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海燕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八十三集團軍醫院重癥醫學科,河南省新鄉市 453000
重癥哮喘(SA)是一種呼吸系統危重癥,其極易引發呼吸衰竭(RF),患者死亡風險較高[1]。目前臨床治療SA合并RF主要以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擴張支氣管類藥物為主,能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有研究表明維生素D3缺乏與哮喘的發生、病情進展存在密切聯系[2],但SA合并RF患者是否能從維生素D3輔助治療中獲益目前尚不明確。參附注射液的主要成分為紅參、附片,是一種具有回陽救逆、益氣固脫功效的中成藥,對改善SA合并RF患者預后有良好療效[3]。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74例SA合并RF患者為觀察對象,探討參附注射液聯合維生素D3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SA合并RF患者納入研究,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37)和觀察組(n=37)。對照組男19例,女18例;年齡45~69歲,平均年齡(57.23±4.29)歲;哮喘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05±3.37)年。觀察組男20例,女17例;年齡43~72歲,平均年齡(57.40±4.35)歲;哮喘病程3~14年,平均病程(6.22±3.42)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獲得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選擇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SA合并RF的診斷標準[4];臨床資料完整;年齡<80歲;均為SA導致的Ⅱ型RF;近期未服用過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認知、理解能力良好;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慢阻肺、肺氣腫、肺纖維化等其他呼吸系統疾病;其他原因導致的RF;其他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惡性腫瘤;精神障礙;對本研究藥物過敏。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支氣管擴張類藥物、抗感染類藥物以及吸氧、糾正水電解質失衡等常規對癥治療。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維生素D3注射液(江蘇吳中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蘇州制藥廠,國藥準字H32021405)肌肉注射,7.5mg/次,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參附注射液[華潤三九(雅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43117]靜脈滴注,50ml/次,使用5%葡萄糖溶液250ml稀釋,1次/d。兩組均持續治療7d。
1.4 觀察指標 (1)肺功能:使用肺功能儀檢測兩組治療前后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氣峰值流速(PEF)水平;(2)動脈血氣:抽取兩組治療前后橈動脈血約4ml,使用全自動血氣分析儀檢測血氧飽和度(SaO2)、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水平;(3)炎性因子:抽取兩組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約4ml,使用酶聯免疫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17A(IL-17A)、白介素-36γ(IL-36γ)水平;(4)比較兩組平均住院時間;(5)記錄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

2.1 肺功能 治療后兩組FEV1、FVC、PEF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改善幅度大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2.2 動脈血氣 治療后兩組SaO2、PaO2水平均升高,而PaCO2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動脈血氣指標改善幅度大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水平對比
2.3 炎性因子 治療后兩組血清IL-17A、IL-36γ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改善幅度大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2.4 住院時間及不良反應 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為(8.61±0.73)d,短于對照組的(9.56±0.80)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336,P=0.000)。對照組患者出現心律失常1例,惡心2例,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8.11%(3/37);觀察組患者出現惡心2例,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5.41%(2/37)。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χ2=0.214,P=0.643)。
SA會造成支氣管極度痙攣、氣道分泌物大量增加、呼吸道黏膜腫脹等,如不及時控制病情發展極易引發RF,兩者合并存在可致多器官受損、功能衰竭等,甚至導致患者死亡[5]。因此,積極治療對SA合并RF患者十分必要。目前臨床治療主要以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擴張支氣管類藥物為主,雖能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SA合并RF患者中老年群體占比較高,其肝腎功能較差,容易在治療期間出現各種藥物相關不良反應,從而影響臨床療效。
維生素D3是維生素D的一種,有研究表明,其與哮喘、上呼吸道感染等多種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存在密切聯系[6]。維生素D3可通過影響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的增殖,調節機體免疫功能,還可通過影響呼吸系統多種細胞的增殖及分化,調節氣道結構,從而保護呼吸系統,不僅如此,維生素D3還具有抗肺纖維化作用,能有效抑制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病情進一步惡化[7]。臨床資料表明,SA患者機體維生素D3含量較正常人群明顯偏低[8],因此可考慮通過補充維生素D3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減少氣道炎癥反應,緩解患者咳喘、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
中醫歸屬哮喘為“喘病”“哮證”范疇,歸屬呼吸衰竭為“肺腎氣虛”等范疇,主要由外感風邪所致,肺腎衰竭則氣失所主,氣不歸根,最終進展為陰陽欲脫,故治當以扶陽救逆、益氣固脫為原則[9]。參附注射液中紅參可大補元氣、益氣攝血,附片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之功效,兩者聯用可共行回陽救逆、益氣固脫之功[10]。而最新研究表明參附注射液的主要活性成分為人參皂苷、烏頭堿,其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作用[11]。本文發現,治療后觀察組FEV1、FVC、PEF、SaO2、PaO2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而PaCO2水平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這表明參附注射液與維生素D3聯用具有良好的協同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從而增強肺部通氣功能,改善動脈血氣,加快患者康復。
炎癥反應在SA合并RF發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IL-17A是由Th17 細胞分泌的一種炎性介質,其不僅會加重氣道炎癥反應,導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和氣道重塑加快,還可通過促進單核細胞大量合成、分泌糖皮質激素受體β(GRβ),降低哮喘患者對糖皮質激素敏感性[12]。而IL-36γ是由多種細胞合成、分泌的一種炎性介質,其在氣道上皮組織中呈高表達,不僅能加重氣道炎癥反應,還能促進中性粒細胞聚集和氣道分泌物大量分泌,從而阻塞呼吸道,影響患者肺部通氣功能。此外,IL-36γ還可進一步刺激其他炎性介質分泌,從而破壞氣道黏膜免疫屏障,導致哮喘患者反復出現呼吸道感染,不利于遠期預后[13]。本文結果發現,治療后觀察組IL-17A、IL-36γ水平均低于對照組,這表明參附注射液與維生素D3聯合治療可有效抑制SA伴RF患者炎癥反應,減輕炎癥反應對呼吸系統的破壞,恢復氣道免疫功能,從而改善機體肺功能,促進潴留的二氧化碳排出,加快患者康復。兩組不良反應無組間差異,且癥狀輕微,未影響治療進行,這表明上述兩種藥物聯用不會增加用藥風險,該治療方案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參附注射液聯合維生素D3治療SA合并RF臨床效果較好,可通過抑制機體炎癥反應改善患者肺功能、動脈血氣水平,促進有效加快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