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華 徐瑞
摘 要:技能大師工作室在高技能人才傳幫帶、技術攻關、絕技傳承、技術成果推廣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成為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主要推手。本文基于相關調研數據,對技能大師工作室現狀進行分析,總結已有成效,找出發展瓶頸,并提出相應解決路徑,同時對技能大師工作室未來建設進行探究和思考。
關鍵詞:技能大師工作室? ? 路徑探索? ? 發展思考
技能大師工作室是培養人才、進行技術積累的重要平臺,也是師帶徒、傳承絕技絕活的有效平臺。經過對舟山市24家技能大師工作室調查問卷的數據統計分析發現,關于技能大師的分類情況如下:獲得國家、省、市技術能手稱號或具有技師以上技能水平的有21人;獲得“浙江工匠”榮譽稱號的有13人;獲得國家、省、市勞動模范榮譽的有10人;掌握傳統技能、民間絕技的技能大師有9人;選擇“其他”項有7人。
從職業看,舟山市技能大師工作室涵蓋汽修、機械、數控、化工、電氣、烹飪等各類工種,工作室都配備了相應的場地,85%以上的工作室擁有經費管理制度,70%以上的工作室能夠積極開展技術革新,并產生一定效益。
一、技能大師工作室發展中遇到的瓶頸
根據調研發現,目前技能大師工作室在校企深度合作、工作室場所擴建、創新創業成果轉化等方面遇到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一)校企合作深度不夠
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技術攻關和技術革新方面與企業互動不夠,沒有形成優勢合力。在跨企業名師帶徒方面,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加之企業自身經營存在問題,建設難度較大,難以形成創新的強大凝聚力。
(二)工作室場所(設備)難以滿足實際需求
由于技術更新換代較快,設備陳舊老化,難以滿足人才培養和培育需求。一些工作室場地受限制,需要新建或擴建,急需投入軟、硬件設備等。保障條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工作室的發展。
(三)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較難
部分技術技能成果產出質量不高,難以找到合適的企業合作伙伴,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難度較大。
二、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的三條路徑
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的核心是“引領和輻射”,為了避免人才培養的單一化和模式化,要實現工作室、企業(機構)、學校多方聯動,進一步加強大師工作室與企業之間的聯系,立足企業重難點,開展技術創新、技術攻關,破解企業難題,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撐。筆者基于技能人才培養的角度,設計了工作室建設發展的三條路徑。
(一) 堅持目標導向,拓展師帶徒功能
在功能上拓展范圍,要強化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完善企業傳幫帶的人才培養制度,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氛圍,激發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同時,要進一步發揮技能大師的示范帶頭作用和引領作用,發揮工作室團隊優勢,共享知識、經驗、技術、絕技等,帶動高端人才的培養,使技能大師工作室不僅是技術創新和技術攻關的場所,也是培養“德技雙馨”高技能人才的主陣地。
技能大師帶徒的最終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將技術創新成果和絕技絕活進行推廣和傳承。要進一步借助企業力量,發揮企業優勢,使工作室成員在工學結合、感受企業文化的過程中,接受生產一線的錘煉和檢驗,提升其技能水平。在優秀技能大師傳幫帶的過程中,工作室成員可以依托新技術、新工藝,聚焦企業生產難點和技術攻關重點,并將此作為技術革新的主要突破口,助推企業技術的迭代升級。
(二)打造六大平臺,促進產學研融合
工作室借助“學—練—賽—展—創—推”六大平臺,與企業加強合作,通過技術革新和產品生產,促進產學研融合,教學工作與生產任務同時進行,實現教學過程生產化。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感悟學以致用,養成質量意識,成長為高素質技能人才。
1.學習交流平臺
借助信息化平臺,邀請專家授課,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組織開展“網上練兵”以及技術比武、實踐活動。建立交流學習平臺,定期外出考察交流,經常與本地本區域的技能大師工作室開展交流合作,拓展知識范疇,實現知識的交互性,吸收不同工作室的“高新技術”,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技能人才。
2.練習實踐平臺
發揮技能大師工作室的“引擎”作用,面向生產,練在平時,提高學徒的現場操作水平。課堂教學往往滯后于專業的發展,而工作室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追蹤應運而生的新工藝、新技術,工作室可以利用先進的設備組織成員提前進行實踐和練習。
3.比賽競技平臺
舉辦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大賽和技術創新競賽活動,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選拔高端的技能人才。發揮優秀技能大師的榜樣作用,征集工作室金點子,征集典型案例,搭建公平公正的比賽平臺。
4.風采展示平臺
技能大師工作室是展示技能人才風采的重要平臺和主要窗口,可將技能人才出彩的先進事跡、產出的優秀成果展現出來。
5.成果創新平臺
定期組織梳理影響生產效益的環節和薄弱點,對創新成果進行收集、整理、分類匯總,把解決企業發展的難點問題作為重點,明確創新突破的方向;舉辦技能大師工作室創新成果觀摩活動,以實物展示、現場操作的形式,擴大創新成果推廣的覆蓋面,激發職工創新創造的內生動力。
6.推廣宣傳平臺
擴大宣傳,定期對具有較高價值和水準的技術創新成果進行宣傳,實現企業之間、企業與機構之間的合作,開展課題和項目研究。挖掘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跡,增強技能大師的影響力,借助媒體的力量進行宣傳,增強技能人才的榮譽感和價值感。
(三)完善相關機制,強化培養功能
1.成果轉化機制
工作室要想順利實現成果轉化,就要與時俱進、順應潮流、轉變觀念、面向市場,充分發揮技能大師的技術技能優勢,及時將技術技能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目前,不少技工院校組建了高水平創新技術研發團隊,包括電子電工、機械、數控、鉗工、焊工、汽修、旅游和電商技術服務隊等,這些高水平創新團隊通過下企業實踐進行技術研發、技術創新,解決企業技術難題,促進產品開發和成果轉化,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
2.技能傳承機制
技能大師工作室應該及時對技術技能經驗進行記錄、整理,形成電子材料和影像資料等;優秀技能大師與職業院校應該緊密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共享資源,傳承技術技能絕招;在企業實踐中通過傳幫帶,讓學員經過“前期模仿—中期觀察體驗—后期領悟”三個階段,更好地掌握和領悟技術技能;借助網絡平臺、講座培訓等形式與學員互動,實現信息共享。
3.評價激勵機制
評價機制的建立有助于激發工作室成員的工作熱情,提高工作室的建設效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應該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避免同質化,形成成員間的“錯位發展”。成員加入工作室,借助這一平臺進行自我發展和自我展示,良好的激勵和評價機制有助于學員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
一方面要設置考核獎勵,建議主管部門每年對工作室進行評優,依據《技能大師工作室獎勵和考核機制》每年對工作室進行考核。考核等次分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對優秀的工作室進行獎勵,獎勵資金用于技能大師工作室設備更新、交流研發、成果轉化等。
另一方面,要加強學習交流和培訓。大師工作室領辦人應該“走出去”,學習“取經”,借助行業、企業、協會等組織,加強各個大師工作室之間的學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發展。技能大師工作室可積極與高校、研究機構進行技術合作、優勢互補,形成聚集效應,實現科技成果的順利轉化。
三、 技能大師工作室后續建設思考
筆者對技能工作室建設途徑進行了有益探索,通過整合資源、細化分工、協調推進等舉措,逐步構建起多方協同、共同參與的創新工作格局。對于今后技能大師工作室的進一步建設和發展,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技能大師工作室應該成為非遺文化傳承的主要力量。對于漁民畫、海味產品、木質船制作等海洋特色非遺文化而言,技能大師工作室應該成為本地區相關非遺文化傳承和發展的主要推手。
第二,技能大師工作室要緊緊圍繞市場需求和地方經濟發展需求,針對性開展科技創新和研究工作,切實解決工作“卡脖子”問題。
第三,技能大師工作室要堅持特色發展,樹立品牌,要借助已有名氣更好地做好技術創新工作,進一步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實現自身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鄺允新.基于“技能大師工作室”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華東科技,2022(7).
[2]秦奮,汪記偉,齊洪波,等.論技能大師工作室對品牌的“向心力”的影響[J].國際公關,2022(5).
[3]海龍.發揮技工院校“技能大師工作室”作用的研究:以寧夏回族自治區推進技工院校“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為例[J].中國培訓,2021(10).
(作者單位:舟山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