌組織中NHERF1、NF2蛋白表達水平及與臨床預后意義。
NHERF1即膜—細胞骨架結合磷酸化蛋白50(Ezrin-radixin-moesin binding phosphoprotein 50,EBP50),作為一種由358個氨基酸組成的多功能連接蛋白,可通過PDZ-1、PDZ-2和EB結構域與多種蛋白質結合[12]。NHERF1目前在腫瘤疾病中具有抗腫瘤或促腫瘤功能,有文獻表明, 肝細胞癌細胞株標本中, EBP50表達明顯升高[13]。但同時研究顯示,乳腺癌組織中NHERF1表達量低于癌旁組織,并影響了乳腺癌的惡性表型[14],結腸癌組織EBP50蛋白表達下調,與結腸癌臨床病理特征有一定關系[15]。本研究分析發(fā)現,宮頸癌組織中NHERF1陽性表達率明顯低于癌旁組織,且NHERF1表達水平與宮頸癌臨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存在顯著關系(P<0.05),說明NHERF1在宮頸癌組織中表達降低,且與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存在一定聯系,與既往其他癌癥中的表達結果類似。本研究預后分析顯示,NHERF1陽性宮頸癌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陰性患者(P<0.05),提示NHERF1表達與宮頸癌預后密切相關。與肖雪蘭[16]的研究結果(EBP50在透明細胞性腎細胞癌高表達患者的預后生存期明顯長于低表達患者)相符。多因素分析發(fā)現,NHERF1陰性表達是宮頸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證實NHERF1在宮頸癌的發(fā)生、進展以及預后中有著重要的作用。NHERF1作為一種新發(fā)現的乳腺癌抑制基因,具有調控細胞周期、促進凋亡和抑制腫瘤等作用[17]。既往研究顯示,NHERF1可能有助于調節(jié)其核積累的分子變化,抑制腎透明細胞癌細胞增殖[18]。因此,本研究宮頸癌患者NHERF1表達降低,說明其抑癌作用減弱,導致癌細胞增殖及侵襲能力增強,進而增加患者預后不良發(fā)生風險。
NF2作為腫瘤抑制基因,其編碼蛋白-Merlin蛋白是ERM家族的成員之一,具有調控細胞增殖信號及導致腫瘤發(fā)生等作用。既往研究顯示,NF2基因突變可導致其編碼蛋白Merlin缺失,進而引起Ⅱ型神經纖維瘤病發(fā)生[19]。同時研究顯示,肝癌細胞中恢復Merlin表達可減少TGF-β1的表達,抑制肝纖維化的發(fā)生[20]。本研究分析發(fā)現,宮頸癌組織中NF2陽性表達率明顯低于癌旁組織,且與宮頸癌臨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存在顯著關系(P<0.05),說明NF2低表達在腫瘤進展過程中具有推動和促進腫瘤進展以及更早發(fā)生轉移的惡性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NF2陽性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陰性患者(P<0.05),說明NF2表達與宮頸癌預后密切相關。多因素分析顯示,NF2陰性表達是宮頸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證實NF2表達與宮頸癌發(fā)生、進展以及預后有關。NF2基因是一種腫瘤抑制基因,當其失活可誘導腫瘤發(fā)生。因此本研究宮頸癌患者NF2表達降低時,說明其抑癌作用減弱,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影響其預后。
綜上所述,宮頸癌組織中NHERF1、NF2蛋白均呈低表達水平,且表達水平與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有關,有望作為臨床評估宮頸癌預后的有效標志物。但本研究為單中心,更多研究結果需在今后進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