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玉玲,徐曉棟
(泰州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225300,江蘇泰州)
“十四五”規劃提出實施制造強國戰略要求,各省市發布具體的支持性政策,包括推動液壓行業智能制造、攻關液壓元器件的核心技術等[1-2]。“液壓與氣壓傳動”是機械類專業核心課程,培養學生掌握液壓與氣動的基本原理并自主設計液壓與氣動回路,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3-4]。在教學設計中,以企業項目案例為載體,挖掘課程知識點內隱含的思政元素,并在知識點的傳授過程中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課程思政目標是通過挖掘課程知識點中的思政元素,提煉匯總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積極進取,具有工匠精神與團隊協作精神、社會參與意識與社會責任感、深厚的愛國情感[5-6]。
將課程知識體系和知識要點分解,充分挖掘各類思政元素,在課程知識點的講解中有機融入思政元素(見表1),以章節為主線,將各章主要知識要點與思政元素有機融合。通過講解研究人員愛崗敬業、頑強拼搏、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的真實案例,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強國意識和創新意識。

表1 課程知識要點與思政元素有機融合
課程講授過程中,以典型液壓系統為平臺,通過視頻、動畫等學習媒體完成預習任務;利用企業案例視頻、動畫仿真模擬等信息化資源輔助教學講授,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識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學習通等軟件,課前發布學習圖片和學習視頻,便于學生預習和復習。設置測試題目,學生登錄平臺完成測試,教師在平臺上實時答疑,學生有效互動,教師動態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實行差異化輔導。同時根據平臺反饋,教師對知識點及時梳理,掌握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答疑解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為了提升教學質量,解決學生學習動力不足、責任意識不強等問題,課程根據工作能力要求,設置真實工作場景的實驗實訓室,采用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一體化教學方式,教師變身為工廠師傅,學生變身為企業機械師。在實踐任務安排中,強化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應用,學生身處企業一線工作環境,更有利于調動學習興趣,增強工作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如圖1 為學生根據工作任務,設計的回路和自行選擇適合的液壓元件搭接的控制回路。

圖1 回路圖
深入挖掘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知識點中的思政元素,將專業課程和思政教育有機融和,并采用多媒體、線上+線下聯動、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結合等多樣化教學方式,實現了專業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的統一,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本科人才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