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亞東
江蘇省灌南縣第一人民醫院口腔科 222500
根管手術是治療根尖周炎、牙髓病的常用手段,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可能會出現治療失敗情況,導致患者出現牙齦腫脹、疼痛、瘺管等癥狀體征。對于首次根管手術治療失敗患者,可實施根管再治療,將原充填物去除后,重新予以根管預備、消毒、充填,從而達到保留患牙目的[1]。在根管再治療中,根管預備是關鍵步驟之一,不僅要求對感染物質及原有充填物予以徹底清除,還需獲得良好的根管形態[2]。以往臨床多采用手用不銹鋼K銼進行根管預備,但其具有韌性差、錐度小及質地硬等不足。近年來,隨著口腔醫學技術進步及醫療材料革新,鎳鈦器械得到廣泛運用,其具有切削刃及溝槽設計,具有較好柔韌性及成形能力[3]。為探尋根管再治療最佳方案,本文將手用不銹鋼K銼與Protaper Universal鎳鈦器械應用于臨床,對兩者效果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后,納入2020年6月—2021年6月接受根管再治療患者86例。納入標準:(1)年齡18~65歲;(2)單牙單根管治療;(3)具備根管再治療適應證;(4)X線顯示根尖發育完全,根充不完善;(5)患者意識清楚,依從性良好;(6)患者有保留患牙需求;(7)具備隨訪條件;(8)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伴有傳染性疾病;(2)伴有肝、腎、心及血液、神經、精神系統疾病;(3)患牙根管嚴重鈣化、彎曲;(4)孕婦或處于哺乳期女性;(5)伴有其他口腔疾病(如重度牙周炎、根尖囊腫等);(6)牙體缺損;(7)入組前3d內有鎮痛藥用藥史;(8)伴有認知、視聽障礙。將其按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3例。對照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18~61歲,平均年齡(35.27±8.14)歲;根管治療原因:牙髓炎20例,根尖周炎23例;患牙位置:前牙24例,前磨牙19例。實驗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24~65歲,平均年齡(34.93±8.26)歲;根管治療原因:牙髓炎17例,根尖周炎26例;患牙位置:前牙22例,前磨牙2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攝X線片,明確根管內情況,采用高速手機將原充填物去除,使牙根管口得以顯露。實驗組采用Protaper Universal鎳鈦器械進行根管預備,D1銼旋轉進入根管(轉速500r/min),將根管冠方1/3充填物去除,更換D2銼繼續旋轉進入(轉速400r/min),將根管中1/3充填物去除,再更換D3銼旋轉進入(轉速400r/min),將根尖1/3充填物去除,采用測長儀對根管長度進行測定。對照組采用手用不銹鋼K銼進行根管預備,依次選擇15#、20#、25#K銼,以旋轉、提拉方式對根管充填物進行清除,采用測長儀對根管長度進行測定。兩組器械更換間歇,均以生理鹽水與3%過氧化氫溶液交替沖洗根管,并觀察器械是否出現折斷。充填物去除完畢后,采用棉卷隔濕,吸潮紙尖干燥管腔后封藥消毒1周,采用牙膠充填根管。
1.3 觀察指標 (1)根管預備時間及根管預備后疼痛程度:記錄根管預備時間(不含更換器械及沖洗所用時間),并在根管預備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疼痛程度予以評估,選擇10cm長的游動標尺,1cm表示1分,患者根據自身感受,滑動標定物至相應位置,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4~7分為可耐受的中度疼痛,8~10分為無法耐受的劇烈疼痛,需藥物干預。(2)根管充填質量:恰填:X線片顯示充填物與根尖距離0.5~2mm且根管充填嚴密;超填:充填物超出根尖孔;欠填:X線片顯示根管充填不嚴密。恰填提示充填成功。(3)治療結局:對兩組患者隨訪期間1年,若患者未出現疼痛、腫脹,患牙咀嚼功能正常,竇道愈合,X線顯示充填物致密、連續,骨吸收區縮小或消失則提示治療成功。

2.1 兩組根管預備時間及預備后疼痛程度比較 實驗組根管預備時間短于對照組,根管預備后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根管預備時間及預備后疼痛評分比較
2.2 兩組根管充填質量比較 實驗組充填成功率為97.67%,高于對照組的83.7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62,P=0.026<0.05)。見表2。

表2 兩組根管充填成功率比較[n(%)]
2.3 兩組治療結局比較 實驗組治療成功39例,成功率為90.70%,對照組治療成功32例,成功率為74.4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57,P=0.047<0.05)。
根管治療是口腔科常用治療手段,適用于根尖周炎、牙髓病患者,在充分清除根管內感染物后,采用生物材料對根管進行嚴密充填,可避免再感染,最大限度恢復患牙功能,并保障外形美觀。但在臨床實踐中,受根管清理不徹底、根管充填欠佳、根管封閉不嚴密、消毒不當、遺漏根管等因素影響,導致病原微生物侵入根管,從而造成根管治療失敗。對于首次根管治療失敗且具有牙體保存需求的患者,可采用根管再治療[4-5]。研究指出,根管預備與根管再治療的最終效果有密切關聯,需保障根管內感染物徹底清除,并為根管的充填提供良好條件,因此根管再治療對手術器械要求較高[6-7]。
不銹鋼手用K銼在臨床中較為常用,但近年來有研究發現,受材質限制,該器械韌性及彈性均較差,在使用過程中易出現金屬疲勞,發生折斷的風險較高,同時其椎度小,切割能力較弱,且在根管預備時易將根管內碎屑推出根尖孔,影響后續充填[8]。不銹鋼手用K銼采用螺旋及上下提拉方式操作,雖然術者能自行掌握力度,但易破壞根管形態,同時,在去除充填物時,需配合使用化學溶劑,效率較低,耗時較長[9]。隨著醫學材料不斷進步,近年來,鎳鈦器械在根管治療及再治療中得以運用。
本文分別將手用不銹鋼K銼與Protaper Universal鎳鈦器械應用于根管再治療中,結果顯示,實驗組根管預備時間明顯較對照組短,根管預備后疼痛評分明顯較對照組低,提示Protaper Universal鎳鈦器械能節省根管預備時間,提高根管預備質量。本文中,實驗組充填成功率明顯較對照組高;隨訪1年后,實驗組治療成功率明顯較對照組高,表明Protaper Universal鎳鈦器械能獲得更理想治療效果。相較于不銹鋼手用K銼,鎳鈦器械具有更好柔韌性,且特殊的切削刃及錐度設計,可提高清除效果,機用冠向下預備方式,能更好維持根管走向,最大限度避免根管偏移,同時能提高操作效率[10]。目前臨床所用的鎳鈦器械種類較多,其在切割刃角度、錐度、橫截面形態、中心鋼量方面有各特點,因此在切割效率、清理能力、安全性方面均有差異。Protaper Universal鎳鈦器械是Pro Taper鎳鈦器械的升級產品,其新增的D1、D2、D3銼可專用于清除根管原有充填物,其中D1銼切割刃更易穿透充填材料,而D2、D3銼尖端無切削作用,可減少穿孔發生[11]。得益于凸三角形的切削刃橫截面設計,Protaper Universal鎳鈦器械能使牙本質與器械刃部的接觸面積減少,在提高切削效率同時,還能降低扭力負荷。另一方面,Protaper Universal鎳鈦器械還具有高強度、抗腐蝕、形變記憶等優點,操作時器械分離風險小,且不受消毒影響[12]。
綜上所述,在根管再治療中,Protaper Universal鎳鈦器械相比于手用不銹鋼K銼,能節省治療時間,提高根管預備及根管充填質量,增強治療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