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達, 葉蕓宇, 楊福華, 楊 杰, 錢 泉, 黃 洋, 張 薇
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 1.檢驗科;2.血透室,四川 成都 610000
終末期腎病是多種慢性疾病的終末階段,主要為腎功能持續性減退,常表現為惡心、嘔吐、水腫等癥狀,若不及時診治,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1]。目前,針對此病,臨床上主要給予維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治療,其主要是通過凈化血液中的毒性物質來改善患者預后,但死亡風險仍較高[2]。因此,早期評估MHD患者的預后并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是改善預后的重要手段[3]。有研究發現,嗜酸性粒細胞(eosinophils,EOS)不僅參與寄生蟲感染、過敏反應、免疫調節反應,還與慢性腎病有一定關系,其可作為慢性腎病患者MHD治療預后的預警指標[4]。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是一種新的非特異性炎癥反應指標,其與終末期腎病患者透析狀態的炎癥反應相關,且對MHD患者的預后具有一定的判斷作用[5]。長期MHD治療可導致多種細胞因子出現改變,如白蛋白(albumin,Alb)降低、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等,因此,Alb/CRP與終末期腎病患者MHD治療預后的評估存在一定關系[6]。本研究旨在探討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eosinophils,EOS%)、PLR、Alb/CRP對終末期腎病MHD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自2019年5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25例行MHD治療的終末期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終末期腎病患者且需治療;無血液、神經系統等疾病;無惡性腫瘤,近期無感染,無自身免疫性疾病史;近期未使用過大劑量激素或抗生素類藥物。根據隨訪期間患者是否死亡將其分入死亡組(n=50)和生存組(n=75)。生存組中,男性42例,女性33例;年齡42~69歲,平均年齡(58.3±5.2)歲;體質量指數22.5~23.9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2.9±3.6)kg/m2;病因中,慢性腎小球腎炎31例,高血壓腎病20例,糖尿病腎病22例,其他疾病2例;透析通路中,頸內靜脈置管25例,自體動靜脈瘺50例。死亡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45~72歲,平均年齡(59.8±5.8)歲;體質量指數22.7~24.2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3.2±3.3)kg/m2;病因中,慢性腎小球腎炎21例,高血壓腎病11例,糖尿病腎病13例,其他疾病5例;透析通路中,頸內靜脈置管12例,自體動靜脈瘺3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檢測方法及指標 比較兩組的實驗室檢測指標,分析終末期腎病MHD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和EOS%、PLR、Alb/CRP對終末期腎病MHD患者預后的預測效能。在患者入院當天采集空腹靜脈血4 ml,使用血液分析儀和全自動生化儀等檢測實驗室指標,包括血紅蛋白、白細胞計數、EOS%、PLR、血肌酐、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Alb、CRP。
2.1 兩組實驗室檢測指標比較 兩組血紅蛋白、白細胞計數、膽固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生存組EOS%、PLR、血肌酐、低密度脂蛋白低于死亡組,高密度脂蛋白、Alb/CRP高于死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實驗室檢測指標比較
2.2 終末期腎病MHD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 EOS%、PLR、Alb/CRP均為終末期腎病MHD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2。
表2 終末期腎病MHD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
2.3 EOS%、PLR、Alb/CRP對終末期腎病MHD患者預后的預測效能 EOS%、PLR、Alb/CRP單獨檢測預測終末期腎病MHD患者預后的ROC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882、0.861、0.855,而EOS%+PLR+Alb/CRP聯合檢測預測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942,高于EOS%、PLR、Alb/CRP單獨檢測(P<0.05)。見表3。
表3 EOS%、PLR、Alb/CRP對終末期腎病MHD患者預后的預測效能
MHD是目前改善終末期腎病患者預后的重要治療手段,據數據顯示,世界慢性腎病5期患者約占總人口的0.070%,透析患者約占0.042%,同時,2018年我國行血液透析的人數高達630 000例[7]。雖然醫學技術在不斷進步,但行MHD的終末期腎病患者的病死率仍較高[8]。有研究報道,日本行MHD患者的5年存活率僅為53%~60%,美國為33%~40%,而我國為20%~70%[9]。因此,精準評估MHD患者的預后對其治療方案的制定及調整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價值。近年來,有學者發現,EOS增多、PLR升高、Alb/CRP降低與MHD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具有一定相關性[10-11]。因此,本研究分析了上述指標單獨及聯合檢測對終末期腎病MHD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以期為此類患者的臨床診治提供一定參考。
本研究結果顯示:生存組EOS%、PLR、血肌酐、低密度脂蛋白低于死亡組,高密度脂蛋白、Alb/CRP高于死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EOS%、PLR、血肌酐、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Alb/CRP均與MHD患者的預后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分析原因可能為:(1)EOS可由血管平滑肌細胞分泌,在血管組織中特異性表達,其流通數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管粥樣硬化程度,進而反映患者的預后;(2)PLR可反映MHD患者的微炎癥狀態,作為評估患者全身炎癥水平和預后的預測因子;(3)血肌酐是腎功能的常用指標,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MHD患者的預后情況;(4)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可反映血管粥樣硬化程度,也可反映MHD患者的預后情況;(5)Alb/CRP可綜合反映機體的營養及炎癥狀態,且其比值降低提示患者營養狀態降低、炎癥狀態加重,最終增加死亡風險[12-13]。本研究結果還顯示:EOS%、PLR、Alb/CRP均為終末期腎病MHD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P<0.05)。這提示,EOS%、PLR、Alb/CRP均對終末期腎病MHD患者的預后發展方向具有一定影響[14]。ROC曲線分析顯示,EOS%+PLR+Alb/CRP聯合檢測預測終末期腎病MHD患者預后的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下面積高于EOS%、PLR、Alb/CRP單獨檢測(P<0.05)。這表明,EOS%、PLR、Alb/CRP三者聯合檢測預測終末期腎病MHD患者預后的臨床價值更高[15]。
綜上所述,EOS%、PLR、Alb/CRP均為終末期腎病MHD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且三者聯合檢測預測終末期腎病MHD患者預后的臨床價值高于三者單獨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