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歡 吳 楊
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總醫院耳鼻喉科 450000
廣基型聲帶息肉(VCP)是發生在聲帶固有層淺層的良性增生性病變[1],是由各種慢性喉炎、用嗓過度、接觸刺激性的致病因子引起,長期進展可堵塞聲門、氣道引發呼吸困難。但是,單純用藥只能起到緩解效果,無法根治。手術切除可以達到根除效果。纖維喉鏡曲折性好,能夠經鼻置入,操作簡單,可以減少對聲帶的損傷,并可用于頸短和張口困難的患者。但是,纖維喉鏡手術患者處于局麻狀態,咽喉活動和多次鑷取息肉造成鏡面模糊,都給手術增加難度。而顯微鏡支撐喉鏡手術采用全麻,可以避免患者產生的應激反應,降低手術難度,顯微鏡可將病灶放大數千倍,使術野更加清晰,減少患者聲帶損害。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討不同手術方式治療廣基型VCP患者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103例廣基型VCP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符合《咽喉反流性疾病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診斷指南。經喉鏡檢測確診為聲帶息肉?;颊呒盎颊呒覍俸炇鹬闄鄷?。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具有神經疾病家族史患者;患有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采用抽簽的方式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51例,男25例,女26例;年齡20~30(25.67±1.34)歲;病程1~5(2.45±1.13)個月;息肉基底直徑2~14 (9.65±1.24)mm。觀察組52例,男26例,女26例;年齡20~30(25.46±1.43)歲;病程1~4(2.42±1.11)個月;息肉基底直徑2~15(9.55±2.23)mm。兩組患者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術后均給予抗生素治療,嚴禁患者食用刺激性食物,并在2周內禁止出聲。對照組采用纖維喉鏡,患者采取仰臥位,使患者肩部下枕墊與其喉部保持在同一水平;由麻醉醫師詢問患者是否有過敏史,再使用血管收縮劑收縮鼻腔黏膜,使鼻腔通道擴開,之后使用丁卡因表面麻醉鼻腔黏膜、咽部黏膜以及喉部黏膜;將纖維鏡由鼻腔寬大的一側進入至喉頭后,采用 VCP 切除術切除息肉,使用活檢鉗切除息肉,并清除創面分泌物及血液,止血。觀察組采用顯微鏡支撐喉鏡,患者采取平臥位,在患者肩部下放入墊枕,使患者保持頭部過度后仰;進行全麻后把喉鏡經患者口部進入,挑起會厭露出聲門及聲帶,并將喉鏡進一步推進到與聲帶相距4mm左右,把喉鏡固定好,使用顯微鏡將光線對準聲門,在調節焦距擴大20倍;采用喉刀把息肉與正常組織分離,再采用息肉夾鉗切除息肉,并清除創面分泌物及血液,止血。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顯效:聲帶愈合完好,患者恢復良好;有效:聲帶愈合良好,患者聲音嘶啞,但恢復良好;無效:聲帶愈合不全,癥狀未得到改善或癥狀加重。(2)手術相關指標: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手術一次成功率、嗓音恢復時間及隨訪期間復發率。(3)嗓音功能:治療前后采用感知性語音分析量表(GRBAS)對患者嗓音障礙狀況進行評估,分別從氣息度、嘶啞度、粗糙度等方面進行評價,總分15分,得分越高患者嗓音越嚴重。采用嗓音障礙指數量表(VHI)對患者生活營養影響程度進行評估,包括功能方面、生理方面、情感方面等30個條目,總分12分,分數越高對患者影響越大。(4)客觀嗓音學參數:采用嗓音學分析軟件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振幅微擾(Shimmer)、基頻微擾(Jitter),Shimmer正常值<3%,Jitter正常值<0.5%;采用DSI評分量表檢測兩組患者最長發聲時間(MPT)和嗓音障礙嚴重指數(DSI),<-2.30為重度,-2.30~1.80為中度,>1.8為正常。(5)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

2.1 臨床療效 對照組顯效22例、有效18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78.43%(40/51),觀察組顯效33 例、有效17 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15%(50/52),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332 9,P=0.006 8<0.05)。
2.2 手術相關指標 觀察組手術一次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嗓音恢復時間、隨訪期間復發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對比
2.3 嗓音功能 觀察組GRBAS、VH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嗓音功能對比分)
2.4 客觀嗓音學參數 觀察組Shimmer、Jitter值較對照組低,MPT、DSI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客觀嗓音學參數對比
2.5 不良反應 對照組患者舌體麻木3例、聲帶損傷2例、咽炎膜下出血2例、喉頭水腫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17.65%(9/51);觀察組患者舌體麻木2例、聲帶損傷2例、咽炎膜下出血2例、喉頭水腫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13.46%(7/52),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廣基型聲帶息肉是存在于聲帶固有層表面的粉紅色表面光滑的腫物,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喉炎、不正常發音及發音過度均可導致息肉形成[3]。臨床常出現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等癥狀,長期進展息肉可出現水腫及纖維化,引起局部組織增生,進而誘發癌變,促使患者聲帶受損。并且大部分息肉很難通過藥物根治。因此,臨床通過手術切除解決此類問題。纖維喉鏡是一種光纖設備,通過可透光纖維做成可彎曲的喉鏡,可以全方位觀察咽喉等部位的病變,并且纖維喉鏡對聲帶照明充分,能夠提高手術精確度[4]。但患者局部麻醉時間有限,患者會出現聲帶活動,給操作者帶來很多不便,并易對患者聲帶造成損傷。顯微鏡支撐喉鏡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能夠使患者頸部肌肉松弛,使聲門間隙增大,便于操作者進行手術,并減少對聲帶二次傷害[5]。
手術是一種較大的應激性刺激,在該刺激下機體可產生一系列對抗反應,且聲帶息肉存在較隱蔽,再加上患者聲帶活動給操作者帶來不便,都會對手術造成影響。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效果及手術一次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嗓音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隨訪期間復發率低于對照組低(P<0.05),說明顯微鏡支撐喉鏡能夠減少手術對機體的刺激。纖維喉鏡具有柔軟、細小的特征,能夠通過鼻腔進入,從而減少對患者刺激,肥胖及會厭前突的患者也可接受該方法治療[6]。但是,纖維喉鏡無法準確判斷病變部位,易損傷聲帶固有層,效果并不理想。顯微鏡支撐喉鏡通過喉部支撐使術野擴大,能夠準確判斷息肉組織,減少對聲帶的損傷,同時,支撐喉鏡采用靜脈復合麻醉下進行,患者處于昏迷狀態,對支撐喉鏡、固定聲帶及切除息肉等過程產生的心理應激反應較低,有助于操作者快速切除息肉,從而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進而加快患者康復速度[7]。
術中切除息肉對聲帶造成損傷、術后切口產生炎癥反應,都會導致患者嗓音受損,致使患者的音量、音調、音質、發音聲音持續時間以及發音的輕松程度出現異常,無法滿足患者日常活動。其中GRBAS能夠評估兩組患者嗓音障礙程度;VHI能夠評估發聲問題對患者生活影響程度;Shimmer能夠判斷聲波振幅變化率,Jitter反映聲波相鄰周期頻率變化,數值越小,說明聲學信號變化越小[8]。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GRBAS、VHI評分及Shimmer、Jitter值較對照組低,MPT、DSI較對照組高(P<0.05),說明顯微鏡支撐喉鏡能夠改善患者的嗓音功能。纖維喉鏡可適用于各種體位,能夠近距離觀察病變部位,發現較隱蔽的病變和早期病變,同時,纖維喉鏡直徑小、管腔細,對喉體的刺激較小,有助于術后嗓音的恢復[9]。但是,活檢鉗體較小,需多次對聲帶息肉進行鑷取,對喉鏡易造成污染,影響操作者判斷,對患者聲帶造成損傷。顯微鏡支撐喉鏡能夠一次性清除聲帶息肉,避免病變組織清理不完全的現象。同時顯微鏡支撐喉鏡手術清除徹底,創口恢復快,患者能夠在術后短時間內補充水分,緩解聲帶表面水分的蒸發,使聲帶表面液體層水含量升高,發聲閾壓降低,從而緩解聲帶振動對聲帶造成的損傷,促使振幅微擾和基頻微擾降低,進而緩解聲帶疲勞,改善嗓音質量,使患者能夠正常交流[10]。
本文中,兩組舌體麻木、聲帶損傷、咽炎膜下出血、喉頭水腫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顯微鏡支撐喉鏡安全性較高,不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但是本實驗所選人數較少,治療時間比較局限,還需要后期進行大量的實驗證明。
綜上所述,顯微鏡支撐喉鏡干預廣基型VCP患者效果好,通過擴大視野范圍,放大病變組織,使息肉被一次性切除,從而改善嗓音功能,恢復嗓音參數,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