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成宇,方永勝
(安徽工程大學數理與金融學院,安徽蕪湖 241000;安徽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安徽蕪湖 241000)
中小企業對我國就業、稅收和經濟發展作出了顯著的貢獻,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對社會穩定和經濟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自身抵押能力弱、財務信息不夠透明等內部原因與當下金融創新程度較低、金融供給不足等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常面臨著融資難、融資慢等問題。如何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是經濟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金融科技是以科學技術為基礎的金融創新,它以創新性的業務模式、應用和產品,引發金融市場、金融機構以及金融服務方式的變革,同時也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提供了新的思路。一方面,金融科技的發展影響金融機構收集和處理信息的方式,降低其與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不斷發展使得銀行業競爭環境發生改變,為中小企業獲得信貸供給帶來新機遇。基于此,以2011—2020 年長三角城市群原中小板上市公司為樣本,基于螞蟻金融服務集團數據構建的城市級金融科技指數作為金融科技的代理變量,構建度量銀行競爭的指標,分析金融科技對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影響及傳導路徑。
在現有文獻中,對“金融科技-中小企業融資約束”之間的關系多持正面態度,原因有以下五個方面。第一,金融科技以其特有的數據挖掘能力,可以有效降低資金供求雙方的信息不對稱,避免相關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1]。中小企業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在一系列新興技術手段驅動下得以提高,降低了中小企業融資成本與金融服務成本。第二,金融抑制會造成資源配置錯亂,存貸款利率是金融抑制的表現形式之一,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難題[2],而隨著金融科技發展水平的提高,銀行存款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金融抑制程度也隨之降低[3],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利好。第三,傳統金融機構在提供貸款時,往往會要求提供抵押品。對財務信息透明度低、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在抵押品上會要求更加嚴格,而中小企業常常缺乏符合要求的實物抵押品。金融科技能夠促進線上數據征信,改變抵押模式,實現由傳統實物抵押向信用抵押的轉變,幫助中小企業走出缺乏實物抵押品的困境[4],從而緩解融資約束。第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離不開充足的金融供給,而傳統金融機構受限于其網點的局限性,無法為中小企業提供及時、有效的金融供給。金融科技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打破了傳統金融機構物理網點的局限性,為實現金融服務廣泛覆蓋提供了堅實基礎[5],增強了區域間金融資源的流動性,有效提升了中小企業融資可得性。金融科技發展水平提高表明有相對充足的金融供給[6],使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成為可能。第五,對中小企業來說,由于其財務信息透明度較低等原因往往無法享受傳統金融機構提供的有關金融服務。金融科技發展水平的提高,使金融機構推出更多個性化與多元化相結合的金融服務,不僅拓展了金融服務領域,也使得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更加多樣化。
關于金融科技對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影響,現有文獻多以各省或各地級市的中小企業為研究樣本,分析中小企業融資約束與金融科技的關系,結論顯示金融科技的發展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存在積極作用,并發現金融科技主要是通過降低資金供給雙方信息不對稱程度、提升金融服務的可得性等方式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約束[7-8]。在研究對象的選擇上,創新性地選取長三角城市群,在以往研究文獻的基礎上,以金融科技發展情況為依據,對各地級市進行區分,分析金融科技發展位居全國前列城市群中的中小企業融資約束是否在金融科技的作用下得到有效緩解,以及是否存在不同的作用機制。金融科技指數可以被分解為三個子指標,即覆蓋廣度(Usage)、使用深度(Coverage)以及數字化程度(Digit)。為進一步研究金融科技從哪些方面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約束,分別用三個子指標替換金融科技進行實證分析。結合上述分析,提出假設1。
假設1:金融科技發展有助于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約束。
邱晗等指出,隨著金融科技發展水平的提高,各類金融科技公司應時而生。這些金融科技公司的主要業務與傳統金融機構多有重合,且在金融科技的加持下,往往能夠提供比傳統金融機構更加精準的服務,搶占了大量存貸款市場,加劇了銀行競爭[9]。謝治春等通過設計探索性案例,分析發現金融科技的發展會推動不同資產規模的商業銀行采取差異化發展戰略[10]。孟娜娜等通過構建空間計量模型研究了金融科技對銀行競爭的影響,發現金融科技通過“市場擠出”和“技術溢出”兩個渠道影響銀行競爭[11]。王錦虹研究發現,金融科技的發展正逐步創造一個全新的金融系統,并衍生出一系列互聯網金融產品,以其特有的獲客渠道和便捷性完成了對傳統金融機構功能的部分替代,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銀行間的競爭[12]。封思賢等研究發現,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自由化受到金融科技的推動,存款利率提高,凈息差減少,銀行風險與資金成本不可避免地上升,銀行在支付中介和信用中介等方面的壟斷被削弱,使得銀行間的競爭不斷增強[13]。
當下多數學者在研究金融科技、中小企業融資約束及銀行競爭時,主要研究它們兩兩之間的關系,關于三者之間關系的研究較少。但銀行競爭對中小企業融資約束存在著天然的復雜效應,加之金融科技從不同渠道推動了銀行間競爭,三者之間可能存在著某種聯系。基于此提出假設2。
假設2:銀行競爭是金融科技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中介渠道之一。
1.樣本選擇
根據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長三角城市群27 個城市的金融科技發展水平位居于全國前列,故選取2011—2020 年長三角城市群原中小板上市公司作為初始樣本。借鑒相關研究,對初始樣本進行篩選。第一,由于行業的獨特性,去除原始樣本中的金融企業。第二,為提高結論的準確性,去除原始樣本中ST、*ST 公司及控制變量缺失的公司。篩選后樣本包含215家公司。
2.數據來源
金融科技的數據由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和螞蟻金融服務集團的研究團隊提供,包括2011—2020 年的省市級數據和2014—2019 年的縣級數據。采用城市級別的數據,可以包含更多觀察結果,且大多數上市公司實際上都位于市中心。公司層面數據來自CSMAR、Wind 金融終端。從銀保監會網站獲取金融許可證信息,整理出各銀行分支機構的數據,最終計算出各年份各地級市的各銀行分支機構的數量,并據此構造銀行業競爭指標。
1.融資約束
對融資約束的度量,采用Hadlock和Pierce提出的SA指數[14],通過選取企業營業年限和資產規模兩個相對外生的變量增強測算結果的穩健性。研究發現,當企業資產少于45 億美元時,企業融資受約束的程度與SA指數成正相關。具體計算方法為:
其中,Size=ln(企業資產總額/1000000),age為企業上市年限。
2.金融科技
參考孟娜娜等的研究[11],以基于螞蟻金融服務集團數據構建的包括331個城市的城市級金融科技指數作為金融科技發展水平的代理變量。同時,借鑒解維敏等的做法[15],將金融科技降維至覆蓋廣度、使用深度以及數字化程度后的數據作為金融科技替代變量進行實證研究。
3.銀行競爭
參考張璇等的研究[16],利用中國銀保監會公布的金融許可證信息,統計長三角城市群各年度六大國有銀行分支機構數量以及全部商業銀行分支機構數量。以某地級市六大國有銀行分支機構占該地區所有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的比重(CR6)測度該地區的銀行業壟斷程度。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Bankn為n城市內各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總數,Bankm代表n城市內m銀行的分支機構總數。由于銀行競爭與銀行壟斷程度是負向關系,借鑒方芳等的研究[17],使用1-CR6(Compet)來衡量銀行競爭,Compet值越大,表示銀行業競爭程度越高。
4.控制變量
借鑒Cornaggia、蔡競等的研究[18-19],設置了企業成長能力、資產負債率等七個影響企業融資約束的企業層面指標以及企業所在城市人均GDP 的地域指標。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表2 顯示了樣本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其中金融科技的均值為212.649,最小值為45.431,最大值為334.478,標準差為72.654,表明樣本中各地級市的金融科技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

表2 變量描述性統計
參考王相寧等的研究[7],通過建立固定效應模型(3)檢驗金融科技發展對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影響。為了更加深入地探索金融科技發展對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影響,借鑒已有研究,進一步將金融科技分解降維至覆蓋廣度、使用深度和數字化程度三個具體層面,并依次進行實證檢驗。
有關“中介效應”實證分析策略的設計,借鑒Imai等相關文獻的做法,建立模型(4)、模型(5)[20]。
其中,FCi,t表示企業受到的融資約束,Fini,t表示金融科技發展程度,Competi,t為銀行競爭,Controli,t表示控制變量,εi,t為隨機擾動項,下標i和t分別代表企業和年份。待估參數α1反映了金融科技發展程度Fini,t對中小企業融資約束FCi,t影響的總效應。參數β1表示Fini,t對銀行競爭Competi,t的影響。待估參數γ2用以識別金融科技Fini,t通過銀行競爭Competi,t影響企業融資約束FCi,t的中介效應。圖1為中介效應模型的示意圖。

圖1 中圖1介 中介效效應應模模型示型意示圖意圖
依據變量系數的顯著性,判斷中介效應是否存在。(1)若α1顯著,即金融科技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總效應顯著。(2)若β1和γ1都顯著,且γ1在絕對值水平上小于α1,則存在部分中介效應,中介效應解釋力為β1·γ2/α1;若β1和γ2都顯著,且γ1不顯著,則存在完全中介效應;若β1和γ2不滿足上述情況,則需通過Sobel檢驗判斷是否存在中介效應。
表3(1)列展示了Fini,t對FCi,t的影響。可以看到,Fini,t的系數在1%的顯著水平上顯著為負,表明金融科技的發展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有積極作用。這與解維敏等的研究結論相同。假設1得到了驗證。在控制變量方面,資產流動性與融資約束的回歸系數為正,且在1%的顯著水平上顯著。這表明中小企業的高資產流動性也可能是造成融資約束的原因之一。對中小企業而言,為了應對未來可能存在的投資機會,常常保持著較高的資產流動性,這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小企業融資約束。

表3 金融科技對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回歸結果
(2)—(4)列分別為金融科技的三個細分維度,即覆蓋廣度、使用深度、數字化程度對中小企業融資約束影響的實證檢驗,對應的回歸系數均在1%的顯著水平上顯著為負。表明覆蓋廣度、使用深度、數字化程度三個指標均能有效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約束。
心動,有時候就是一瞬間的事情。陸浩宇那張梭角分明的臉還有清澈的眼眸、直立的短發就那么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上。
為驗證銀行競爭在金融科技對企業融資約束的影響過程中起到的中介作用,對模型(4)、模型(5)分別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4、表5所示。

表4 金融科技對銀行競爭的回歸結果

表5 金融科技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中介效應模型回歸結果
表4 顯示了Fini,t對Competi,t影響的檢驗結果,回歸系數在1%顯著水平上顯著為正,即金融科技能夠促進銀行競爭。(2)—(4)列分別反映了金融科技子指標對銀行競爭的影響,回歸系數均為正且顯著,表明三個子指標的發展也不同程度地促進了銀行競爭。
表5 顯示了引入銀行競爭作為中介變量后,金融科技對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影響。首先進行全樣本回歸,結果如(1)列所示,Fini,t的估計系數為-0.0016,且在1%的顯著水平上顯著,說明在引入中介變量銀行競爭后金融科技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仍具有積極作用。
為檢驗金融科技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約束是否存在以銀行競爭為中介渠道的作用機制,借鑒相關文獻,采用逐步檢驗回歸系數的方法識別銀行競爭的中介效應。首先,根據模型(4)金融科技對銀行競爭的估計結果,金融科技對銀行競爭的系數為0.0040,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即金融科技發展對銀行間的競爭程度有正向作用。
隨后,在模型(5)中加入中介變量銀行競爭并進行回歸,表5 展示了回歸結果。銀行競爭對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系數為-0.1438,且在5%的水平上顯著,說明銀行競爭的增強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有積極作用。在引入中介變量銀行競爭后,Fini,t對FCi,t的系數為-0.0016,在絕對值水平下小于表3 中的回歸系數-0.0020,說明“金融科技-銀行競爭-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傳導途徑存在,即金融科技以銀行競爭為中介渠道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作用機制存在。中介效應影響系數約為-0.0006(-0.1438·0.0040),解釋力約為28.7%(-0.0006/-0.0020)。
為減少內生性的影響,參照姜付秀等的研究[21],對模型(3)—模型(5)中的解釋變量滯后一階進行分析,得到的回歸結果可以進一步克服內生性問題。具體回歸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內生性檢驗(核心解釋變量滯后1期)
表6(1)列展示了在全樣本中,金融科技滯后一階后對融資約束的回歸結果,仍能證明假設1。將核心變量滯后一階后,參照上文的方法識別以銀行競爭為中介變量的中介效應,通過逐步檢驗回歸系數,發現金融科技通過銀行競爭來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間接傳導途徑仍存在。
為了使金融科技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結論更加穩健,在進行基本回歸時,利用金融科技的三個子指標替換金融科技進行實證分析,對結論進行初步穩健性檢驗。
將用來衡量融資約束的SA 指數替換為CF(企業的現金流水平)。CF定義為企業經營性凈現金流量凈額與企業上期總資產的比值。考慮到現金流水平越高企業的融資約束越小,故現金流水平為融資約束的負向指標。替換后回歸結果如表7所示。

表7 替換融資約束指標后的穩健性檢驗結果
分析表7 回歸結果,發現替換被解釋變量后變量間影響效應未發生顯著改變,仍可得出與上文一致的結論,說明分析結果相對穩健。
基于2011—2020 年長三角城市群原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面板數據,對金融科技如何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約束及作用機理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發現,金融科技發展既能對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產生直接影響,改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又能通過加劇銀行競爭對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產生間接效應。一方面,金融科技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融資及服務成本。另一方面,金融科技提高競爭水平,促使銀行優化其金融服務質量。通過中介效應模型檢驗其作用機制,識別出“金融科技-銀行競爭-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傳導路徑,即金融科技能夠促進銀行間的競爭,進而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在進行控制內生性、變量替換等穩健性檢驗后,研究結論保持不變。
結合研究結論,得到如下啟示。
第一,長遠來看,融資難、融資慢將是中小企業持續發展路上的關鍵性問題。為此,可以加快制定金融科技持續發展扶持政策。在財政資金支持下,吸引社會資本關注金融科技底層技術研發,推動金融科技發展,以保障金融科技在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方面持續發揮作用。
第二,引導各地區間金融科技均衡發展。積極應對地區間金融科技發展程度差異較大的問題,金融科技發展程度較低的地區往往經濟發展也相對落后,中小企業面臨更加嚴重的融資約束。因此,對金融科技發展程度較低的地區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金融科技發展程度高的地區對其進行幫扶,提升落后地區金融科技建設水平。
第三,通過金融科技促進銀行競爭。鼓勵銀行間形成良性競爭,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金融科技的發展過程中,在吸收金融科技產生的“技術溢出效應”、全面推進自身業務與金融科技融合的同時,站在金融機構的角度上為金融科技的未來發展提出建議,更好地將金融科技快速發展所產生的紅利落到實處,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作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