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模霞
【摘要】語文是高中教育中重要的科目,也是必修課程之一。傳統的語文課堂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往往會過多地干涉學生學習,以至于限制和約束學生自主學習和發揮,導致學習效果降低。實施高中語文自主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適應現代終身學習意識,實施新課程改革的方案,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意識,以及鍛煉學生的思維創新模式、團隊合作意識。本文從高中語文自主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學生自主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以及學生自主課堂教學模式的策略進行探究分析。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 學生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8-0154-03
一、引言
課堂是建構知識,實現教育指導的主要渠道,知識呈現方式、教育指導如何實施不僅影響了教學效果,也影響了學生吸收、理解、運用。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教學中教師以自己為中心建構“教”與“學”的過程,學生在知識邊緣地帶被參與、被認知、被思考,導致學生缺乏自主性以及創造性,只掌握了基本理論知識而不能靈活運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學生自主課堂教學模式,提出了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等方式進行探究知識形成、運用、創新的過程,尊重學生的選擇權和主動權,為學生提供發揮的平臺和空間,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自主學習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以“做中學,學中做”為手段,讓每個學生有參與的機會,展現的平臺,讓每個學生都能適應當代發展的潮流,實現終生學習。
二、高中語文自主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一)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
高中語文自主教學模式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為不同于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這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而高中語文自主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導向、為中心,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在課堂中找到學習的動力。只有學生在課堂中占有主體地位,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成立小組,進行合作式學習
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學生自主課堂教學模式主要通過成立小組的形式進行教學實驗,教師采取成立學生小組的方式進行探討,學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進程中,能夠與學生取長避短,促進學生的合作意識,有利于學生以后的發展。
(三)學生主動探究進行優勢互補
現在的高中語文自主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內在價值展開教學,教師會把不同水平的學生分到一組,使得學生能夠在小組中進行優勢互補,也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學習競爭,增強主動探究意識。因為學生在發展中,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具有獨特性,在學習過程中,自然會有不同的看法與見解,這時學生之間通過自身的優勢互補,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學生自主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
高中的學習生涯是每個學生都非常重要的階段,因為在人們的傳統意識中認為高中能改變人的命運,在高中學習生涯中,只有取得好成績,學生才會有更多好的選擇和發展。高考的重擔一直壓在學生心中,家長和教師又一再強調高考的重要性,以至于在學生的心中會認為高分才是實現其價值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就限制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學習進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的學生認為教師教學方式比較單一,認為學習是枯燥晦澀的,學生的學習總是處在被動的狀態中,影響學生自身的學科素養發展,最終成為其全面發展的障礙。因此,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教師應該學習先進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營造課堂學習氛圍,學生能夠自主參與教師的教學計劃,促進課堂效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語文對學生綜合素質影響的重要性。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模式學習,體現在自主學習教學理論,從“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主體教育理論”“人本主義教學理論”等多種理論并齊發展,是一種嶄新的教學理念。學生自主學習主要建立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學主體、思主體、用主體,通過以知識探究知識形成、發展、運用、關聯等問題,強調了課堂中“教”與“學”平衡,“知”與“用”結合,充分利用了課堂中的每一分鐘,每一個教學環節,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學生的思維創新提供空間,保障了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全面提高,促進了學生理解與運用綜合能力全面發展。這種自我學習模式就是學生基于自己的感知、理解進行自我消化、自我提升,是學生表達內心想法的基礎。在自由、平等、開放、靈活的自主學習模式中,學生主體可圍繞學習問題進行問題、目標、方式的自我設定,這種模式使得學生一直樂在其中,也有利于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質,以至成為學生終身學習的關鍵要素。
四、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學生自主課堂教學模式的策略
(一)轉變學習方式,構建自主式課堂
教師在對自主課堂進行推進的過程中,教學方式呈現的是多元化的。因此,教師在日常進行教學時,應該通過不同的方式積極應對。教師可以采用不同活動模式進行積極推動教學,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參與到課程中,讓學生自主體現學習的樂趣。
例如,人教版中必修一下冊第一單元中講解《燭之武退秦師》一課中,課文是以文言文的方式呈現出來,對于學生來說在詞語上理解有點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或者教師引導的方式進行理解,掌握文中的基本內容。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為了學生有效掌握《燭之武退秦師》中的人物關系,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互相扮演的方式開展語文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將自己對文言文的正確原文理解進行故事演繹出來,使其對角色進行劃分,讓學生在文言文故事扮演中掌握其中的精髓。學生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其對語文自學的興趣得到很好的提高,也使學生能夠在綜合素質和能力上得到提升與鍛煉。
(二)創設問題,導入課程內容,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能力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打造精彩紛呈的教學課堂,讓其在語文天地中獲得知識,并在各個方面都有所提升。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教學課堂,教師應該努力讓課堂成為多元化的課堂,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很容易接受了,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授中要有創新性的內容。在教學課堂上,教師不僅要給學生講解知識,也要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具有一個硬性標準,要求教師不能像傳統的教學一樣,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以學生為課堂主體,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教師應該采用多元化教學的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充分理解語文的重要性,進而促進學生對語文的重視程度與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通過合理的教學問題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情境中。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應該設計一些教學問題進行導入,讓課堂順利進行。例如,在為學生講解墨子的《兼愛》課文中,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兼愛一詞有什么含義呢?兼愛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嗎?”這時,學生就會根據課文中的內容進行探究學習。
(三)營造學習氣氛,應用信息技術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氛圍直接影響了自主教學模式建構。所以,教師要利用信息化資源依據學習內容創建情景相容、知與學相互滲透,彼此依托的學習環境,將學生引入景中思考,利用情的感知發現知識、探究問題。教師的教學在現代化的技術中,在結合教學內容的同時,也應該搜集各種不同素材,如以視頻、圖片、音樂等不同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文章內容,并能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通過真實的教學情境,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朗讀文章或者齊誦文章內容,對文章進行深刻的認識,并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疑惑,增加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授《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課時,可以采用激情的學習環境。首先,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詩中千古風流人物已經被大浪淘盡,憑借一己之力的悲哀。然而蘇軾卻另有心聲:既然千古風流人物也是如此光景,那一己之榮辱的期盼又有什么悲嘆的呢!人類既然已經殊途而同歸,已不在乎一時功名了,那樣就是迂腐之人了。教師一邊給學生講解蘇軾的思想感情,一邊給學生播放豪情的音樂。之后教師可以對蘇軾的生平進行簡介,引導學生體會當時詩人懷古抒情,寫作者消磨壯志殆盡,轉而以闊達之心關注歷史和人生,抒發了詩人對昔日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詩人對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朗讀,讓學生體會詩詞中作者既有雄心壯志但又充滿壯志難酬的情感,給人一種無奈只能隱居的心痛,從作者的時代、經歷,體會這種詩詞之情,并帶有傷心的音樂,使學生融進到詩詞中。
(四)情境教學,語文源于生活
通過教學實踐證明,精心設計的教學情境有激勵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找到學生適合的語文課堂學習情境,以便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建立合適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授《記錄家鄉的人和物》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創設出合適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調查的方式,清楚自己家鄉的事物和風土人情。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能夠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從簡單到復雜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自己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逐漸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五)發揮導向作用,調整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學生自主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特點是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當學生有學習主動性能力的時候,就會進行自主合作探究,也能對語文學科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師在教授課程之間,教師會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備課。教師在教學課程中應該提升自主課堂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每個教師都應該成為課堂中的引導者,對學生的學習進程多關注和指引。當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中遇到一些問題,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幫助學生,在第一時間引導學生,但是不能直接告訴學生最后的標準答案,要靠學生自主學習找到其解決方案,這樣才會讓學生保持探究學習的樂趣。
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學習模式進行綜合考慮,在此基礎上對教學環境做出改變,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勸學》文言文中,教師會先介紹《荀子》一書,因為《勸學》是《荀子》一書的首篇內容。主要是讓學生積累文言文中實詞與虛詞、特殊句式的認識,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理解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鍥而舍之,朽木不折”“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等句式不同形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文言文和現代白話文之間的異同點,培養學生感知語言的能力,激發學生語文層次的學習潛質。
五、結語
綜上我們可以得知,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不能只停留在知識的澆灌上,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在語文學習能力的深層次的表達,每個學生都應該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培養多元化的知識素養,這就需要語文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促進教學課堂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所提升。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視程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唐晨斌. 細品詩歌,悟情明理——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詩歌教學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12):188-190.
[2]逯亮亮.滲透傳統文化? 奠定知識基礎——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策略[J].學周刊,2022(36):148-150.
[3]莫秋蓮.淺談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辯性思維[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11):87-89.
[4]柯麗霞.以寫促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語言建構與運用的有效途徑[J].名師在線,2022(30):61-63.
[5]李敏.UbD理論在高中語文單元整體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以高中語文必修五小說單元為例[J]. 廣西教育,2022(29):70-73.
[6]韓張代.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學生自主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J].教育界(基礎教育),2019(12):134-135.
[7]蘇天銀.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學生自主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