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育人是立德樹人的根本路徑??茖W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能使課程育人目標的實現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豆矊W基礎理論》課程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根本”,實施的“主導—主體”教學模式下混合式教學方法,能很好地激發教師在教學中的積極主導性和學生對知識認知的主體性,提高課程教學育人的實效。該模式下混合式教學方法的運用在本課程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值得不斷地豐富和發展。
關鍵詞:課程 “主導—主體”教學模式 混合式教學方法 實踐
中圖分類號:F061.3;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8-193-03
2019年10月教育部發布的《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中就強調淘汰“水課”,建設“金課”,課程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強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革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培養出具有深度分析、大膽質疑、勇于創新的精神和能力拔萃及素質過硬的優秀人才。教育部發布該實施意見的初衷就是為了推動高校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落實課程育人的根本目標。課程育人是立德樹人的根本路徑。課程育人目標的實現與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密不可分??茖W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在課程中的運用,能使課程育人目標的實現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豆矊W基礎理論》課程作為公安類專業的專業基礎理論課,如何高質量地實現課程育人的目標,需要在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之下,根據本課程的特色、教學對象的具體學情、師資和教學資源環境等,運用“主導—主體”教學模式下混合式的教學方法,積極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興趣,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實現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和素質的提高。
一、“主導—主體”教學模式的涵義及優勢
“主導—主體”教學模式是指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要調動教與學兩個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通過這種新的教學思想來優化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以便培養出具有高度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1]。該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堅持“以學生為根本”,在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通過教師的管理監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避免學生在學習中不偏離教學目標的要求;另外又要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在對知識由淺及深、由表及里地不斷追求中實現深度思考和學習,養成復雜思維的自覺和提升解決復雜問題的創新能力。
目前在各級各類學校中采用的教學模式主要有兩大類:一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二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2]?!爸鲗А黧w”教學模式既避免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中的教師主宰、“填鴨式”滿堂灌、學生探究創新精神不強等弊端,也避免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的忽視教師引導和管理監督、忽視師生情感交流和互動等弊端。“主導—主體”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堅持“以學生為根本”,整合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的兩大教學模式的優勢,做到揚長避短,既重視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兼顧充分體現學生的認識主體作用,調動了“教”與“學”兩個方面的主動積極性,實現對學生高質量的培養。
二、“主導—主體”教學模式下混合式教學方法的實踐
“主導—主體”教學模式在《公安學基礎理論》課程中的運用是通過混合式教學方法來實踐?;旌鲜浇虒W方法的優越性,使得“主導—主體”教學模式的理念在本課程中得到最大的有效發揮。
(一)混合式教學方法的涵義及優勢
混合式教學方法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數字化或網格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3]。該教學方法不是將教師課堂教學和學生在線學習等機械地相結合,而是充分地將線上線下、課堂內外有機結合,把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認知主體性深度融合,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學生學習,監控好學習這一全過程;又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性,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激發出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其知識的習得與能力的提升是在其主動建構的過程中完成。
混合式教學方法從時間維度上來看不再局限于課堂時間,而是將時間從課堂延伸到了課前和課后;從空間維度上來看也不再局限于教室,而是將空間從教室拓展到了網絡線上空間;從學習的深度來看能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從低階學習層次的識記、理解和運用,很好地延伸到高階學習層次的分析、評價和創造?;旌鲜浇虒W方法在教學中能很好地兼顧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認知主體地位,利用網絡信息平臺為學生創造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強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解決好創新性、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問題,杜絕教師“一言堂”“滿堂灌”和學生被動聽的現象?;旌鲜浇虒W方法的特點和優勢能夠很好地發揮“主導—主體”教學模式的理念,堅持了“以學生為根本”,有利于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
(二)“主導—主體”教學模式在混合式教學方法設計中的體現
《公安學基礎理論》課程采用混合式教學方法貫徹“主導—主體”教學模式的理念,可以從課程教學的課前階段、課堂階段、課后階段三個方面來了解:
1.課前階段。教師根據課程教學目標要求,在學習通等教學網絡平臺上建好網課。該網課的內容就包括高質量的教學音視頻、PPT教學課件、教案、教學題庫、教學拓展資源等。教師課前對授課學生進行學情分析,在授課班級中打亂男女性別和根據學生學習基礎異質性進行分組,然后通過學習通等教學平臺發布課程學習任務和要求,明確學習知識內容的重難點,布置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或和所在小組討論完成的課前考核作業并同時告知學生該作業成績計入課程最終考核成績。學生通過學習通等教學平臺收到教師課前發布的學習任務后,在教師發布的任務驅動下,根據自己個人的時間安排完成教師課前發布的在線學習任務。學生在學習中如遇到疑難問題可以通過學習通等教學平臺向教師或其他同學發布討論,或和自己小組同學討論后再向教師和其他同學發布討論。教師收到學習通等教學平臺的通知信息后,可以及時地通過在線平臺參與引導,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究問題,解決疑惑。當學生通過課前在線學習按照要求獨立完成或者小組討論完成教師課前發布的作業時,教師將學生們完成的作業交給學生們交叉互評。在交叉互評中,這樣有利于學生站在批判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最后在此基礎之上再做總評,并及時將評價情況反饋給學生。教師如果發現某學生未按時間和要求完成教學平臺發布的學習任務和課前考核作業,可以通過教學平臺向該生發布督促完成學習任務的督促信息。教師在課前發現學生通過自學對知識的掌握已經十分熟練,可以一對一推送更多的拓展資源讓學生去學習或推送更加復雜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和探究,從而提高學生深度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因材施教。總之,我們希望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和監控,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這種在線學習方法,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按照識記、理解和運用的層次不斷深入。
2.課堂階段。教師在課堂上課之前總結學生課前在線學習的情況,對學生通過課前在線學習掌握本節授課內容知識點的效果進行學情評估,對通過教學平臺課前討論交流還未解決的疑難點進行梳理。在課堂上課之后,教師在課堂上首先對課前在線學習的情況進行通報;其次對前次授課內容的重難點知識進行簡單回顧;然后根據課前在線學習效果的學情評估對本次課內容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其中教師應著重對本節課授課內容的重難點知識和課前通過教學平臺討論交流未解決的疑難點問題進行講解,并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情景討論和要求各組將自己討論出的結果在課堂上進行分享,通過分組協作培養學生的協同合作能力,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自己對知識認知的主體作用,在主動積極性下展開對知識的探究,讓學生養成復雜思維的自覺,培養學生思考和創造性解決復雜問題的思維和能力。總之,我們希望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作為知識認知的主體作用,通過師生情感溝通和交流互動、生生互動,在情景分析和復雜問題的解決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復雜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努力實現對知識的掌握進階到分析、評價和創新。
3.課后階段。在課堂教學結束之時,教師布置具有開放性和挑戰度的問題作為課后考核作業,要求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或社會實踐后在學習通等教學平臺上完成。學生在獨立思考、小組討論或社會實踐中遇到疑問時可以通過學習通等教學在線平臺與其他同學和教師進行討論交流。教師通過在線平臺及時進行引導和解疑。學生在規定的課后時間內通過探究和實踐,將完成好的作業發布于學習通等教學在線平臺,并交由其他同學互評。教師最后在學生互評后的基礎上進行總評,并將評價情況及時反饋給學生和進行登記備注??傊覀兿Mn后通過對具有開放性和挑戰度的問題進行探究和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進一步地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在教師的引導下培養學生開放性的復雜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創新性能力,在對知識掌握的基礎之上努力實現初級創新。
三、教學效果與思考
(一)教學效果
通過教學實踐,我們發現《公安學基礎理論》課程在“主導——主體”教學模式下采用混合式教學方法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呈現得更密切;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更高了,學習態度更好,學習合作精神也更強,上課的抬頭率和課堂活動的參與度都明顯提高,學習成績也更好。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都能得到正確的樹立,對熟練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復雜問題的復雜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也更強。
(二)教學思考
“主導—主體”教學模式下混合式教學方法在《公安學基礎理論》課程教學的運用中,既充分發揮了教師教學的主導作用,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體積極性,使課程育人目標的實現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教學實踐,對該模式和方法在本課程中的運用,我們總結思考如下:
1.堅持以學生為本,激發學生學習主體積極性。在教學中,實踐“主導—主體”教學模式下的混合式教學方法時,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根本”,教學為學生服務的宗旨理念。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思考“把學生要培養成什么樣的人”“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學到什么知識和能力”“學生將來能夠具備什么樣的職業勝任力”等問題,并緊緊圍繞這些育人目標開展教學。同時,教師也應當看到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通過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在知識的探究中對知識具有建構的作用。如何充分的發揮學生在知識建構中的主體積極性?教師首先需要尊重和相信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具備對知識建構的能力,另外也應當理性的看到學生學習的惰性,因而需要教師采取積極的引導方式去激發和啟發學生,讓學生在學習探究過程中充分地發揮學習主體積極性,培養學生在知識的探究中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態度和主動積極思考復雜問題的思維自覺及自我提升創造性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2.提高教師職業素養,充分發揮教學主導作用。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是學生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主導—主體”教學模式下混合式教學方法的運用能否發揮其積極的作用,其首要必備條件就是教師須具有甘于奉獻的精神去積極引導和啟發學生,精心培育學生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在課程育人中需要用自身高尚的師德師風和崇高的道德品質去感染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及形成崇善向上的高尚品質。教師需要以“蠟燭燃盡淚始干”的奉獻精神將自己大量的工作生活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課程教學設計、網絡課堂搭建、師生交流互動、在線咨詢答疑、教學題庫建設和學生作業批閱等教學環節的工作中,通過精心的設計和實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另外,該模式下的混合式教學方法的運用,也需要教師具有熟練運用網絡信息技術的教學技能,在課程教學設計的全部階段都能夠熟練地運用在線網絡平臺和其它信息化教學手段,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豐富的資源環境條件。因此,我們提高教師的綜合職業素養,有利于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3.搭建好教學平臺,整合資源達到優勢互補?!爸鲗А黧w”教學模式下混合式教學方法的實施主要依托“線上”和“線下”兩塊教學平臺陣地。因此,在教學中需要搭建好“線上”教學平臺和“線下”教學平臺?!熬€上”教學平臺的搭建需要有穩定流暢的網絡環境、完善的在線課程建設、精美的教學課件、詳實的教案、豐富的教學題庫和拓展資源等。“線下”教學平臺的建設需要教師利用課堂、課外實訓場地進行精心設計,充分發揮“線下”師生能面對面地實現情感交流和溝通互動、生生互動及能實踐操作運用的優勢。因此,搭建好該模式下混合式教學中的“線上”和“線下”教學平臺,整合兩平臺的教學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有利于混合式教學的實施。
4.用好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與“學”。在課程教學中要充分地調動混合式教學方法中教師積極發揮其主導作用和學生發揮其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還需要用好激勵機制。通過激勵機制的運用對教師的積極表現予以獎勵,是對教師在“主導—主體”教學模式下混合式教學方法的實施中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對學生進行引導、啟發而樂于奉獻的肯定,有利于鼓勵教師再接再厲;通過對學生課程考核中增加學生學習過程化考核的比重,有利于激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主體積極性。
5.積極創新,豐富好混合式教學的內涵和形式。當前,“主導—主體”教學模式下混合式教學方法的運用為本課程育人目標的實現提供了較優的路徑。信息技術的更新日新月異,我們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根本”,在積極地運用好不斷創新的信息化技術手段下,豐富和發展好該模式下混合式教學的內涵和形式。
四、小結
“主導—主體”教學模式下混合式教學方法能夠很好地激發教師在課程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和學生在知識認知過程中發揮主體作用,實現課程育人目標。但是,課程育人永遠在路上,如何更好地堅持“以學生為根本”,高質量地實現課程育人的目標,我們今后還需要不斷地努力豐富和發展“主導—主體”教學模式下混合式教學方法的運用。
[基金項目:本文為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公安學基礎理論>混合式課堂的建設探究》(立項編號:HNJG-2020-1157)。]
參考文獻:
[1][2] 何克抗.“主導—主體”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J].電教理論討論,2000(02)
[3] 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J].中國電化教育,2004(03)
(作者單位:湖南警察學院 湖南長沙 410138)
[作者簡介:蔡倫(1984—),男,碩士研究生,湖南長沙人,湖南警察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公安學研究。]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