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海洋與漁業》記者 李易珊綜合
6月18日,在廣東省江門市臺山上川烏豬洲海域,臺山海洋發展集團首批重力式網箱下海錨定安裝工作正式啟動,隨著這批網箱的陸續啟用,預計每年將有5萬公斤金鯧魚從這里起捕。這是江門在實現建成現代化海洋牧場宏圖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江門,作為廣東省7個現代化海洋牧場先行市之一,日前召開農村工作會議暨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工作會議,提出堅決貫徹落實新糧食安全觀、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以“種苗培育、深海養殖、精深加工、裝備制造、租賃服務、海上風電”六位一體思路,謀劃建設海工裝備產業園、水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廣東(江門)漁港經濟區,建設“全域型”現代化海洋牧場,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藍色引擎”。
江門是海洋大市,擁有414.8公里大陸海岸線和4880平方公里的廣闊海域,海洋漁業資源稟賦優越。2022年水產品總產量居全省第四位,其中,海水養殖面積達18817公頃。據江門市農業農村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22年該市已建成重力式深水網箱32個。截至2023年6月底,新建成重力式深水網箱60個,在建重力式深水網箱60個,在建桁架類網箱平臺1個。預計到2023年12月底,全市累計建成重力式深水網箱152個,桁架類網箱平臺1個。
近年來,江門市委、市政府將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多次把“謀劃建設海洋牧場”寫進市委、市政府工作報告中,聯合發展和改革、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招商等職能部門和沿海鎮政府共同發力,全面統籌推進海洋牧場建設規劃制訂、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組織申報、項目引進落戶等工作,及時研究解決項目相關問題。
在省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推進會上,江門提出,將在臺山建設集種苗繁育、深海養殖、風力發電、休閑垂釣、生態旅游為一體的大型智能化海上平臺,打造“全域型”現代化海洋牧場,依托粵港澳大灣區(江門)農產品交易流通中心、省農產品加工示范區,引領倉儲物流、精深加工、海工裝備等產業集聚,進一步壯大藍色經濟。
串珠成鏈,江門以四大漁港為依托,推動向海一側發展深水網箱、休閑漁業、海島旅游,向陸一側發展水產種業、精深加工、冷鏈物流、漁獲交易、裝備制造等,打造“陸海接力,岸海聯動”產業集群。近期,還編制了《江門漁港經濟區建設規劃(2021-2030年)》,圍繞充分發揮崖門漁港的休閑文旅優勢、廣海漁港的漁獲集散交易中心優勢、橫山漁港的精深加工和水產種業(生蠔、青蟹)優勢、沙堤漁港的深遠海漁業、漁船服務基地優勢,逐步打造造船、船舶補給、漁貨交易集散、冷鏈加工、休閑文旅五大中心平臺,形成漁港經濟區建設項目清單,統籌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拓展藍色經濟發展新空間。
今年2月以來,江門市持續集結行業力量,先后成立了江門海洋集團有限公司、江門市港口集團有限公司,臺山科普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臺山農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臺山海洋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臺山港口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充分發揮國有企業主力軍的優勢作用,以國有資本引領撬動海洋漁業產業,為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引項目、聚資源、拓市場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推進打造“海洋牧場+海上糧倉”融合示范樣本建設,推動多產業融合發展,奏響藍色新樂章。
其中,江門海洋集團有限公司專門負責海洋牧場相關項目開發建設,已在6月中旬完成海水養殖、海工裝備、海上風電等關鍵技術崗位人員的招聘工作。臺山海洋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臺山海洋產業核心投資運營平臺、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和海洋戰略資源整合平臺為定位,負責統籌整合涉海洋資金、資產、資源,布局現代海洋漁業等產業領域。該公司成立以來,按照江門、臺山兩級部門的有關要求,充分依托現代養殖設備,加快推進深海養殖工作,計劃于今年內建造60個周長90米的重力式網箱。
2022年9月,江門市在上川島北側掛牌出讓了一片600公頃面積的海域,這是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部署開展養殖用海海域使用權市場化出讓試點工作以來,出讓面積最大的一宗。臺山海洋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臺山市烽火角水產養殖基地有限公司正是項目競得者,下一步將圍繞底播貝類養殖等開展工作,建設底播型海洋牧場。

臺山市是我國著名僑鄉,現已成為江門市西南部地區海洋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臺山海域面積4778平方公里,占全江門的97.9%,是江門市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的主戰場。今年以來,臺山立足海洋優勢向海圖強、向海要糧,高標準建設“邑海糧倉”。據統計,臺山現有重力式網箱92個,在建60個,預計今年內可達150個以上。據透露,臺山力爭成功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并此為載體,帶動精深加工、休閑漁業、濱海旅游、漁業裝備等產業發展,推動海洋漁業轉型升級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臺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海洋牧場的規劃建設工作,持續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疏近用遠工程,并從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給予有力的支持。為了加快近海傳統養殖漁排、蠔排升級改造,補齊現代化海洋牧場海上和陸地配套設施短板,臺山市制定了《臺山市海洋牧場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工作方案》,逐步清拆原有非法用海設施及構筑物、在開放式養殖用海進行貝類底播及吊養增殖、新建人工魚礁、設置礁區警示浮標和礁區陸地警示牌等任務。2023年重點開展近海養殖生態升級、深海重力式網箱和桁架類網箱平臺建設。與此同時,臺山市主動加強對上溝通,積極爭取中央漁業發展補助資金支持,撬動社會資本。2022年引進了旭逸驊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在臺山市上川島北部海域建成32個重力式深水網箱(其中12個周長60米,20個周長90米),形成至少7.2萬立方米的養殖水體,主要以金鯧魚養殖為主,年銷售量1500噸,年銷售額約4000萬元。2023年引進江門市廣通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在臺山川島海域建設60個重力式深水網箱(周長75.7米),項目建成后預計可投放泥猛魚苗90萬尾、石斑魚苗190萬尾,綜合年收入預計可達1億元以上。

6月18日,隨著組裝工序最后一步的結束,30個重力式網箱在臺山市烏豬洲高冠村近岸處亮相。不同于普通網箱,這批網箱安裝了光伏板、監控攝像頭等,可對養殖環境及養殖對象生長狀況進行實時監測。作為深遠海養殖的大型裝備,重力式網箱具有養殖能力高、抗風性能強等優點。若用于養殖金鯧魚,一般養殖1年即可上市,單個網箱年總產量可達5萬公斤,是名副其實的深遠海養殖“重器”。
在保障企業快速“通關”、簡化手續方面,江門做了大量探索創新。針對養殖單位、個人申請用海需提交單個具體項目海域使用論證報告的問題,臺山市自然資源局委托中環宇恩(廣東)生態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川島海域、廣海灣、黃茅海用海區三塊開放式養殖用海區整體海域使用論證的工作。對開放式養殖用海區海域使用的性質、規模和特點進行科學研究,分別編制了《臺山市開放式養殖用海區(川島海域用海區)海域使用論證報告書》《臺山市開放式養殖用海區(廣海灣用海區)海域使用論證報告書》《臺山市開放式養殖用海區(黃茅海用海區)海域使用論證報告書》,實施“標準海”供應,實現“拎包入住”“拿海即開工”,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為打通上下游配套服務保障,一方面完善冷鏈倉儲物流設施的建設。江門市供銷社出臺了《江門供銷公共型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骨干網建設實施方案》,推動廣東供銷公共型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骨干網和江門市農產品冷鏈物流優勢產區產業園建設。2021年以來,新開工建設大型公共型冷庫4個、縣域儲備冷庫6個以及產地預冷冷庫15個,新增冷庫容量超過10萬噸,大大提升農產品特別是水產品冷鏈配送水平,補齊農產品“最后一公里短板”。2023年,市供銷社爭取省供銷社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試點改革冷鏈服務專項,重點選取生蠔、魚等水產品,通過冷鏈倉儲物流服務補貼方式推進江門市特色和大宗農產品冷鏈流通服務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繼續強化提升漁港服務能力。廣海漁港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2022年被批準為國家級海洋捕撈漁獲物定點上岸漁港。江門計劃利用廣海漁港升級改造和整治維護項目二期工程形成的65畝陸域,打造一個占地2萬平方米的現代化漁獲物集散中心。項目預計總投資1.5億元,正在進行土地平整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6月27日,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門市分公司(簡稱“江門人保財險”)成功出具江門市首單海水網箱保險,為臺山海洋發展集團有限公司60個重力式深水網箱提供高達2800萬元風險保障。記者了解到,在此之前,保險市場對海水網箱養殖的支撐不足,市面上缺少相關保險產品,首單深水網箱養殖風災指數的出現,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接下來,江門人保財險還將圍繞深海養殖、精深加工、冷鏈物流等方面,推廣政策性水產養殖保險、政策性海水網箱養殖風險指數保險、海產品食品安全責任保險、海產品貨物運輸保險等保險產品。
7月13日,江門市國資委、江門公用事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舉辦江門海洋牧場產業發展對接大會。江門海洋集團與新會銀海發展公司、臺山海洋集團、廣遠漁業集團簽署江門海工裝備有限公司合作意向書,與江蘇中洋集團簽訂海洋牧場合作發展戰略框架協議,并與相關金融機構簽訂意向授信協議,授信金額達160億元,為海洋牧場建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