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共產黨對農業現代化的百年探索及經驗啟示

2023-09-01 13:36:15陳嬌嬌
現代交際 2023年5期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現代化農業

□蔣 飛 陳嬌嬌

(山東科技大學 山東 青島 266590)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現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跨越的基礎和支撐。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作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之一,可見農業現代化進程直接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實現的進度。因此,如何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背景下,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來探索農業現代化的進程,科學把握中國農業發展特征,系統總結其基本經驗,對于研判當前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挑戰,推進中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轉變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一、中國共產黨領導農業現代化百年歷程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對農業現代化的探索經歷了曲折道路,既有成功經驗,也有失誤教訓。隨著農業現代化實踐不斷深入,中國共產黨對農業現代化的探索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側重點不同,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回顧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業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主要經歷了以下四個歷史階段。

1.以破除體制障礙為導向的初步探索階段(1921—1952年)

面對頻繁戰爭和艱苦落后的大環境,中國共產黨在深刻分析近代中國社會特點和主要矛盾的基礎上,在艱難探索中逐漸意識到農民才是革命的主力軍,農業是革命戰爭和經濟建設的物質基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充分認識到農業生產在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多次強調要把農業生產放在首位。經過深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黨中央逐漸意識到合作社組織是保障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為解決農民在農業生產上的困難,鼓勵成立合作社、互助社等農業組織發展農業生產,極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為國家工業的發展和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創造了良好的前提條件。1945年,毛澤東在黨的七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工人階級的任務,不但是為著建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而斗爭,而且是為著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而斗爭。”[1]這里的農業近代化與農業現代化雖表述不同,但在實質上是一致的,在當時的背景下為我國的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標。新中國成立前夕,針對農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比大、生產力水平低的現狀,毛澤東提出必須積極引導我國農業走集體化和現代化的道路。

這一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2],為實現我國的農業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的社會條件。

2.以服務工業化為導向的曲折前進階段(1953—1978年)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逐步建立,國家現代化有了堅實的制度基礎。黨中央充分認識到只有實現工業化才能解決中國貧窮落后的問題,而要想加快工業化步伐,首先要解決農業落后、基礎薄弱的問題,探索農業支持工業、工業反哺農業的發展路徑。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在農村推行土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推動了農業發展,但是并沒有克服小農經濟和分散經濟的局限性。針對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農業落后的現狀,國家提出以合作化的方式,把公私勞動力組織起來,引導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與蘇聯的強制政策不同,在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時,我黨采取積極領導的方針,遵循自愿互利的原則,推動農業生產合作社“穩步前進”。

農業合作化雖然實現了生產關系的變革,卻沒有從根本上提高生產力,要想改變生產力落后的情況,就必須依靠科學技術。在對個體農業完成集體化改造、加快推進工業化的進程中,我國將農業發展的重點轉移到農業機械化上,一定程度上效仿了蘇聯的機械化生產。1959年,毛澤東做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的重要論斷,主張改革農具、改良種子、制造化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以化肥化、機械化、水利化和電氣化推動農業的現代化。196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四個現代化”的任務,“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成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3]。自此,農業現代化一直作為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次被提及,其內涵也隨著實踐發展不斷地被調整和充實。

這一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通過推行農業合作化、機械化等措施,使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生產水平呈現出增長趨勢,為改革開放時期的農業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3.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導向的破舊開新階段(1978—2012年)

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黨的領導集體做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定。為解決農村貧窮、農業落后和農民溫飽問題,改革開放的大幕率先在農村拉開。基于對我國國情和農情的現實考察和深刻把握,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強調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實現“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和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的“兩個飛躍”,給我國農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但隨著農業實踐不斷推進,家庭經營的小生產由于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和生產技術落后等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的發展。對此,鄧小平指出:“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作用是無窮無盡的。”[4]他認為,要生產更多的糧食,單靠機械化是不夠的,更多的要靠科學技術,選擇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科學技術與精耕細作優良傳統相結合的農業發展路徑。

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對農村出現的新問題,就如何推進我國的農業現代化展開了思考。黨中央從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反復強調全黨要高度重視農業基礎地位。農業問題是治國興邦的首要問題,農業不發展,整個國民經濟就上不去。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進入20世紀90年代,一些制約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問題日益凸顯。為此,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持續深化農村體制改革。黨中央在總結農業改革和發展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深化對家庭承包經營的認識,探索出統一經營和分散經營相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提供了基本遵循。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既適應我國小農經濟的生產特點,又符合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支撐和保障。

進入21世紀以來,以胡錦濤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準確研判國內國際形勢、全面把握我國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提出要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通過取消農業稅、推行農業補貼、完善農業支持保護的政策等措施,使農業的產量和質量不斷提高,農民的幸福感與日俱增。在加快推進農業化的進程中,黨中央逐步意識到資源和環境的破壞十分嚴重,提出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與此同時,黨中央提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既要提高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本領,又要增強農民外出務工的能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支持。

這一時期,以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著眼于實現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推動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提出轉變農業生產增長方式,發展可持續農業,農業生產力得到顯著提升。

4.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導向的創新完善階段(2012年至今)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著眼于“兩個大局”,深刻認識到“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5],把農業現代化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黨和國家不斷完善“三農”相關政策和體制機制,以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為目標導向,以保障農民利益、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任務,通過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等措施,推動現代化成果的共建共享。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注重農業生產方式的綠色轉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6]的農業發展道路。為更好地解決新發展階段“三農”問題,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這是黨中央首次把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共同列入戰略規劃,標志著黨中央對農業現代化的認識進入全新階段。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從戰略全局高度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7],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要目標,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實保障。

這一時期,以習近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完善“三農”體制機制,推動我國農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農村的絕對貧困現象得到歷史性消除,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

二、中國共產黨領導農業現代化取得的重大成就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立足于我國的基本國情和農情,團結帶領億萬農民不斷探索實現農業現代化,這一問題貫穿于中國共產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針對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論、新思想和新舉措。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我國農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農村發生了歷史性變革,農民生活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1.糧食產量持續增產,確保了國家的糧食安全

農業農村發展的首要任務在于滿足人民對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的需求。習近平在2013年中央農村會議上指出:“一個國家只有立足糧食基本自給,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進而才能掌控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8]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糧食產量為11318.4萬噸,到1957年底已經提高到19504.5萬噸[9],人均糧食占有量從208.9公斤提高到306公斤[10]。改革開放以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建立和推廣,促進了糧食產量的大幅增長。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針,不斷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糧食生產綜合能力取得重要突破。到2021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十八連豐”,糧食產量已經達到68284.75萬噸[9],基本實現了“口糧絕對安全,谷物基本自給”的目標,不僅解決了世界上人口最多國家人民的吃飯問題,也為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2.農業結構日趨合理,農業多功能性得到拓展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步伐加快,黨中央不斷調整優化我國的農業結構,農業的多功能性得到了拓展。從農業結構來看,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國農業結構不斷優化。截至2021年底,我國農、林、牧、漁占總產值的比重分別為53.3%、4.4%、27.1%、9.9%[11],實現了從以種植業為主向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轉變。從農業功能拓展來看,黨中央在確保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的基礎上不斷滿足社會多樣化的需求,挖掘和拓展農業新功能。改革開放以來,生態農業、鄉村休閑旅游業等農業新產業新形態得到了創新發展,使農業從單一的生產農產品向休閑、旅游等領域拓展。據統計,2019年全年,我國鄉村休閑旅游接待游客約33億人次,營業收入高達8500億元[12],產業發展呈“井噴式”增長趨勢,帶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與此同時,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也為解決農產品銷售面臨的困境提供了新路徑和新方法,進一步實現了農民的增收致富。

3.農業生產條件顯著改善,農業基礎更加穩固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不斷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我國農業生產條件實現了巨大飛躍,農業機械化和科學化程度逐年提高,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堅實支撐。一方面,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用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支出數額龐大且逐年增長,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到2021年,我國農田的有效灌溉面積由1949年的2.4億畝增長至10.3億畝[13],逐步改善了農業“靠天吃飯”的困境。此外,農村交通運輸、自來水、天然氣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寬帶網絡在農村地區逐漸普及,有效解決了農產品流通問題,對現代農業的經營方式產生了深遠影響。另一方面,農業機械化、科技化水平不斷提高。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不足1%,2021年我國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均超過80%[14],標志著我國農業生產進入以機械化為主導的新階段。同時,黨中央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的作用,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逐年提升,到2021年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1%[15],科學技術成為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驅動力。

4.農民收入持續增加,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中國共產黨持續推進農業現代化,其最終目標在于提高農民收入,促進全體農民的共同富裕。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農民收入主要來源于種植糧食作物,收入低下且增收困難。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農民的就業渠道不斷拓寬,農民收入中的非農業收入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縮小。從農村脫貧角度看,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采取強有力的措施致力于解決貧困地區的發展和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2021年,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實現了從大多數人口都處于貧困狀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巨大轉變,極大地增強了我國農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三、中國共產黨領導農業現代化的歷史經驗

“全黨要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從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16]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農民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農業現代化實踐路徑的認識。從農業合作化到農業機械化、農業科技化再到實現農民的現代化,中國共產黨的農業現代化理論不斷深化,推動我國農業生產方式不斷變革,農民思想意識不斷轉變,農業現代化進程不斷向前。實踐證明,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是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正確道路。

總結歷史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我們要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系統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來探索農業現代化的歷史經驗,為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借鑒與啟示。

1.堅持農業基礎地位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內在要求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關乎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的戰略性產業。沒有農業的發展,人類的生存就失去了支撐。“民以食為天”,解決好十幾億人口吃飯的問題是治國安邦的首要任務,無論任何時候,農業的基礎地位都不能動搖。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高度重視“三農”問題。縱觀中國共產黨農業現代化實踐的百年歷程,黨的歷代領導集體都將農業問題置于重要位置。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根據中國的實際提出農業是工業的基礎,沒有足夠的糧食,重工業的發展就無從談起。鄧小平在吸取新中國成立以來黨領導農業現代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主張經濟工作應該以農業為基礎,農業是根本。江澤民強調:“農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和戰略作用,永遠忽視不得,只能加強,不能削弱。”[17]胡錦濤面對新的時代背景,指出“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不斷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多個不同場合強調重視農業,夯實農業基礎地位,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反映出黨和國家對“三農”問題一以貫之的重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將其提升至戰略全局的高度。

因此,在未來的一段時期,我們要始終穩固農業基礎地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戰略,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以新發展理念推動農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鄉村振興。

2.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百年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之所以取得歷史性成就,關鍵在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三座大山,致力于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的社會條件;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農民進行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致力于縮小農村貧富兩極分化,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了社會主義制度前提;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農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致力于保護和調動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了物質基礎;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脫貧攻堅,消除歷史性的貧困,致力于建設農業強國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無論是在革命、建設還是改革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業現代化的有序推進依賴于黨的領導。

新時代,面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現實需要,面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形勢和新挑戰,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必然要求。要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同時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只有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與時俱進地調整農村政策,切實發揮好基層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維護好農民的根本利益,確保農村改革沿正確方向前進,農村各項工作才能順利推行,農業農村現代化才能持續推進。

3.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價值遵循

對農業農村發展來講,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就是堅持以農民為中心,發揮好農民在農業生產中的主體地位。實現農業現代化,關鍵在于實現農民現代化。農民是農業農村發展的主體,只有維護好農民的根本利益,充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和農村的發展才會充滿生機和活力。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把農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制定農業農村發展戰略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以促進農民的全面發展為目的。作為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政黨,早在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就認識到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在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億萬農民進行土地革命,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動農村深化改革,讓農民擁有土地的自主經營權;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民利農的政策,通過取消糧食稅、推行農業種植補貼等措施,使廣大農民的各項權益得到根本保障。自2004年起,中央一號文件連續20年聚焦“三農”問題,其根本目的都是改善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縮小城鄉貧富差距。黨領導農業現代化的歷程,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群眾路線。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農民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向全面發展大步邁進。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支撐;充分發揮農民首創精神,保障農民根本利益,解決好農民最直接最關心的問題,讓廣大農民參與現代化進程,共享現代化發展成果,進而實現全體人民的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

4.堅持改革創新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根本動力

“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靠深化改革。”[18]無論是革命、建設還是改革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推動農業農村深化改革,通過開展土地革命、進行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等措施,改革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以達到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目的。當前,我國正處于著力實現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新階段,但也應當看到,我國農業發展面臨嚴峻的國內國外環境:從國際形勢來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推進,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加;從國內形勢來看,我國農村正處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相銜接的重要機遇期。為更好地應對新形勢和新挑戰,必須堅持改革創新,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新活力。一方面,要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從農業供給側入手,提高農產品的供給質量和效率,調整農業供給結構,不斷適應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另一方面,要扎實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我國農業的科技貢獻和國際競爭力。

四、結語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我國農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農村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持續推進,逐步走上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系統梳理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業現代化的歷史進程、重大成就及經驗啟示,對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我們要從中汲取智慧和經驗,更好地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期盼。

猜你喜歡
中國共產黨現代化農業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散文詩(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邊疆治理現代化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6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工業設計(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在线五月婷婷| 911亚洲精品|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www.日韩三级|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97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区第一页| 久久国产毛片|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亚洲AⅤ无码国产精品|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色精品视频|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 色婷婷狠狠干| 美女毛片在线|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洲色就色|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77777| 免费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婷婷成人综合|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一级毛片yw| 992Tv视频国产精品|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99在线小视频| 国产美女免费| 亚洲成人在线网|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青青草综合网|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亚欧美国产综合| 草草线在成年免费视频2|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香蕉eeww99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欧亚日韩A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AV网站中文| 综合色婷婷|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六月婷婷综合| 91尤物国产尤物福利在线| 久青草网站|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色香蕉网站| 久久99这里精品8国产| 国产成人91精品|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亚洲视频黄|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婷婷亚洲天堂| 日韩免费成人|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日韩a级毛片| 成人日韩欧美|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视频|