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娟
[摘 要]“生活化教學”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理念之一,生活化教學旨在讓學生在將學科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科知識的實用性和現實意義,從而實現學以致用。高中生物學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 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非常必要。實施高中生物學生活化教學需要教師抓好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培養學生思考生活的習慣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三個落腳點,運用“選擇時政話題,引導學生討論”“深入開展辯論,加深問題理解”“運用生活技巧,增強學習動力”三種方法,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高中生物學;落腳點;方法
[中圖分類號]? ? G633.91?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3)14-0088-03
生活化教學是指教師在給學生傳授學科知識時引入生活案例,將抽象的知識與具體的生活現象相結合,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并學會觀察生活、思考生活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模式。實施生活化教學對引導學生從知識運用層面去構建知識體系,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實施高中生物學生活化教學時,教師要抓好其落腳點并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高中生物學生活化教學的落腳點
(一)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
高中生物學生活化教學離不開“生活”這一舞臺。生物在生活中無處不見,但需要學生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做一個有心人,為此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
以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學必修2為例,其圍繞著“遺傳和基因”這一話題引導學生學習,對此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讓學生仔細觀察、對比自己和父母的相貌特征,看看自己分別遺傳了父母的哪些相貌特征。也可以和爺爺奶奶對比,看看一家三代人在相貌上的相似之處。有直系兄弟姐妹的學生,可以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對比,看看彼此的相貌有哪些相似之處。沒有直系兄弟姐妹但是有旁系兄弟姐妹的學生,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與旁系兄弟姐妹進行對比。家里飼養有寵物的學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將貓媽媽和小貓、狗媽媽和小狗等進行外貌特征的對比等。一般來講,每次貓媽媽或狗媽媽至少都會生兩只以上的小貓或小狗,學生可以觀察同一個貓媽媽或狗媽媽同一次生出的小貓或小狗有哪些不同。
當學生將觀察生活視作個人興趣愛好時,那么觀察生活就不再是一種需要教師去督促或者提醒的學習行為,而是學生探索世界、學習知識的切入點,這無疑對提高高中生物學生活化教學質量與效率有著極大的作用。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養成每天都寫觀察日記的好習慣,在書包里放一小本子用來隨時記錄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這種長年累月的積累對豐富學生的見識、擴大學生的視野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二)培養學生思考生活的習慣
在高中生物學生活化教學中,教師應選擇一些生活案例來作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學習,著力培養學生思考生活的習慣,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
以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學選擇性必修1第3章第3節“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為例,教材介紹了人體的體溫調節,教師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結合生病發燒這一生活案例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發燒如何處理?教師可讓學生回憶小時候或者平常自己發燒時父母是怎么處理的。有的學生提出服用退燒藥,有的學生提出用濕毛巾冷敷在額頭上降溫,有的學生提出多蓋幾床被子捂汗,有的學生提出用家用酒精擦拭腳底、手掌心等。一般來講,除了服用退燒藥,其余的幾種方法都是通過物理降溫達到退燒的目的,而這背后的原理其實就是人體的體液調節。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闡述各種物理降溫方法的原理、適用條件、退燒效果等。實際上,在退燒藥、退燒貼等被廣泛運用之前,物理降溫是處理發燒的首選方法。教師可借此啟發學生關注科學發展、技術進步對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的影響。這樣,學生能在觀察生活的同時透過現象思考本質,這對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有很大的幫助作用。而對教師來講,這樣開展生活化教學效果更好。
(三)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會觀察生活現象、思考生活本質之后,學生還要能夠應用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掌握了知識。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高中生物學生活化的落腳點。
仍以人體發燒為例,人體發燒時既可以服用退燒藥來退燒,也可以采取物理降溫的方法來退燒,那么該如何選擇呢?這就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根據發燒時的溫度,看是低燒還是高燒。根據引起發燒的原因,看是因為天氣太冷身體受涼而發燒,還是因為身體熱氣引發炎癥(如扁桃體發炎、腸胃發炎等)而發燒,或是感染了某種病毒而發燒等。根據發燒的發生時間,看是在某段時間內逐漸升溫,還是突然飆到高溫。根據發燒的發作時間,看是反復發燒,還是持續低燒或高燒等。學生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思考是依靠人體自身的體液調節來治療發燒更好,還是依靠外部藥物來治療更好,如果需要依靠外部藥物來治療,那必須得對癥下藥。可見,對于發燒這一熟悉的病理,要想準確找到治療的方法離不開科學知識的支持。
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針對如何治療發燒這一專題進行梳理(從病因分析到治療方法選擇),進而培養學生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感。
二、高中生物學生活化教學的方法
(一)選擇時政話題,引導學生討論
高中生物學生活化教學離不開“社會”這個大舞臺,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來選擇與之有關的時政話題,引導學生討論,從而使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深刻理解知識。
以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學選擇性必修3第3章“基因工程”為例,這一章節介紹了基因工程的相關內容。2018年,一則“基因編輯嬰兒”的新聞在輿論界引發了軒然大波。對于基因工程的這一運用方式,有一百多位科學家發起聯署聲明,堅決抵制可遺傳的人體胚胎基因編輯的任何貿然嘗試,這也提醒著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基因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當然,我國的基因技術仍然在不斷發展,其中比較領先的是醫療行業。據公開數據顯示,1991年我國人口出生率為19.68‰,2018人口出生率為10.94‰,而到了2021年我國人口出生率已大幅度降至7.52‰,為1950年以來最低水平。目前,我國也正在積極應對這一問題,尋求提高人口出生率的有效方法,其中就包括了提高新生兒的健康素質。一般來講,一位女性從懷孕到最終分娩,全程都會接受各種醫療檢查來監測自己與小孩的健康,這就是產前檢查。近年來,新生兒篩查也通過單組學、多組學、跨組學技術步入了基因篩查階段,以單基因遺傳病攜帶者篩查系列、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系列、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系列等為代表的基因技術在醫療行業中正在逐步被廣泛運用和推廣,這將有助于我們實施出生缺陷防控。
教師可以用這個例子作為引子,鼓勵學生在課前自行收集和查找有關基因技術在工業生產、社會生活等方面的運用的資料,在課堂上與教師和同學一起分享。比如,基因編輯在農業生產中就有著廣泛的運用,通過對育苗的提前干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一些病理出現的概率,但與傳統的農業相比,新型的農業無疑要求更加雄厚的資金投入和更加科學的團隊管理,這對于普通農民或者是雖有規格但實力不足的小型企業來講,仍然是一道很高的門檻。如何在未來將基因技術普遍化、廣泛化,讓更多的農民都能夠受惠,是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通過在課堂上討論時政話題,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心時代發展的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生活中多加留意、多加思考,如在閱讀時政新聞時多問一個“為什么”,多想一個“是什么”,進而養成常思考的良好習慣。
(二)深入開展辯論活動,加深問題理解
根據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事物具有矛盾統一性,教師在開展高中生物學生活化教學時可以運用矛盾統一辨析法來深入開展辯論活動,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以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學選擇性必修3第4章“生物技術的安全性與倫理問題”為例,教師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以讓學生留意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轉基因產品。比如,家里烹飪時用到的食用油,市場中基本上每一瓶食用油都會在包裝上印有“轉基因”或者“非轉基因”等字樣(沒有印“非轉基因”字樣的食用油默認是轉基因產品),教師可以進一步提醒學生對比轉基因食用油和非轉基因食用油的價格(一般非轉基因食用油價格更貴),引導學生調查了解自己同學家中使用轉基因食用油和非轉基因食用油的情況。通過調查可以發現,部分學生家長傾向于使用非轉基因產品,而部分學生家長則認為轉基因產品和非轉基因產品都可以使用。教師可利用這個生活案例來引導學生關注公眾對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的爭論。反對使用轉基因產品的理由包括反對“實質性等同”、擔心出現滯后效應、擔心出現新的過敏源、擔心營養成分發生改變、擔心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權益等。而不排斥使用轉基因產品的理由包括“實質性等同”是對轉基因農作物安全性評價的起點而不是終點、多環節以及嚴謹的安全性評估可以保證轉基因食物的安全、科學家的負責態度可以防止轉基因農作物出現過敏蛋白、至今尚未發現食用轉基因產品而影響人體健康的案例出現。
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辯論賽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矛盾統一的辨析,在互相辯論中加深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學生開展辯論的過程其實就是深入思考問題、深入剖析知識的過程。與此同時,一個議題,特別是富有爭議性的議題,支持方和反對方爭辯的目的并不是為了一較高低,一比輸贏,而是為了在互相質疑與不斷追問中加深對議題多面性的理解,從而能夠做出更加客觀、全面的、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判斷。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培養學生全面的思維觀,使學生能夠用一分為二的思想來看待問題,保持客觀中立的態度且可以做出客觀、全面的判斷。
(三)運用生活技巧,增強學習動力
高中生物學生活化教學是充滿濃郁生活氣息、富有生活味的,教師應在高中生物學生活化教學中利用生活素材,教給學生生活技巧,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這些技巧。
以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學選擇性必修1第5章“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為例,這一章節介紹了生長素可以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促進果實發育以及防止落花落果等,這是生長素的主要作用。在生活中,這些生物學知識就可以被運用在花草種養上。例如,茉莉花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室內觀景花卉,在養護茉莉花時可以將兩片阿司匹林藥品按壓碾碎至碎片狀或者粉狀,然后將其放在小杯子中,倒入水進行混合攪拌,自制成阿司匹林溶液,用來澆花,過段時間后就會發現花卉生根,同時花卉的根系干枯現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又如,啤酒作為生活中一種常見的飲品,它在花卉養殖上也有著很妙的用處。最簡單的做法是用清水把啤酒進行10~20倍的稀釋,然后每隔半個月澆一次花,以進行養分補充,讓花卉吸收營養。還可以向花卉葉片噴灑啤酒水,使其花葉更為鮮亮,又或者是用紙巾蘸取啤酒擦拭觀葉植物的葉片等。借著這個實驗推開,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搜集啤酒除飲用之外的更多功能,比如去污去漬等,并將啤酒的這些妙用與專業的功能性工具(如具有專業清潔功效的洗潔精、洗衣粉等)進行對比,思考啤酒妙用背后的生物學原理以及功能性工具的原理。在課堂上,教師由教材中的理論知識來引出生活問題,而后再借由生活問題進一步拓展出生活技巧,既可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又可以培養學生勤動腦、勤動手的良好習慣。
教師可以借此機會鼓勵學生主動將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這樣既可以讓學生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又可以讓學生在被家長肯定與表揚的過程中提高信心,并將這種信心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日常的學習當中。
生物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各行各業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都有著緊密的關系。小到目之所及看似平常無奇的生活現象,大到能推動產業升級的技術革命等,無不與生物學息息相關。生物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果學生缺乏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缺乏一種敢于實踐的行動力,那么就會對生活中的生物學“視而不見”。為了避免這一問題,教師應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在生物學生活化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來選擇相應的生活化素材,助力學生在濃郁的生活化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習得技能、提升素養。
[? ?參? ?考? ?文? ?獻? ?]
[1]? 馬古忠. 高中生物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探究[J].中學生物教學,2022(24):27-28.
[2]? 董拓穎.高中生物學生活化教學的現狀調查及實踐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20.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