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堅東
福建省惠安縣中醫院骨傷科 362100
骨質疏松癥(OP)為臨床常見代謝性骨病,以骨組織顯微結構破壞、骨量降低為主要病理表現,病發后可導致患者骨脆性增加,進而增加骨折發生率[1]。依據OP病因分類可將其分為原發性OP、繼發性OP兩大類型,其中原發性OP的發生與年齡、營養、性別、鍛煉等多方面因素有關,病發后以乏力、腰背痛、駝背、全身骨痛、骨折、身高縮短等為主要表現[2]。OP多見于老年人群體中,病發后對患者自身、患者家庭及社會均會帶來沉重的負擔,需及時診斷、及時治療。原發性OP在中醫中被劃分為“骨痿”“骨枯”“骨痹”等疾病范疇,以腎虛、脾虛及血瘀等為主要病因,應以滋陰補腎、健脾疏肝、化瘀活血為治則。對此,本文主要以我院收治的92例原發性OP患者為例,分析予以補腎健脾湯治療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原發性OP患者為觀察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形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6例。對照組男20例,女26例;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71.23±5.14)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5.12±1.33)年;身體質量指數(BMI)18.8~26.5kg/m2,平均BMI(22.13±1.51)kg/m2。觀察組男19例,女27例;年齡61~80歲,平均年齡(71.34±5.22)歲;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15±1.29)年;BMI 18.5~27.2kg/m2,平均BMI(22.21±1.56)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內容獲得醫學倫理審核通過。
1.2 相關標準 (1)診斷標準:①西醫:符合《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2017)》[3]中關于原發性OP的診斷標準;有腰部疼痛、乏力、彌漫性骨痛等癥狀,無局部壓痛或紅腫點;入組時血鈣、血磷、骨鈣素等指標均處于正常范圍,以雙能X線吸收檢測法(DXA)進行骨密度測定較同種族、性別、年齡峰值骨量低2.5個標準差左右。②中醫: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中關于原發性OP的診斷,有骨節疼痛、失眠多夢、腰背酸痛、腰膝酸軟、下肢痿弱、持重困難等癥狀。(2)納入標準:①符合原發性OP中西醫診斷標準;②年齡60~80歲;③病例資料完整;④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知情。(3)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②繼發性OP;③代謝性或內分泌疾病;④嚴重器質性疾病或精神障礙;⑤長時間服用其他相關治療藥物;⑥未能按時用藥,依從性不佳。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鈣爾奇D3咀嚼片(國藥準字H10950030,惠氏制藥,規格300mg)口服治療,1次/d,2片(600mg)/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補腎健脾湯治療,組方為:蜈蚣2條,骨碎補、巴戟天、金狗脊、熟地、杜仲、枸杞子、蘇木、川續斷、黨參、淫羊藿各15g,伸筋草、豨簽草各20g,全蝎12g,水煎煮,每日1劑,早晚分服。
1.4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療效、疼痛程度、骨密度、血清因子、實驗室指標、癥狀積分。
1.4.1 療效:結合患者恢復情況進行評估,以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中醫證候積分降低超過90%為痊愈;以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改善顯著,證候積分降低超過70%,但不足90%為顯效;以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好轉,證候積分降低超過30%,但不足70%為有效;以中醫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或加重,證候積分降低不足30%。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2 疼痛程度、骨密度:用藥前后以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疼痛程度,總分0~10分,以<3分表示輕微或無痛;4~6分為中度疼痛,尚可耐受,但對睡眠有影響;≥7分為重度疼痛,對生活質量及活動能力有嚴重影響。用藥前后以美國LUNADPX-MD型雙能X線BMD分析儀進行骨密度測定,檢測第1~4腰椎正位骨密度(BMD)值并進行對比。
1.4.3 血清因子:用藥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ml,離心處理5min(3 000r/min),保存在-80℃環境下,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血清骨保護素(OPG)、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s)水平。檢測應用試劑盒購自武漢博士德。
1.4.4 實驗室指標:用藥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離心后檢測血鈣(Ca)、血磷(SP)、骨鈣素(Ost)、骨堿性磷酸酶(BALP)、甲狀旁腺素(PTH)。
1.4.5 癥狀積分: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對患者臨床癥狀表現進行分級量化,具體癥狀包含腰背疼痛、步履艱難、腰膝酸軟無力、持重困難、下肢抽筋等,結合癥狀嚴重程度進行賦值,以無、輕、中、重度癥狀分別計分0、1、2、3分,評分越高癥狀越嚴重。

2.1 療效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4.420,P=0.036<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2.2 BND 治療前兩組BMD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第1~4腰椎BMD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BND比較
2.3 血清因子及疼痛程度 治療前兩組血清因子OPG、IGFs水平及VAS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OPG水平及VAS評分低于對照組,IGFs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因子水平及疼痛程度比較
2.4 實驗室指標 治療前兩組Ca、SP、Ost、BALP、PTH水平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Ca高于對照組(P<0.05),而SP、Ost、BALP、PTH對比無統計差異(P>0.05)。見表4。

表4 兩組實驗室指標比較
2.5 癥狀積分 治療前兩組癥狀積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癥狀積分比較分)
中醫將原發性OP納入“骨痹”“骨枯”“骨萎”等疾病范疇,而骨生長發育與腎發育聯系緊密,腎精旺則骨強勁,腎精不足則骨衰弱,因而原發性OP的發生與患者機體腎精虧虛程度存在緊密關聯[5]。同時,脾虛也是導致OP發生的主要原因,在機體中,脾為生化之源,主百骸,一旦脾胃失調,則難以充運,無法發揮養胃生髓的效果,最終引發原發性OP[6]。因而在原發性OP的臨床治療中,需緊密結合患者發病機理實施對癥治療。結合上述理論,本文中采用了補腎健脾湯聯合常規西藥治療,補腎健脾湯中主要包含川續斷、巴戟天、枸杞子、豨薟草、全蝎、金狗脊、杜仲、蘇木、淫羊藿、熟地、黨參、伸筋草、骨碎補等多種中藥材,其中,杜仲可補充腎陽,熟地可補腎滋陰,輔以黨參,可有效發揮補氣健脾的功效;伸筋草、川續斷則可有效改善腎脾功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流通,緩解疼痛。諸藥聯合使用可共奏補腎健脾的效果,為原發性OP的有效治療方劑。
OPG為腫瘤壞死因子受體家族成員之一,其屬于抑制性的骨代謝調控因子之一,可起到抑制破骨細胞激活、增殖、誘導凋亡的活性[7]。IGFs則為骨組織中的主要生長因子之一,其主要起到調控成骨細胞功能的作用。有相關研究顯示,IGFs可增加成骨細胞的分化與增殖,抑制骨膠原退化,促進骨質沉積,有助于促進骨折病灶恢復[8]。伴隨年齡的增長,人體機能往往處于整體衰退狀態,OPG水平逐漸升高,IGFs水平逐漸降低,進而導致骨形成的含量不斷降低,且抑制因子活性不斷增強,最終誘發OP。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VAS評分、癥狀積分及OPG低于對照組,第1~4腰椎BMD及Ca、IGFs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針對原發性OP患者采用鈣爾奇D3咀嚼片聯合健脾補腎湯治療可發揮顯著療效,改善病癥,提高骨密度,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分析可見,健脾補腎湯中多為良好的補腎健骨藥,在該方劑中,蜈蚣具有熄風止痙、解毒散結、通絡止痛等功效。現代藥理研究顯示,蜈蚣中含有兩種類似蜂毒的成分——組織胺樣物質、溶血性蛋白質,其中含有多種氨基酸、脂肪酸、膽固醇等,可發揮止痙、抑菌、鎮痛等作用。骨碎補具有補腎活血、止血等功效,可在腎虛久瀉及腰痛、風濕痹痛等治療中發揮積極作用;同時,骨碎補還能夠促進小腸吸收維生素D,加速維生素D活化,促進鈣結合蛋白,提升腸鈣吸收效果,改善骨微結構紊亂的功效。巴戟天甘辛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助陽、祛風除濕、強筋健骨等功效。金狗脊具有祛風濕、強腰膝、補肝腎等作用,可用于肝腎不足、外感風寒濕邪等引發的腰膝關節疼痛、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筋脈攣急等治療中,多配伍杜仲、續斷等藥物;也可用于腰脊失養、肝腎不足等引發的腰膝酸軟、足痿無力等治療中,可配伍杜仲、牛膝、熟地等。熟地屬于中醫常見補血要藥,可發揮補血滋潤、益精填髓、降血壓、增強免疫力等功效。杜仲也具有良好的補肝腎、強腰膝等功效,可發揮溫補腎陽的作用,將其泡水或泡酒中均可發揮較好效果。枸杞屬于相對平和的補益藥,主要入肺、肝、腎經,具有滋肝腎之陰、滋肺陰等功效,還可發揮明目、增強免疫力等作用,對于肝腎陰虛引發的腰膝酸軟、手足發熱、潮熱盜汗等均可發揮一定調理效果。蘇木為蘇木科蘇木屬植物蘇木的干燥心材,具有行血通絡、祛瘀止痛、散風和血等作用。續斷可有效促進成骨細胞增殖,發揮抗骨質疏松的效果;黨參屬于補虛藥中的補氣藥,主要歸肺、脾經,可發揮補益肺脾之氣、補血生津等功效。淫羊藿屬于我國特有的藥食兩用植物之一,其化學成分主要為黃酮類化合物、生物堿及木質素,如淫羊藿糖、淫羊藿苷等,其藥效功能較多,主要集中在免疫、心腦血管、生殖系統、抗衰老等方面。在抑制骨質疏松方面,淫羊藿可選擇性的部分抑制去睪丸,或去卵巢后的骨高轉化率,且不減少已增加的礦化物,可發揮直接抑制破骨細胞的作用,又可促進成骨細胞增長,增加鈣化骨形成,最終發揮抑制骨質疏松形成的作用。伸筋草為臨床常用祛風寒濕的藥材,其性味較溫,可發揮祛風濕、舒筋活絡、除濕消腫的作用。豨簽草性寒,味辛、苦,主要歸肝經和腎經,可用于風濕痹痛、筋骨不利等癥;且其性味苦寒,具有化濕熱之功效,故尤為適宜痹痛偏于濕熱的病癥。全蝎則為中醫常用平肝熄風的藥材,可發揮熄風鎮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之功效。故諸藥合用,可共奏補腎健脾之功效,將其與鈣劑聯合應用則可進一步發揮積極效果,有效提升患者骨密度,改善病癥,促進預后。
綜上所述,予以原發性OP患者補腎健脾湯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感,改善其臨床癥狀及血清指標,提高骨密度,促進預后,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