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蕊, 官 彬, 楊劍波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1.神經內科;2.麻醉科,陜西 西安 710061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之一[1-10],我國腦梗死發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升高趨勢,該病主要由腦組織缺血缺氧發生局部壞死導致,發病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有關[11]。臨床對于急性腦梗死發生時間<6 h的患者,主要采用溶栓治療[12]。對于超過溶栓時間窗的患者,主要采取常規藥物治療,但治療效果較差,預后不佳。有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接受溶栓治療的患者中,10%的頸內動脈和25%的大腦中動脈可再通,4%~6%的患者可能出現腦出血及局部病灶部位的血管再閉塞[13]。替羅非班是一種抗血小板藥物,常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動脈粥樣硬化等由于血液過凝導致的血管堵塞性疾病,其可以通過對血小板膜蛋白Ⅱb/Ⅲa受體的拮抗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血栓形成[14]。此外,替羅非班可通過控制心肌肌鈣蛋白T水平發揮對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替羅非班還能抑制纖維蛋白原釋放,促使已聚集的血小板解離,抑制收縮血管物質和炎性因子等物質的釋放,抑制血管收縮和減少炎癥反應[15]。本研究旨在觀察靜脈泵入替羅非班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82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16];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急性腦梗死;在發病后未進行溶栓治療;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伴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心臟疾病;依從性較差,不能配合治療;合并感染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出血性腦梗死;伴有吞咽障礙,無法服藥;入院前服用過溶栓藥物。將患者隨機分入常規組和聯合組,每組各41例。常規組中,男性24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66.82±3.96)歲;平均體質量指數(24.67±1.51)kg/m2;平均發病至入院時間(8.66±1.51)h。聯合組中,男性19例,女性22例;平均年齡(66.62±4.23)歲;平均體質量指數(24.43±1.12)kg/m2;平均發病至入院時間(8.44±1.37)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常規組和聯合組均接受常規治療措施,按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17]標準,采用阿司匹林(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2105125,100 mg/片)100 mg/次、每天1次進行治療。聯合組在常規組基礎上采用靜脈泵入替羅非班(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2107143,100 ml∶5 mg),起始30 min以0.4 μg/(kg·min)泵入,隨后12.5 mg持續泵入,以0.1 μg/(kg·min)治療48 h。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不良情緒評分。(1)治療效果評價: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1個月通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價。mRS評分包括:完全無癥狀為0分;盡管有癥狀但未見明顯殘障,能完成所有經常從事的活動為1分;輕度殘障,不能完成所有以前能從事的活動,但能處理個人事務而不需要幫助為2分;中度殘障,需要一些協助,但行走不需要協助為3分;重度殘障,不能照顧自己身體的需要及離開他人協助不能行走為4分;嚴重殘障,大小便失禁,臥床不起,需持續的照顧和護理為5分;死亡為6分。其中,mRS評分≤1分為顯效,2~3分為有效,mRS評分≥4分為無效。有效率計算公式為[18]: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神經功能評估: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1個月通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mRS對神經功能進行評估。NIHSS評分總分40分,分數越高,神經功能越差[19]。(3)生活質量評估: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1個月通過生活質量評估量表[20]對生活質量進行評估,評分與生活質量呈正比。(4)不良情緒評估: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1周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21]對不良情緒進行評估。SAS評分≥50分為焦慮,SDS評分≥53分為抑郁。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常規組顯效21例,有效12例,無效8例,有效率為80.5%(33/41);聯合組顯效29例,有效10例,無效2例,有效率為95.1%(39/41)。聯合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和mR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NIHSS評分和mR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評分比較評分/分)
2.3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認知功能評分、軀體功能評分、情緒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認知功能評分、軀體功能評分、情緒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及總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聯合組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評分/分)
2.4 兩組治療前后不良情緒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SAS評分和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不良情緒評分比較評分/分)
2.5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常規組出現顱內出血3例(5.4%)、消化道出血2例(3.6%)、鼻出血3例(5.4%),聯合組出現顱內出血1例(1.8%),未出現消化道出血和鼻出血。兩組顱內出血、消化道出血、鼻出血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糖尿病等,其以病灶部位血流灌注能力的恢復作為重要的治療原則,治療效果受時間窗、基礎疾病、不良反應等因素影響[22]。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療比例<2%[23]。急性腦梗死主要是由局部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的血管狹窄及局部內皮功能的斑塊形成造成的血栓所導致,因此,阻止血栓形成是其治療的關鍵[24]。替羅非班是重要的抗栓藥,其通過對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的終末環節的直接作用在較短的時間內即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25]。替羅非班可與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體競爭,阻止其與黏附蛋白結合,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26]。有研究報道,在停止使用替羅非班后的3 h內,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即可得到恢復[27]。
新鮮血栓的主要成分為聚集的血小板,在血小板的聚集過程中,血小板表面富含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體,替羅非班對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體具有顯著的結合能力,可降低血小板的聚集能力。黃潔等[28]發現,替羅非班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顯著。曹志勇等[29]研究報道,替羅非班可明顯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NIHSS評分和mR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推測原因為,替羅非班使血小板的聚集性降低,局部病灶部位的血液及側枝循環能力加強,氧氣及營養物質供應提高,腦組織及神經元細胞功能得到改善[30-32]。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后,兩組認知功能評分、軀體功能評分、情緒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及總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聯合組高于常規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急性腦梗死患者采取靜脈泵入替羅非班治療能夠更好地改善生活質量和不良情緒。這可能是因為替羅非班能夠顯著改善患者預后,提高其認知功能,從而使患者日常生活質量提高,減少因自身疾病產生的各種不良情緒。
綜上所述,靜脈泵入替羅非班治療急性腦梗死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生活質量及不良情緒,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