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君


隨著網絡普及和現代技術的應用,吉林省涌現出眾多的本土電商平臺,這些電商平臺依托微信App,多為經營本土特色產品或商超企業自己建設的平臺,雖極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同時也存在著宣傳不到位,知名度不高,注冊用戶不多,成交量少,專業化程度不高,售后服務不完善,信息更新不及時,平臺壽命短的問題。基于此,從價值共創視角提出政府應給予本土電商平臺政策支持,扶植具有地方特色的電商平臺龍頭企業的建議。同時建議企業要堅持做好吉林特色產品,加大自我宣傳力度,提高平臺專業化建設。
一、價值共創概述
Prahalad和Ramaswamy(2004)首次提出“價值共創”的概念,認為價值是由企業、消費者、其他利益相關者多方共同參與創造的,企業在進行產品或服務的開發、設計、生產等過程中,必須與消費者等利益相關者進行合作,才能共享價值創造的利益。價值共創理論的提出充分肯定了消費者參與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作用,這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新視角、新思路與新方向。本文所講的價值共創基于上述理論,認為企業的發展應充分考慮生產者和消費者兩方面因素,雙方共同創造才能共享利益。
隨著網絡普及和數字化程度的提高,通過電商平臺進行購物的方式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同與肯定,從價值共創的視角來看,電商平臺企業的發展不僅要考慮企業本身,也應該讓消費者參與其中,充分考慮消費者的需求,從而為社會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更好的發展。
二、價值共創視角下吉林省電商平臺發展現狀
隨著網絡技術的升級和數字基礎設施的完善,吉林省本土電商平臺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特別是疫情后,各類企業更加注重網上資源的建設和電商平臺的作用,不斷利用各種渠道加強平臺自身建設。
(一)電商平臺運營狀況各不相同
根據對吉林省電商平臺的調研,發現目前吉林省電商平臺運營情況各不相同,一部分在正常運營,而另一部分則存在網頁版塊已無法打開或者無產品數據的情況。下面對吉林省現有電商平臺運營基本情況做一個簡要說明,詳見下表。
(二)電商平臺依托微信App,多為小程序或公眾號
根據對目前吉林省電商平臺的調研發現,現在正在使用的電商平臺基本上是依托微信應用程序進行開發,具體表現為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號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吉林省本土電商平臺很少使用APP或網站模式,以前使用過這兩種模式的,也都已向微信模式的轉變,如開犁網、吉林市東北亞農產品批發市場在原有網站基礎上,又開設了公眾號,開犁網還開發了小程序。依托微信APP建立電商平臺具有明顯的流量優勢和便捷性,對于平臺企業來講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因此被大多數企業采用。
(三)電商平臺多為經營本土特色產品或為商超類
吉林省為農業大省,擁有眾多的特色農產品,因此很多電商平臺專門以銷售吉林特色農產品為重點,例如吉什里數智供應鏈主要經營吉林大米、吉林玉米、吉林山珍、吉林堅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長白工坊專注于長白山天然食品的研發,包括營養植物油、長白山好茶、滋補養生品、藥用植物皂、有機米、有機醬油等產品;一汽扶貧館主要經營扶貧產品,包括吉林大米、五谷雜糧、休閑零食、甄選茶飲、調料等產品;開犁網除了經營農特產品外,還涉及化肥、農藥、農機具等產品的銷售;農特網已經發展成為集農特產業、會議會展、電子商務、營銷策劃于一體的專業服務機構。除了經營本土特色產品的電商平臺以外,還有很多商業企業開發專屬于自己企業的平臺,如商超類的平臺就屬于此類,包括歐亞集團、長春砂之船中東奧萊、統泰一網等。
三、價值共創視角下吉林省電商平臺發展面臨的現實困境
吉林省電商平臺的數量雖然在不斷增加,但普遍存在知名度不高、注冊用戶少、瀏覽量少、成交少等問題,進而出現平臺數據更新速度慢或者關停的現象,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宣傳不到位,知名度不高
與淘寶、京東、唯品會等國內知名的電商平臺相比,吉林省本土電商平臺知名度不高,尤其對經營吉林特色產品的本土平臺來講更是如此。由于缺乏有效的宣傳,消費者對吉林省電商平臺并不了解,有的消費者甚至沒有聽過這些電商平臺,即使要購買吉林特色產品,往往也是通過淘寶等國內其他大平臺進行搜尋。從價值共創角度來看,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消費者沒有參與其中,這顯然不利于企業對市場需要的把握和自身的發展。
(二)注冊用戶不多,成交量少
從吉林省電商平臺的注冊用戶來看,存在著用戶數量不多、交易次數少、交易頻率低等情況,從而導致電商平臺的交易額偏少。受到購買習慣和宣傳不到位的影響,吉林省本土電商平臺的注冊用戶量少,商品銷量也不理想,基于小程序的電商平臺,除了歐亞集團(4.7分)、統泰一網(4.9分)外,其他大多數平臺由于評分人數不足而沒有用戶評分,這些都充分說明吉林省電商平臺與國內著名平臺相比還存在巨大的差距,如何提高本土平臺知名度和形成本土特色是我們亟需解決的一道難題。
(三)專業化程度不高,售后服務不完善
吉林省電商平臺下的商品很多只有圖片展示和文字說明,視頻類的影像資料和直播類的鏈接缺失,不夠生動形象,在展示商品上,沒有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專業化程度不高,還停留在傳統的網上銷售模式。在售后服務方面,用戶與客服溝通不暢的情況仍然存在,客服回復消息不及時,退換貨存在一定的困難,導致消費者平臺的購物體驗感較差,從而影響電商平臺的回頭率,最終阻礙電商平臺的發展。
(四)信息更新不及時,平臺壽命短
打開吉林省電商平臺公眾號、小程序或者網站會發現,有些平臺的信息并未進行及時更新,甚至有的數據還停留在兩三年前,同時擁有兩個載體的電商平臺的信息也不同步,例如有的電商平臺既有網站,也有公眾號,但這兩個信息并不一致,而且更新不及時,不能讓消費者對平臺有一個清晰的認知。還有一些電商平臺,如長白山國際參茸網、頌禾農民網上商城、吉參網、阿凡提商城、第一書記代言App等已經關停。由于缺乏資金、技術、人才等相關支撐,吉林省本土電商平臺壽命普遍較短。
四、價值共創視角下吉林省電商平臺發展的突破路徑
吉林省電商平臺要突破以上困境,除了政府給予大力支持外,還應從企業自身和消費者兩個角度出發,做好做優平臺建設,提升專業化水平,做出特色,與消費者形成良性互動,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推動企業穩步發展。
(一)政府角度
吉林省本土電商平臺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政府可從提供金融、人力、技術支持和扶植龍頭企業發展等方面著手。
1.給予本土電商平臺政策支持,提高其知名度。政府可給予本土電商平臺特別是具有本土特色的電商平臺一定的政策支持,包括稅收和貸款優惠、人力支撐、技術支持等;同時適時地在廣播電視、網絡平臺等進行新聞報道,加大對本土電商平臺的宣傳力度,讓消費者了解平臺企業,提高電商平臺的知名度。
2.扶植具有地方特色的電商平臺龍頭企業。電商平臺上商品同質化的問題比較突出,尤其是經營農產品特色的電商平臺。為了突顯地方特色,融合優勢資源,形成聚集效應,政府需要大力扶植具有發展潛力、堅持做吉林特色的電商平臺企業,重點打造吉林大米、鮮食玉米、吉林牛肉、吉林鹿茸、長白山人參、木耳、雜糧雜豆、礦泉水等優勢農產品于一體進行銷售的電商平臺,打造成吉字號龍頭企業,讓吉字號產品走出去,擴大吉林省產品影響力。
(二)企業角度
從企業自身來看,要做出特色,形成合力,提高消費者的認知度,提升平臺的專業化水平。
1.堅持做好吉林特色產品,保證產品質量。經營本土特色的電商平臺要把好產品質量關,突出吉字號產品,可與同類型平臺聯合或依托平臺龍頭企業,形成合力,在網絡上形成吉字號產品聚集效應,擴大產品影響力,提高平臺競爭力。
2.加大自我宣傳力度,提高消費者認知。影響本土電商平臺注冊用戶少、銷售額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消費者缺乏對平臺的認知。電商平臺可通過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商場宣傳、綜合性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朋友圈等線上媒體與線下媒體相結合的方式,大力宣傳推介,提高消費者對電商平臺的認知度。
3.提高平臺專業化建設,實現良性發展。企業需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把價值共創作為出發點,設計并持續優化平臺管理與服務,提高平臺專業化建設,持續增強客戶黏性并不斷吸引新客戶,提升平臺服務體驗與服務價值,最終實現企業的良性發展。
(三)消費者角度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電商平臺可從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和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等方面加強自身建設。
1.促進電商平臺與直播帶貨的融合,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和商品銷售額。直播帶貨已經成為目前電商平臺銷售商品的主要形式,并逐漸形成了電商+直播的新模式。從吉林省電商平臺現狀來看,目前很少有平臺采取直播帶貨的方式,大部分還是沿用之前傳統的銷售方式,這無疑影響平臺用戶的直觀感受和商品的銷售情況。電商平臺可以基于直播業態更好地與用戶形成互動,了解用戶的訴求,從而實現價值共創和價值共享,進而提升用戶購物體驗和商品銷售額。
2.加強網站維護和信息更新,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信息滯后是吉林省電商平臺普遍存在的問題。為了讓消費者及時了解商品動態,企業需要對平臺進行管理和信息更新,跟隨市場走向,為消費者提供新產品,不斷豐富和完善自身的產品結構和產品類型,從而滿足消費者需求,吸引更多新用戶,增強企業生命力,延長企業生命周期,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長春財經學院 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