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海洋與漁業》記者 羅茵 圖|周禮雄
石首魚因腦中耳石大而得名,《淳熙三山志》卷四二記載:“石首魚,頭中有石如棋子”。石首魚是我國重要的經濟魚類,金鮸魚、大黃魚、黃唇魚等高經濟價值的魚類均屬于石首魚科。
作為廣東沿海城市的重要經濟魚類,石首魚類被視作深遠海養殖的適宜品種,多地正開展石首魚類的養殖試驗,為“粵海糧倉”注入新生力量。去年,5萬尾鮸魚被投放至南澳縣平嶼以西海域的深水網箱養殖區,進行南澳深水網箱的試驗性科學養殖;今年5月,湛江灣實驗室現突破大黃魚育種與養殖關鍵技術,行業人共同組建深遠海養殖創新聯合體,攜手推動硇洲族大黃魚育繁推一體化;今年6月,惠州市擬定《惠州市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工作方案》,提出創建以金鮸魚、黃唇魚、大黃魚為核心品種的全省重要漁業種業中心,為深水網箱、工廠化養殖提供種業支撐。

石斑魚苗
世界范圍內石首魚類有 70屬300多種,我國有14屬31種,廣泛分布在熱帶及溫帶的大陸沿海及大陸架。石首魚類中有幾個著名的珍貴魚種,如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水中大熊貓的“東莞黃唇魚”、食藥同源的“香港白花魚”、五大名膠的“潛江赤嘴”、幾近滅絕的“南海大黃魚”等,中國大多數的珍稀名貴石首魚類原產地均分布在廣東海域。
當下,廣東正“疏近用遠”,發展深遠海養殖,大力推動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唱響逐夢深藍的號角。由于深遠海養殖環境對養殖品種特性的、有更嚴格的要求,目前深遠海養殖最多的品種是金鯧魚、軍曹魚和石斑魚等,容易造成品種單一及出現供過于求的現象,行業人也在摸索更多適合深遠海的養殖品種。
基于深遠海養殖的成本投入,除了品種抗風浪,環境適應力好,能適應養殖裝備等,還需要其價值高及產業鏈長,相比而言,作為原產于廣東的大型石首魚類具有多項優點,有望在海洋牧場建設中發揮更大價值。
去年國慶期間,汕頭市耕泰洋公司在南澳縣平嶼以西海域的深水網箱養殖區進行5萬尾的鮸魚投放,在深海中進行養殖。鮸魚,屬鱸形目石首魚科魚類,其外形酷似鱸魚,又叫米魚、鳘魚等,肉層厚實、口感鮮甜、富含蛋白質,為海產經濟價值較高的魚類之一;除鮮食外,刺少骨軟的鮸魚也是制作魚丸、魚塊等預制菜的上等原料,在飲食界頗有盛名。在惠州一方海養殖海域,漁旅融合型“粵港澳深水網箱養殖生態產業園”正建在那里,里面的深水網箱設備也在試養石首魚類。
在石首魚類中,黃唇魚被農業農村部列入“中國十大水產優異種質資源”。黃唇魚又叫大澳魚、金錢鮸,為中國特有魚種,素有“國寶魚”“黃金魚”“海中大熊貓”之美稱,是目前唯一被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的旗艦性海水魚。
近年來,受自然環境和過度捕撈影響,黃唇魚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瀕臨滅絕,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物種。2021年,廣東省鰉鯨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鰉鯨公司”)技術團隊首次攻克了全球極危物種黃唇魚人工繁殖技術,成為目前國內唯一擁有黃唇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人工繁殖許可證”的單位。去年7月,黃唇魚在惠東成功實現人工繁殖,也是國內首次實現人工調控條件下多次自然產卵。
今年5月底,惠州市黃唇魚種源保護與技術研究中心暨大黃魚南方種業創新園項目在惠東港口沙咀尾啟動。活動現場,惠東縣政府與廣東鰉鯨公司、一方海(廣東)海洋牧場有限公司簽訂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合作框架協議,惠東農商銀行向廣東鰉鯨公司進行授信。
目前,惠州市農業農村局擬定《惠州市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工作方案》,將大力實施七大工程,推動海洋牧場全產業鏈發展。按照方案,惠州將培育壯大漁業種業,建設“一院五基地”(現代漁業應用研究院,區域性活體種質資源基地、黃埠種業基地、中國石首魚原種保育與種業創新基地、石斑魚種業基地、鐵涌牡蠣(蠔)種業基地)的現代漁業種業集群,創建以金鮸魚、黃唇魚、大黃魚為核心品種的全省重要漁業種業中心。據悉,惠州市黃唇魚種源保護與技術研究中心、大黃魚南方種業創新園將由廣東鰉鯨公司重點開展黃唇魚的保育、繁育、選育,開發利用技術研究以及南海硇洲族大黃魚人工繁育產業化應用。
大黃魚,是石首魚類中的網紅品種。在海產魚類中素有盛名,曾被譽為我國傳統“四大海產”之首。大黃魚曾因為味美和營養價值高而成為珍饈,但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由于過度捕撈,野生大黃魚逐漸稀少。后來,行業人通過人工繁殖,在上世紀90年代攻破人工育苗,漸漸地,大黃魚養殖形成產業規模,向福建沿海縣市及浙江、廣東等地輻射。
今年5月,硇洲族大黃魚育繁推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湛江、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內舉行,8家單位共同組建深遠海養殖創新聯合體,4家單位攜手推動硇洲族大黃魚育繁推技術,力爭3年內完成硇洲族大黃魚的育繁推一體化構建,實現大黃魚的深遠海規模化養殖。
目前,湛江依托湛江灣實驗室、廣東海洋大學等科研機構,全力打造南方水產種業基地,成立硇洲族大黃魚及章紅魚、金鯧魚研究院,開展對硇洲族大黃魚、章紅魚、金鯧魚等優勢特色品種系統研究,充分挖掘適合湛江海域養殖的優勢品種,加強地方特色品種保護和開發利用,健全水產育、繁、推一體化良種體系。其中,硇洲族大黃魚研究院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松林組建科研團隊,制定了大黃魚研究實施方案。
據廣東鰉鯨公司高級工程師顏闊秋透露,大黃魚按照種群生態劃分,分為岱衢族、閩-粵東族和硇洲族三大地理種群,其中岱衢族、閩-粵東族兩個種群的大黃魚均進行了開發研究,并在福建、浙江等地形成了產業規模,而分布在珠江口以西至瓊州海峽以東的南海硇洲族大黃魚尚未進行開發利用。相對別的大黃魚品種,硇洲族大黃魚經常在深水區活動,更適應深遠海環境,這一特性使它在廣東發展深遠海養殖中成為更具備優勢的品種,規模化養殖后將有效解決福建閩-粵東族大黃魚和浙江岱衢族大黃魚耐高溫能力差無法在南海地區全程養殖的產業發展瓶頸,有望成為未來南海海域深遠海養殖的重要發展品種。
廣東鰉鯨公司是廣東少數保存有硇洲族大黃魚群體的企業。在其總部,記者看到了墻上掛著石首魚科的標本,顏闊秋展示了其獲取大黃魚種群的視頻,并介紹了不同種類大黃魚的外形差異。他告訴記者,當時業內人士都知道他在找大黃魚,大約在兩年前,有漁民打電話告訴他發現了大黃魚,他連夜趕過去,收集起了一批約6萬尾的硇洲族大黃魚群體。
收集到硇洲族大黃魚后,廣東鰉鯨公司在全國率先開展了硇洲族大黃魚野生幼苗采集馴化、保活運輸及深海網箱養殖試驗,取得了良好的養殖效果。廣東鰉鯨公司在大黃魚種業工程和產業發展中做出了大量的儲備性工作。顏闊秋透露,目前他們積累了一定體量的硇洲族大黃魚種魚,未來計劃開展繁育試驗,爭取為廣東的養殖戶和企業提供優質的大黃魚苗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